《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敝势渥佑诮铣鲁郧朐徊⑴扇顺鍪共⒅荩ㄖ谓簦裉髂希薪瞪现⒆芄芾钅拢獾骄芫

    时杨坚挟幼帝以号令中外。结好并州李穆,送千金公主与突厥和亲,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强洛阳守御,作为进讨尉迟迥的战略基地;并令计部中大夫杨尚希先发精兵3000人镇守潼关,防其偷袭。同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七月末,韦孝宽率大军自洛阳进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尉迟迥军正围攻怀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阳),孝宽即以宇文述等将其击破,遂率军东进至永桥镇东南。众将请先攻此城,孝宽为求歼敌主力,说服诸将避开坚城,引军进屯武陟(今河南武陟西),与进到沁水东的l0万尉迟惇军隔水对峙。八月十七日,杨坚所派监军高颎到达前线,遂令于沁水架桥,发起进攻。孝宽军奋勇进击,大败尉迟惇军,悼单骑逃往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参见武涉之战)。孝宽军乘胜疾追,直到邺城南。尉迟迥父子集中全部兵力13万人在城南布阵,以阻止孝宽军进攻,尉迟勤也率军援邺,已有3000骑兵到达。孝宽督军进攻,尉迟迥率部力战,孝宽军初战不利。时有数万士民观战,孝宽军即以箭射观者,制造混乱,然后乘乱反击,大败迥军(参见邺城之战)。迥等退守北城,孝宽军破城而入,尉迟迥计穷自杀。尉迟勤等向青州溃逃,被大将军郭衍部追获。同月,杨素军也在石济(今河南延津东北)击败宇文胄军,斩宇文胄。与此同时,杨坚命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率军8000人,自洛阳东进,大败尉迟迥部将檀让部于梁郡蓼堤(今河南商丘境),进占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参见梁郡之战)、曹州、城武(今属山东)等城,然后计破金乡(今属山东)(参见金乡之战),伏歼檀让、席毗罗等部10余万,俘檀让,斩席毗罗。随后,韦孝宽分兵进击关东各地降附尉迟迥的势力,彻底平定了尉迟迥之乱。战中,郧州(治安陆,今属湖北)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治蜀郡,今成都市)总管王谦先后举兵响应尉迟迥,反对杨坚。杨坚适时命柱国王谊、梁睿各为行军元帅,分别率军攻讨,均获胜利。同时,北周宗室诸王数次伺机欲除杨坚,杨坚均予果断处置,粉碎其夺权图谋。

    点评:此战,杨坚在控制北周诸王、加强中央统治的同时,和亲北方突厥,争取并州李穆,以巩固其左翼,并威胁敌军侧背,又乘叛军初起,相互配合尚不密切之机,以一部兵力东击梁、曹、城、金各地,解除右翼威胁,并掩护主力行动,造成战略上有利态势,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主力进攻时,置途中敌之坚固据点于不顾,急寻敌军主力决战;沁水战胜后,又直趋邺城,消灭叛乱中心,终于迅速平定叛乱,在军事上为其代周建隋奠定了基础。

中国战争 韦孝宽平尉迟迥邺城之战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的进攻战。

    武涉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6总管军乘胜追击尉迟惇溃军,迅速迫近相州(治邺城),叛军头目尉迟迥之根据地邺城。尉迟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南之野马岗,被孝宽属下行军总管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邺城南)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部击败。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时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来援之先头部队3000骑已经到达,5万主力尚在途中。孝宽当即发起进攻。尉迟迥不顾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关中兵均拼死力战,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时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被射,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迥率余部退入城中。孝宽乘势挥军围攻。李询和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迥被迫自杀。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治益都,今山东淄博)方向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点评:此战,韦孝宽不使守敌与援军会合,至邺当日即发动进攻,又在攻战失利时运用策略,先射观战者,扬言敌败,重振士气,然后趁乱进击,乘胜围城,迫使尉迟迥自杀,是平定尉迟迥之乱的决定性作战。

中国战争 宜阳、汾北之战

    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北齐太傅斛律光等率军于宜阳(今属河南)、汾北(今山西乡宁以北)击败北周军的作战。

    天和四年八月,北齐将独孤永业攻扰周边,北周人杀孔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守将能奔达以城降北齐。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命齐公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等率军击北齐,筑崇德等五城后围攻宜阳,并断绝宜阳粮道。五年正月,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3万救宜阳。虽屡破周军,但未解宜阳之围。与周军对峙10旬,乃筑统关、丰化(均在今河南宜阳境)二城,以通宜阳粮道而还,斛律光退走时,周军追击,被斛律光纵军击败。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梁景兴等被俘。十二月,斛律光自平阳进抵汾北,筑华谷、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二城,与韦孝宽对峙,并进围定阳(今山西吉县)。字文宪闻讯,即解宜阳之围,驰救汾北,宇文护亦出屯同州(今陕西大荔),与之呼应。六年正月,斛律光在汾北筑13城,拓地500余里。韦孝宽自玉壁发动攻击,为斛律光所败。三月,北周宇文宪自龙门渡河,攻拔北齐军新筑之五缄,迫使斛律光退守华谷。为策应汾北,北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军下南抵御北周军,攻克柏谷城(今河南宜阳南)后返回。四月,北周将宇文纯攻拔宜阳等9城,斛律光率步骑5万救之。六月,宇文护命参军郭荣增援宇文宪,被段韶袭破,齐军遂包围定阳。段韶急攻未下,遣高长恭选精兵千余,埋伏定阳东南涧口,以防守将杨敷突围出走。不久,城中粮尽,援军滞留不进,杨敷等于夜间突围,遭高长恭伏击大败。北齐军占领汾州和姚襄城(今山西吉县西北黄河东岸)。这时,宜阳等九城仍被北周军占领,斛律光与北周军在宜阳城下交战,取北周建安(今河南宜阳西)等四戍,俘千余人而还。

中国战争 东魏围攻西魏玉壁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丞相高欢率军围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城池的攻坚战。

    是年八月,西魏以韦孝宽为并州(治玉壁)刺史,率军镇守玉壁。不久,东魏丞相高欢亲率其部众自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出发,向西魏大举进攻。九月,东魏军包围玉壁,以引诱西魏军出战。韦孝宽据城固守。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使东魏军不能得逞。东魏军改变战术,挖掘10条地道,集中兵力,攻击北城。韦孝宽则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用“攻车”撞击城墙。韦孝宽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东魏军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高欢攻城不克,遂派人劝降,亦被韦孝宽回绝。高欢军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战后,西魏文帝元宝炬晋升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忠郡公爵,以奖其守玉壁之功。

    点评:此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韦孝宽足智多谋,因敌设防,指挥果断,纵使高欢精疲力竭,也未能攻克玉壁。

中国战争 张惠绍、昌义之攻魏之战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梁将张惠绍、昌义之攻魏于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宿预(今江苏宿迁东南)地区败北的作战。

    天监四年十月,梁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以其弟萧宏为统帅,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五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魏平南将军陈伯之战于梁城,昌义之败走。四月,北魏以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率军10万迎击梁军。五月,南梁太守右卫率张惠绍攻徐州(治彭城,今属江苏),进抵宿预。昌义之复攻梁城,拔之。六月,张惠绍会同南徐州刺史宋黑,水陆同时并进,进攻北魏彭城。魏将奚康生率军增援,大败张惠绍,击斩宋黑。七月,南梁青、冀二州刺史桓和攻北魏兖州(今属山东),占领固城。梁南徐州刺史王伯敖与中山王元英战于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兵败,亡失5000余人。八月,魏将邢峦领兵夺回孤山(今山东滕县东南)、固城。时魏帝元恪诏平南将军元诠督促来出发的部队增援淮河以南。邢峦于睢口(今江苏宿迁南)击败梁将蓝怀恭,进围宿预。蓝怀恭退至清水(即泗水,此处指其下游,循今废黄河至清江西南入淮河)以南筑工事,继续抗击魏军的进攻。九月,邢峦与平南将军杨大眼联兵进攻,于清水以南击斩梁将蓝怀恭,俘斩梁军以万计。时张惠绍被迫放弃宿预,梁另一将领萧曇喾牌囱簦ń窠浙粞艟常┨踊亍5笔币蛄壕乘艉昵优秤蘖樱弥航下投晒坪樱胫猩酵踉⒒岷希餐チ旱南⒑螅跷志澹凑倏禄嵋椋龆ǔ肪J视雎蹇谔炱槐洌灰箍穹绫┯辏觳还瞬逯冉斓姆炊裕紫麓缶焓锫浠亩印B蹇诮克嬷⒐椋鼋5万人。昌义之亦被迫放弃梁城,移军扼守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并将城中粮秣悉数运回北方。

    点评:此战,梁军因主帅无能,虽初战多牲,亦未能避免最后的失败。魏军则充分发挥突击力攻城掠池,各个击破,最终获胜。

中国战争 赵广起义

    宋元嘉九年(432年)七月至次年九月,蜀人赵广等举兵起义反宋失败的作战。

    是年,宋益州刺史刘道济聚敛兴利,伤政害民,立官冶禁私铸,贵卖铁器,民众怨声载道。七月,流民许穆之诈称晋宗室司马飞龙,得氐王杨难当资以兵力,又招募蜀人,共得千余人。遂攻杀巴兴令,驱逐阴平太守,刘道济派兵击斩之。五城(今四川中江东南)人帛氐奴、赵广假称司马飞龙犹在阳泉山中,聚众得数千人,往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刘道济遣参军程展会同治中李抗之率500人击之,皆败死。巴西人唐频聚众响应,与赵广等攻陷涪城(今四川绵阳东)。涪陵、江阳、遂宁诸郡守皆弃城逃去,蜀地民众和外地侨民皆反。

    九月,赵广等进攻成都(今属四川),刘道济据城自守。赵广部众屯聚日久,不见司马飞龙,欲散去。赵广遂拥阳泉寺道士程道养冒充司马飞龙,立为蜀王,建元泰始,备置百官。以道养弟道助为骠骑将军,镇涪城;赵广、帛氐奴、梁显及其同党张寻、严遐皆为将军,拥奉程道养还成都,众至十余万,四面围攻该城。刘道济遣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各率千余人出战,皆败还。

    十二月,裴方明等再次出城,攻破程道养营,焚其积聚。刘道济劝降赵广部将杨孟子,约期内外夹击,为赵广所知,遣将追斩孟子。裴方明复率兵出战,屡获胜,赵广部众大溃。程道养收集散卒得7000人,还广汉,赵广另率5000余人还涪城。成都城内粮尽;裴方明率2000人出城寻找军食,为赵广部所败,单马逃还。于是赵广部军心大振,散而复聚。刘道济悉倾所有家财,令裴方明招募兵员,应募者日有干余人。

    翌年二月,刘道济卒,裴方明等密埋其尸而不使人知,并乘程道养于毁金桥祭天之机,率3000人出城袭之。道养等大败,退保广汉。宋荆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以巴东太守周籍之督巴西等五郡诸军事,率2000人援救成都。三月,赵广等自广汉至郫县(今属四川),连营以百数。周籍之与裴方明合兵,攻克郫,继而进击赵广等于广汉,赵广等逃还涪城及五城。五月,裴方明进军涪城,起义军战败,赵广等奔散。九月,程道养率2000余家逃入广汉山谷中。起义终于失败。

中国战争 钟离、义阳之战

    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监二年,503年)至次年,北魏军分路进攻南梁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义阳(今河南信阳)地区获胜的作战。

    景明四年三月,投降北魏的原鄱阳王萧宝寅和江州刺史陈伯之请求北魏出兵攻梁。魏宣武帝元恪应允,遂于四月诏萧宝寅为都督东扬州等三州诸军事,招募英豪,配合南攻;陈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六月,魏帝遣任城王元澄率军5万及萧宝寅、陈伯之等并力攻钟离;八月,又派镇南将军元英进攻义阳。南攻魏军在钟离方向发展顺利,于十月连克颍川(今安徽寿县西)、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焦城(今河南中牟西南)、淮陵(今江苏盱眙西)等8城。在攻阜城(今安徽全椒东)时,遭南梁太守冯道根所率百余骑的攻击,粮秣被切断,魏军被迫撤军。魏正始元年(504年)正月,陈伯之军击败梁征虏将军赵祖悦于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二月,梁将姜庆真乘北魏攻钟离,寿阳(今安徽寿县)空虚之际,袭占寿阳外城。任城王元澄之妻率军守城,萧宝寅来救,魏军内外夹击,大败姜庆真军。元澄率魏军主力围攻钟离。梁武帝萧衍派冠军将军张惠绍等率兵5000人运粮袜接济钟离。这时,元英又派平远将军刘思祖部拦截梁军运粮部队,于邵阳洲(今安徽风阳东北淮河中)大败梁军,擒张惠绍等10将领。三月,攻钟离魏军因淮水暴涨而撤还寿阳。在义阳方向,魏将元英于景明四年十月领兵围攻贤首山(今河南信阳西南).寨民任马驹斩守将杨由投降北魏。十一月,元英在白沙(今河南光山西南)击败梁将吴子杨,围攻义阳。正始元年二月,梁帝萧衍派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将军王僧炳率步骑3万增援义阳。其中王僧炳率军2万人进驻凿岘(今河南信阳南),曹景宗率军万人为后继。元英派元逞等进驻樊城(今属湖北襄樊),抗击南梁援军。三月,元逞率部击败梁增援部队,斩俘4000余人。梁将曹景宗滞留凿岘,不敢增援义阳。七月,梁帝又派宁朔将军马仙埤救义阳。元英于上雅山(今河南桐柏境内)构筑工事,布阵防御,并示之以弱,设伏后引诱梁军。马仙埤不知是计,领兵直追至义阳城下,突击元英大营,元英佯败。马仙埤部追击,遭伏击,大败。马仙埤部又连续进攻,均遭失败。八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