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东南),不克,又攻番禾(今甘肃永昌西)。北凉主沮渠蒙逊发兵抵抗,同时派人劝说夏主赫连昌发兵乘虚击西秦都城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南)。夏主遣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骑兵2万攻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车骑大将军韦伐率骑兵3万攻南安(今甘肃陇西)。西秦王闻讯,急忙收兵还师;九月,留左丞相昙达守枹罕,并将境内老弱、畜产迁移至浇河城(今青海贵德南,黄河南岸)及莫河仍寒川(在浇河西南)。韦伐攻克南安,俘西秦秦州刺史翟爽、南安太守李亮。原依附于西秦的吐谷浑之慕容握逵等见西秦兵势日衰,遂率部众2万帐落叛秦,奔昴川,往投吐谷浑王慕瑞。十月,昙达在康良山被呼卢古战败。十一月,呼卢古、韦伐联兵进攻枹罕,乞伏炽磐退保定连(今甘肃临夏东南)。呼卢古攻入枹罕南城,旋即为西秦镇京将军赵寿生率领300敢死之士所击退。夏军又攻西秦沙州刺史出连虔于湟河(在今青海境),被其部将乞伏万年击败;转攻西平(今青海西宁),俘西秦安西将军库洛干,坑杀士卒5000余人,掠民2万余户而去。
点评:此战,西秦不顾兵势渐衰发兵攻北凉,而北凉能联合夏攻其必救,使西秦军陷入被动,终于失败。
中国战争 硖石之战
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进攻北魏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先胜后败的作战。
九月,梁将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石(硖石城有二,在淮水两岸,东西各一,西岸为西硖石),并构筑外城,就地建立军事据点,进逼寿阳(今安徽寿县);又把淮河沿岸民强行迁至城内,以增强守备力量。梁将田道龙等攻北魏诸军事要点。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领兵抵御。魏孝明帝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领兵反攻西硖石,又派镇东将军萧宝寅掘开淮河堰。十二月,魏将崔亮率军攻硖石,梁守将赵祖悦迎战,受挫后退回城内固守。崔亮遂包围之,月余不克。十五年正月,北魏胡太后在魏两将攻硖石互不协调、指挥不一的情况下,派吏部尚书李平为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步骑2000人前往寿阳,建立行台,督统崔亮、李崇两军的行动。魏将萧宝寅派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淮河攻破梁军三个据点。二月,在淮河北岸,萧宝寅军又打败梁将垣孟孙等。李平抵硖石,督催李崇、崔亮等水陆大军发起进攻,多获胜利。是月,梁派左卫将军昌义之和直阎王神念率军逆淮河西上,增援硖石。时魏将崔亮派部将崔延伯领兵固守下蔡(今安徽凤台)。崔延伯与别将伊瓮生分别在淮河两岸夹水筑营。崔延伯收集车轮,去除外圈,将车的幅条消尖,两个接在一起,用竹条扎成竹索,把车轮串起来,共有10余道,横在水里作为拦障,两头用辘轳控制,可以随意收放,以防止烧断、刀砍。既可阻止梁增援水军通过。又可切断硖石守军的退路。致使昌义之等援军无法接近硖石。魏将李平遂乘机部署各军水陆并进,夹击硖石,攻克外城。守将赵祖悦被迫出降。北魏军又乘胜进攻浮山堰,不克而还。
点评:此战,梁军攻取硖石后因增援不及,守城乏力,遭致失败。北魏军指挥得当,水陆并举,措施有力,取得反攻作战的胜利。
中国战争 萧勃反陈霸先之战
梁太平二年(陈永定元年,557年)二月至五月,梁曲江侯萧勃等人反对陈霸先于石头(今江西南昌西)等地被击败的作战。
是年二月,梁曲江侯萧勃在广州反陈霸先,举兵北伐。过五岭至南康(今属江西),以郢州刺史欧阳頠及其部将傅泰、萧孜(萧勃侄子)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点:欧阳頠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西南),傅泰据蹠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奉新西)举兵响应萧勃,以其弟余孝劢守郡城,自率军出豫章据守石头,与萧孜会合。陈霸先派平西将军周文育率军进击。周文育至豫章后,即以军主焦谯僧度袭击余孝顷,尽夺其上牢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周文育军粮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遣使送出临川(今江西南城)内史周迪,周迪允送粮食。于是周文育以旧船运老弱,顺流而下,烧豫章栅栏佯退。余孝顷见之,不设防备。周文育军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东北)。芊韶上游有欧阳颇、萧孜.下游则有傅泰、余孝顷、周文育据中筑城,切断敌军联系。欧阳頠等人大惊,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俘欧阳頠。又派其将丁法攻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闻讯退走。三月,萧勃在南康得知欧阳頠等兵败,军中惊慌,其部将陈法武、谭世远于始兴(今广东广州韶关北)斩杀萧勃,持其首级降梁。四月,萧孜、余孝顷仍据石头抵抗。陈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周文育率水军、侯安都率步兵协同进攻,萧孜出降,余孝顷逃新吴。陈霸先以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并派其征讨岭南,欧阳頠子欧阳纥克始兴,頠至岭南,诸郡皆降,遂克广州。五月,余孝顷亦降。
中国战争 萧衍反萧宝卷之战
南齐永元二年(500年)至中兴元年(501年),齐雍州刺史萧衍举兵反对齐帝萧宝卷获胜的作战。
齐帝萧宝卷继位后,猜疑雍州(治今湖北襄樊)刺史萧衍对朝廷图谋不轨,遂派人前往行刺。不料,行刺者未照旨行事,反把此事告诉了萧衍。永元二年十一月,萧衍召集部将说,主上(指萧宝卷)昏瞆暴虐,罪恶超过商纣王,我决定和大家一起废除他,另立新帝,以兴旺国家。随即建立大本营,集结部众,拥兵万余人,战马千余匹,船舰3000多艘,积极准备推翻齐帝。萧宝卷得知萧衍举兵起事的消息,即派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率军3000人在上任途经江陵(今属湖北)时,会合西郎中长史萧颖胄袭击雍州,欲刑除萧衍。刘山阳等进至江安(今湖北公安),逗留十余日而不肯北上。萧衍派人至江陵下书散布“山阳西上,并袭荆、雍”的谣言,使萧颖胄迟疑无计;加之悉知萧衍招兵买马已非一日,且江陵一向畏惧雍州,因而十分恐惧。遂决定诛杀刘山阳,与萧衍联合起兵,推翻萧宝卷,另立新帝。不久,萧颖胄等用计谋斩刘山阳,领众与萧衍会合。十二月,萧颖胄等向建康(今江苏南京)文武百官发布文告,列数齐帝罪行,并派兵进攻湘州(治今湖南长沙)、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等地。至十二月底,上庸(今湖北竹山)太守韦叡,华山(今湖北宜城)太守康绚等亦率众响应萧衍。三年正月,萧衍率领起事军自雍州出发。三月,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在江陵即位,是为齐和帝。至九月,先后攻占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汉口(今湖北武汉汉口)、江州(今江西九江),进至建康附近。十月,萧衍等军向建康发动进攻。十二月,攻入宫城。齐帝为征虏将军王珍国、兖州刺史张稷等所杀。萧衍于次年三月接和帝萧宝融东归,途至姑熟(今安徽当余),迫其退位;四月,萧衍在建康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梁,即梁武帝。旋杀萧宝融于姑熟。
中国战争 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北魏怀朔镇将葛荣和镇兵鲜于修礼聚众反抗北魏统治的起义。
一月,鲜于修礼率领六镇“降户”于定州左城(今河北唐县西北)起义,很快发展至10万人。他和柔玄镇人杜洛周起义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北魏命扬州刺史长孙稚为大都督北讨诸军事,与河间王元琛率军讨伐鲜于修礼。四月,起义军在五鹿(今河北大名东)大败官军。八月,义军叛将元洪业杀鲜于修礼,投降北魏。不久,加入鲜于修礼起义军的葛荣杀元洪业自立。九月,葛荣带领义军北趋瀛州(治今河北河间),于白牛逻(今河北蠡县境)袭杀北魏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号为齐国,年号广安。不久,又擒斩北魏广阳王元深。三年正月,葛荣义军攻陷殷州(治今河北隆尧东),杀刺史崔楷,进围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十一月,拔冀州,俘刺史元孚。魏以都督源子邕为冀州刺史,率官军讨伐葛荣。十二月,葛荣领10万义军在阳平(今山东莘县)东北漳水曲大败官军,击斩源子邕、裴衍等人。武泰元年(528年)三月,义军克魏沧州(治今河北盐山西南),擒刺史薛庆之。八月,义军围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号称百万之众。九月,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率精税骑兵7千征讨义军。葛荣因轻敌,兵力分散,败于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葛荣被俘杀。起义失败。
中国战争 盱眙之战
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魏军北撤途中围攻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遭宋守军顽强抵抗而失败的作战。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反击宋的大举进攻,越过黄河、淮河,向南挺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后因求和亲不成,宋军沿江严备,难于突破防线,加之军中乏粮,只得于次年正月北撤。经过盱眙时,拓跋焘驱使丁零、匈奴、氐羌等族士兵筑长围攻盱眙,运东山土石以填堑,造浮桥于君山(在盱眙城北6里处)之川,切断了盱眙的水陆通道。魏太武帝遣使送书函与盱眙城守将臧质,言及交战时将令非拓跋氏的丁零、氐、羌等别族部众冲在阵前,他们若为宋军所杀,于魏国无所不利;并说其兵斗死正可减国中之贼。臧质即将魏太武帝书函送与魏军士卒,揭露魏太武帝的险恶用心,晓谕他们不要为之卖命,并出赏格购魏太武帝的首级,以瓦解魏军。魏军以钩车钩城楼,城内宋军系以大索,数百人呼喊着一起牵拉,车不能退。至夜晚,用大桶垂卒出城,截其钩,获得钩车。魏军又以冲车攻城,因城坚固,冲车难以奏效。魏军遂肉搏而上,轮番登城,杀伤以万计。连攻3旬未能克。时魏军多染疾疫,又闻宋遣水军从东海入淮水,并令彭城守军断魏军归路,魏太武帝遂率部于二月燃烧攻具退走。宋军因兵力少,不敢追击,仅出动若干船只,佯欲北渡淮水截其后,以促魏军速撤。
中国战争 杨坚平司马消难之战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左丞相杨坚命柱国王谊率军平定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之乱的战争。
北周静帝时,左丞相杨坚总揽朝政。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其女为静帝后)得知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反对杨坚消息后,遂于七月二十四日举兵响应。以开府田广等为腹心,杀总管长史侯莫陈杲、郧州刺史蔡泽等40余人,所辖郧(治安陆,今属湖北)、随(治随县,今属湖北)、顺(治随县北,今属湖北)等9州,鲁山(今湖北汉阳东)、甑山(今湖北汉川东)等8镇,均附之。并以其子质于江南陈朝,请求支援。杨坚遂于二十六日命王谊为行军元帅,率4总管兵前往讨伐。八月初,王谊军至郧州,司马消难率部退至鲁山、甑山,并以此二镇降陈。初六,陈朝诏命司马消难为大都督,总督9州8镇军事,并赐随公。初七,又命镇西将军樊毅进督沔、汉地区(今湖北汉阳、汉川境)诸军事,南豫州刺史任忠率军进发历阳(今安徽和县),超武将军陈慧纪为前军都督,率军进发南兖州(治小黄,今安徽亳州),以示援助。北周上大将军元景山等率军进击,樊毅等劫掠而退。元景山等率部疾追,一昼夜行300余里,与樊毅等战于漳口(今湖北云梦南),一日三战皆胜,樊毅等退保甑山镇。此际,豫(治汝南,今属河南)、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荆(治邓县,今属河南)等州巴蛮首领兰雒州率各部反周,响应司马消难。王谊即命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兵进击。不到一月,均获胜利。
点评:王谊平定司马消难之乱,对杨坚巩固统治权力,代周立隋,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战争 杨坚平王谦之战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至十月,左丞相杨坚命柱国梁睿统兵,平定反对杨坚的益州总管王谦的战争。
北周静帝宇文衍年幼,杨坚专权。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先后举兵反对杨坚。王谦亦不愿依附杨坚,于八月初七,出动巴蜀军队l0余万人,攻占始州(治今四川剑阁),企图阻止新任益州总管梁睿入蜀。所管益(治今成都)、新(治今四川三台)、泸(治今四川泸州)等18州与武(治今甘肃武都)、兴(治今四川略阳)等10州,多子响应。梁睿到汉川(今陕西汉中)被阻,杨坚即命梁睿为行军元帅,率利(治兴安,今四川广元)、凤(治今甘肃凤县)、文(治今甘肃文县)、秦(治今甘肃天水)、成(治今甘肃成县西)等州兵步、骑20万,进讨王谦。八月下旬,王谦以长史乙弗虔、隆州刺史高阿那肱及益州刺吏达悉惎率军10万人围攻利州,并堰嘉陵江水以灌城。城中将士不过2000,众寡悬殊,在北周总管豆卢勋率领下,昼夜顽强抗拒,40天不克,并不时出奇兵击破达悉慕军。梁睿大军到来,乙弗虔、达悉惎等南逃。十月,梁睿发起始州之战,先后击破王谦军在通谷(今四川广元南)、龙门(即龙州,治今四川平武东南)、开远(今四川剑阁东北)等险要地点的守御,打开丁入蜀通道剑阁道。然后,挥军南下,直逼益州。王谦连忙收缩兵力,命一部兵力守御益州,亲率精兵5万人,背城结阵,迎战梁睿军。梁睿集中主力,奋勇攻击,大败王谦军。王谦率余部欲退益州,因达悉惎、乙弗虔举城投降,被迫领30骑逃往新都(今四川新都东)。新都令王宝将其捉获。梁睿斩王谦,益州遂定。
点评:此战对杨坚巩固统治权力,代周立隋,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战争 杨坚平尉迟迥之战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六月至八月,北周丞相杨坚遣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之乱的战争。
是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惇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七月,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从迥反杨。迥所统相(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卫(治朝歌,今河南淇县)、黎(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沼(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贝(治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赵(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冀(治信都,今河北冀县)、瀛(治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沧(治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及勤所统青、齐、胶、光、莒等州(均属今山东)皆从之,有众数十万。荥州(治成皋,今河南汜水)刺史宇文胄、申州(治平阳,今河南倌阳)刺史李惠、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等,皆据州响应;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永桥镇将纥豆陵惠以城降迥。整个山东(太行山以东)除沂州(治琅邪,今山东临沂西)外,几乎都为尉迟迥控制。尉迟迥遣兵分路进攻,陷钜鹿(今河北平乡东南)、建州(治高都,今山西晋城东北)、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古驿)、东郡(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城)、曹州(治左城,今山东曹县西北)、亳州(治小黄,今安徽亳县)、永州(治楚城,今河南信阳北长台关西)等地;同时质其子于江南陈朝,以请援;并派人出使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国、总管李穆,遭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