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这场战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但它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海上作战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创造了新经验,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英阿两国围绕马岛的主权争执渊源较深。英国认为,马岛最先由英国人发现;阿根廷则认为,马岛在1770年已归西班牙所有,在此之前英国缺乏有效先占行为,而阿根廷则是从西班牙手中接管马岛的(1820年)。1833年,英国以武力夺取了马岛,1943年向岛上派出了第一位总督。此后,阿根廷保留了对马岛的主权要求,两国纷争一直延续下来。1964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邀请两国举行谈判,以求和平解决争端。从此,两国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成效甚微。
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根据同英方的协议,在商人达维多夫率领下,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自阿根廷提出抗议照会。次日,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应付事变问题,作出了将“罗萨里奥行动”计划付诸执行的决策。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
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马岛被占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4月3日,英国成立了以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并在其下建立第三一七特混舰队司令部、登陆部队司令部和第三二四潜艇特混部队司令部,具体负责收复马岛的作战行动。50岁的海军少将伍德沃德和54岁的海军陆战队少将穆尔,分别被任命为特混舰队司令官和登陆部队司令官。
随后,英国进行了紧急出征准备。英国国防部和海军的计划是:出动各型海军舰船61艘,约49万吨。同时,为了满足从英国本土到马岛长途补给的需要,还制定了征用商船的计划。经过3天的紧张工作,特混舰队第一梯队于4月5日由英本土各港口和直布罗陀出航。国防部于同日发布了经英国女王签署的征用商船的命令。被征用各类商船达67艘,100余万吨。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行海上封锁。
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其总的意图是,以向岛上增兵的行动压制英国的强硬态度,迫使英国接受既成事实。为此,阿根廷完善了岛上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机构,成立了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从4月2日到12日,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阿军还按照东重西轻,即重点防守地处马岛最东面的首府斯坦利港的原则,建立了防御部署。
由于英阿两国军事行动的展开,国际社会作出了强烈反应,许多国家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并作出了援助行动。与此同时,国际调停和斡旋活动也开始积极进行。但是,由于双方在先撤兵或先承认主权问题上相持不让,国际调停没有取得成功,于是,随着英国宣布的封锁日期的到来,战争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封锁与反封锁阶段。
4月12日,英国开始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施封锁。英国总的意图是,通过对马岛的封锁,迫使阿根廷从岛上撤军,如不能奏效,则以此对阿造成压力,增强英国在外交谈判中的地位,同时为特混舰队的展开和必要时在马岛的登陆创造条件。针对英国的意图,阿根廷总的指导思想则是通过战争动员和一系列备战措施,做好抗击英军的准备,以坚决的迎战姿态迫使英国放弃军事行动,同时配合以外交手段,以期在谈判中解决马岛主权归属问题。整个封锁与反封锁阶段从4月12日起至5月20日英军开始登陆行动的前夜止,其间根据形势的发展,以4月30日为界,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阿军继续完善防御部署,英军则经阿森松岛向马岛开进,并且为取得下步作战行动的临时后方基地,于4月23日夺取了阿军防守薄弱的南乔治亚岛。后一阶段,英军特混舰队已抵达马岛海域,开始按计划对马岛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并于4月28日将封锁圈从海上扩展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为了威慑阿根廷海军,消除其对英国特混舰队的威胁,英国潜艇在封锁圈以外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作为反击,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在双方封锁与反封锁斗争激烈进行的时候,还进行了一些谈判和调停活动,但仍未取得收效。因此,英军加紧了登陆作战的准备。5月7日,英特混舰队指挥部最后通过了“萨顿”两栖登陆计划。5月12日,作为特混舰队后续部队的第五步兵旅乘“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从南安普敦启程,开赴战区。5月11至14日,英军特种部队“特别舟艇中队”的突击队员又摧毁了英选定登陆点附近的贝卜尔岛上的机场等目标。对这些情况,阿方未能作出准确判断,误认为英军是企图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因此在军事上陷入了被动。
英军选定的登陆点位于同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马岛东岛的最西端。从此登陆,需先进入马岛东西两岛间的福克兰海峡,上岛后又需向东前进80多公里,才能抵近斯坦利港。
这样做虽然困难较大,但优点是可以达成突然性。5月20日,英国登陆突击编队完成集结。21日凌晨,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至上午10时许,第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已上陆完毕。部队上陆后,立即构筑了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了防空火力网。
阿根廷军队在查明英军登陆情况后,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空中反击。5月21日当天,阿军就出动各型飞机30余架70多架次,击沉英军“热心”号护卫舰,击伤4艘其他舰船。5月22…25日,阿军平均每天出动飞机约120余架次,又先后炸沉英军“羚羊”号护卫舰、“考文垂”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大型运输船。阿根廷航空兵的反击给英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但由于实力的限制和英军的抗击,它并没能起到完全破坏英军登陆计划的作用。英军在猛烈的空袭下,继续扩大登陆成果,至5月25日晚,第一梯队5000多人连同3.2万多吨作战物资全部上陆完毕,登陆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从这时起,激烈的战斗就从海上移到了陆地。
英军登陆后,根据地形和阿军防御态势,定下决心南北两路分进合击,向斯坦利港外围发动钳形攻势,待后援的步兵第五旅上陆后,向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在斯坦利港外围共设有三道防线,最后一道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等高地为依托,被称为“加尔铁里防线”。英军行动开始后,南北两路分别于5月31日和29日到达斯坦利港外围指定地域。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则于5月30日在登陆点上陆,并于6月10日辗转进入总攻阵地。
6月11日黄昏,英军两个旅共8个营向阿军主阵地发起总攻。经3天激战,于14日晨突破了阿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日下午,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穆尔少将同阿根廷守岛部队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将举行会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时间当日19时起实行正式停火。6月19日,英特混舰队的一支特混小队又夺取了南桑德韦奇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领土主权争夺战。这场战争在战争指导、战争动员等方面都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但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给战争,主要是海战带来的变化。战争中,双方都有一些成功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例子。
最突出的是,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特混舰队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英国海军潜艇用“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海战“大炮巨舰”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精确制导武器相对于被攻击目标,尤其是大型军舰来说价格低廉,但威力巨大,过去那种以军舰的吨位和火力大小作为衡量实力强弱的观念已经动摇;由于装有先进的目标探测装置和先进的射击指挥与制导系统,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在看不见的距离上对敌方目标实施准确攻击,海战的对抗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精确制导武器最富有威胁的发射平台是飞机和潜艇,海战中防空和反潜已具有新的涵义并变得更加突出和激烈,海战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
兵书战策 '当代…R'仁川战役
1950年9月,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南朝鲜及英国军队实施的一次战役。战役企图是:以战役登陆兵攻占仁川港,尔后向汉城实施突击,截击朝鲜人民军在南朝鲜的基本兵力。
职由于兵力兵器不足,朝鲜人民军只有海军陆战队独立第266团的一些分队防守仁川港及其海上门户月尾岛。岛上的守备部队只有1个营,加强以1个岸防炮连(5门76毫米火炮)及2门37毫米的高射炮。仁川北面由边防第107团的1个营防守,南面由1个独立步兵营防守。防御部队的总数不足3000人。
用来实施登陆战役的是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国步兵第10军。根据美军司令部的材料,该军有69450人。直接登陆的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兵第7师,英国的“突击队”,以及南朝鲜海军陆战队的一些部队。登陆部队的总数达45000人。美国步兵第3师、空降第11师第187团和南朝鲜军队的第17团还在途中。为了从海上运送登陆兵并保障其登陆,共动用美国第7舰队和英国舰队的舰船230艘,舰载航空兵飞机400余架,以及一些陆基航空兵兵团。
战役计划规定,在代号为“红色”、“蓝色”、“绿色”的三个地段实施登陆,其中主要是前两个地段。“红色”地段位于港口北部,长300米,岸壁高4。6米。“蓝色”地段位于港口南部,将其攻占,即可前出到防御部队的后方,并切断其交通线。“绿色”地段(位于月尾岛)用于卸载兵器补给。鉴于月尾岛所处的重要位置,美军为准备登陆,于9月10日开始压制防守该岛的朝鲜人民军部队。他们的航空兵大量使用了凝固汽油弹。9月13日7时开始对该岛和仁川港实施登陆前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9月15日开始了直接准备。该岛守备部队人数不多,只有200名官兵,但在李庭宪的指挥下经受住了敌人轰炸的严峻考验。尽管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损失很大,他们还是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直到月尾岛的保卫者全部英勇牺牲之后,敌人才于9月15日17时30分开始直接在仁川登陆,没有遇到特别阻碍就完成了登陆。仁川港保卫战之所以失利,是由于侦察工作薄弱和兵力兵器不足。美军夺取仁川之后,向汉城进攻,企图在3日内占领该城并切断朝鲜人民军从南部地区后撤的退路。然而,他们遇到了朝鲜人民军顽强的抵抗,人民军官兵与汉城居民一起保卫该城达两周之久(9月15—28日),粉碎了干涉军围歼朝鲜人民军的计划。在此期间,朝鲜人民军最高指挥部把大部兵力从南方撤往北方。在仁川和汉城的战斗中,干涉军共死伤12000余名官兵,损失大量技术兵器,其中包括数艘舰艇。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当代…S'苏军入侵阿富汗
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巴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东路3个师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次年1月2日,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在此阶段,苏军共出动7个师8万人;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对苏军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第二阶段;苏军发动全面〃扫荡〃和重点〃清剿〃(1980。2~1985。12)苏军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先后于1980年2月、4月和6月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昆都士、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哈、楠格哈尔、帕克蒂亚等省的抵抗力量游击队展开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无法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势,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全面〃扫荡〃失败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企图切断游击队的外援渠道,歼灭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的重点地区有潘杰希尔谷地、库纳尔哈、霍斯特、坎大哈等;其中对潘杰希尔的大规模〃清剿〃达8次之多。1982年5月和1984年4月,苏阿军队出动1个师2万余人;采取全面封锁、饱和轰炸、分进合击、机降突袭等战术,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潘杰希尔游击队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一度占领该谷地。苏军和阿政府军的重点〃清剿〃遭到游击队顽强抵抗;在付出沉重代价后虽占领游击队一些根据地,但未能重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