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攻准备时节,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大规模变更部署。从1943年11月—1944年1月,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船将突击第2集团军连同其大量技术装备和武器运送到了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的步兵比敌人多70%,火炮和迫击炮多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作战飞机多2。7倍。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按战斗行动进程和所遂行任务性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14—30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舰炮、岸炮和航空兵以及远程航空兵的支援下粉碎了德军第18集团军翼侧集团,并为发展进攻创造了条件。列宁格勒方面军结束红谢洛—罗普沙战役后,将德军从列宁格勒向南和西南方向击退60—100公里,并以主力前出到卢加河地区。此前,沃尔霍夫方面军在实施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时,从诺夫哥罗德向西和西南方向前进50—80公里。两方面军共同努力,肃清了连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主要干线十月铁路的德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新索科利尼基地域进攻,牵制了德军第16集团军,使其不能将兵力调到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附近。
第二阶段(1月31日—2月15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向纳尔瓦、卢加两方向发展进攻中,攻占德军卢加筑垒地带,并推进100—120公里,前出到纳尔瓦河及楚德湖东岸。列宁格勒方面军夺取纳尔瓦河西岸登陆场后,进入爱沙尼亚境内。第18集团军的失败,对第16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造成了威胁,从而迫使德军统帅部将第16集团军各兵团西撤。由于战线已经缩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2月15日撤销了沃尔霍夫方面军,将其各兵团转隶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
第三阶段(2月16日一3月1日),列宁格勒方面军以右翼兵力扩大了纳尔瓦河登陆场,而以左翼继续向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两方向追击敌人。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主力追击德军第16集团军退却兵团。至2月底前,两方面军前出到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及其以南新勒热夫、普斯托什卡一线。解冻天气、烟雾和暴风雪,使战斗行动极为困难。苏军穿过森林,沿着早春的泥泞道路行进,由于前送困难而缺少弹药和技术兵器。两方面军都需要补充人员和物质器材。3月1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两方面军转入防御,着手准备新的战役。
点评:此战,苏军重创“北”集团军群,将其向西击退220—280公里,共歼德军3个师、击溃23个师;列宁格勒摆脱了德军围攻,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和加里宁州一部获得解放,为解放爱沙尼亚奠定了基础。“北”集团军群的失败,动摇了德军在芬兰及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的地位。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附近的胜利,取决于3个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的密切协同。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军队兵团和游击兵团的行动协调一致;正确选定各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这些突击彼此相距200公里,指向敌人第18集团军最强大的翼侧集团),精于夺取敌人筑垒防御枢纽部和支撑点。在各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建立强大集团,军队战斗队形成纵深梯次配置,以及善于使用第二梯队,这些都促进了战役的胜利。苏军取得了于不利气象条件下在森林沼泽地实施进攻战役的经验。苏联各方面军和舰队所属180个兵团和部队获得以他们所解放的城市名字命名的荣誉称号。许多兵团和部队荣获勋章。数万名苏联军人得到了政府奖赏。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L'硫黄岛战役
硫黄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登陆战
作者:周明
引子
美国首都华盛顿广场上,有一座巨型雕像,五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正奋力插起一面美国国旗。这座雕像是根据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一张二战著名照片塑成的,而这张照片表现的正是硫黄岛上的血战。
一
自从美军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1500海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硫黄岛北距东京650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630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硫黄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美军占领硫黄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从硫黄岛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黄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黄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黄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军对硫黄岛是势在必得!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4月17日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黄岛的请求,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1944年10月初,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就将进攻硫黄岛的计划制定出来,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第五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由凯利·特纳中将指挥;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58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所有参战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由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统一指挥。
由于参战部队中相当部分正在支援对吕宋岛的登陆作战,硫黄岛战役只得等吕宋岛战役结束后的1945年1月才能开始,又因为吕宋岛战役进展缓慢,结束的日期从计划的1944年12月20日推迟到了1945年1月9日,尼米兹再将硫黄岛的作战推迟到1945年2月中旬。
硫黄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南部,是该群岛的第二大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650海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公里(630海里),东南距马里亚纳群岛500余公里(290海里)。岛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形状酷似火腿,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折钵山,海拔160米,终年喷发着雾气,硫磺味弥漫全岛,故此得名。折钵山以北有一片比较宽阔平整的高地,称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渐起伏,并有数座山峰,被称为元山地区,岛上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虽然硫黄岛岛小人少,但正处在东京与塞班岛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1944年前,日军仅仅把硫黄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飞机20架。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黄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3月下旬将4000余陆军部队送上岛;5月将硫黄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粟林中道中将任师团长,并在岛上配备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7月海军第27航空战队也调至岛上。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陆军约1万5千余,海军约7000余,共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由粟林统一指挥。日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千岛机场和元山机场,也叫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由于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原计划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都被就近转用于硫黄岛,尽管美军组织飞机、潜艇全力出击,企图切断硫黄岛的增援和补给,但日军以父岛为中转站,采取小艇驳运的方式,因此美军的封锁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硫黄岛提供海空支援,硫黄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粟林是出色的职业军人,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意识到面对美军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主张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但海军守备部队仍坚持歼敌于滩头,最后粟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
粟林决心将硫黄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在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则是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日军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讯网络都受到良好保护,折钵山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就九层之多!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粟林在海滩纵深埋设了大量地雷,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唯一不足的是,原计划元山地区将修筑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长,由于时间不够,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只完成了70%,约18公里,而且折钵山与元山之间也没有坑道连接。
粟林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粟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黄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登陆战役。
二
美军对硫黄岛的海空轰击早已开始。
从1944年8月10日起,驻扎在塞班岛的美军航空兵就开始对小笠原群岛进行空袭,重点是硫黄岛的机场和为硫黄岛进行物资补给的中转地父岛的港口设施。从8月至10月,共进行过48次轰炸,投弹约4000吨,但收效甚微。
11月24日,塞班岛的美军首次出动B-29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引起了日军极大的恐惧,并随即作出反应,三天后即11月27日,硫黄岛日军出动了2架飞机空袭塞班岛美军B-29航空基地,击毁B-29一架,击伤十一架。随后的日子里,硫黄岛日军又多次组织对塞班岛美军航空基地的空袭,至1945年1月2日,已累计击毁B-29六架,严重威胁着美军B-29航空基地的安全。为压制硫黄岛日军飞机的袭扰,美军于1944年12月8日组织了一次海空协同突击,出动飞机192架次,其中B-29重轰炸机62架次,B-24中型轰炸机102架次、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共投掷炸弹814吨,发射203毫米炮弹1500发、127毫米炮弹5334发,这样猛烈的轰击,却并未彻底摧毁硫黄岛机场,仅仅起了短暂的压制作用。自这次海空协同突击后,美军在12月间又组织了四次类似的海空联合突击。
12月9日起,由黑尔少将指挥的第七航空队B-24轰炸机只要天气允许,几乎每天出动对硫黄岛进行轰炸,塞班岛的B-29也不时加入对硫黄岛的轰炸,至1945年2月初,美军共出动舰载机1269架次,岸基航空兵1479架次,军舰64艘次,总共投掷炸弹6800余吨,发射大口径舰炮2万余发,其中406毫米炮弹203发,203毫米炮弹6472发,127毫米炮弹15251发。美军如此猛烈密集的火力轰击,由于日军的防御工事异常坚固,效果十分有限,对岛上两个机场也没能予以彻底摧毁,日军总能在空袭后迅速修复,而日军初步领略到了美军的火力,更加倾注全力修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工事。
1945年1月26日,完成了对吕宋岛登陆作战支援任务的第三舰队返回乌利西基地,进行休整。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上将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第三舰队随即改称第五舰队,这是美军自1944年秋开始实行的新措施,为太平洋舰队配备了两套司令部指挥参谋人员,在哈尔西指挥下,番号为第三舰队;当由斯普鲁恩斯指挥时则称之为第五舰队,一般一人在前线指挥作战,另一人则在后方筹划酝酿下一次作战,这样既能充分使用兵力,又能迷惑日军。
最初,斯普鲁恩斯和尼米兹都认为攻占这样一个弹丸小岛,不会费多大力气,但看了对硫黄岛的空中侦察所拍摄的航空照片后,才知道在这个岛上极可能存在不同寻常的防御系统,史密斯中将仔细研究了航空照片后,表示这将是最难攻占的岛屿,并预计要付出两万人的伤亡。
1月28日当负责组织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陆军航空兵第二十一航空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将前来协商航空兵如何支援硫黄岛登陆作战时,斯普鲁恩斯就向他提出硫黄岛对于战争究竟有多少价值?李梅立即肯定地表示没有硫黄岛就无法有效地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斯普鲁恩斯这才如释重负,决心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攻取硫黄岛。
2月2日,尼米兹来到乌利西,视察硫黄岛作战的准备情况。斯普鲁恩斯提议为阻止日军对硫黄岛可能的增援,必须首先使用舰载航空兵对日本本土的关东地区机场进行压制,尼米兹同意了这一计划。随后,尼米兹又前往塞班岛观看了将在硫黄岛实施登陆作战的第五两栖军的三个海军陆战队师进行的临战演习。
2月10日,斯普鲁恩斯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为旗舰,第58特混编队司令米切尔以“邦克山”号航母为旗舰,一起率领由16艘航母、8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77艘驱逐舰组成的航母编队驶离乌利西,经马里亚纳群岛和小笠原群岛以东,直扑日本本土。这是美军自1942年4月杜利特尔空袭东京以来航母编队第一次袭击日本本土。斯普鲁恩斯计划16日抵达日本外海,以16日、17日两天时间对日本本土关东地区的机场进行压制性的空袭,然后再南下参加硫黄岛作战。他特别担心日军的神风特攻队的威胁,所以每艘航母上只有30架轰炸机和鱼雷机,其余全部搭载战斗机。为了尽量减少被日军发现的可能,出动多艘潜艇在编队航道前方担任侦察搜索,而塞班岛的岸基航空兵则以B-24和B-29对编队经过的海域上空进行巡逻警戒。编队自身还以多艘驱逐舰在编队前方组成搜索幕,同时以舰载机进行二十四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