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争 汨罗江战役
1926年(民国十五年)8月,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主力在湖南汨罗江地区与军阀吴佩孚部的一次重大会战。
7月11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湖南省会长沙后,12日,北伐军总指挥部决定,以第4、第7、第8军组成中央军,其中第4、第7军为右纵队,第8军为左纵队,向汨罗江以北挺进。是时,湖南的吴军大部退守平江,并以汨罗江为屏障,构筑坚固工事,组成汨罗江防线,企图阻止北伐军向北推进。吴佩孚以宋大霈部及海军守汨罗江正面;董政国、陆坛部驻守平江,为左翼;余荫森部驻守长乐街、王都庆部驻守沣州,为右翼。守军总计3万余人,以平江为主要支撑点。8月15日,左纵队第8军经浯口与营田以北地区,向长安驿、云溪、岳州一线攻击前进;右纵队第4、第7军经浯口与平江以北地区,向大沙坪、羊楼洞、横板桥之线攻击前进。17日晚,左纵队第8军在汨罗江岸开始佯攻牵制吴军。18日,第4、第7军于汨罗江畔相继展开,准备向吴军发起攻击。第4军一部乘虚徒涉汨罗江,占领三眼桥。19日晨4时,全线发起总攻击。第4军担任平江城的主攻任务。该军以第l0师攻击中洞,截吴军后路;以第12师攻击平江正面。第12师采取佯攻正面的战术,吸引吴军注意力,主力则改由北面进攻。第36团由白雨湖渡河后,于上午9时,占领北门外一‘带高地,乘胜冲入北门,直捣守军总指挥司令部。陆坛率卫队100余人拼死顽抗,被全歼。是时,防守平江东南狮子岩一带吴军,仍凭河顽抗。第12师师长张发奎亲率独立团发起猛攻,将其歼灭。中午12时,北伐军攻占平江城。与此同时,第7军也攻占了涪口市、将军山和张家碑。第8军主力于20日渡过汨罗江,沿铁路追击吴军,22日攻克岳阳。同日,第4军第10师进克通城。其前锋尾迫吴军溃兵进入大沙坪。吴军退往汀泗桥。第7军尾追吴军,在大沙坪与第4军会合。至此,北伐军主力已进入湖北境内。
点评:汨罗江会战,从19日发动总攻到22日占领岳州、五里牌、通城为止,4天内北伐军连战皆捷,拔掉了泪水以北吴军的军事据点20余个,俘吴军官兵7100余名。吴部湘军及援湘军大部被歼或溃散。吴佩孚的势力及粤、赣军阀全部被逐出湖南。
中国战争 武汉战役
1926年(民国十五年)9月至10月,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主力对军阀吴佩孚部的一次围攻战斗。
1926年8月,吴军在鄂南惨败后,即以全力防守武汉。吴任命刘玉春为守备军总司令,陈嘉谟为武汉防御总司令,辖三师之众,同守武昌。9月2日,北伐军开始攻击武昌战斗以第1军第2师攻击忠孝门至东北城角;第4军第10师攻击通湘门至宾阳门;第7军第2路攻击中和门至望山门;第4军第12师为预备队,驻洪山附近;炮兵驻扎洪山阵地。是日黄昏开始行动。3日凌晨3时许,第2师炮兵自小龟山向武昌城轰击,步兵向攻击目标前进。第10师各团攻抵通湘门至宾阳门城脚时,天色已明;第7军第2路动作迟缓,黎明日寸才到达攻击准备位置,还未接近城垣。各部队因伤亡较大,于早6时许,全线停止攻击。5日凌晨3时许,北伐军再次攻城,小龟山炮兵向忠孝门、武胜门及蛇山一带炮击;右翼炮兵于洪山阵地也向武昌东面城墙吴军炮击;左翼炮兵于武建营附近阵地向武昌城南部炮击。第12师第36团奋勇队从刘湾西端涉过护城河,冒守军猛烈火力,架梯登城,与守军展开肉搏,战况极为惨烈,奋勇队死伤三分之二,未能奏效。独立团奋勇队亦潜进至城脚,奋勇登梯。第1营奋勇队官兵十几人全部阵亡,第2营奋勇队继续增援,终因守军火力猛烈,无法登城。此时天已亮,奋勇队只得暂伏于城基壕沟内待命。当晚,第l0师各团又竭力接近城垣。守军遂将手榴弹、火药包同时掷下。奋勇队虽将梯子靠近城垣,但已死伤大半。第7军第14团将梯子架在民房上准备登城。吴军遂扔火药包、爆发罐烧房。第14团为烈火所阻,也无法登城。第2师进至距武胜门三四十米处,因炮火压制不住吴军,而无法前进。天明时,第12师第36团奋勇队亦死伤过半。正午,北伐军决定暂停攻击。与此同时,汉阳、汉口方向北伐军进展顺利,6日攻占汉阳,7日占领汉口。10日,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令第8军第3师师长李品仙率第3、第4两师及鄂军第1师向孝感追击溃退的吴军,于16日进占武胜关,切断了吴军退路。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军阀孙传芳于八九月间将其5省军队组成5个方面军,陆续调入江西。根据这一形势,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定于9月上旬,乘孙军尚未集结完毕之时,对江西孙军发起攻击,对武昌城则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武昌城内守军经封锁后,粮、弹奇缺,军心涣散。9月21日,北伐军第4军再次攻城,拂晓进攻开始,由于守军顽抗,未能攻下,遂决定以工兵从宾阳门、武胜门挖坑道到城根,准备炸城。时孙传芳部曾向咸宁方向开进,试图解武昌之围。守城吴军于10月1日、3日由望山门、通湘门、保安门出击策应,被北伐军击退。是时,由于第7军进占德安,威胁九江,孙传芳急调大冶、阳新一带的部队回援。守城吴军见援军无望,愈益恐慌。10月l0日,吴守军河南第3师李俊卿师长率部投降,并打开保安门,迎接第4军入城。武昌吴军遂全部缴械投降。至此,围攻了40余天的武昌城为北伐军所占领。
中国战争 西安之战
1926年(民国十五年)4月至11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原属国民军序列的陕军杨虎城、李虎臣等部,在西安抗击刘镇华镇嵩军围攻的作战。
是年3月初,刘镇华在豫西全歼国民军第2军后,即率柴云升、贾济川、梅发魁、王振、武衍周、憨五珍6个师,及在陕叛附的麻振武、何梦庚、缑保杰3个师共计9个师约11万人进攻陕西。3月4日克潼关,旋占渭南。16日,陕西军务帮办、国民军第2军师长李虎臣自豫回陕,令所部于西安布防,4月1日国民军在陕将领李虎臣、杨虎城、邓宝珊、卫定一、田五洁、冯子明等齐集三原,重申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决定各部联合抗刘。决定以李虎臣、杨虎城两部守西安,卫定一部负责兴平、武功一带防务及维护西安至咸阳间交通,田玉洁负责指挥渭北各部守卫后方基地,并相机支援西安。11日,刘镇华到达临潼,召集军事会议,决定以麻振武师配合梅发魁师进攻泾阳、三原、富平等地,断西安守军与渭北国民军联系;其余师旅围攻西安。会后,柴云升、万选才等部即向西安进逼。15日,双方在西安城郊十里铺等地发生激战,18日,杨虎城部2个支队共计5000余人驰援西安,从而稳定了战局。刘镇华见轻取西安不成,即布署兵力,从东、南、北三面发起围攻。4月26日,为切断西安至咸阳间联系,攻占西郊火烧碑。旋遭李虎臣部反击而后退。5月9日,卫定一率所部约2个团兵力,突破镇嵩军防线,进,入西关,负担西城防务。此后,西安被四面合围。5月19日国民军各方将领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取消国民第2、第3军番号,统一改称陕军;以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兼第1师师长,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兼第3师师长,驻泾阳的田玉洁为副总司令兼第2师师长,邓宝珊为总指挥,卫定一为副总指挥兼第4师师长。统一编制和指挥后的陕军守城部队计3个师,总兵力约12个团1万余人。会后,根据分区负责的原则,司令部对各部任务作了明确分工,加强了防御力量。镇嵩军合围西安后,以强攻、偷袭、坑道爆破等战法,不断发起进攻。守军顽强抗击,战斗甚为激烈。其中较大的战斗有:4月末的西郊火烧碑争夺战;6月的小雁塔之战;7月下旬,镇嵩军以优势兵力及炮火,向东北城角发起大规模进攻,经一昼夜激战,终以损失敢死队600余人而失败;8月,渭北各地陕军由咸阳渡河,与城内出击部队里应外合,向西北城郊的镇嵩军猛烈突击,欲解西安之围,终因众寡悬殊,经8昼夜激战后迫撤原防;9月中旬,陕军设置伏兵,将西北城角镇嵩军攻城部队歼灭大半。与此同时,咸阳、三原等地的陕军,亦挫败镇嵩军优势兵力围攻,守住了渭北基地。受镇嵩军及其帮凶吴新田等部压迫扰害的关中农民,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直接或间接支援了陕军西安保卫战。但到lo月中旬以后,西安发生严重粮荒,城内居民数万人被饿死。进入11月,守城战斗到了危急关头。这时,得到苏联及中国共产党援助的冯玉祥,于9月举行五原誓师,加入国民革命。随即组成国民军联军,任命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2万余人由甘肃东进解西安之围。10月中旬,国民联军首解咸阳之围,随即强渡渭河,向西安西郊的镇嵩军发起攻击。刘镇华随即变更部署,缩短战线,将其渭北部队调往西安周围地区布防。孙良诚部经1个半月苦战,后以刘汝明师绕至镇嵩军侧后,突袭东郊十里铺刘镇华总司令部,迫使其全线溃退。11月27日,西安解围,长达8个月的“西安守卫战”结束。
点评:此战,双方投入交战兵力约20万人。城内军民死于战火及饿毙者约5万人,镇嵩军伤亡约4万人。此战牵制镇嵩军10余万兵力,策应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为冯玉祥率部东征创造了条件。
中国战争 直皖战争
1920年(民国九年)7月,北洋军阀直、皖两系为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在北京至天津、北京至保定广大地区进行的战争。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的统率权由段祺瑞、冯国璋所继承,并逐步形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与此同时,奉天省(今辽宁省)督军张作霖逐渐控制了东北三省,形成奉系。“五四”运动爆发后,长期控制着北京政权的皖系成为众矢之的,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1919年12月,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继之为直系的领袖。当时,南北议和的“上海和会”已经破裂,而北京政府的总统徐世昌和内阁总理钱能训却与直系合作,主张实现“和平混一”。他们一方面秘密地与南方实力派(滇、桂系)直接媾和,另一方面却又公开提出恢复“上海和会”。但控制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反对议和,主张武力统一。因而与徐世昌之间发生矛盾。此间直系吴佩孚则利用外交、学潮问题,对皖系和安福系发动了一次比一次更为猛烈的抨击。西南军阀为促进北洋派内部分化,也采取了“联直制皖”的策略;在此同时,曹锟和张作霖在反对段祺瑞的得力助手徐树铮的问题上携起手来,并得到长江三督的支持。这样,直、苏、鄂、赣和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三省便结成七省“反皖同盟”。后河南督军赵倜不满段祺瑞而加盟,称为八省反皖同盟。1920年1月17日,吴佩孚通电请求从湘南撤防。随后吴便与南方的“护国军”共同组织“救国同盟军”,计划在推倒皖系之后,驱逐徐世昌,另组南北统一的政府。30日,吴与南方军政府相约,直军开拔时,由湘军接收其防地。5月25日,吴佩孚率所部第3师及王承斌、阎相文、肖耀南3个混成旅从湘南撤防,31日抵达汉口。接着,又挥师河南,将部队分驻在京汉铁路沿线的驻马店、许昌、郑州、新乡等地。曹锟也派兵监视德州兵工厂,并以德州作为直军右翼的前哨阵地。6月15日,吴佩孚到保定,同江苏、奉天等省代表一起,参加了曹锟召集的秘密军事会议。7月8日,段祺瑞也在团河成立“定国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徐树铮为参谋长,段芝贵为第1路司令兼京师戒严总司令,曲同丰为第2路司令兼前敌司令,魏宗瀚为第3路司令,并强迫徐世昌宣布了惩办曹锟、吴佩孚等人的命令。同日,段从团河到北京,在将军府召集全体阁员及军政人员联席会议,决定举兵“讨伐”曹、吴。与此同时,驻河南的吴佩孚部开始向北开进;曹锟的部队由保定开赴高碑店。表面“中立”的张作霖,7月8日也参加了曹锟、吴佩孚及8省同盟的代表在天津讨论对皖战争问题的紧急会议。9日,曹锟在天津组织“讨逆军”,以吴佩早为前敌总司令。张作霖回到奉天后,决定以其第27、第28师各出兵一旅入关,保护京奉路,以卫队旅一部协同第28师留奉部队,保护关外京奉路,并宣布关内奉军以张景惠为司令。7月14日晚,直皖战争正式爆发。皖军以西路(北京至保定的京汉铁路沿线)为主攻方向,由段芝贵指挥曲同丰的边防军第1师、刘询的陆军第15师、边防军第3师第5混成旅,第9师两个营、第13师辎重营,部署于涿州、固安、涞水以北,企图沿京汉路南下,首先夺取保定,然后继续南进。直系组织的“讨逆军”,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将其主力第3师及第2、第3混成旅部署在易县、涞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线,抗击皖系的进攻。14日夜,吴佩孚亲率其第3师的第5旅,企图出奇不意的直捣团河,捉拿段祺瑞,因机密泄露,段一面急调援兵,一面逃回了北京。吴佩孚捉段计划落空后,便指挥部队在琉璃河、涿州一线面对皖军的进攻,避其锋锐,主动撤出高碑店,并将其所部分左三路:以固安为中路,涿州、高碑店为西路,廊坊、杨村为东路,坚守待机,阻止皖军南进。同日,东路皖军在总指挥徐树铮指挥下的西北边防军第2混成旅、边防军第3师两个团,第9师由梁庄、北极庙一带向杨村以曹瑛为总指挥的东路直军阵地发起进攻,直军在铁路桥架设大炮,向进攻之皖军发炮轰击,双方一时胜负未决。16日,驻防天津的日军护路队强迫直军退出铁路线2英里以外,直军防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西北边防军乘虚而入,直军不支,遂放弃杨村,退守北仓。16日,西路直军在退出高碑店后,吴佩孚亲率其一部精锐,采取侧翼迂回战术向涿州、高碑店之间的松林店实施突击,直捣边防军前敌总部。战至17日,吴部攻占松林店、生俘曲同丰与司令部全体高级将领,向高碑店一线进攻的皖军因失去指挥而迅即败退,当天直军攻占涿州,并向长辛店方向攻击前进。西路指挥段芝贵在兵败之后,只身逃回北京。18日,直军进占琉璃河;20日,直军大队进至长辛店和芦沟桥,将溃散的皖军基本肃清。在东路,直、皖两军相持于北仓以西。奉军的第27、第28师数千人,于7月17、18日抵达天津,并迅速投入了支援直军的战斗,收复杨村,直趋廊坊。皖军纷纷溃退,徐树铮于当晚逃回北京,东路战事也以皖军的失败而告结束。19日,段棋瑞通电辞职。直、奉两军的先头部队,于23日开进北京,分别接收了南、北苑营房,并相约都不入城。24日,徐世昌派王怀庆为京畿卫戌总司令以代弃职逃走的段芝贵。至此直皖战争宣告结束。直奉两系控制了北京政权。
中国战争 百灵庙之战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至12月,在绥远抗战中,中国军队反击驻百灵庙日伪军的战斗。
11月中旬红格尔图战斗后,日军深恐中国军队乘胜捣毁伪蒙政权,除以伪蒙军第7师穆克登宝部在绥远省百灵庙(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构筑工事,积极备战外,又以两个旅进驻大庙(又名锡林木楞庙,在今四子王旗西北部),并以日军军官200余人为各部指导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