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种燃烧器材、光学仪器和测量仪器等新式兵器。法国在1914年生产飞机541架,而1918年生产24652架;1916年生产坦克100辆,而1918年生产3200辆。德国和英国在战争年代各自生产的飞机不下4。7万架(见表2)。关于军队火力大大加强的情况,仅就步兵师火炮和重机枪数量的增加即可见一斑。战争开始前,法国、英国和德国拥有轻重火炮1。5万余门,而在战争结束前(前方和后方)拥有火炮53500,门和迫击炮3。7万门。法军炮兵的比重从1915年的18。1%提高到1918年的35。7%。法国和英国在战争开始前有7000挺重机枪,而在战争结束前有8万挺重机枪,除此以外,还有同样数量的轻机枪。在大规模进攻战役中参战的火炮达数千门,每公里正面火炮的平均密度达100门或100门以上(西战场最大密度为187。8门)。步兵火力也增加了1。5—2倍。

    表2战争年代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生产情况

    军事技术装备的种类及弹药德国奥匈帝国法国英国俄国意大利美国总计

    步枪(千)854735002500385433002400350027601

    机枪(千)28040。5312。2239。428101751076。1

    火炮(千)6415。923。226。411。76。54151。7

    迫击炮(千)12—32。5——0。618。1

    坦克(千)0。1—5。32。8——19。2

    飞机(千)47。35。452。147。83。51213。8181。9

    炮弹(千)306802902186770201051

    子弹(千)8。246。38。613。53。63。547。7

    载重汽车(千)65—11087202830340

    战争期间,军队实现了机械化。1914年,每个士兵平均使用机械能力0。3—0。4马力,而1918年达1。5—2马力。战争进程中坦克兵得到了发展。战争结束前,协约国生产了8000余辆坦克。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均有改善;速度提高到13公里/小时,最大行程达100—150公里。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证明坦克是极其有效的兵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由辅助兵种发展成为独立兵种,这对于军队编制和陆军的战术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到停战前,交战国作战飞机共有10131架,其中歼击机4063架,侦察机4578架,昼航轰炸机686架,夜航轰炸机804架。1917年起,有近1000架或更多飞机参加了大规模战役。在争夺制空权的斗争过程中,飞机进行了空战(机枪射击)。对地面部队实施了攻击(战争结束前,由50架或更多飞机组成的编队来实施)。在与航空兵斗争中军队防空得到了发展。工程兵的比重亦增加了0。5—1倍。同时,使用骑兵的规模缩小了,尽管骑兵也显示了成功作战的榜样,但还是削减了骑兵兵团的数量。海军发生了重大变化。改进了旧式海军和旧舰种,出现和发展了新式海军和新舰种。潜艇的作用得到极大提高,海军航空兵成为独立兵种。(注表2)

    战争期间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如俄国的布鲁西洛夫,法国的霞飞、福煦、德国的施利芬、兴登堡、鲁登道夫、英国的黑格、美国的潘兴等。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1914—1918)暴露出武装斗争对经济、政治以及国家后方越来越大的依赖性。但是,国家的军事计划并不总是恰如其分地考虑到这种依赖性。德国原定以决定性的突击(总决战)逐一粉碎协约国的计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这个计划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兵力和能力,并且与德国的人力物力资源不相适应。战争过程中,充分地表现了帝国主义固有的军事学术——战略、战役学和战术的特点。战争表明:只有通过连续实施一系列的战役和战局才能取得胜利;在联盟战争中,协调盟军的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都把战略重点放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夺取敌人的领土以及固守所占领土上面。交战国的后方,除为数不多的轰炸机袭击外,都未遭到敌人的破坏。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行动都发生在陆地战区,在濒海方向上,陆军的行动得到了空军和海军的支援。基于新老兵种协同实施战役和战斗的艺术变得复杂起来。战役的规模扩大了,军队指挥及组织协同更复杂了,进攻正面宽度、纵深和速度增加了。作战军队编成集团军群(方面军)。集团军所实施的战役是集团军群(方面军)战役的组成部分。火力和突击力量的增强、军队灵活性和机动性的提高,这一切都增强了军队的进攻和防御能力。随着绵亘正面和阵地防御的出现,军队面临着突破防御这一重大课题。1918年在这方面取得了最大战果,但是战役突破的问题仍然未能圆满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采用:在一个狭窄地段上的突破(1914),为合围敌人在两个狭窄而互相分隔的地段上的相向突破(1915—1917),在几个地段同时突破(1916年西南方面军的进攻),在宽大正面上的突破(皮卡迪三月进攻(1918))和在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方向上对正面的连续突破(1918年英法联军的进攻)。大战中还实际解决了建立和使用战略和战役预备队的问题。随着新式战斗兵器的出现及军队火力和突击力量的加强,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的战术变得复杂起来。机枪成为步兵的强大武器(特别是在防御战斗中),散兵队形冲击时、无法通过机枪火力。在战争进程中,步兵已完全改用梯次配置的散兵队形(“波次”),尔后又改成战斗组(以班为单位作战)。战争结束前,师进攻正面通常为2.5—3公里,团(营)进攻地段通常为500—600米。防御由支撑点式(各支撑点间保持火力联系)发展为堑壕式,进而发展成筑垒地带。这种筑垒地带由几道阵地组成,阵地上遍布堑壕网和支撑点网,配置较多的火器并有防步兵和防坦克障碍物。防御纵深从1。5—2到15—20公里,以便能够在设防阵地上进行连续抵抗、机动兵力和兵器以及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于1920—1939年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军队建设及其编制,对其军事学术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中国战争 原始社会时期战争

    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相传神农氏时期(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部落进攻斧燧氏部落的作战。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族集团。神农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团的一个部落,生活于今河南东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已在冶陶手工业及交换市场。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另一古夷人部落斧燧(或称补燧)氏,发生利害矛盾,引起冲突。斧燧氏部落不肯屈服。神逐氏遂北上进攻斧燧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

    约公元26世纪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通过各氏族、部落的增殖、分化及相互通婚、联盟、战争及迁徙,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落集团。姜姓古羌人集团生活于今关中、豫西及晋南;古戎人集团生活于今豫中、豫北及冀南;古夷人集团生活于江、淮之间及山东;古苗蛮人集团生活于江、汉之间及豫南等地,相继进入军事民主制时代。以黄帝为首的轩辕氏部族迅速强大起来,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联盟。对内严密社会组织,对外加强武力开拓,对不肯归附的部族经常进行攻战。周边较小的氏族、部落,或被征服而加盟,或被驱逐而远走。黄帝逐渐成为一个较大部落的联盟领袖。专用于战斗的兵器,已从生产工具中分化出来,有了石矛、石钺、石戈、石殳及弓箭等。部族勇士组成的营卫队已形成,平时保卫首领,战时即为骨干。当时比较强大的还有炎帝部落联盟,不服黄帝号令。黄帝遂攻炎帝于阪泉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一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经过多次激烈战斗重又解仇结盟。风姓古夷人集团,此际已繁衍分化为以少昊及蚩尤为首领的两大部落联盟。蚩尤部落联盟,史称“九黎”,善制后器,战斗凶猛,曾征服二十余部落,控制了今苏、鲁、豫交界地区,积极向西、北扩展。黄帝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还有他说)擒杀蚩尤。少昊与黄帝结盟,听从黄帝号令。黄帝在泰山举行了联盟大会,古苗蛮人部亦有参加。“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从此黄帝英明远播,“东至于海”,“西至空桐”(今青海固原,一说甘肃高台),“北逐荤粥”后至釜山(今河北怀来),“南至于江”此后一些不同血缘、文化的古羌、戎、夷、苗蛮部族加速了融合,为华夏族及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约公元前26世纪阪泉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的一次交战。

    神农氏之后,中原出现两大部落联盟。其首领分别为炎帝和黄帝,据传皆少典氏后裔。炎帝长于姜水(渭水支流,今陕西岐山东),以姜为姓。其族沿黄河流域向东发展进入中原,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强大部落联盟。黄帝长于姬水(即岐水,今陕西境,亦有他说),以姬为姓,东进中原后,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比),称轩辕氏(又称缙云氏、帝鸿氏、有熊氏)。其族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部落联盟。黄帝经常进攻附近有肯归附的部落,势力不断扩大。炎帝也在不断扩大自己势力,两大联盟终于暴发冲突。黄帝率领以熊、罴、貔、貅、虎、雕、歇、鹰、鸢等为图腾的各部落,在阪泉之野与炎帝各部落交战。经三次激烈战斗,黄帝部落联盟终于获胜,初步建立了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

    约公元前26世纪涿鹿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炎帝两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还有他说)的作战。

    黄帝战胜炎帝(参见阪泉之战)在中原地区初步取得领导地时.活动于今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的以蚩尤和少昊为首的两个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壮大。蚩尤部落联盟,相传由81个氏族和9个部族组成,史称“九黎”。为争夺生存空间和领导地位,它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与主要活动于黄河以北的炎帝部落联盟首先发生冲突,并将其击败。炎帝向黄帝求援。炎、黄两大部落联盟,遂联合起来共同与蚩尤部落联盟进行斗争。经多次作战,最后在涿鹿之野展开决战。蚩尤战败被杀。九黎残余一部退向南方,一部归并于少昊部落联盟。此后,黄帝继续进行征服中原各族的作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

    黄帝在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加速了各部族的融合,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则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与共工之战

    相传帝颛顼时期(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今河南北部)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率领部落联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终于击败共工。

    约公元前24世纪帝喾攻共工之战

    相传帝喾时期(约公元前24世纪),帝喾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约今河南辉县境)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黄帝之后,黄帝族部落联盟生活在中原东部高辛(今山东南部地区)一带。相传黄帝曾孙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炎帝族的一个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居其上流黄河西岸(约今河南辉县境),经常侵犯其他部落,不服帝喾管辖。帝喾遂进攻共工氏,将其一举击败。此战,给共工氏以沉重打击,巩固了帝喾及其部族的领导地位。

    约公元前23世纪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相传帝尧时期(约公元前23世纪),帝尧部落联盟在丹水(今丹江,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流域进攻驩兜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尧成为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帝尧名放勋,因其曾为陶唐氏首领又称唐尧,初居冀方(今河北唐县境),后迁晋阳(今山西太原),再迁平阳(今山西临汾)。他领导的部落联盟,在当时有较高的文明程度和较强的力量。三苗族中一支以修蛇为图腾的部落联盟,生活在丹水流域,首领为驩兜。它日益强大,经常侵扰中原。尧率中原部落联盟向其进攻,在丹水岸边与之大战,终于击败驩兜,迫使三苗求和。尧将驩兜及其部族驱赶到崇山(今河南登封嵩山)一带,缓解了矛盾冲突。

    约公元前22世纪舜攻三苗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舜部落联盟在江汉地区进攻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舜继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帝舜姓姚,名重华,因其曾为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相传是颛顼七世孙。三苗部落联盟逐渐南移于江、汉一带,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常和舜领导的部落联盟发生冲突。舜遂率本部落联盟进攻三苗。经过激烈作战,将三苗击败。为防再发生冲突,又把三苗迁徙到偏远的三危(今甘肃敦煌东南,还有今四川、云南等说)。但其相当部分退至南方地区。

    约公元前22世纪禹攻共工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禹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部落联盟(今河南嵩县北黄河附近)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中原地区生活着黄帝族系的部落联盟(今山西南部),舜为首领。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人民。舜命禹治水。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联盟,长期与舜领导的部落联盟争夺生存地域,并为治水发生冲突。于是,禹率领本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将其击败并驱离治水地区,以便治水。从此共工氏再也无力与黄帝族系部落联盟抗衡。

    约公元前22世纪禹攻三苗之战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禹部落联盟进攻三苗部落联盟(今湖北、湖南、江西交界一带)的作战。

    帝禹姓姒,名文命,继舜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生活在南方的一些三苗(又称有苗氏,或苗民)部落再度发展起来,侵扰中原。禹率部落联盟进攻三苗。战前,禹率众誓师,宣布三苗“敢行称乱”(《墨子·兼爱下》引禹誓)的罪行,以激励士气,然后与三苗进行决战,大败三苗。三苗部落从此逐渐衰落。

中国战争 夏时期战争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之战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