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瓦公爵率领,在河岸高地上构筑工事,进行防御。
密赤思老自信可以战胜蒙古军,不约乞瓦公爵共同行动,迳率所部8万人,渡河进攻,两军战于迦勒迦河东岸,蒙古军以主力击败钦察人后,乘势向俄罗斯联军发起攻击。密赤思老公爵乘船逃过对岸,即将所有船只焚毁,以迟滞蒙古军追击。蒙古军渡过迦勒迦河后,分兵一部追击密赤思老公爵,主力则围攻乞瓦公爵阵地,经过三天激战,乞瓦公爵投降。密赤思老公爵逃回国内。佛拉德米尔大公迟来一步,闻联军已覆没,率本国军队,不战而去。
点评:此战,蒙古军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一举击败俄罗斯联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尔后哲别、速不台二人乘胜长驱直入俄罗斯南部,又沿着聂伯河至里海北岸,取道钦察草原东返,于二十年春回到和林,哲别途中病逝。
中国战争 建德之战
元至正十八年(宋龙凤四年,1358年)三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军在建德(今浙江建德)地区击败元军的作战。
朱元璋攻克浙东诸郡县后,为实现其进据浙东的战略,派兵向浙东纵深发展。派行枢密院判邓愈,亲军左副都指挥朱文忠,元帅胡大海率兵由徽州(治今安徽歙县)出昱岭关(今浙江临安县昌化西南35公里)进攻建德。出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离县城不到15公里,与前来阻击的元长枪元帅余于贞部相遇,邓愈将其击败,获马百余匹,并乘胜追至淳安(今浙江淳安),元守军闻风弃城溃逃,邓愈挥军掩杀10公里,获战船30艘,降其兵3000人,克淳安。遂安守将洪某率兵5000驰援淳安,复为胡大海部击败,生擒400余人,获马三十余匹,尔后,邓愈、胡大海等率兵直逼建德,元参政不花、院判庆寿、长枪元帅谢国玺、达鲁花赤喜伯都刺等弃城逃走,何良辅率众降。五月,元浙江行省右丞苗军首领杨完者率部反攻建德,被邓愈部击败,俘其副将李副枢,收降苗军3万余人。苗军败屯乌龙岭(旧建德县城北乌龙山),邓愈遣李文忠将对方击败,苗军退走。
点评:此战,朱元璋军初战得手后乘时造势,连续作战,使元军闻风丧胆,从而兵不血刃而克建德。为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战争 建州之战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二年(1130~1132年),在南宋农民战争中,宋宣抚副使韩世忠等率军攻建州(治建安,今福建建瓯),镇压范汝为起义的作战。
建炎初,继南宋平息建州叶浓军乱后,苗刘兵变叛宋窜入福建,围剿大军接踵而入。连年战祸使民贫、地狭、人稠的福建残破不堪。耕田荒芜,粮食乏绝,饥民被迫迁徙散亡。四年七月,为反抗官府残酷压榨,私盐贩相聚,共拥范汝为为首领,据建州起义,即得饥民响应,从者达10余万人。同时,光泽(今属福建)、顺昌(今属福建)饥民亦纷起,与建州义军互为犄角,共同抗衡官府。八月,福建安抚使程迈率军攻讨,失利后,改用间诱降之策,遣谢向、陆棠等混入义军招安。范汝为一度就招,旋复叛。十一月,宋遣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率1万兵往讨,军至邵武(今属福建),屡战失利,畏惧不进,师老无功。乃命韩世忠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统兵3万,自温(治今浙江温州)、台(治今浙江临海)路趋福建。绍兴元年十一月,韩世忠选精锐航海,水陆并进,经福唐(治今福建福清)抵延平(治今福建南平)。时义军焚桥、塞路,于延平至建州间埋巨木为鹿角,散布竹签、铁蒺藜,挖设陷马坑等障碍,堵截官军逼近。韩世忠受阻改道,率先乘马浮渡剑潭,令诸军偃旗息鼓,沿山堑溪,披践荆棘,间道潜进,至凤凰山(今福建建瓯东北),迂回包围建州。绍兴二年正月,韩世忠督军以天桥、对楼、云梯、火炮齐攻,义军婴城固守,日久不支,城陷,战死万余人,500余人被俘杀。范汝为逃至回源洞,自焚死。后义军余众转战龙泉(今属浙江)、处州(治丽水,今浙江丽水西),亦被官军镇压。
中国战争 元宋焦山之战焦山水战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七月,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元军于长江中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水域击败宋军阻击的著名水战。
至元十二年二月,元军于丁家洲之战后乘胜攻占建康(今南京)、镇江、常州(均属江苏)等地。宋廷为保卫都城,调兵加强临安(今杭州)外围要点防御,命主战将领张世杰为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率军北上,以期挽回危局。张世杰遣将三路北进,收复常州、广德(今江苏广德)等地,继续出击,连连失利,遂率舟师至金山(今江苏镇江北),并约定殿前都指挥使张彦自常州率兵趋京口(今江苏镇江丹徒镇),约扬州李庭芝领兵出瓜洲(今江苏扬州东南),三路合击,与元军决战。至期,张彦、李庭芝未到,张世杰与平江都统刘师勇、知泰州孙虎臣率舟师孤军迎战七月初一,集水军战舰号万余艘,以十船为一舫,连以铁索,沉碇于江,横列焦山南北江面,规定非有号令不得起碇,决意孤注一掷,与元军死战。元荆湖行省平章政事阿术集战舰屯于瓜洲江岸,右丞相阿塔海、参知政事董文炳集战舰泊于南岸西津渡;遣万户张弘范率兵1000人乘舟西攻殊金沙(今镇江西北),控制上游江路。是日,阿术率诸将登南岸石公山(今江苏镇江东北)观察,见宋水师战舰云集,旌旗蔽江,但其舰以铁索相连,不便机动。乃决定实施火攻,以两翼夹攻、水陆并进战法突破宋军防御。七月初二,阿术居中,选强健善射者干人,乘巨舰分两翼夹射。命万户怀都率步骑布阵江岸,防宋军登岸袭击;万户刘琛军循江南岸东取夹滩(焦山东北),绕宋军之后,切断宋军退路;董文炳率水师自焦山南麓,攻宋军右翼;万户刘国杰攻左翼;万户忽剌出攻其中;令张弘范自上游顺风急进,循焦山北麓向宋军猛攻。元军小型战船机动灵活,横冲直撞,宋军殊死奋战,但舰大连舟难以行动,两翼元军交射火箭,顿时宋船帆蓬俱焚,烟焰蔽江。激战半日,宋军大乱,前军多坠水中溺死,后军见势争相逃遁,溃不成军。元军乘胜追至焦山,获黄鹄、白鹞等船700余艘。
点评:此战,元军水陆协同作战,战术运用得当,用两面夹攻,中央突破的方法,把过去蒙古骑兵惯用战法用于水战,并施以火攻,大败宋水军,致宋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危在旦夕。
中国战争 蒙宋江陵之战
宋端平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十月,在蒙宋战争窝阔台攻宋之战中,蒙古东路军进攻南宋重镇江陵(今屑湖北),被宋军击败的作战。
是年,蒙古皇子阔出率军再次攻宋。三月,阔出收降鄂北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控制了荆湖战略要地。四月,阔出率军克随(今属湖北)、郢(今湖北钟祥)二州及荆门军(今湖北荆门)。八月,破枣阳军(今湖北枣阳)、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十月,阔出病死,窝阔台命忒木台率军继续南攻江陵。宋廷见京襄连失9郡,江陵形势危急,急遣节制蕲黄光信阳四郡军马孟珙赴援,孟珙先遣民兵部将张顺渡江,自率主力继进。时蒙古军在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监利(今属湖北)编造木筏,准备渡江进逼江陵,孟珙施疑兵计,以少示众,昼则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循环往复,夜则沿江列炬,绵亘数十里,并亲自指挥外弟赴武等部袭击蒙古军,连破24寨,夺回被掠军民2万多人。蒙古军被迫北撤。
中国战争 徐寿辉起义江州之战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徐寿辉部义军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击败元军的一次进攻战。
十二年正月,徐寿辉攻克武昌后,为巩固和拓展战略基地,在率一部西进的同时,派另一部顺江东下攻江州。时元行省右丞孛罗帖木儿率部驻江州,闻义军舟师蔽江而下来攻,弃城逃走。元江州总管李黼在大兵压境之际,与黄梅县(今湖北黄梅)主薄也孙帖木儿联兵一处,同时组织地主武装依山据险,集聚木石阻绝义军归路。李黼与也孙帖木儿率军主动出击,李黼身先士卒,军心大振,义军不支,北退60里,沿途遭元伏兵阻击,伤亡惨重。横尸蔽路,死伤2万余人。李黼首战告捷后,料义军必倾舟师来攻,遂置七星桩于江中,果不出李黼所料,义军陆路战败后,乘西南风急,发战船数干艘,顺流鼓噪来攻。船为七星桩所阻,进退不能,李黼乘势命军发射火翎箭,义军被焚溺死者甚众,船多被焚毁,余舟退走,义军攻江州不下,遂移师转攻江州周围州县。时西路军进展顺利,元守将多畏于义军威势,弃城逃走,大部州县一时均为义军所据,江州中外援已绝处于孤立的地位。二月,义军乘此大好形势复攻江州,元分省平章政事秃坚不花自北门逃走。李黼整军备御,时义军进至甘棠湖(今九江南)火攻西门未果,乃转攻东门,李黼急救不及,义军已突入城内,经激烈巷战,击败元军杀李黼,江州为义军所占。
点评:此战,元军充分利用地势之长,因险设防两败义军,迫使义军移师它攻。义军在水陆两路攻战不利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方针,消除江州周围据点,使江州中外援绝,陷入孤立,尔后因时造势一举攻克江州。
中国战争 金军三道攻宋之战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二月,在宋金战争中,金军在西起陕西东至江淮的广大地域,向宋军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作战。
十一年八月,蒙古军攻陷金太原。十二月,金宣宗提出与宋议和,被宋拒绝,河北形势为之发生变化。为改变这一不利局势,金为达到以战逼和进而巩固南部边防,解除背后威胁的目的,于十二年正月,兵分三路南下攻宋。以金左副元帅仆散安贞率东路军攻淮南;巴土鲁安等率西路军攻陕西;完颜讹可率中路军攻京湖。是春,金东路军连克濠州(今安徽凤阳东)、滁州(今属安徽)、光州(今河南潢川),尔后分兵取麻城(今属湖北)、六合(今属江苏)等地,游骑进至采石杨林渡(今安徽当涂北),宋廷大震。宋将李全乘金军深入,兵力分散之际,率部截击金军归路,金军准备收缩兵力时,其左都监纥石烈牙吾塔在化湖陂(今安徽怀远北)被李全军击败,伤亡惨重,金军被迫北撤,李全乘势追击至曹家庄。金西路军攻克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后,于二月,再败宋军于黄牛堡(今陕西风县东北),旋陷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尔后,长驱直入,连克兴元府(今陕西南郑)、大安军(今陕西宁强)、洋州(今陕西洋县)等地。宋都统张威派石宣往援,大败金军,歼其精兵3000人,金军北遁。中路完颜讹可军围攻枣阳(今属湖北),宋京湖制置使赵方派统制扈再兴领兵3万分攻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二州,牵制金军。七月,完颜讹可率部再次围攻枣阳,宋将孟宗政率部依城坚守,金军连攻80余日不克,顿兵城下,师老兵疲。赵方乘势调集扈再兴、许国两部,回攻围枣阳之金军,败金军于城南,孟宗政乘势开门出击,内外夹击,杀金军3万余人,完颜讹可单骑逃走,宋军乘胜追至邓州方还(参见第二次枣阳之战)。
是役,宋军利用金军兵力分散,难以相互配合等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法,击败金军,赢得这次作战的胜利。
中国战争 宋孟珙收复京襄之战
宋嘉熙二年(蒙古窝阔台汗十年,1238年)至次年四月,在窝阔台攻宋之战中,宋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孟珙,遣军收复京襄(今湖北襄樊地区)的作战。
是年,攻宋蒙古东路军,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对长江中游的攻掠有所放松,宋廷乘机颁诏“收复京襄”。十月,新任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的孟珙,认为欲收复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必先取郢(今湖北钟祥)以通粮饷,取荆门军(今湖北荆门)方可出奇兵。赴任至岳州(今湖南岳阳),乃檄江陵制司捣襄、郢,召诸将指授方略,发兵北进。宋将张俊复郢州,贺顺复荆门军。十二月,刘全战于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战皆捷。次年正月,宋将曹文镛复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刘全攻襄阳、樊城,在宋军各路相继收复失地的形势下,原附蒙古的刘廷美约宋都统江海,及其弟刘廷辅夹击襄阳叛军。宋军顺利进至襄樊城下,刘全复樊城。四月二日,江海率军出荆门,直趋襄阳,刘廷美为内应执游显以城降,宋军遂复襄阳。刘全遣谭深复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孟珙在收复襄阳后,即奏请置重兵于襄阳,建立军事重镇。乃以息、蔡(今河南息县、汝南)降人创忠卫军;集襄、郢降人创先锋军;招淮民359人创宁武军;招回鹘壮士百余人、老稚115人、马260匹,创飞鹘军;荆鄂都统制张顺招襄汉溃卒创忠义、虎翼等军。孟珙遂以江陵为基地,以襄阳为重镇,大兴屯田,训练军伍,使荆襄战场出现转机。
中国战争 元宋静江之战
元至元十三年(南宋德祐二年、景炎元年,1276年),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宋将马墍坚守静江(今广西桂林)的抗元作战。
至元十二年春,忽必烈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率元军主力自鄂州(今武汉武昌)顺江东下,直取临安(今杭州);命右丞阿里海牙率军4万留戍鄂州,进取两湖。至十三年二月,伯颜取临安,宋廷降元(参见临安之战)。阿里海牙也攻取了两湖。五月,南宋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益王赵昰为帝,以图复宋。忽必烈为迅速歼灭南宋流亡政权,于鄂州、临安建行尚书省,遣将入闽追击二王;命阿里海牙增兵3万,进军广西,并诏谕广西静江府等大小官吏使之归降。静江守将马墍,原知邕州,因抚御边陲有功,以左武卫将军征入朝,时宋室投降,滞留静江,总领屯戍诸军,掌广右经略司。阿里海牙初定湖南,曾派总管俞全前往静江招降,为其所杀。宋室降元,又遣湘山僧宋勉持太皇太后谢道清手诏谕降,又为其所杀。九月,平章政事阿里海牙率军南进,前锋至严关(今广西兴安西南)。马墍深知严关为湘之咽喉,严关失守,静江不保。遂立即组织所部及诸峒少数民族兵丁据守静江,自率3000兵守严关,凿马坑,断岭道,阻元军南下。阿里海牙见严关两山壁立,中为通道,难以骤克,乃以偏师迂回至平乐(今属广西),溯离江而上,过临桂(今属广西)北进,与主力前后夹击严关,马墍兵败,退保静江。元军入关后,又于小溶江(严关西南)击败都统马应麒。阿里海牙遂率军围静江。遣人以忽必烈所赐诏书抄本示马墍,并书以天命、地利、人心劝降,马墍再次斩使焚书,以示拒降。阿里海牙怒而攻之。静江依水为固,马墍守城3月,衣不解甲,前后百余战,力挫元军,城中死伤甚众,仍无降意。十一月元军久攻不克,乃筑大堰,断大阳、小溶二江上流,别引一渠决其东坝,以涸其城壕。遣主力佯攻西门,以精兵攻其东门。部将史格以战车攻城,因炮石蔽地无法靠近,乃伺隙率众攀碟,蚁附而上,攻破外城,安抚李梦龙降元,马墍率兵退守内城。元军以优势兵力又破内城。百姓纵火焚居室,多赴水死。马墍率死士进行巷战,后因手臂为刀所伤,战不力,被俘。总制黄文政(一作贺文振)、总管张虎欲率残兵突围,兵败被俘,邕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