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诮何鳎ń裆蕉褐荩┏录业罕凰谓畋β手凼σ曰鸸ト撸ú渭录业汉U剑J辉拢暄樟谅识肪敛墒坏钡鼐窕靼埽ú渭墒剑煲剖ρ镏荩怨现拚颍ń窠昭镏菽希┒山J苯鸲┝羰赝暄沼撼送暄樟聊舷路⒍洌诙┝裳舾ń窳赡裳簦┳粤⑽郏鸾暄赵说孟ず螅蓖暄樟烈被埂K尉耸品椿魇崭春#ㄖ坞陨剑窠樟聘畚髂虾V菡颍⑻疲ń窈幽咸坪樱┑10余州。大定三年(1163年)正月,金世宗完颜雍稳定内部后,命徒单合喜攻打吴璘军,吴璘军败。金军乘势复占16州、军。四月,金帅纥石烈志宁率兵l0万驻河南,向宋廷索取海、泗、唐、邓、商诸州及岁币,遭宋孝宗赵眘断然拒绝,并命张浚督师北伐。宋军相继攻克灵壁(今安徽灵璧)、虹县(今安徽泗县)等州县,后在符离(今安徽宿县符离集),被金军击败。四年十月,金军再次渡淮攻宋,陈兵长江,宋孝宗被迫与金议和。此后,宋金之间又有30余年的时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宋宁宗赵扩在绍熙五年(1194年)即位后,韩侘胄独揽朝政,他以抗金作号召,得朝廷主战派支持,宋宁宗亦决意改变南宋屈辱地位,乘新兴蒙古汗国攻金之机,于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不顾尚无充分准备的现实,贸然举兵伐金。宋军分兵三路向陕西、两淮等地进攻(参见韩侂胄攻金之战)。金廷闻讯,以仆散揆为左副元帅、完颜匡为右副元帅,率军进屯南京(今河南开封)以阻宋军。战初,各路宋军纷纷主动出击,相继收复泗州、虹县等地。旋在进攻宿(今属安徽)、唐、蔡(今河南汝南)等州时受挫。四川宣抚副使吴曦暗与金军勾结,弃守和尚原、方山原(今陕西陇县西南)等要隘,使金军得以集中兵力进攻两淮、荆襄地区,北伐战局逆转。十月,仆散揆乘初战得手之势,兵分九路从陕西、河南、淮北等地向南宋发起全面反击。宋军不敌,被迫于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再次与金签订屈辱和约(参见仆散揆攻宋之战)。

    金贞祐五年(1217年),蒙金战事频仍,金朝国力日衰,为补充其在战争中的损失,金廷于四月分兵向南宋川陕、荆湖地区发起进攻,被宋击败。兴定三年(1219年)正月,金以仆散安贞为统帅分兵三路,倾其全力在西自川陕东至江淮的广大地域,向南宋发起全面进攻(参见金军三道攻宋之战)。南宋军民奋起抗击,在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枣阳(今属湖北)(参见第二次枣阳之战)、濠州(今安徽凤阳)相继击败金军;打破了金军全线进攻、向南拓地掠物的企图。正大元年(1224年)六月,金廷鉴于在与蒙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两面作战于己不利,遂停止对宋的进攻,集中兵力抗击蒙军。天兴元年(1233年)正月,蒙古军拖雷部实施战略大迂回,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大败金军,金军主力损失殆尽(参见三峰山之战)。翌年正月,金哀宗鉴于中原不保,遂弃南京逃至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南),企图迁都入蜀修养士马,重振其势。被宋将孟珙率军击败。金哀宗见入川不能,旋逃至蔡州。八月,宋蒙达成联合攻金协议。十月,宋廷命孟珙率军与蒙古军会攻蔡州(参见蔡州之战)。翌年正月初九,金哀宗在城将被蒙宋联军攻破之际,传位末帝完颜承麟。次日城破,哀宗自缢,完颜承麟兵败被杀,金朝遂亡。

    点评:宋金战争持续百余年之久。战争初期,金朝处于军事政治上升时期,在军事上充分利用骑兵迅捷之长,采取广正面多路突进、重点进攻的战略,灭亡北宋。并利用骑兵优势,实施大纵深、大迂回的战法,多次深入南宋腹地。但因战线过宽过长,兵分势寡,给养供应困难,加之缺乏对占领地的控制与巩固,未能灭亡南宋。战争后期,连年征战国势日衰,军力锐减,内部矛盾激化,疲于对宋对蒙两面作战,终未实现其统一南北的战略企图。北宋由于采取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政策,至末年,兵备废弛,战斗力低下,尤其奉行妥协求和的国策,终为金所灭。南宋虽仅据半壁河山,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但国力尚丰,军民同仇敌忾,依江河设防,据险坚守,加之名将倍出,所以能与金旷日久战而未亡,最终联蒙灭亡金朝。

中国战争 太原之战

    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在宋金战争中,金军在太原击败宋军的一次战斗。

    七年二月,金灭辽后,洞知宋军政腐败,内部空虚,遂决计大举攻宋,夺取中原。十月,金太宗完颜晟发兵l0余万,分两路攻宋。东路军以完颜宗望为都统,完颜阇母为副,由平州(今河北卢龙)出发,攻河北诸地;西路军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领,自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攻河东(治太原,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等地,企图分进合击,会攻东京(今河南开封)灭亡北宋。十二月,完颜宗翰率军连克朔(今属山西)、武(今山西神池)、代(今山西代县)、忻(今属山西)等州,进逼太原。十二月中旬,击败宋折可求、刘光世所率4万援军,进围太原,因攻城月余未下,遂长围久困。靖康元年正月,金东路军长驱直入,直抵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完颜宗翰命部将完颜银术可率一部兵力继续围困太原,自率主力南下。宋廷震动,急命姚古为制置使,统兵增援太原。三月,金东路军迫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后,撤军北还。完颜宗翰以知太原府张孝纯不受割让太原诏书为由,留银术可率部继续围攻,自还云中府。五月,为解太原之围,宋诏种师中率军与姚古军犄角进援。种师中至平定军(今山西平定),相继收复寿阳、榆次(今均属山西)后,军至寿阳石坑(今山西寿阳东南),遭金军袭击,五战三胜,屯驻杀熊岭(今山西寿阳西南)。姚古率军至威胜军(今山西沁县),闻完颜宗翰军将至,畏敌不前。种师中军孤军奋战,陷入重围,负伤力战而死。金军乘势再败姚古军于盘陀(今山西祁县东南),姚古退守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八月,金以宋未能践约割地为由,再次分兵两路大举攻宋。宋廷急遣使求金缓师,同时,命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率军援太原。李纲遣解潜屯威胜军,刘?屯辽州(今山西左权),折可求等屯汾州(今山西汾阳),范琼屯南北关(今山西灵石境内),相约三道并进。因诸军不为李纲所辖,互不协调,被金军各个击破,丧师数万。九月初,金军集兵攻太原城,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率军坚守,多次击退金军的进攻,因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被金军攻破。王禀投河而死,张孝纯被俘。太原终为金军攻破。

中国战争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淳化四年至至道二年(993—996年),青城(今四川灌县东南)民王小波、李顺聚众抗击官军镇压的起义。

    淳化初,宋廷赋税苛刻,四川商人、官僚与官府勾结,垄断市场,贱价强购,使茶农、茶贩深受欺压。四年二月,适西川大旱,官府赋敛急迫,逼得大批农民失业,难以生存。茶贩王小波、李顺利用民怨,以均贫富为号召,聚失业茶农百余人,占据青城起义。遂率众转战于蜀、邛、眉(今四川崇庆、邛崃、眉山)等州境,攻克彭山(今属四川),杀县令齐元振,开仓济贫,获得各地民众广泛响应,使义军迅速壮大至数万人。十二月,王小波率义军出彭山北上,于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江源镇)与西川宋军主力展开攻战,击杀西川都巡检使张圮,攻克江原,获西川之战大捷。王小波因额部中箭,战后身亡,其妻弟李顺继为统帅,乘胜攻克蜀、邛二州,进破永康军(今四川灌县)。五年正月,起义军抢占新津口(今四川新津),击败宋军,直逼成都。及攻成都受挫,乃转兵破汉、彭(今四川广汉、彭县)二州。旋趁成都知府换任,新知府郭载方至之际,突然回师急攻,破城,李顺率义军入据成都。遂建大蜀政权,称大蜀王,建元应运。后继续扩大战果,遣兵四出,攻占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剑门关)至巫峡(今四川巫山以东)间诸州郡,义军队伍壮大至数十万,声势甚盛。宋太宗赵光义闻知义军已攻占剑南镇(治益州,今四川成都),即命宦官昭宣使、河州团练使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兵入川攻讨。二月初一,又命少府少监雷有终、监察御使裴庄并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刘锡、周渭为陕府西至西川随军转运使;马步军都军头兼蕲州刺史王呆率兵趋剑门;崇仪使尹元率兵由峡路入川,各路皆受王继恩节度,以分进合击,镇压起义军。未及宋征讨大军入川前,李顺已遣兵分路出击,令相贵率20万众攻梓州(治郪县,今四川三台),杨广率数干人北攻剑门,以夺占要隘,阻扼官军入川。只因投入兵力过少,加之剑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数千义军遭剑门都监上官正等率军反击,几被击杀殆尽,致使北路宋军保持入蜀通道。后东路宋军亦自峡路入川。王继恩率军入剑门,长驱直下,连克研口寨(今四川剑阁北)、剑州及绵、阆、巴(今四川绵阳、阆中、巴中)等州,义军被杀甚众。相贵率大军攻梓州已80余日未克,亦被宋军击败。五月,宋军围攻成都,李顺率领10余万众奋力抗击,因不善守战,城陷,被斩杀3万余人。李顺等10余名首领亦被俘杀。成都失陷后,义军余众在张余率领下,辗转成都南部及东川,坚持斗争到至道二年,终被宋军镇压。

    附:作战地图

中国战争 瓦桥关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宋辽战争中,辽军围攻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击败宋军反击的作战。

    是年十月,辽景宗耶律贤以满城(今河北满城北)、雁门(今山西代县)两次攻宋受挫(参见满城之战、雁门之战),遂决意亲征,再举攻宋。二十日,景宗亲率重兵于固安(今属河北)集结,欲攻雄州(今河北雄县)。宋太宗赵光义获知后,命关南(今河北高阳东)、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县)、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诸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京师大军疾趋瓦桥关反击。但辽军进展迅速,不及宋大军至,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南易水北岸的重镇瓦桥关包围。十一月初一,宋关南、定、镇诸军为解瓦桥关之围,夜涉南易水,袭击辽营,被辽将萧斡军击退。初三,宋军再次解围,被耶律休哥部阻于瓦桥关东,守将张师率军向东突围,遭耶律休哥率骑堵截,张师战死,余众退回城中。初九,宋集关南诸军于南易水南岸列阵,与辽军夹河而峙,企图拖住辽军,待京师军赶至再行决战。辽景宗为迷惑宋军,令耶律休哥以玄甲白马易其独黄乘骑铠甲,明示弱,暗蓄锐,先机出击,及战,耶律休哥兵锋锐猛,奋力拼杀。宋军不敌,弃阵南逃至莫州(今河北任丘北),被辽军追及,丧师甚众,数名军将被俘。翌日,宋军残部再行反击,被辽军歼灭殆尽。十七日,辽军班师时,宋京师军尚未至。

    点评:此战,宋太宗所率京师军行动迟缓,致使关南诸军以弱对强,陷入被动而败;辽军则胜在出其不意。

中国战争 宋攻南唐皖口之战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十月,在宋灭南唐之战中,异州西南面行营都指挥使刘遇率军于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皖水入江口)击败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军的作战。

    是年正月,宋军主力突破秦淮河(在今江苏南京附近),进围南唐江宁(治上元,今江苏南京),继以围城打援之策,攻克外围诸州。五月,南唐主李煜急调驻湖口(今属江西)的朱令赟回救。朱令赟受宋西路军牵制,又虑宋军断后,迟迟不敢东进。至十月,李煜屡遣军出战,皆败,江宁危殆,再召朱令赟救援。朱令赟乃自湖口率领号15万大军,搭乘长百余丈木筏和容纳千人的大舰,顺长江而下,企图焚毁宋军采石浮桥。适初冬,长江水浅涸,大舰不能急进;加之屯驻独树口(今安徽安庆附近)的西路王明军,预先在洲浦间竖立舰桅状木杆为疑兵,致朱军不敢贸然轻进,行动缓慢,舰队行距拉长。二十一日,及朱令赟乘大舰独行至皖口突遭刘遇率军阻截。激战中,朱令赟用火油攻宋战舰,宋军几不支;适风转向,火势反烧朱军,不战自溃。朱令赟被烧死,战棹都虞侯王晖等被俘,宋军大胜,获得兵器数以万计。至此,南唐在长江中游的兵力已全部丧失,江宁陷于孤城危蹙中。

中国战争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与吐蕃联合进攻宋边地的数次作战。

    是年四月,西夏因与宋划分疆界发生争议,遂发兵攻掠宋泾原路。五月,西夏国相梁乙逋贿使厚礼,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同时发兵攻宋,商定所得宋地,以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三州归吐蕃;以兰州(今属甘肃)、定西城(今甘肃定西南)归西夏。旋阿里骨率吐蕃兵袭破洮州(今甘肃临潭)?梁乙逋率数万西夏军出河州,两军会合,同围南川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南),连攻8月未下。宋诏洮西守将刘舜卿、王光祖、王赡、姚兕、种谊等率军救援。寨中军民士气大振,奋力抗击。梁乙逋等屡攻不克,引兵东进,转攻定西城,设伏诱宋军兵出战,击败宋军,杀宋都监吴猛等。七月,梁乙逋再次胁监军仁多保忠进攻泾原,遣大首领嵬名阿吴入青唐(今甘肃西宁),约吐蕃阿里骨和青宜结鬼章联兵攻宋。八月,梁乙逋集中十二监军司兵屯聚天都山(今宁夏海原),直逼兰州。阿里骨发兵15万围河州,鬼章引兵2万进驻常家山(今甘肃临洮西南)大城洮州,自率军5万,约会于熙州东王家平。梁乙逋造浮桥以通兵路。宋军器监游师雄见西夏、吐蕃军势盛,建议知州刘舜卿乘西夏、吐蕃军劳师远来、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刘舜卿遂命都部署姚兕、知洮州种谊分兵两路,沿洮水急进。姚兕于洮水西侧,破吐蕃六逋宗城(当在甘肃临洮西南),击杀1500余众,乘胜转攻讲朱城(今甘肃夏河东北),遣兵自间道北上,焚黄河浮桥,截断鬼章救援通路,使青唐吐蕃十万大军不能渡河。种谊部沿洮河东侧南下,出哥龙谷(今甘肃岷县东北境),迎击通远吐蕃兵,断其与洮州的联系。宋主力连夜抢渡洮水,兵临洮州城下,乘鬼章不备,一举破城。擒鬼章青宜结及西蕃首领5人,杀吐蕃军数千,获牛、羊、器械、粮草万计,余众弃城溃逃,渡洮水时又溺死数千。梁乙逋见西蕃军失利,引兵退还。

    点评:此战,夏蕃联军兵力据绝对优势,因缺乏统一部署和指挥,兵力分散,四面出击,不能相顾,导致大败。宋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快速出击,获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中国战争 宋攻后蜀夔州之战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二月,在宋灭后蜀之战中,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部署刘廷让率东路军攻克夔州(治奉节,今四川奉节东白帝)的江河破袭战。

    是年十一月,宋军两路分进,大举攻蜀。十二月,刘廷让统领东路禁兵步骑及诸州兵2万人出归州(治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而上,以期与北路军会攻成都。军入峡路(又称峡西路,今四川东北部地区)后,连破三会(今四川巫山东北)、巫山(今四川巫山东)等寨,杀蜀将南光海,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歼蜀水、步军1。2万余人,缴获战船200余艘,继逼近夔州。夔州为“巴蜀之喉吭”,是由长江入蜀的门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