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战争 唐灭史朝义之战

    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至二年正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洛阳大败史朝义,乘胜追击,迫其自杀的作战。

    元年十月,唐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率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会攻洛阳。三十日,在洛阳北郊大败史朝义军,歼其6万余人,俘其2万余人,史朝义仅率轻骑数百东逃(参见唐再夺东京之战)。唐军收复洛阳后,仆固怀恩留回纥兵于河阳,派其子右厢兵马使仆固八贩奖硎垢吒ǔ陕什狡锿蛴嗳耍耸ぷ坊魇烦澹酥V荨€曛莸鹊亍J烦逄油е荩ㄖ谓窈幽羡渤潜保J辉鲁酰烦宕渝е荼倍苫坪樱凸袒扯鞴グ位荩ㄖ谓窈幽匣囟坊魇烦逯廖乐荩ㄖ谓窈幽衔阑裕俅谓浠靼堋J笔烦宀拷锍兴玫嚷示4万与史朝义会合,迎战唐军。仆固示φ剑锍兴玫然骼#で分敛郑ń窈幽夏侠郑┒J烦迓饰褐荩ㄖ谓窈颖贝竺保┍凑剑职茏摺J肪煅︶浴⒄胖抑镜雀髀仕熘菹亟堤啤J烦逄又帘粗荩ㄖ谓窈颖鼻搴游鞅保肫浯蠼χ乙搴媳3万南下迎战,进至临清(今属河北),遭仆固靼茏摺4耸保劓系剑胩凭岷献坊鳎谙虏ń窈颖鄙钕囟希┒嫌执蟀苁肪J烦逄油荩ㄖ谓窈颖比吻鸨保F凸袒扯髋啥贾硎寡嫜怠⒈硎购峦ビ裼胭疔┙诙仁固锷窆Α⒑佣诙仁剐猎凭⑶嘧徒诙仁购钕R萦肫凸太‘部会合,进围莫州。二年正月,史朝义因多次出战皆败,便留田承嗣守莫州,自率骑兵5000,突围北去幽州求援,以解莫州之围。史朝义走后,田承嗣即开城投降唐军。仆固⒑钕R荨⒀嫜档嚷时3万,追击史军至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史朝义败走范阳。范阳守将李怀仙已经降唐,史朝义不得入城,其部下人纷纷离去。史朝义仅率数百骑逃奔广阳(今北京房山东北),又遭守军拒绝,只得北入奚、契丹,行至温泉栅(今河北丰润东)时,李怀仙的追兵赶到。史朝义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形势下,被迫于林中自杀。历时7年多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点评:此战,唐军利用史朝义内部分裂,士卒疲惫,后方不稳的弱点,乘胜对其实施远距离的战略追击,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史朝义军,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战争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二年(657年),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进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部、灭亡西突厥的一场战争。

    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又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降,苏定方征调其千名骑兵从军。唐朝采纳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建议,争取泥孰部(弩失毕五俟斤之一)共袭沙钵罗。苏定方率唐及回纥兵万余人至曳咥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西,沙钵罗率十姓兵10万将其包围。苏定方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沙钵罗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沙钵罗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次日,唐军继续前进,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部归降,沙钵罗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遁。五咄陆部闻沙钵罗兵败,也归附阿史那步真率领的南路唐军。苏定方于是命令萧嗣业与回纥婆闰率骑兵向邪罗斯川(曳咥河南)进发,追击沙钵罗,苏定方与任雅相率新附之众继后。时遇大雪,深约二尺,诸将建议待天晴后再进军。苏定方说服部众,利用沙钵罗以为唐军必然休兵的侥幸心理,踏雪昼夜兼程地继续追击。进至双河(今新疆伊宁北),南北两路唐军会师,又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今中亚塔什干东北)沙钵罗牙帐。沙钵罗及其将士正准备外出打猎,苏定方乘其无备,突然发起攻击,斩俘数万人。沙钵罗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逃往石国西北之苏咄城。苏定方乃息兵,令西突厥各部落返回居所,修通道路,设置驿站,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疆界,恢复生产。并将沙钵罗掳掠的牲畜、财物等,全部归还原主。苏定方命萧嗣业率兵继续追击,自引大军凯旋。沙钵罗逃到石国,被石国人诱捕,送交萧嗣业。十一日,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漾池、昆陵二都护府,以阿吏那步真、阿史那弥射为都护,分统其十姓各部。

    点评: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

中国战争 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唐军击灭薛延陀的作战。

    十九年,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卒,其嫡子肆叶护可汗拔灼袭杀其从兄突利失可汗曳莽,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多弥可汗乘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亲征高丽之机,发兵入寇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统领突厥兵驻扎在夏州以北,思力假装无力抵御,将薛延陀军诱至夏州境,一举反击,大败薛延陀军,并乘胜追击600多里,在沙漠以北耀武后凯旋。不久,多弥可汗再次发兵进犯夏州。

    十二月二十五日,唐太宗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征发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9州兵马镇守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右卫大将军、代州都督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征发胜、夏、银、绥、丹、延、踯、坊,石、隰10州兵马镇守胜州(治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胜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将军薛孤吴,征发灵、原、宁、盐、庆5州兵马镇守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又命执失思力征发灵、胜2州的突厥兵,与李道宗等人相互呼应。薛延陀军入塞,见唐军已有防备,未敢贸然进攻。

    二十年正月初八,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进击薛延陀,大败之,俘虏2000余人,多弥可汗乘轻骑北逃。多弥可汗生性暴躁,对臣下猜忌,少施恩惠,对其父所用贵臣多加杀戳,专任自己的宠信之辈,部众不服,遂至骚乱。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同罗联兵进攻薛延陀,多弥大败。

    唐太宗见击灭薛延陀时机已到,遂于六月十五日命李道宗、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执失思力率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统领凉州及胡族兵,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率本部兵马,分兵几路,齐头并进,进攻薛延陀。多弥可汗见大势已去,率数骑投奔阿史德时健部落,回纥发兵进攻该部落,杀死多弥可汗,其宗族也被屠戳殆尽。薛延陀余众7万余口向西溃逃,拥立夷男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遣使上书朝廷,请求在郁督军山(即今蒙古共和国境内杭爱山东支)北麓保聚驻牧,唐太宗派李勣和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去安抚。 

    李勣至郁督军山,伊特勿失佯装乞降归附。暗中却图谋再起。李勣遂纵兵讨击,斩杀5000余人,俘男女3万余口,将咄摩支带回长安。李道宗率兵渡过沙漠,薛延陀达官阿波率数万人抵抗。李道宗将其击败,杀干余人,乘胜追击200里。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铁勒11部酋长相继前来请求归附唐朝。求置唐官,同为编户,并设州郡。唐灭薛延陀,使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

中国战争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举起反唐义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这场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先后长达25年之久。

    唐宣宗李忱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的矛盾日渐突出;战争不断,社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兼并集中,赋税逐年繁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农民大量逃亡,被迫奋起反抗,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参见裘甫起义),攻占象山(今属浙江)。随后,攻克剡县(今浙江嵊县),大败唐军于三溪(今嵊县西南),义军扩展至3万余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元罗平,声震中原。十四年三月,这支义军分兵攻州夺县,先后夺取唐兴、上虞等6城,立足宁海(今浙江宁海)与朝廷抗衡。裘甫义军被前安南都护王式(后调任为浙东观察使)剿杀。但这场不足半年的反唐起义,虽被官军扼杀,但他却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咸通九年(868年)七月,驻守桂州(今广西桂林)防御南诏的徐、泗(今江苏徐州、盱眙西北)籍戍卒800人,因逾期不更换、而相聚兵变,杀都将,拥粮草判官庞勋为主,北还故里(参见庞勋起义)。庞勋自称兵马留后,率众攻占彭城(今徐州市),分兵进取外围州县,远近农民纷至归附。两战都梁城(今盱眙北淮河南岸),歼灭唐军数万人,义军发展至20万人。咸通十年,唐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康承训率沙陀等军7万进攻,起义军屡战不利,各要地相继失守。是年九月,宿州义军守将张玄稔反叛,勾引官兵袭陷徐州。庞勋转战至蕲县(今安徽宿县南)西,失败牺牲。部将吴迥坚守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至十月,后在突围中战死。庞勋起义把农民反抗唐廷的斗争推向一个新高潮。

    乾符元年(874年),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聚众数千,再次打起反唐旗帜(参见王仙芝起义),传檄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二年六月,攻克濮、曹(治今山东曹县西北)二州,众至数万。冤句(曹州西)人黄巢率数千名农夫响应,义军势力迅速扩展至淮南各州县。唐廷急派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率禁兵、甲骑,并节度淮南、忠武等诸镇兵马前往镇压。三年七月,起义军在攻蕲州城时,王仙芝与黄巢意见不一,此后,分兵作战。黄巢移兵北上,与起义军将领尚让会师,击败宋威所领三道兵,义军主力转战中原。五年二月,王仙芝节节败退,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之役中惨败被迫杀,所率义军损失达5万余人。

    此后,王仙芝余部和尚让率领的义军先后赶到亳州(今属安徽)归黄巢,众推黄巢为主(参见黄巢农民起义),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黄巢率众袭占沂、濮二州,从此后,便开始了更大范围的流动作战:先攻中原诸城,几度威胁洛阳(参见黄巢转战中原之战);随后西入湖南,东出宣润,进入两浙,乘虚折向淮南;继而又攻占福州(参见黄巢南下福州之战),进围并攻克广州(参见广州之战)。六年十月,黄巢以义军都统名义发布北伐文告,挥师北伐。于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夺取东都洛阳(参见黄巢攻东都之战)。

    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起义军历时六年的流动作战,占领唐京都长安(参见黄巢攻唐长安之战),迎来反唐农民战争的全盛时期。黄巢领数十万大齐义军进驻长安,沿途要地如洛阳等均未派兵驻守,亦未追歼唐室残余,更没能歼灭关中溃散的禁军,而忙于分官封爵。军事上的停顿,使唐军得以喘息,进而组织反扑,使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唐僖宗逃亡途中,诏诸道兵收复京师。凤翔节度使郑畋、河中镇守王重荣,及泾原唐弘夫、易定王处存、岯延拓跋思恭等五镇官兵进逼长安,与黄巢义军争战,直至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黄巢都没有摆脱战场被动局面,仅局限于与官军在长安城周围拉锯攻守战斗(参见黄巢攻唐长安之战、唐夺长安之战)。四月,唐宰相、充诸道行营都统王铎统率大小十多路官军,四面包围长安。由于久困、封锁,起义军缺粮,形势日趋不利。是年九月,署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义军,举州向王重荣投降,接着,华州守卒也逐走黄邺,降于王重荣。这样,长安城的东、北重镇直接暴露于唐军,起义军实力大为削弱。唐军久攻长安不下,遂求救于沙陀李克用,封其为雁门节度使。十二月,李克用率4万沙陀铁骑进屯同州,成为镇压起义军的突击力量(参见唐灭大齐之战)。三年二月,尚让等率众15万与李克用等在梁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决战,大败,损兵数万。长安城粮尽,黄巢遂派3万兵扼守蓝田(今陕西蓝田)通往武关(今陕西丹风东南)要道,以备退路。李克用乘胜进抵渭桥(今咸阳东北),起义军力战不胜,四月初八退出长安,往蓝田向武关方向东走。起义军前锋将孟楷破蔡州(今河南汝南),却被袭杀于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为报义军孟楷被害之仇,誓拔陈州。胶着于坚城之下,近300天不克,实力受到极大消耗。四年二月,李克用应邀率沙陀兵5万,南渡黄河驰援陈州。在藩镇武装及沙陀兵联合攻击下,黄巢被迫解陈州之围北撤。在中牟(今属河南)北又遭沙陀军袭击,大败,尚让、葛从周等降唐。黄巢率义军北渡汴水(今河南汴渠),东奔兖州(今属山东)。六月中旬,黄巢为叛将尚让追及,再败,于山东莱芜西南的狼虎谷不屈自刎。唐末农民起义自此彻底失败。

    点评:唐末农民起义战争,先后持续25年之久。特别是黄巢起义,历时十年,建立于大齐,是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战争。黄巢义军利用人民支持,地形熟悉的优势,运用避实击虚,即打即离的战术,实行流动作战,疲惫、消耗官军;攻战与攻心兼施,争取藩镇武装、孤立唐军主力;南征北战,给唐政权以致命打击,是有许多成功经验可总结。但在夺取长安之后,除恶不尽,军事停滞,孤城失援,内部分裂,在撤退中又胶着于坚城拚消耗,招致全军覆灭,教训亦是深刻的。

中国战争 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

    唐天宝十四载至宝应二年(755——763年),唐王朝平定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战争。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国家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到天宝年间,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他开始踌躇满志,不愿过问政事,委政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纵情享乐,政治日趋腐化。当时为抗击突厥、吐蕃、契丹等的进犯,在边地设置节度使,屯戍重兵。后节度使和边地驻军不断增加,至天宝元年(742年),边地节度使已增至10个,兵员增至49万,而中央和内地兵力只有8万多,仅及边地兵力的六分之一。由于府兵制的废止和募兵制的实行,当兵成为一种职业,而且在边地久不更调,长期驻守,边兵逐渐变成节度使的私人势力。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一般都管辖几个州,不仅握有兵权,还拥有地方的民政、财政大权。中央统治集团的腐化,又大大削弱了控制地方的能力,也加剧了各种矛盾的尖锐化。这就为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创造了条件。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营州(治龙城,今辽宁朝阳)少数民族,会六种民族语言,做过互市牙郎(贸易居间人)。二人从军后,皆以骁勇著称,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所赏识。安禄山以其狡猾钻营,很快升为平卢节度使。此后,以虚报战功、献媚贿赂皇帝近臣等手段,取得唐玄宗的宠信,至天宝十载(751年),升至平卢、范阳、河东三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