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鹘徽剑V大败。崔旰追入成都,屠杀英乂全家。英乂单枪匹马逃奔简州(治阳安,今四川简阳西)。普州安岳刺史韩澄杀英乂,将其首级送给崔旰。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剑州牙将李昌巙纷纷举兵征讨崔旰,蜀中大乱。
大历元年(766年)二月二十六日,唐廷任命杜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平息崔旰之乱。杜进入蜀境,听到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与崔旰交战失败消息很害怕,使人先向崔旰通报情况,许以万全之策。崔旰言辞躬卑,重金赂贿迎接他,杜鸿渐大喜。进入成都后。以温恭的方式接见崔旰,连一句责怪他违犯纲纪的话都不讲,州府事务继续委托崔旰处置,又多次向朝廷推荐,请求把剑南西川节度使之职让给崔旰,以柏茂琳、杨子琳、李昌巙各为本州刺史,以息事宁人。代宗不得已采纳了这个提议,八月十九日任命崔旰为成都尹、西川节度行军司马。从此,崔旰便名正言顺地据西川为已有。
中国战争 束鹿之战
唐建中三年(782年),范阳节度使朱滔等在束鹿(今河北束鹿东北)大破李惟岳军的一次作战。
建中二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伪造宝臣令其袭位表。德宗不许,他就自任留后,指使将佐奏求旌节。德宗仍不批准,惟岳就同田悦、李正己;梁崇义等藩镇相勾结,对抗朝廷。是年八月,范阳节度使朱滔将讨李惟岳,屯兵莫州(治莫县,今河北白洋淀东北)。原成德节度使部将张孝忠率领8000精兵固守易州(治易县,今属河北),经朱滔派判官蔡雄游说,孝忠归顺朝廷,被封为成德节度使。张孝忠为子娶朱滔女,深相交结。德宗命李惟岳护送其父灵柩归朝,惟岳不从。
建中三年正月,当魏博招讨使马燧等在洹水大破田悦军(参见洹水之战)之际,朱滔也加快了打击李惟岳的讨伐。下旬,李惟岳派魏博兵马使孟祜率兵守束鹿。朱滔和张孝忠率军攻拔束鹿,进而围攻深州(治陆泽,今河北深县西)。李惟岳担忧恐惧,采纳掌书记邵真的建议,派其弟惟简持表入朝请降。此事被孟祜密告田悦后,田派使者劝说威吓惟岳。胆小的李惟岳改变降唐主意;当着田使面杀了邵真。随即发成德兵万人,与孟祐一道围攻束鹿。朱滔、张孝忠与李惟岳部在束鹿城下激战,惟岳大败,烧掉营寨逃走。束鹿之战败后,李惟岳被部将王武俊杀掉,成德军便由武俊统领。
中国战争 素罗汗山之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将王孝杰率军在素罗汗山(今甘肃临洮界)抗击吐蕃军的作战。
元年,吐蕃赞普器弩悉弄为加强君权,除掉权重一时的噶尔家族,即以“反叛”之罪,杀重臣噶尔·赞辗恭顿。此为噶尔家族在吐蕃王朝全面失势的信号。大论噶尔·钦陵十分恐慌,即思再建战功,以求保身。七月,与其弟赞婆率大军取道临洮(今属甘肃),进攻河西,以切断唐朝与西域的联系通道。唐朝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娄师德为副总管,率军迎战。元年三月,唐蕃两军在素罗汗山交战。钦陵挥兵掩杀,前阻后截,唐军伤亡惨重。吐蕃军乘胜兵逼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都督许钦明仓促应战被俘。朝野震动。王孝杰被削官为民,娄师德贬为原州员外司马。经此大败,唐军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吐蕃方面则因赞普有意裁抑噶尔钦陵之势,不再令其出战,双方即重开会盟。
点评:此战,噶尔·钦陵因内外双重矛盾,背水一战,充分注意利用高原地形,集中优势兵力而获大胜。
中国战争 至德二年睢阳之战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至十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作战。
安庆绪为了向江、淮方向发展,于至德二载正月,以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兵13万南下,进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告急。张巡率兵3000自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入睢阳,与许远合兵共6800余人。尹子奇全力攻城,张巡率领将士,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之内打退叛军20余次进攻,连续战斗16昼夜,共俘获叛军将领60余人,杀死士卒2万余人,守军士气倍增。许远因张巡智勇兼备,便将作战指挥交张巡负责,自己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两人密切配合,使叛军久攻不下,乘夜退去。
三月,尹子奇又率兵进攻睢阳,张巡激励将士,亲执战旗率兵直冲叛军营垒,斩敌将30余人,杀士卒3000余人,叛军大败,溃退数十里。第二天,叛军又至城下。张巡率兵出战,多次击退叛军的进攻,而叛军败而复来,围攻不止。
五月,尹子奇增加围城兵力,攻城更加猛烈。张巡夜间在城内鸣鼓整队,作出击之势,使叛军通宵达旦处于戒备状态。天亮之后,叛军见城内又毫无动静,于是解甲休息。张巡乘敌懈怠,率军突然出击,直冲尹子奇军营,叛军大乱,被歼5000余人。唐将南霁云射中尹子奇左目,几乎将其活捉,尹子奇带伤败退。
七月,尹子奇又集中数万兵力围攻睢阳。因许远原先积存的6万石粮食被虢王李巨分给濮阳、济阳二郡一半,致使睢阳城内缺粮,将士只好以少量粮食掺以树皮等为食,但仍然顽强战斗。由于外无救援,士兵饥病不堪,守城兵力减至1600余人。叛军重兵包围睢阳,架云梯攻城,又以钩车破坏城上防御设施,又造木驴、磴道进攻。张巡随机应敌,一一摧毁叛军攻城器械。叛军为张巡的智勇所慑服,遂掘壕立栅,围而不攻。
八月,睢阳守军死伤之余,仅剩600余人。张巡、许远分区防守,与士卒同甘共苦,昼夜守备不懈。张巡还说服叛军200余人先后倒戈。是时,唐军将领许叔冀在谯郡(今安徽亳县)、尚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贺兰进明在临淮(今江苏盱眙北),皆拥兵不救。张巡派南霁云突围赴临淮,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慷慨陈词,请求救援。贺兰进明仍不肯发兵。
十月,睢阳粮尽援绝,被迫宰食马匹。马尽,掘鼠罗雀,发展至食人的悲惨境地。于是有人提议突围东走,而张巡、许远却坚持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不守,叛军必然长驱直入,江淮必陷叛军之手;而且我们又是饥饿疲惫之师,突围必然失败,不如坚守以待之。此时,睢阳城中只剩40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于十月初九被叛军攻破。许远被俘,张巡、南霁云等36位将领被杀。
点评:此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的一个典型战例,虽然最后因实力相差悬殊而失败,但张巡坚守睢阳,临敌应变,出奇制胜,面对强敌,坚守长达十月之久,历大小400余战,歼灭叛军12万人,保卫了江淮的安全,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时间。
中国战争 至德二年太原之战
至德二载(757年)春,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北都留守李光弼率领军民坚守太原(今太原西南),挫败史思明等部围攻的著名防御作战。
安禄山遣兵攻陷潼关后(参见灵宝之战),正围困史思明于博陵(今河北定州)的李光弼部,撤围西入井陉(今河北定州)的李光弼部,撤围西入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还太原。史思明再度攻占常山(今河北正定),夺回河北全境。二载正月,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今山西朔州东北马邑)、牛廷玠自范阳(今北京城西南)率兵共10万,会攻太原,企图夺取河东,进而长驱直取朔方、河西、陇右等地。
当时,李光弼所部精兵都已调往朔方,太原所剩只有河北兵5000人,加上团练(地方武装)之众,也不满万人。面对叛军的强大攻势,诸将都惶惧不安,主张修城自固,李光弼认为,太原城方圆40里,叛军将至而动工修城,是未见敌而先使自己陷于困境。他率领军民在城外挖掘壕沟,并做了几十万个土砖坯。等到史思明的大军攻打太原时,他命令将士用土坯修筑营垒,哪里被损,就用土坯补上。史思明派人去山东取攻城器械,以蕃兵3000人护送,途中被李光弼遣兵拦击,将其全歼。
史思明围攻太原月余不下,便选精锐士卒为游兵,让他们进攻城南,再转攻城西,自己则率兵攻城北,而后转攻城东,试图寻找唐军防守漏洞。然而李光弼治军严整,警戒巡逻无丝毫懈怠,使史思明无懈可击。李光弼又派人挖掘地道,通至城外,叛军在城外叫骂挑战,常冷不防被唐军拖入地道,拉至城上斩首,吓得叛军胆颤心惊,走路时都低头看地。叛军用云梯和筑土山攻城,唐军便在城下先挖好地道,使其靠近城墙便塌陷。李光弼为阻止叛军强行攻城,还在城上安装大砲(抛石器),发射巨石,一发可击毙叛军20余人,史军士卒死于飞石之下者甚众,被迫后退,但围困愈加严密。李光弼为打破叛军围困,以诈降手段,与叛军约期出城投降,暗地派人挖掘地道直至叛军军营之下,先以撑木支顶。到约定之日,李光弼派部将率数千人出城伪降。叛军不知有诈,正在调动出营时,突然营中地陷,死千余人,顿时一片慌乱。唐军乘机擂鼓呐喊,猛烈冲击,歼灭叛军万余人。
正当太原之战紧张进行时,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夺取帝位后,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困太原。二月,李光弼率军出击,大破蔡希德军,歼其7万余人,缴获大量军资器械,蔡希德率残兵仓惶逃走,太原之围遂解。
点评:太原之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光弼智谋超群,采用顽强坚守与不断寻机出击相结合的战法,灵活运用地道、石砲等守城战术和技术,出奇制胜。太原大捷,对稳定战局,掩护朔方战略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战争 唐击铁勒比粟毒军天山之战
唐龙朔二年(662年)三月,唐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率军在漠北天山(今蒙古杭爱山)地区,击败铁勒比粟毒军的作战。
铁勒(亦称回纥)为唐时北方游牧民族。在唐军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后(参见唐灭东突厥之战),势力强盛起来。贞观年间归附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其领地分置6个都督府、7个州,并委任其各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等职,均隶属于燕然都护府(治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南)统管。龙朔中,徙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本部,改为瀚海都护府(治今蒙古和尔和林西北)。时回纥酋长婆闰死,其侄比粟毒代领其众。龙朔元年十月,比粟毒与同罗、仆骨(均为其属下部落)连兵进犯唐边。唐高宗李治为安定北边,即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大总管;鸿胪卿肖嗣业为仙萼道行军大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为长岑道行军大总管,各自率军北伐比粟毒。次年二月,铁勒九姓(九部落)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即郁都军山)有利地形,以阻唐军。三月初一,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铁勒选骁骑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先发三箭,杀3人。其余均下马请降。薛仁贵为防后患,将其全部坑杀。接着,挥军追击至漠北,俘叶护兄弟3人而还。军中歌颂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引日唐书》卷83)。思结、多滥葛等部落闻唐军来攻,纷纷投降。郑仁泰竟纵兵杀掠,用抢劫其家产奖赏唐军,迫使他们竟相远逃。将军杨志率部追击,被击败。郑仁泰又据侯骑(侦察兵)报告铁勒辎重在附近,遂率轻骑兵14000人,昼夜北进,越过大沙漠,至仙萼河(即仙娥河,今蒙古色楞格河),不见铁勒兵,粮尽而还。时遇大雪,士卒饥冻,只得丢弃铠甲兵器,杀马充饥,甚至人自相食。待回到边塞,只剩士卒800人。随后,唐廷又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为副使,前往安抚其余众。契苾何力选精骑500人进入铁勒九姓中,晓谕他们:罪责在酋长,胁从者无罪。于是各部落共抓获叶护、设及特勒等官吏200余人,契苾何力列举其罪状后,将其处斩,铁勒九姓遂定。从此铁勒由盛转衰。
点评:此战,唐军远距离出击获胜,又以安抚政策,巩固了北部边疆。但将领诛杀降众,不计辎粮,不虑天时地利,终给唐军造成较大损失。
中国战争 唐代宗削藩之战
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大历十四年(779年),在唐削藩战争中,唐代宗李豫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势力,并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发动的一系列作战。
广德元年,唐在平息史朝义叛乱(参见唐平安史之乱)中任命田承嗣(朝义降将)为魏博都防御使起,便种下河朔三镇抗唐犯上的祸根。是年闺正月,唐代宗任命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当时,河北诸州已降服唐廷,薛嵩等人在迎接唐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时,表示愿意驻守原地为朝廷尽力。仆固怀恩恐怕叛乱平息后失宠,便奏请朝廷保留薛嵩等人分别统帅河北兵马,相互牵制。代宗也因无力彻底消灭安史余孽,批准对他们的任命。广德二年正月,仆固怀恩从谋反太原、围攻榆次开始乱唐(参见唐平仆固怀恩叛乱)。直到第二年九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刺分三道入寇,中途病卒,部下互辄,被唐廷各个击破。当年闰十月,蜀中大乱,永泰二年(766年)二月被平息。大历三年(768年)二月,商州军乱。四年,泸州刺史扬子琳闹事,藩镇间因利害冲突发生的争斗一直没有间断。大历八年(773年),田承嗣以给安史父子立祠为幌子,向中央公开挑衅,伸手要官,开始与唐廷发生对抗。十年四月,代宗命河东、成德等九节度使联兵讨伐田承嗣。田部虽多次战败,部将多降,但田承嗣充分利用、甚至制造各节度使之间的矛盾,使诸镇或自相残杀,或按兵不动。同时,每当形势不利时,田即上表请降,最后代宗不得不赦免田承嗣。讨田之役,朝廷不仅毫无所获,且使藩镇割据形势更加严重。在唐廷与田承嗣进行软硬兼施的交锋时,汴宋留后李灵曜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反唐,卓英璘据险叛乱。河北诸镇及黄河以南的淄青兼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等人,则借着唐廷削藩,乘机发展壮大自身势力。
点评:唐代宗采取“欲取姑与”的政治权略来削藩,无异“养痈成患”;而他的“以藩制藩”如意算盘,到头来,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恶性循环。
中国战争 唐德宗削藩之战
唐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在唐削藩战争中,唐德宗李适为削除割据势力,对一些不法藩镇发动的作战。
德宗即位初,励精图治,整顿吏律,疏远宦官,崇俭杜贪,整理财政,推行两税法,使朝廷收入大增。德宗为加强中央集权,欲一举扫除藩镇割据、父死子继的状况,并制定以藩制藩的斗争策略。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卒,其子李惟岳请求继为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田悦也为其代请,被德宗断然拒绝。五月,成德、魏博、卢龙、山南东道四镇连兵对抗朝廷。七月,德宗派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