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圣历元年(698年)八月至九月,在默啜攻唐之战中,东突厥攻掠唐河北道各州(今河北境)所进行的较大规模的骑兵进攻战。

    东突厥首领默啜自唐延载元年(694年)正月篡夺汗位后,仗其数十万骑兵,不断出掠唐北方边地。唐武后调兵遣将加强守御,并忍辱答应默啜的苛求,以图制止其攻掠。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悉将突厥降户数千帐交于默啜,并给谷种4万斛、杂踩5万段,农器3000件、铁4万斤。东突厥由是更为强盛,更加轻视唐廷。圣历元年六月初六,武后据默啜前年之请求,命淮阳王武延秀等人入突厥,纳默啜之女为妃。八月初一,武延秀等到达突厥南庭黑沙(今呼和浩特市北)后,默啜遂以突厥世受唐恩,其女要嫁于李氏等为辞,拘留武延秀,并发兵10万骑,进袭静难(今天津蓟县)、平狄(今山西代县)、清夷(今河北怀来县东)等军。静难军使慕容玄勋以5000兵投降突厥,突厥攻势大振。继犯妫、檀(治今河北怀来东、北京密云)等州。默啜移书,列举武后罪状,借口“奉唐伐周”,欲取河北。于是诸州皆惧。武后遂命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前军总管、幽州都督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率军30万以讨突厥;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率兵15万为后援。二十六日,默啜军攻飞狐(今河北涞源县),二十八日陷定州(治定县,今河北定州市),杀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焚烧百姓庐舍。九月十广日,默啜率军围攻赵州(治今河北赵县)。长史唐般若翻城接应,刺史高叡等被擒杀。接着,突厥大军又南攻相州(治安阳,今河南安阳市)。洛阳(唐朝东都,今河南洛阳城东)为之震动。于是武后被迫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以迎合突厥。又命李显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纳言狄仁杰为其副元帅,统军讨伐东突厥。默啜闻唐大军出动,即于二十六日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一说八九万人),经五回道(河北五回山)北还。所过杀掠,不计其数。沙吒忠义等将领不敢引兵进击,狄仁杰率军10万追之不及。默啜还大漠(今蒙古大沙漠)以北,拥兵40万,据地万里,西、北方各少数民族皆附于东突厥。

    点评:此战,在东突厥复盛,唐廷内外交困之形势下,默啜以骑兵集团之大规模快速进攻,深入河北各地劫掠,逼迫武后步步退让,给河北造成很大破坏,使武后政权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中国战争 默啜攻唐之战

    唐延载元年(694年)至开元四年(716年),东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统军不断攻掠唐北方与西北边地的战争。

    唐皇后武则天自唐高宗后期擅政以来,悉力剪除唐宗室诸王与异己臣僚,先后平定原眉州刺史李敬业及唐室亲王李冲、李贞等的起兵(参见武则天平李敬业之战、唐诸王反武后之战),至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与此同时,周边吐蕃、西突厥、东突厥等族亦乘隙而入,不断攻掠唐边。武后为巩固已篡夺的最高权利,对内继续排除异己,诛杀政敌;对外频频出兵抵御西北之吐蕃及西突厥、北方之东突厥的进攻。唐廷政局动荡,内部不稳;唐军多面应付,疲于奔命;军费日增,百姓困弊。时东突厥复盛,拥有骑兵数十万,由阿史那骨笃禄可汗统领,不断攻掠唐北方边地(参见骨笃禄攻唐之战),连连获胜,而唐军则处处抵御,败多胜少,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

    延载元年正月,东突厥骨笃禄卒,其弟默啜篡夺汗位,乘武后政权内忧外患交加之机,继续率军大举攻唐,连犯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凉州(治今甘肃武威)等地,杀掠人吏资财。凉州都督许钦明率部抵抗,战败被俘。武后遂遣左威卫大将军薛怀义、夏官尚书王孝杰等于代北(今山西代县北)、朔方(治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等地,加强防御,以备突厥。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九月,默啜见契丹、奚族举兵反唐,大败唐军,便请为太后之子,以为其女求婚、悉归突厥降户等为条件,表示愿为唐廷征讨契丹。武后急于消除东北边患,遂派使者册授默啜为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十月默啜袭击契丹松漠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获胜后,又加授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但默啜强取目的未曾达到,继于神功元年(697年)正月,又对灵州、胜州(治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地区发动进攻,平狄军副使安道买率军将其击破。三月,默啜遣使再次索求丰(治九原,今内蒙古五原西南)、胜、灵、夏(治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朔(治今山西朔县)、代(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六州降户与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之地,以及谷种、铁等物资。麟台少监李峤认为突厥贪而无信,应加强军备防其进攻。武后终因契丹边患未除,内部不安等,悉将六州降户数干帐以及大量谷种、杂綵、农器、铁等交于默啜,并允许其婚。圣历元年(698年)六月,武后命淮阳王武延秀等前往突厥,纳默啜之女为妃。八月武延秀等至其南庭黑沙(今呼和浩特市北)后,默啜遂以东突厥世受唐恩,其女要嫁李氏为辞,当即拘留武延秀,并借口“奉唐伐周”,出动10万(一说10余万)骑兵,攻袭静难、平狄、清夷(今天津蓟县、山西代县、河北怀来东)等军,继犯妫(治怀戎,今河北怀来东)、檀(治密云,今属北京)等州。接着又攻飞狐(今河北涞源),陷定州(治定县,今河北定州市),围赵州(治今河北赵县),肆意劫掠河北。武后被迫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以迎合突厥。又命李显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纳言狄仁杰为其副元帅,统军讨伐突厥。默啜闻唐军前来,坑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一说八九万),退军北还。狄仁杰率军10万追之不及。默啜还大漠(蒙古大沙漠)北,拥兵40万,据地万里,西、北各少数族皆依附于东突厥。武后经突厥此次大规模攻掠,便在洛阳(唐东都,今河南洛阳城东)增屯兵马,以河内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统领;又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抚定河北;二年于黄河南北置武骑团,以凤阁侍郎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充天兵军大总管,防备突厥。默啜势盛,更加轻视唐廷。于久视元年(700年)十二月,再次发兵南犯陇右(今甘肃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掠夺唐诸牧监所养军马万余匹而去。长安元年(701年)五月,武后命肖关道大总管魏元忠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八月,默啜率军犯边,武后命安北大都护相王李旦为天兵道元帅统军进击,师未行,突厥退兵。二年正月,东突厥进犯盐(治五原,今陕西定边)、夏二州。三月,突厥军攻破石岭(今山西阳曲北),继攻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武后即以雍州长史薛季昶摄右台大夫,充山东(太行山以东)防御军大使,节度沧、瀛、幽、易、恒、定(均在今河北境)等州;四月又以幽州刺史张仁愿负责幽、平、妫、檀等州(均在今河北境)防御,共拒突厥。七月,突厥军进犯代州,九月又攻忻州(治今山西忻州市)。三年六月,默啜派大臣莫贺达干至唐,请以其女嫁于皇太子之子,武后不得不应允。十一月,默啜遣使谢许婚。四年八月,武延秀方得还朝。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同乎章事张柬之等举兵推翻武后。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默啜并不因中宗复位而停止其进攻。六月,以裴思谅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二年十二月,默啜统军进犯鸣沙(今宁夏吴忠西南),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率军迎战,军败,死6000余人(一说3万)。突厥军继犯原(治今甘肃固原)、会(治会宁,今甘肃靖远)等州,再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景龙元年(707年)正月,唐中宗因默啜不断犯边,制令召募猛士,各令自举,又今朝廷内外官员献策。右补阙卢(亻甫)上疏:“边州刺史,宜精择其人,使之(艹鬼)卒乘,积资粮,来则御之,去则备之”,“当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俟仓廪实,士卒练,然后大举以讨之”(《资治通鉴》卷208)。中宗赞同,于五月初一即命左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以备突厥。十月,张仁愿奉命率军进击突厥。及至,突厥已退,遂乘势追击,大破突厥军。二年春,默啜统帅全军西击突骑施(西突厥部落,时勃兴于西北),北方兵力空虚。张仁愿利用此机遇,欲取大漠以南地区,即在朔方军(治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与东突厥交界的黄河(在今内蒙古黄河弯曲段)以北,构筑西、中、东三受降城,60天而毕。三城皆据要津,拓地300余里。又于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东)北置烽侯1800所,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戎守诺真水(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搜索警戒。三城东西相应,堵绝了东突厥南犯的道路,从此,突厥不敢度山(阴山)畋牧,朔方不再受其攻掠,并减省镇戍兵数万人。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默啜可汗遣使请和,唐睿宗李旦允许。三月,又以宋王李成器之女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并出使突厥;十月,默啜袭唐朝衣冠,向唐称臣,派其子杨我支及其国相入朝。次年八月,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面对西方吐蕃、北方东突厥、东北契丹等游牧族的军事威胁,玄宗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权衡边疆局势,决定将战略打击重点置于对唐构成主要威胁的吐蕃,而对东突厥则采取加强防御,待机击破的方略。开元元年(713年)八月,默啜又遣其子为其求婚(金山公主),玄宗一改睿宗许诺另许以蜀王之女南和县主嫁之。默啜遂于二年二月,派其子同俄特勒及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率军围攻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奇台西北),都护郭虔罐率部将其击败。同俄单骑进逼城下,被虔罐部伏兵斩杀。突厥军恸哭而去。闰二月,石阿失毕因失同俄不敢归,携其妻奔唐,唐以其为右卫大将军,其妻为金山公主。四月,默啜再次遣使求婚,玄宗拒之不允。时依附于东突厥的西突厥各部落,先后脱离默啜附唐。三年四月,玄宗因各部族来降者越来越多,遂予以妥善安置,并命右羽林大将军薛讷为凉州镇大总管,节度赤水等军,居处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左卫大将军郭虔瓘为朔方镇大总管,节度和戎等军,居处并州,以备默啜。默啜则因西突厥各部附唐,遂发兵西击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三姓(均在今新疆北境),屡次将其击破。唐为救援三姓,即命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发兵增援。五月,又命嘉惠等与三姓以及定边道大总管阿史那献,互相策应,共拒默啜。九月,玄宗命薛讷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太仆卿吕延祚、灵州刺史杜宾客为其副,率兵进讨。四年六月,正当唐军准备大举进攻之时,默啜却率兵攻打北部的拔曳固(铁勒部落),因恃胜轻归,不加防备,而被拔曳固溃卒颉质略袭杀。

    点评:武则天篡唐,给周边各部族入掠以可乘之机。东突厥默啜,依靠其骑兵集团的优势,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特长,不断出掠获胜,对唐廷造成较大的威胁。武则天曾联默啜击败契丹,后在默啜大规模进攻下,又忍辱答应其苛求;中宗复位后,在内蒙古黄河弯曲段以北构筑三受降城,控制了东突厥集结地域,有效地限制了默啜的进攻。玄宗权衡周边形势,为确保对西方吐蕃发动攻势,而对默啜实行加强防御,侍机击破的战略,同时以外交手段相配合,逐渐削弱、孤立默啜势力,加速了东突厥的没落。

中国战争 南山高玉起义

    唐广德元年(763年)十月至二年(764年)十二月,高玉在南山(即终南山,在今西安市南)五谷领导的反唐斗争。

    广德元年十月,吐蕃进攻唐京城长安,唐代宗李豫逃往陕州(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西),文武百官纷纷逃亡。高玉聚集溃散官军和长安郊区农民组成义军,在吐蕃退走后,以长安以南南山的斜谷、骆谷、兰田谷、子午谷和衡岭谷等五座山谷为据点,白天潜伏,夜晚活动,在东起虢州(治弘农,今河南灵宝),西至岐州(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广大地区,攻州打县,抢劫地主豪富的资财,有产者惶恐不宁,直接威胁着朝廷。

    二年正月十九日,唐代宗命太子宾客薛景仙为南山五溪谷防御使(一说五谷使),率兵招抚征讨义军。高玉利用山林险要与其周旋,同时“西与犬戎连接,北与逆党交通”(《文苑英华》卷637)协同作战,致使薛景仙出兵数月未果。十一月,唐代宗又诏令兵部尚书李抱玉兼任凤翔节度使,率重兵讨伐义军。李抱玉派人.探得义军领袖高玉的行踪后,先分兵把守南山诸山谷,再派牙将(一说兵马使)李崇客率400名精锐骑兵,从洋州(治西乡,今陕西西乡,一说自桃林、虢州)进行突然袭击。当时高玉正与义军将领在桃虢川聚会,猝不及防。高玉妻和子女二人被俘,4500名义军被杀,8000头匹牛马和3000余器械被掠,义军溃散。高玉突围至南梁州城固县(今属陕西)。广德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被山南西道观察使张献诚擒获,十二月初二就义于长安。

中国战争 唐击安禄山南阳之战

    唐至德元载(756年)五月至二载五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固守南阳(治今河南邓州),抗击安禄山叛军的作战。

    元载五月,安禄山派部将武令殉、毕思琛率军围攻南阳,因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率兵往救,撤围而走。潼关陷落后(参见灵宝之战),安禄山让降将哥舒翰给南阳守将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写信劝降,遭拒绝,便又命武令殉领兵攻南阳。鲁炅率众固守。安军久攻不下,遂以田承嗣取代武令殉,加强对南阳的围攻。颍川太守来填、襄阳太守魏仲犀曾发兵南北合援,均被田承嗣击败。次年二月,城中食尽,一只老鼠值钱400文,饿死者甚众。唐肃宗命将军曹日异前往宣慰,因叛军围攻甚急,不能入。曹日异骁勇,有胆略,魏仲犀等又派骑兵10余护送,安军不敢逼,遂得入城。城中久困,及见朝廷使者,士气倍增。日昇又率随骑赴襄阳(今湖北襄樊)取粮,由千名士兵护送至南阳,安军也不敢阻击。由此,鲁炅又固守南阳3个月。五月,南阳城内粮食又尽,南阳城周围数百里,因叛军烧杀抢掠,已经是一片焦土。将士昼夜苦战,已力竭不能支,十五日夜,鲁炅率数千士卒,出城突围,南奔襄阳。田承嗣率军追击。鲁炅率部边战边撤,最后摆脱叛军尾追,抵达襄阳。

    点评:鲁炅坚守南阳历时一年,挡住丁叛军南下襄、邓的道路,确保了江汉漕运的畅通,为唐王朝组织大规模反攻,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战争 宁陵之战

    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真源令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于宁陵城(今河南宁陵东南)西北,大败安禄山部将杨朝宗的作战。

    叛将令狐潮、李廷望率兵数万攻雍丘(今河南杞县),数月不能下,遂于至德元载十二月,在雍丘北置杞州,筑城以断绝雍丘守将真源令张巡粮援。此时,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均被叛军攻陷,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领兵东走临淮。叛将杨朝宗率兵2万,准备袭击宁陵,以切断张巡后路。张巡遂主动放弃雍丘,率兵3000人东守宁陵,与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