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十四日,进占相州(治安阳,今属河南),擒刺史房晃,唐右武卫将军张士贵突围而逃;继而南取黎(治今河南浚县东北)、卫(治卫县,今河南淇县东)二州。这样,经半年作战,刘黑闼军尽复窦建德故地。又遣使北连突厥。颉利可汗派俟斤宋邪那率突厥骑兵援助,刘黑闼军势益盛。五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年号为天造,仍都于沼州。恢复窦建德时文武百官的职位,设法行政均效法窦建德,唐朝在河北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战争 龙尾陂之战

    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三月,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率部在龙尾陂(今陕西岐山县境)击败黄巢宰相尚让的一场战斗。

    是年初,唐僖宗李儇到达四川成都,组成流亡小朝廷,发布诏令,号召天下藩镇出兵收复京师,任命凤翔节度使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奏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积极进行复辟准备。对此,黄巢深感不安,便派大齐太尉兼中书令尚让、京兆尹王播率义军5万攻打凤翔。郑畋命行军司马唐弘夫伏兵龙尾陂,并亲自领兵数千,多张旗帜,在高冈疏阵以待。尚让等人以为郑畋一介书生,轻敌冒进,鼓行而前,不按行军队列递进,结果中了埋伏,2万多名大齐军将士葬身马尾陂下。

中国战争 滦水谷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在唐与契丹、奚等之战中,并州长史薛讷为收复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率军进攻契丹,在滦水谷(今河北承德地区滦河山谷)中伏被歼的作战。

    营州为唐东北边防重镇,被契’丹攻占后,唐始终图谋收复。开元二年正月,寄治于渔阳的营州都督听人传说:靺鞨、奚等部落很想降唐,只因唐不建营州,无所依投,若唐重建营州,则相率归附。并州长史、和戎、大武等军州节度大使薛讷听信传闻后,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玄宗亦因冷陉之败,欲伐契丹,拒绝了群臣姚崇等的谏阻,于二十五日命薛讷率军进讨。七月,薛讷与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6万,经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进击契丹。宾客认为:盛夏时节,士卒着铠甲执兵器,携军需粮草,深入敌境,难以成功。薛讷急于击灭契丹,继续率军前往。行至滦水山峡中,契丹伏兵齐发,前堵后截,并从山上向下攻击,唐兵大败,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讷与数十骑突围得免。宣道率后军,闻前军战败,亦退走。薛讷归罪于宣道和李思敬等人,玄宗下令斩杀此二人。敕薛讷免死,消除其官爵,赦宾客。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中伏击战的典型战例,薛讷轻敌冒进,疏于警戒,以致中伏被歼,契丹利用有利地形,预设伏兵,以逸待劳,攻其不备,是以获胜。

中国战争 洛阳、虎牢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在唐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于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地区,各个击破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军的战略决战。

    战前,割据洛阳的王世充乘唐军与刘武周割据势力在河东(今山西境)交战之机,扩展势力范围,夺取河南地区许多州县;自称夏王的河北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州县,与唐、郑成鼎立之势。唐灭刘武周后,唐高祖李渊为统一天下,于武德三年七月命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并遣使与窦建德言和,争取其中立。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以防突厥南犯。王世充获知唐军来攻,急从各州镇调选骁勇至洛阳,分守坚城;加强襄阳(今属湖北)、虎牢、怀州(治河内,今河南沁阳)等地守御,自率步骑3万准备迎战唐军;又暗中联系突厥,以求突厥出兵,牵制唐军。

    唐军东至新安(今属河南)后,李世民遣陕州道行军总管罗士信率前军进围慈涧(今洛阳西),自率步骑5万继至。王世充被迫弃慈涧退守洛阳。鉴于洛阳城坚,重兵守备,短时难以攻下,李世民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于是令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今宜阳西)进据龙门(今洛阳南),潞州行军总管刘德威自太行进围河内,右武卫将军王君廓至洛口(今巩县东北)断敌粮道,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今孟津东北)袭破回洛城(今偃师北),自率主力屯于北邙山(今洛阳北),连营进逼洛阳,待机攻城。至四年二月,经7个月外围作战,唐军先后攻占龙门、回洛城、洛口等要地,截断其虎牢至洛阳粮道,计退汴州(治浚仪,今河南开封)东道援兵,切断了洛阳的外向联系;同时在邙山、谷水(今洛河支流涧水)等战斗中,屡败王世充军,俘斩众多。显州(治今沁阳)、尉州(治今尉氏)、管州(治今郑州)等数十州相继降唐,唐军乘势包围洛阳。此间,突厥处罗可汗督军分道南犯并州(治今太原西南)、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城东)等地区,威胁唐军中原作战。李渊一面令加强北方各战略要地防御,遣使谋退突厥军,一面令利用渭水、黄河转运物资,保障前线供给。

    唐军围攻洛阳,旬余不克,将卒疲惫,总管刘弘基等请求班师,李渊也密令撤兵。李世民力排众议,并派人说服李渊。唐军转入围困洛阳,城中粮尽。王世充继续遣使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根据去年十一月中书舍人刘彬建议,恐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实行联郑抗唐,待机灭郑,进尔夺取天下之策,于三月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连克管州、荥阳(治今荥阳)等地,进屯成皋(今荥阳汜水镇)之东。此时突厥颉利可汗为策应王世充,再次率军南犯并州、石州(治今山西离石)等地。在此严重形势下,李世民采纳宋州刺史郭孝恪等人建议,决定中分麾下,以齐王李元吉、将军屈突通等继续围困洛阳,自率步骑骁勇3500人为前锋,抢占虎牢要地,阻遏窦军西进,相机破击,一举两克之(参见虎牢之战)。此时,李渊继续调整北方防务,阻击突厥颉利军,又征巴蜀军增援洛阳,以夺取中原作战胜利。窦军与唐军相持月余,交战失利,将士思归,加之后方粮运被抄袭,军心涣散。窦建德欲乘唐军草料将尽,牧马河北之机袭击虎牢。李世民遂将计就计,于五月初一牧马干余匹于河渚,以诱窦军。次日,窦军果然全部自板渚(今荥阳北黄河南岸)西出,布阵而进。李世民按兵不动,调回马群,待窦军士卒饥疲欲退时,命宇文士及率300骑试探其阵,发现其阵形不整,即率轻骑出击,大军继后,直冲敌阵;继乘窦建德召集群臣议事之机,带领精锐将卒直突窦军阵后,窦军大溃。李世民率军追击30里,斩3000余人,俘窦建德及其以下5万人。李世民回师洛阳,王世充被迫于初九率部2000余人出降。

    点评:此战,李世民审时度势,胸有全局,坚持既定战略方针,敢于决战,又力排众议,积极扩大战役规模,以围城打援,避锐击惰,奇兵突袭,一举两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卓越指挥才能。更具体地说,除了充分凭藉唐军自身所具备强大的实力外,他得宜的作战指导优点突出表现为:一、先期占据战略要地虎牢,造就了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态势;二、注重观察和分析敌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三、临机应变自如,将计就计,捕捉战机,利用敌人骄傲轻敌、兵疲将惰等弱点,及时发起突袭战斗,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四、在采取突袭行动时,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兵力攻打窦军统帅部,造成其指挥中枢的瘫痪。并注意战术配合,运用穿插、迂回、分割等手段,将窦军各部逐一予以击破。五、突袭得手后,适时展开战场追击,穷追猛打,扩大战果。相形之下,窦建德在作战指导上,的确远远逊色于对手李世民。他劳师远征,又未能尽全力先攻占虎牢,这在“处军”上已先输了一着;他未能正确判明唐军的作战意图,这就使自己无法制定正确的作战部署,而处处陷于被动;他未能虚心采纳部下绕过虎牢、乘虚迂回北上威胁关中的合理建议,一味坚攻硬拼,不知灵活应变,这就使自己错过了避免失败的唯一良机。他未能沉着应付唐军的突袭,一遇变故即惊慌失措,事起仓促即意志崩溃,使其兵败如山倒、束手就擒。当然,窦军上下未经历过真正的硬仗,将骄兵惰、士卒思乡等等,这也是导致窦建德彻底失败的重要因素。洛阳、虎牢之战,唐军以少胜多,消灭窦建德主力部队10万人,接着又迫降了洛阳王世充的残余守军,夺取了中原的主要地区,取得“一举两克”的重大胜利,是中国战争历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也是唐统一战争中最关键一战,为唐朝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战争 史思明邙山之战

    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史思明军在洛阳北面的邙山,击溃唐兵马副元帅李光弼部的作战。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史思明占领洛阳后,与据守河阳(今河南孟县南)的李光弼相持近一年半之久,发起多次进攻,均被唐军挫败。史思明为诱使唐军离开河阳进行野战,派间谋散布:“洛阳将士皆燕人,久戍思归,上下离心,击之可破”。陕州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倍以为真,多次上奏朝廷。唐肃宗便下令李光弼反攻洛阳。李光弼上书朝廷,指出“贼锋尚锐,未可轻进”。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刚愎自用,部下多恃功不法,以往郭子仪宽厚曲容之,而李光弼治军严整,怀恩害怕光弼,极力设法摆脱他的管辖,因而附和鱼朝恩,认为东都可取。由于仆固怀恩的支持,唐肃宗对鱼朝恩的建议更加深信不疑,于是相继遣使,催李光弼出兵。李光弼不得已,只好下令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河阳,自与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会同鱼朝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进攻洛阳。李光弼命令仆固怀恩依托邙山据险布阵,但仆固怀恩却布阵于平原。李光弼指出:“据险列阵,可进,可退;若在平原列阵,一战不利就会全军覆没。”命怀恩移阵于险要之地,又被仆固怀恩拒绝了。史思明乘唐军列阵未定,突然发起攻击。唐军大败,死伤数千人,军资器械丢弃贻尽。李光弼、仆固怀恩渡过黄河,退保闻喜(今屑山西),鱼朝恩、卫伯玉退守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李抱玉弃河阳奔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河阳、怀州(治今河南沁阳)相继失陷。朝廷闻讯,极为恐惧,立即增兵陕州,以阻止史军西进。

    点评:唐肃宗重用宦官监军,对他们言听计从,在决战时机尚未成熟时强令决战,仆固怀恩又挟私报复,违抗军令,因而导致邙山之败。

中国战争 唐击吐谷浑岷州之战

    武德六年(623年)六月,唐岐州刺史、驸马柴绍在岷州(治溢乐,今甘肃岷县)击败吐谷浑军的作战。

    是年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二十一日,吐谷浑军进扰洮(治美相,今甘肃临潭)、岷二州。五月初五,唐遣柴绍率兵救援。十五日,吐谷浑及党项侵犯河州(治临夏,今属甘肃),唐河州刺史卢士良将其击败。六月,柴绍军进至岷州。二十九日,被吐谷浑军围困在一山谷中。吐谷浑军据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柴绍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500余级。八月,吐谷浑归附唐朝。

    点评:此役,柴绍用美人计迷惑吐谷浑军,然后乘其不备派精骑迂回到其背后,突然袭击,终获胜利,堪称绝妙。

中国战争 洺水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在唐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击败刘黑闼军的一次重要作战。

    四年七月,刘黑闼起兵反唐,很快占据河北大部郡县和河南部分地区,并先后击败唐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李艺和黎州总管李世勣等人所率唐军,严重威胁唐朝在河北地区的统治。
    十二月十五日,唐高祖李渊命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率兵讨伐刘黑闼,命李艺再次从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南下,两面夹击。五年正月,李世民率军到达获嘉(今属河南)。刘黑闼数以轻兵挑战失利,遂弃相州(治安阳,今属河南),退守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十四日,唐军收复相州,进军肥乡(今属河北),列营水边进逼刘黑闼军。李艺率军数万至鼓城(今河北晋县),刘黑闼为避免两面作战,命左仆射范愿率万人守掐州,亲率主力北上迎击李艺。夜宿沙河(今河北沙河县北沙河东),唐永年令程名振带60面大鼓,在掐州城西二里河堤上猛擂,声震城中。范愿惊惧,驰告刘黑闼,刘急回洺州,遣其弟刘十善和行台张君立将兵万人迎击李艺。
    三十日,双方在徐河(今河北保定东北)交战,刘十善、张君立大败,损兵8000。洺水县人李去惑占据城池降唐。李世民派彭公王君廓率1500名骑兵,与其共同守城。二月,刘黑闼还攻洺水城,十一日,至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时,被唐将秦叔宝击退。十七日,李世民收复邢州(治龙冈,今河北井陉西北)。二十四日,李艺率军夺回定(治安喜,今河北定县)、栾(治今河北隆尧东)、廉(治今河北藁城)、赵(治平棘,今河北赵县)四州,抓获刘黑闼尚书刘希道,与李世民军会合于洺州。
    当时刘黑闼急攻洺水城,该城四面环水,水宽50余步,深三、四丈,刘黑闼在城东北修建两甬道准备攻城。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都因刘黑闼军顽强阻击不能进。眼看甬道即将修成,洺水城危在旦夕,李世民遂登上城南高坟,用旗语令王君廓突围,同时命勇将行军总管罗士信率200士卒进城,代其坚守城池。刘黑闼军在甬道修成后,连续8昼夜,猛攻洺水城,恰逢大雪,唐军无法增援,洺水城于二十五日陷落,罗士信被杀。二十九日,李世民率军夺回洺水城。
    三月,李世民和李艺在洺水以南扎营,并分兵驻洺水以北。刘黑闼多次挑战,李世民均坚壁不战,以挫其锋,同时另遣奇兵断其粮道,冀(治信都,今河北冀县)、贝(治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沧(治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瀛(治河间,今属河北)等州的水陆运粮舟、车,皆被唐军沉焚。双方相持60余日,李世民料刘黑闼粮草已尽,必来决战,于是命人在洺水上游筑堰截断河水。三月二十六日,刘黑闼果然率2万步骑兵南渡洺水,逼近唐营列阵。李世民先遣轻骑出战,继而亲率精骑击破刘黑闼马军,乘胜以马践踏其步兵。刘黑闼率军拚死抵抗,战斗从中午持续到黄昏。这时,守吏决堰,河水疾速冲下,水深丈余,刘黑闼军大溃,万余人被杀,数千人淹死,刘黑闼和范愿率200(一说200余人,一说千余人)骑逃入突厥。

    点评: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以闭垒不战,用奇兵断敌粮道,待其粮尽气衰,精骑出击,并决洺水助战,大败刘黑闼军,尽复沦陷州县。 

中国战争 默啜攻唐河北之战

    唐圣历元年(698年)八月至九月,在默啜攻唐之战中,东突厥攻掠唐河北道各州(今河北境)所进行的较大规模的骑兵进攻战。

    东突厥首领默啜自唐延载元年(694年)正月篡夺汗位后,仗其数十万骑兵,不断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