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有主任科员与一般科员的区别,两个副主任,也一定会有主持工作副主任和一般副主任的区别,这就是中国式的智慧。

无论是主持尚书省工作也好,还是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也罢,奋斗了几十年,长孙无忌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六年前,他力排众议力挺李治当太子,为了就是这一天。

在读李承乾和李泰争储这段历史时,其实很多人都有疑惑,为什么长孙无忌最后会力挺李治,而对于李泰,就跟没有这个亲外甥一样,难道李泰一直没有做过长孙无忌的工作?

实际上,李泰不傻,他很精,他一定做过长孙无忌的工作,只是工作没有做通,最终没能把长孙无忌拉到自己的阵营。

不是李泰的工作力度不大,也不是长孙无忌无动于衷,而是长孙无忌需要的,李泰根本给不了。试想贞观年间的长孙无忌一直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比房玄龄还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更进一步!

更进一步,只能是皇帝,但经历以及操守决定,长孙无忌不会篡位,那么不篡位又怎么能获得皇帝一般的权力呢?那就是摄政,代皇帝行驶权力。

要想摄政,皇帝本人年龄不能太大,像李泰这样年龄的选手第一时间就被淘汰了,而十五岁的李治就是不错的选择。

李治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代理中书令,主持门下省,同时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三大权力机关都处于长孙无忌的掌控之下,如此以来,不是摄政又是什么呢?

没有摄政之名,大行摄政之实。



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没有比这更好的时代,此时的长孙无忌有些沉醉了,沉醉于自己六年前那场惊天布局,在妹夫李世民面前红透二十三年不倒,现在这个纪录又将在外甥面前延续。

或许长孙无忌会说:我喜欢红,这是我的味道!

公元650年,李治改元永徽,甥舅联手昂首走进新时代。

高阳公主

永徽元年,李治新时代的开始。

坦白地说,李治这个皇帝挺悲哀的,整个皇帝生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在他皇帝生涯的前期,其实主政最多的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在他皇帝生涯的中期,他那野心勃勃的皇后已经迅速崛起与他并称“二圣”;在他皇帝生涯的晚期,皇后的力量似乎已经悄悄占据了上风,只不过隔着一层窗户纸,谁也没有去捅破而已。

请问,李治先生,你什么时候自己承包一段,自己说了算呢?

或许他会说:“这个,真没有!”

玩笑开过之后,还是来说说李治新时代的初期,这个时代可以称作长孙无忌的时代,为长孙无忌时代做最好注解的是那一场惊天动地的疑似谋反。



这场疑似谋反的引子是一位公主,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爱女之一,她还有另外两个身份,房玄龄的二儿媳,房遗爱的妻子,深受李世民宠爱的她正是李世民指定下嫁到房家。忙于叩头谢恩的房玄龄怎会想到,这位皇帝的爱女不但不是家族的祥瑞,反而是房家的定时炸弹。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皇帝的女儿更不好惹。身受恩宠的高阳公主,性格刁蛮,骄横跋扈,房家上下都忌惮三分,他们知道娶进门的这位不是儿媳,而是女大爷,得罪不得。

对于这位女大爷,房家能忍就忍,能退就退。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更是不轻易招惹这位弟媳,对付她的招数就是不断退让,直到退无可退。贞观年间,房遗直以嫡长子身份受拜银青光禄大夫,这是李世民给房玄龄的恩宠,指定由一个儿子接受这个官职,房遗直因为是嫡长子就得到了这份恩宠。

然而得到这份恩宠之后,房遗直却浑身都不自在,他知道自己那个刁蛮弟媳正在背后恶狠狠地盯着他,不禁脊背有些发凉。算了吧,都是人家的东西,还是让出去吧,让给遗爱,她总没话说了吧!

高阳公主没话说了,而李世民却不答应了,自古以来恩宠均由嫡长子继承,朕的女儿也不能坏了这个规矩,不准!

在李世民的主持下,高阳公主终究没能把这份恩宠抢到手,不过她并不罢休,她一直在等待机会。

贞观二十二年,老公公房玄龄去世了,高阳公主又闹出了幺蛾子:分家。

在古代讲究的是祖孙同堂,几代不分家,要的就是一大家其乐融融的效果,尽管家庭内部也会龌龊不断,但能不分家就不分家,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于在我出生几年后已经进入了1980年代,我的爷爷还苦口婆心教导我的父辈,打死也不愿意分家,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大家庭观念多么根深蒂固。

在高阳公主的撺掇下,房遗爱跟老大房遗直提出了分家,分财产,然而房遗直抱定房玄龄的嘱托:不分!

房遗直的坚决触怒了原本就不省油的高阳公主,女大爷决定要折腾就折腾到底,马上指使房遗爱向李世民参了一本,狠狠地告了房遗直的刁状。

清官难断家务事,李世民念在房玄龄的面子上还是过问了这件事,一过问不要紧,这些龌龊事居然都是自己那位宝贝女儿折腾出来的,这个高阳,太不省油了。

在李世民的安抚下,分家事件暂时告一段落,并不是高阳公主彻底放弃了,而是暂且搁置,留待以后再议。



然而,折腾的人永远是折腾的,李世民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用自己的事实证明,她就是一台永动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发黄的历史书证明,这是一个折腾的公主,一个不守妇道的公主,她与后来的太平公主一起营造了“唐朝公主都不太守妇道”的现象,事实上,守妇道的是大多数,不守妇道的只是高阳公主为代表的一小撮。

与高阳公主传出绯闻的是一个和尚,辩机。

堂堂大堂公主,居然与和尚私通,这也太有失身份了吧?

其实,也不算失身份,因为辩机不是一般的和尚,他是名和尚,他本人可能不太出名,而他的三个师兄都很有名,他的师傅兼老板也很有名。他的三个师兄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的师傅就是唐僧——玄奘,不同的是,三个师兄都是吴承恩演绎的,而辩机则是货真价实的。

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天竺回到了长安,随身带回了大批原文佛经,辩机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近了玄奘,玄奘在长安弘福寺首开译场之时,辩机便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的资格,被选入玄奘译场,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这一年辩机二十六岁。

在玄奘的指导下,辩机编撰了流传至今的一本著作《大唐西域记》,这本著作至今仍是研究唐代无法绕过的著作,记述了玄奘游历西域和印度途中所经国家和城邑的见闻,范围广泛,材料丰富,除大量关于佛教圣迹和神话传说的记载外,还有许多关于各地政治、历史、地理、物产、民族、风尚的资料,此书问世之后,影响极大,至今这本书还在再版发行。

辩机不仅有才,而且有貌,据他在《大唐西域记》卷末的《记赞》中叙述,他少怀高蹈之节,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或许这正是他吸引高阳公主的原因。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是如何相识的呢?

那是一场浪漫的野外偶遇。

那一天,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外出打猎,巧合的是,他们打猎的地方正好是辩机和尚的封地。在这块封地上,辩机还盖起了一处草庐,自称庐主。就是在辩机的草庐内,高阳公主第一次见到了辩机,一下子被气度不凡的辩机吸引住了,芳心为之一震。

一番攀谈之后,高阳公主深深喜欢上这个有文化的和尚,在用罢午餐告别时,她不断回望着辩机,她知道,她们两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

接下来就是男女之间的俗套,高阳公主与辩机迅速坠入爱河不能自拔,而房遗爱明明看到自己头上的帽子变色,却无可奈何,只能暗自叹息。好在高阳公主也是个讲究人,随后自己出钱买了两个美女送给房遗爱,以慰藉房遗爱失落的心,“没事,我偷一个,我让你偷两个!”

然而纸是保不住火的,除非是灯笼纸。

现在灯笼纸也包不住了,辩机和高阳公主的绯闻还是传了出来。

绯闻的源头其实不是别人,正是辩机和尚本人,他大义凛然地说出这段绯闻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为了保命。

说起来,辩机身陷囹圄还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盗窃案。这场盗窃案不知什么原因查到了辩机的卧房之内,辩机原本跟这场盗窃案没有任何关系,然而等捕盗的官员们搜查完卧房之后,事大了!

在辩机的卧房内没有搜到这次盗窃案的赃物,却搜出了比赃物更惊人的物件:皇家御用珠宝、御用枕头。莫非这是一个专门行窃大内的江洋大盗?

为了保命,辩机和尚开始为自己辩护,不是偷的,是高阳公主赏的。

高阳公主赏的?你一个和尚,为什么呢?

绯闻自此论斤称。

没有人比李世民更尴尬,也没有人比李世民更愤怒,一声令下,斩辩机和尚外带高阳公主十余名侍女,谁让你们知情不报!

情人死了,老爹下的手,从此高阳公主对李世民充满了怨恨,即使李世民去世,她也没掉一滴眼泪,因为在她心里,情人比爹重要。

李世民走了,能管束高阳公主的人已经不存在了,不安分的高阳公主又闹腾了起来,还是老话题:分家。

房家分家的话题再次闹到了皇帝面前,而且兄弟俩相互控告,此时皇帝已经由年老的李世民换成了年轻的李治,年老的李世民还可以包容,而李治却不想包容。李治将房老大和房老二各打五十大板,老大房遗直贬出京城出任隰州(山西省隰县)刺史,老二房遗爱出任房州(湖北省房县)刺史,要闹到外地闹,总之别在长安城里闹。

房遗爱的分家闹剧就此暂告一个段落,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结果,在将来的某一天,房遗爱和他的妻子高阳公主还会旧话重提,他们势将分家进行到底。

其实,在闹分家的同时,高阳公主一直也没有闲着,在偷情这条第二战线上,她也是很有收获的。

告别辩机和尚之后,高阳公主又迎来了新宠,这些新宠各有各的特长,智勖和尚能迎占祸福,惠弘和尚能视鬼,道士李晃医术高明,这三个情夫组合简直是绝配,他们一起努力将高阳公主的绯闻漫天飞扬。

除此之外,在政治上,高阳公主也没闲着,居然安排掖廷令(皇宫监狱官)陈玄运监视皇宫动态,随时向自己汇报。

她究竟要做什么?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只知道,父皇李世民对他不好,兄弟李治对她也不好,小小的分家要求他们都不满足,老皇帝小气,小皇帝更小气。

如果换别人当皇帝是不是会好一点呢?这样的念头在高阳公主脑海中一闪而过,她自己没有在意,也没有坚持。

背后无眼,此时的高阳公主并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有人在意,而且很在意,这个人不会允许任何人影响目前的政局,因为这是他的时代。



是你,长孙舅舅?

薛万彻

贞观年间,李世民曾经对三大名将进行了品评,李世民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大将,只有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个人而已。李世勣、李道宗不能取得很大的胜利,但是也不会有很大的失败。薛万彻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现在,李世民驾崩了,三大名将迎来了李治的时代,与当年的并驾齐驱不同,如今三人境遇,天壤之别。

李世勣,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国之重臣;

李道宗,太常卿(祭祀部长),永徽元年加授特进(散官,正二品),闲人一个;

薛万彻,贞观二十二年除名流放象州(广西象州县),永徽二年,授宁州(甘肃省宁县)刺史,衰人一个。



说起来,薛万彻这个人跟侯君集一样,城府不深,话太多。

薛万彻一生之祸的起源来自贞观二十二年那场远征高句丽之战。这场远征相比于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的御驾亲征算一场小规模战役,但对于薛万彻而言却是一场大战。

这次大战,他出任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甲士三万自莱州泛海讨伐高句丽,沿着鸭绿江逆流而上行进百余里,抵达泊灼城(辽宁省丹东市东北)。泊灼城附近的守军看到唐军的架势纷纷弃城而遁,只剩下不知死活的泊灼城主所夫孙孤军奋战。

所夫孙率领步骑万余人挑战薛万彻,以为凭借这一万多人就可以把薛万彻赶回去,没想到被赶回去的却是他自己。薛万彻派右卫将军裴行方率领一支部队与所夫孙正面接战,而他自己则率军绕到了所夫孙的侧面,两军同时攻击,所夫孙扛不住了,所部溃散大半,所夫孙疯狂逃窜出一百余里。就在所夫孙以为自己安全的同时,薛万彻又追了上来,这下所夫孙跑不了了,身子不再听头的话了,薛万彻帮他把头搬了家。

薛万彻趁势进兵围攻泊灼城,然而泊灼城因山设险,城外还有鸭绿江做天然阻隔,攻打数天,泊灼城依然固若金汤。此时,高丽的援军到了,浩浩荡荡,三万余人,兵分两路向薛万彻进攻。狠人薛万彻随即应对,兵分两路退敌,刀锋闪闪向高丽援军逼近。可能是以前被唐军打怕了胆,前来援助的三万高丽军队刚跟薛万彻接触就迅速崩溃,四散逃命而去,薛万彻虽然没能拔下泊灼城,但两战大胜也算大功一件。

然而,薛万彻这个人跟侯君集一样,管得住自己的手却管不住自己的嘴。薛万彻最大的问题是话太多,说话太随便,在军中仗气凌物,口无遮拦,侮辱同僚,辱骂属下是家常便饭,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发发牢骚,骂骂领导。

事实证明,这个不良习惯害了他一辈子。

从高句丽班师回朝,他人未到,弹劾他的奏疏先到。为了表示对他的恩宠,李世民第一次放过了他,说道:“有人说你与其他将军行兵不合,我看在你大功的份上不再追究。”随后李世民取过那封奏疏当着薛万彻的面烧掉了。(跟曹操学的!)

奏疏表面虽然烧掉了,但还留在李世民的心里,忍而不发,不是不发,只是等待时机。

不久,薛万彻的副手、青丘道副总管裴行方又将弹劾薛万彻的奏疏放到了李世民的面前,弹劾薛万彻对皇上有怨望,这一次薛万彻躲不掉了。

薛万彻与裴行方当廷对质,裴行方有理有据,薛万彻理屈词穷,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如果有人出来捞薛万彻一把,薛万彻还有的救,会有人站出来吗?

同为名将的李世勣站了出来,李兄,有劳你了,薛万彻在心中暗暗地说。

李世勣清了清嗓子,说道:“薛万彻作为将军,又是皇上的女婿。却没事发牢骚,实在该杀!”

啊,你是来落井下石的!

在李世勣的石头下,薛万彻困顿到了极点,最后李世民念及他曾经有功,再者也是自己的女婿,法外开恩,免除薛万彻所有官职,开除出干部队伍,流放象州(广西象州县)。

往前倒退八年,名将侯君集灭高昌却遭下狱;八年后,名将薛万彻大胜高句丽横遭流放,幸福的名将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名将,悲剧却一脉相承。

从此,薛万彻走上了与侯君集相同的道路,郁郁寡欢,牢骚满腹,而那些牢骚之言,最终酿成了他的悲剧。



永徽三年,时任宁州州长的薛万彻回京朝见,在见过李治之后,他又见到了一个老熟人,房遗爱。

论起来,薛万彻与房遗爱还是连襟,他们娶的都是李世民的女儿,再者薛万彻与房玄龄长期同朝为官,两家还是有一些交情。现在薛万彻与房遗爱更是有谈不完的话,他们都被贬出京城,同是天涯沦落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