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鹄矗骸俺悸适蚴勘榻党ⅲ惺裁吹胤焦几罕菹拢菹氯匆背迹 笨尥辏匪济鹘诔卸鞲缸友荷狭诵坛。阃诔卸鞲缸右黄鹗苄痰幕褂惺芩乔A亩俣嗳恕#ㄎ诔卸鞯牡艿芪诔蝎u跑得快,逃过一劫)斩完乌承恩父子,史思明给李亨上了一道奏疏,详细阐述自己的委屈。这时,李亨玩起了无赖手法,干脆一推二六五:“这起事件跟朝廷和李光弼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乌承恩个人行为,你把他杀了,正好!”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皇帝耍无赖,神仙也歇菜。李亨的辩解没有化解史思明的愤怒,史思明与朝廷的关系走到了悬崖边。不久,朝廷处罚投敌官员的公文传到范阳,这份公文又被史思明加以利用。

史思明拿着公文对诸将说:“陈希烈这些人都是朝廷大臣,当年太上皇自己抛弃他们跑到了蜀郡,陈希烈他们没有办法才给安禄山效力,如今他们还是免不了一死。他们尚且难逃一死,更何况我们这些人,一开始就跟着安禄山起兵。”

史思明说完,诸将心中都充满了悲凉,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只能跟着史思明再次叛乱!叛乱总得有个由头,当年安禄山选择的由头是“诛杀杨国忠”。现在,史思明选择什么当由头呢?诛杀李光弼!诸将群情激昂,要求史思明上疏诛杀李光弼,史思明点头同意,便把任务交给了判官耿仁智以及耿仁智的下属张不矜。史思明特别嘱咐道:“奏疏上一定要写上,陛下不为臣诛杀李光弼,臣当自己引兵到太原诛杀。”张不矜很快打好了草稿,拿给史思明过目,史思明看过后,同意。张不矜收起草稿,准备放进专用盒子,然后送交抄写官正式抄写。这时判官耿仁智走了过来,他要替张不矜把把关。耿仁智拿过草稿,删掉了史思明特别嘱咐的那句话。在耿仁智看来,那句话是向皇帝挑衅,同时也是叛乱的前奏,一旦皇帝看到,事情将不可收拾。

耿仁智还是太书生意气了,他以为删掉那句话就能删掉史思明叛乱的念头,异想天开。很快,负责誊写奏疏的官员向史思明报告:草稿上最重要的那句话被耿仁智他们删掉了。史思明大怒,马上命人将耿仁智和张不矜推出斩了。临刑前,史思明又有些于心不忍,毕竟耿仁智跟了他很多年了。史思明又把耿仁智叫了回来,说道:“你跟随我已经快三十年了,今天是你负我,而不是我负你!”如果耿仁智就坡下驴,他将躲过一死。耿仁智大声说道:“人终有一死,能为忠义而死,也很值得。今天如果跟随大人谋反,那只不过是把死期往后推延几年而已,还不如早死!”史思明被耿仁智点中了软肋,抓狂起来,一顿乱锤,将耿仁智活活打死。书生意气的耿仁智没能阻止史思明叛乱的心,从此时起,史思明又跳到了大唐王朝的对立面。史思明也不愿意,但他别无选择,因为有些事,一旦做了,就很难回头!

邺郡之围

史思明已经开始公然叫板,但李亨暂时还顾不上他,眼下李亨急需解决的是邺郡的安庆绪,只有把安庆绪解决了,李亨才能腾出手对付史思明。实际上,李亨高看安庆绪了,安庆绪压根不是造反的材料,明明手中有筹码,也不会好好利用。

安庆绪逃到邺郡时,虽然同党分崩离析,但手中依然有七个郡总计六十多个城池,兵器、辎重、粮食应有尽有,如果换一个有经验、有野心的人经营,这些都会成为争夺天下的筹码,而安庆绪却对这些不以为意,他最在乎的还是个人享受,只求每天能喝个痛快,仅此而已。

嗜酒如命的安庆绪不理政事,便给了大臣争权夺利的机会,高尚和张通儒互不买账,一见面就斗个不停,有这么两个斗鸡在,邺郡不乱才怪。唯一令安庆绪心安的是大将蔡希德,此人不仅有谋略,而且麾下都是精兵,有这么一个人在,安庆绪觉得心里踏实。好景不长,安庆绪感觉最踏实的蔡希德被张通儒算计上了。

蔡希德被张通儒算计,主要是性格惹的祸。武将出身的蔡希德,性格刚烈,遇事喜欢直来直去,一来二去,就把张通儒得罪了,张通儒恨死了蔡希德。张通儒决定报复,他要借安庆绪的刀杀蔡希德。久在安庆绪身边,张通儒知道安庆绪的软肋:害怕属下投敌,张通儒决

定抓住这个软肋。不久,张通儒向安庆绪报告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蔡希德已经与唐军取得联系,计划诛杀你,然后举邺郡投降。

安庆绪一听,顿时跳了起来,什么?消息可靠吗?张通儒斩钉截铁地说:“可靠!这是蔡希德的左右透露出来的!”智商偏低的安庆绪就此相信,马上下令将蔡希德公开处斩。斩完蔡希德,邺郡的军心便散了,蔡希德麾下数千名士兵一哄而散,再也不肯给安庆绪卖命。与此同时,目睹蔡希德悲剧的将领们也抱怨不已,从此与安庆绪离心离德。安庆绪有些后悔,但为时已晚,只能硬着头皮将另一位大将崔乾祐扶上马,任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总管邺郡内外军事。本以为这样可以弥补一下损失,没想到,崔乾祐刚愎自用、暴戾好杀,根本无法服众。安庆绪只能心里暗暗叫苦,想要找个人代替崔乾祐,又无米可炊,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安庆绪不可救药地走上下坡路,李亨针对安庆绪的重点打击也拉开了帷幕。公元七五八年九月二十一日,李亨点将,一口气点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兵马使。

九个节度使包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北庭节度使李嗣业、关内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等九人。这九人是李亨手上最能打仗的节度使,现在李亨把他们一股脑都甩了出去,目的就是把安庆绪打残打死。

李亨交给九位节度使二十万大军,而且这二十万大军还只是一部分,稍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大军派给九位节度使指挥。九位节度使,二十万大军,这是李亨登基以来最奢华的阵容,出人意料的是,李亨居然没有设立主帅,九位节度使各自为政。史书对此的解释是,李亨考虑到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元勋,彼此之间很难协调,因此不设元帅。

郭子仪与李光弼资历相仿只是借口,李亨真正担心的是,在围剿安庆绪的过程中,有节度使趁机坐大,那么战后就有可能尾大不掉,造成祸患,无论郭子仪,还是李光弼,他们都是李亨忌惮的对象。

虽然不设元帅,李亨还是设了一个名义上最高指挥官: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相当于李亨的战地特派员。由谁担任呢?宦官鱼朝恩。说来说去,皇帝谁也信不过,只信得过宦官。公元七五八年十月初,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渡过黄河,向东攻打安庆绪控制下的获嘉城。没费多大工夫,获嘉城破,斩首四千,生擒五百。获嘉城守将仓皇出逃,率领残兵退守卫州(河南省卫辉市)。郭子仪乘胜追击,一路追击到卫州城下,与此同时,鲁炅、李嗣业等节度使也率领各自人马抵达卫州城下。卫州是邺郡的门户,卫州一失,邺郡难保。安庆绪不敢怠慢,连忙动员邺郡所有部队,七拼八凑,凑足七万人,开到卫州城下。安庆绪将七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崔乾祐领上军,田承嗣领下军,安庆绪自己领中军。

双方在卫州城下拉开了阵势。这时郭子仪提前作好了部署,他把三千弓弩手埋伏到本方营墙后面,嘱咐道:“一会儿,我会假装败退,叛军一定会趁势追赶,到那时你们就登上营墙,乱箭发射!”一切布置停当,郭子仪引军迎战安庆绪。战不多久,郭子仪假装败退,唐军如退潮潮水一般向本方大营败退,安庆绪一看有机可乘,马上挥军追击。眼看要追上了,就听郭子仪大营中一声梆子响,营墙上突然出现无数弓弩手,叛军士兵一愣神的工夫,弓弩手万箭齐发,无数弓箭向叛军士兵飞了过去。安庆绪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立即拨转马头往回跑。郭子仪令旗一指,唐军又如涨潮的潮水一样追了上去。紧跑慢跑,安庆绪脱离了危险,一盘点阵容才发现,弟弟安庆和丢了。安庆绪派人一打听才知道,卫州城陷落,弟弟安庆和被俘。顾不上伤心,安庆绪一路逃回邺郡,这时,形势更危急了,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人已经带兵逼近了邺郡,留给安庆绪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安庆绪不甘心,马上组织人马在愁思冈反击,然而,一仗下来又被斩首三万,生擒一千。筹码越来越少的安庆绪只能退入邺郡城内,当起了缩头乌龟。这一缩,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郭子仪令旗一挥,将邺郡城团团围住,这时,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军赶到,八大节度使在邺郡城下聚齐(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在魏州作战)。

眼看邺郡陷入重重包围,安庆绪只能向史思明求救,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安庆绪承诺,愿意将皇位相让。“以皇位换救援”的计划很快得到了史思明认可,史思明立刻动员范阳十三万兵马准备南下救援安庆绪。然而转念一想,史思明又变卦了,十三万兵马可是自己全部的家当,万一在邺郡拼光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史思明决定先作一下试探,派李归仁率一万兵马进驻滏阳(距离邺郡三十公里),与安庆绪遥相呼应。很快,李归仁给史思明发回消息:邺郡已被围得水泄不通,短期内无药可救。史思明无奈地摇了摇头,顺手拿过了地图。经过研究,史思明决定在魏州城(河北大名)做文章,据他所知,几天前,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刚刚攻克魏州城,还立足未稳。机不可失,史思明马上率军到了魏州城下。魏州城里虽然是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坐镇,但打仗主要靠将军李处崟,现在史思明兵临城下,李处崟便披挂出征。若论单兵能力,史思明根本不是李处崟的对手,但论整体作战,史思明明显处于上风,他的兵多,李处崟的兵少,几次交战下来,史思明连战连胜,逼近了魏州城大门。然而,魏州城易守难攻,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史思明眼珠一转,顿生一计。他冲着魏州城墙上的士兵喊道:“李处崟约我们到这里,他自己怎么不出来啊?”这一嗓子,要了李处崟的命。士兵们很快向崔光远汇报了史思明这句话,崔光远一下紧张了起来。崔光远紧张,与他的一段特殊经历有关。李隆基从长安出逃时,崔光远担任京兆尹,长安陷落后,崔光远继续担任京兆尹,所不同的是,以前给李隆基打工,现在则是给安禄山打工。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崔光远给安禄山打工的时间还会延长。

一天夜里,同罗部落叛军从长安马厩偷出数千匹战马脱离安禄山阵营而去,崔光远误以为整个安禄山叛军都要撤退,他立即下令包围了叛军将领在长安的宅邸。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跑的只是同罗部落军队,多数叛军还在长安原地不动。自知惹祸的崔光远索性脚底抹油跑了,一路跑到李亨所在的灵武郡,继续当唐朝忠臣,后来辗转出任河南节度使。

值得一提的是,死太监边令诚东施效颦,也仿效崔光远从长安颠颠跑到了灵武郡,本以为能得到李亨重用,结果李亨只冷冷地说了几个字:“拉下去,斩了!”

正因为有过长安那一段特殊经历,崔光远神经过敏,看谁都像叛国投敌,现在一听史思明如此说,他便认定李处崟要与史思明里应外合。偏执的崔光远把李处崟绑了起来,然后推出去,腰斩!斩完李处崟,崔光远如梦初醒,坏了,反间计!一切都晚了!心知不好的崔光远连忙开动脑筋想补救办法,然而,想了半宿,一无所获。最后,崔光远终于想到了高招,而且一招就灵!他的高招是,自己撒丫子先跑!借着夜色掩护,崔光远只身逃出魏州城,把魏州城一城百姓和军队都抛在了身后。

第二天,魏州城破,三万军民被杀,这一切都源于倒霉的崔光远。

功亏一篑

时间走到公元七五九年正月一日,占领魏州城的史思明做了一件大事:称王。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兴筑高台,他登上高台举行了盛大的称王仪式,自称“大圣燕王”。奇怪的是,史思明没有直接称帝,而只是称王,可能是感觉自己实力单薄,因此先谦虚一点。史思明称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邺郡城下,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坐不住了,他想北上魏州,堵住史思明。

李光弼说:“史思明在魏州按兵不动,主要是想等我军懈怠,然后出其不意发动攻击。我建议由河东兵团跟朔方兵团一起进逼魏州,向他挑战,他前年在嘉山曾经惨败给我们,一定不敢轻易出击。时间一长,邺郡城必破,那时安庆绪一死,史思明就没有借口驱动他的士兵南下了。”

李光弼不愧是中兴名将,他的眼光比别人独到,如果他的谋略实现,魏州的史思明就会被堵住,困在邺郡的安庆绪必死无疑。可惜李光弼不是主帅。建议报到“最高领导”——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那里,鱼朝恩犹豫了半天,说道:“这个,这个,不可行吧!”外行领导内行,就是这个结果。原本,按照李光弼的策略,可以下成一盘活棋,既牵制史思明,又围死安庆绪,现在,鱼朝恩一票否决,活棋下成了死棋。数十万唐军将安庆绪困在了邺郡,同时也困住了自己。不久,一个噩耗不期而至,九大节度使之一李嗣业箭疮复发去世。北庭节度使李嗣业在邺郡城下延续自己勇猛的作风,每次与叛军作战都冲在最前面,不料,在一次交战中被流箭射中。李嗣业没有把箭疮放在心上,他只是在营中休养了数日,眼看即将伤愈。一天,营中突然鼓声大作,李嗣业以为有叛军袭营,顿时一个激灵,他正准备走出大帐查看,箭疮崩裂,李嗣业大叫一声,血已经从箭疮处汩汩流了出来。医官赶到时,已经晚了,李嗣业失血过多,不治身亡。李嗣业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军,众人咂舌不已,尤其是八位节度使。节度使们不免有些抱怨,如果有一个主帅统一指挥的话,邺郡早就拿下了,而现在,邺郡是围住了,同时也把自己困住了,这下还白白搭上了一个节度使。(在李嗣业去世后,李亨任命兵马使荔非元礼接任节度使)

抱怨归抱怨,但谁也不敢出头,只好继续困守在邺郡城下。围困还在继续,安庆绪的日子没法过了,他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了逼迫安庆绪出城,郭子仪他们用了一个损招:截流河水,倒灌入城。哗啦啦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进邺郡城,时间不长,邺郡城成了水城威尼斯,原来邺郡城内水井的水面离井口还有好几米,现在好了,井水自动往外流,改自流井了。邺郡城成了一片汪洋,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没有办法,邺郡城里的士兵和老百姓只好搭木架子,晚上就在木架子上过夜。如果说水深的滋味还可以勉强忍受,那么挨饿的滋味就没法忍受了。从前一年冬天被围开始,邺郡的粮食便吃一粒少一粒,吃到春天,粮食吃光了,老鼠迅速通货膨胀。以前老鼠没人吃,现在一只老鼠售价四千。人艰难如此,马的日子更难。幸好,那个年月筑墙时采用泥土混杂谷皮,现在墙里的谷皮也被盯上了,叛军士兵把墙拆了,用水淘洗谷皮,然后集中起来喂马。到最后,墙被拆光了,叛军士兵便采用“绿色循环法”,从马粪里提取植物纤维,再来喂马。这日子没法活了!眼看邺郡城内已是这副光景,郭子仪等节度使以为大局已定,破城只是时间问题,索性不着急,慢慢等,总有城破那一天。

这时,大军不设统帅的弊端便彻底暴露出来了,九个节度使各自为政,都不着急,没有一个人提议主动进攻,也没有一个人主动向李亨汇报,九个人各忙各的,都不着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