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6月30日晚上,炮击达到最后阶段,也达到最高潮,甚至连准备投入进攻的英法士兵都爬出战壕,观看这战争史上的奇景。炮击已经把德军阵地上的铁丝网炸得七零八落,大部分掩体不复存在,战壕和第一阵地的交通壕被夷为平地。德国第二集团军的观察和通信系统被摧毁,许多炮兵失去了战斗力。法尔肯海因也承认,在德国第二集团军阵地内,地面的障碍物几乎全部消失,大部分掩体被夷为平地,只有极少数特别牢固的工事经受住了猛烈的炮击。

7月1日,经受了一周炮击的德军阵地死一般的寂静,这是大战开始前的平静。早上7点半,英军阵地上响起了刺耳的军号声,担任主攻的10万名英军士兵爬出战壕,平端步枪,开始向德军阵地前进。英军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刚刚从国内调到前线,作战毫无经验,而且训练和装备不足。但是英军士兵一个个天真乐观,认为打仗是很好玩的事儿,只要他们爬出战壕向前进攻,就可以一口气冲到柏林。

步兵发起进攻前,英法联军的炮兵又开始猛烈的炮火掩护,德军阵地被弹雨覆盖。英军士兵在开阔地上排成整齐的队列,迈着整齐的步伐,缓慢地向前推进,携带着死亡的气息向德军压过去。但是德军已经在地下战壕中用潜望镜发现了英法联军的动静,士兵们全部蹲在坑道口,准备冲进表面阵地。英法联军的炮火向后一延伸,德军立即从地下工事中倾巢而出,把机枪搬上了阵地。

在双方战壕里等待冲锋的,有很多二战时期名扬四海的大人物。英军战壕里有蒙哥马利少校,德军战壕里有希特勒下士。希特勒声称:“在即将开始的地面战斗中,我毫不羞愧地承认,我被战斗热情所陶醉,并且承认,我跪了下来,衷心地感谢上苍,允许我荣幸地活在这样的时刻。”

恐怖的“死神收割机”

英军士兵离德军的阵地越来越近了,他们排成长长的横队,每个人背着200发子弹、2颗炸弹,很多士兵还要带着野战电话设备、铁锹等,每人负重30公斤,前进得十分缓慢。

在军官的率领下,英军士兵分成几个拨次实施攻击,每个拨次的士兵都是肩并肩排成整齐的队列,斜举着步枪向德军阵地前进。按照霞飞和黑格的推断,德军在大炮的猛烈轰炸下,应该是伤亡惨重,毫无还手之力,就像德国的威廉皇太子判断凡尔登守军的情况一样。

当英军逼进德军正面战壕的时候,德军的步枪和机枪开始齐射,猛烈而密集的子弹像一把锋利的镰刀,顷刻间就把英军像割草一样成群地放倒。紧接着,德军的炮弹又落在了英军头上。黑格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不断传来的部队伤亡报告,大叫着说:“这不可能!”在他看来,德军阵地已经被夷为平地,各个山头已经变成一片焦土,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反击力量呢?他恼羞成怒,向主攻部队下达命令:“继续进攻,一定要拿下对面的阵地!”

英军重新开始炮击,德军就溜进了坑道。英军炮火一延伸,德军又钻出来架起机枪猛烈扫射。

现代的机关枪是从19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由英裔美国人马克沁发明。到1914年,几乎所有的军队都配备了机关枪,而且机关机的装配数量随着战争的推进而增加。一挺重机枪每分钟可以发射400到600发子弹,由于可以固定在战壕中对进攻者开火,因此非常适合防御。在索姆河前线德军战壕里,配备的是马克沁08式重机枪,这种机枪让英军吃足了苦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战马》中,架在德军阵地上的就是这种重机枪。

英军发动进攻的第一天,就有6万人伤亡,其中90%是倒在马克沁08式重机枪的枪口下。英军历史上,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有如此惊人的损失,这是英军战争史上最糟糕的一天。

这场战役,让马克沁08式重机枪一战成名,它把两军战壕间的地带变为屠宰场。从此,它有了骇人听闻的“死神收割机”和“战场屠夫”的绰号。

德国人最怕消耗战

面对英军的疯狂进攻,德军阵地也几次发生动摇。

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德军机枪的冷却水用光了,可英军还在进攻。德军士兵急中生智,迅速传递盒子,每个人都往里面撒尿,这样就又有“水”了,泼在机枪上能管点儿用。德军士兵一边闻着蒸发的尿味,一边继续射击,阵地居然守住了。

英军士兵负荷过重,行动不便,简直成了德军练习射击的标靶。经过不断厮杀,在索姆河以北的主要方向上,英国第四集团军的两个军占领了德军防御前沿第一阵地,但是其余三个军和第三集团军的一个军被击退了。

在索姆河以南的方向上,法军取得了一些进展。法军异常猛烈的炮火压倒了对方,步兵趁机发动突然进攻,在德军士兵还没从掩蔽部爬出来之前,法军士兵就到达了德军阵地前沿。仅仅两个小时,法军就占领了德军第一阵地及其支撑点。



恐怖的“死神收割机”——德国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

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发起进攻的同时,俄国也在东线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此时,德军统帅部意识到,英法军队在索姆河的攻击规模是空前的,绝不仅仅是牵制凡尔登方向的德军,如果掉以轻心,可能造成整个战线的崩溃。于是,德军不得不从凡尔登前线抽调兵力,一部分调到俄国前线,一部分调到索姆河,总计有2个步兵师、52个重炮连和9个轻炮连。这样一来,德军在凡尔登就不能发动任何攻势了。德军攻占凡尔登,并在此歼灭法军主力的战略企图彻底破产,西线战场陷入胶着状态。

英法军队的统帅霞飞和黑格,也认识到德军阵地难以突破,他们索性做出决定,就在凡尔登和索姆河打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看看德国人能拿出多少兵员、弹药和我们较量。

德国人是最怕消耗战的,时间是德国最大的敌人,战争拖得越久,对德国就越不利。1916年8月底,恼怒的威廉二世撤掉了法尔肯海因的职务,由兴登堡接任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出任军需总监,直接指挥凡尔登战役。

但是,这个任命来得太晚了,鲁登道夫除了让德国士兵用身躯去填无底洞,也拿不出别的办法。在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中,唯一的亮点就是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看到了一只只“钢铁怪物”出现在他们面前。

英军的秘密武器

这种“钢铁怪物”的诞生,源于1914年英国的斯文顿上校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他提出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线的僵局。

当时,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而海军大臣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

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同年9月制成样车。它是一个奇形怪状的大盒子,装着过顶履带,后面两个很大的转向轮,如果被打坏了就没法转向,只能直着开。这个怪物重达18。3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马克沁机枪和几挺刘易斯机枪,最大时速3。2公里,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

丘吉尔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柜”(tank)这一海军术语给它命名,音译过来就是“坦克”。

当时,丘吉尔认为不宜过早使用坦克,因为它还不够完善,技术装备差,又非常笨重。坦克内需要8个乘员,其中半数负责驾驶,谁要进去谁就倒霉了,由于噪音极大,乘员之间根本无法交流,更要命的是,里面烟雾弥漫,温度高达70摄氏度。坦克与外界联系则依靠信鸽,原始之极。所以,丘吉尔的意见有道理,不宜过早暴露这件秘密武器。

但是,索姆河战役的重大伤亡,已经让黑格承受了巨大压力,他得知这一秘密武器后,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于把坦克运来,试试身手,打破僵局。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英国一共制造了49辆坦克,运到法国坏了17辆;开到阵地后,又有5辆陷入泥沼不能动弹;另有9辆机件损坏无法参战;到最后,配合步兵进攻、实际冲击德军阵地的仅有18辆坦克。

不过,初次参战的坦克,还是显示了惊人的威力。这一天,英军出动21个步兵师,在坦克支援下,5小时内向前推进了4到5公里,这个战果以往要耗费几千吨炮弹,牺牲几万人的性命才能取得。

那些忧伤的灵魂

第一次看到坦克时,德国人确实吓得够呛,这个不怕刺刀捅,不怕手榴弹炸,也不怕机枪扫射,还能喷火的玩意儿,是什么东西?

伴随着坦克嘎嘎的履带声,德军四散而逃。有一辆坦克未放一枪就攻占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坦克夺取了一条战壕,俘虏了300多名德国兵。一位参加过这次进攻的英军士兵说:“我们就像在游猎,只不过手中端着的是用于杀人的步枪。坦克替我们扫平道路,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时地端起枪来,瞄准那些惊慌失措的德国佬,把他们一个个地撂倒。”

但是,由于坦克的技术与装备尚未完善,加上战线宽广,英军仍然没有实现打开突破口的作战目标。战术层面的成功,并未能带来作战的胜利。虽然英军后来又使用了两次坦克,却收效不大,反而让德军开始学习如何对付这个庞然大物。

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双方的士兵都泡在沼泽里,索姆河的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索姆河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超过200万人,伤亡人数约130万。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还是伤亡人数,索姆河战役都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纪录。

在凡尔登方面,1916年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要塞。12月15日到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了被德军攻占的阵地,凡尔登战役至此结束。在凡尔登10个月的交战中,双方共投入约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凡尔登会战和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这两场战役之后,大战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了协约国手中。





03。 小兄弟能有多大用


俄军也会使巧劲

凡尔登会战爆发后,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法军险些崩盘。

为减轻凡尔登的军事压力,法国紧急呼吁俄国在东线展开一场对德攻势,吸引德军调拨更多兵力应付东线。为此,俄国名将、西南方面军司令勃鲁希洛夫将军向俄国最高司令部呈递计划,提议在西南部的加里西亚向奥匈军队实施一次大规模攻势,主要目的是减轻英法联军和意军的压力,并尽可能彻底击败奥匈帝国。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

此前的东线,俄国西方面军指挥官埃弗特将军一直奉行保守防御战略,他作为皇室的坚定支持者,反对勃鲁希洛夫采取攻势。对此,尼古拉二世权衡再三,还是下达指令,批准了勃鲁希洛夫的计划。

随着凡尔登战况吃紧,俄军仓促展开了部署。勃鲁希洛夫动员了4个集团军,共40个步兵师和15个骑兵师,57。3万人,1770门大炮,其中重炮168门。他要面对的是奥匈帝国三道防线上的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

开战之前,俄军暗地里潜行至奥匈防线外90米以内,一些地方甚至前近到70米,人高马大的俄军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算是超水平发挥。勃鲁希洛夫准备沿着480公里长的战线发动一次奇袭。

1916年6月4日,俄军的大规模攻势正式开始,短小而精确的火炮弹雨砸向奥匈整条防线。这种简洁的轰炸,与惯用的全天候持久性炮击不同,那种炮击往往给对手留下充足的整备时间,使其能撤出前方堑壕,而精准轰炸可以将战场破坏得令对方寸步难移,就像滴灌和大水漫灌相比,效果截然不同。

俄军的炮击造成奥匈防线崩坏,勃鲁希洛夫的部队乘机大幅推进。接着,勃鲁希洛夫使用小分队专门攻击奥匈防线的薄弱环节,逐个击破,并炸开缺口,使后面的俄军主力轻而易举地实施突破。这种战术,克服了人海战术的缺点,为以后战争的渗透战术,奠定了基础。

6月8日,俄国西南方面军夺取了卢茨克。奥匈司令费迪南大公的部队,仅在俄军进城前夕仓皇撤出,足见俄军推进速度之快。至奥匈全面撤军的这一阶段,俄军抓了近20万俘虏。

此时勃鲁希洛夫的大军显得进展过快,他明确指出,这次战役能否扩大战果,取决于埃弗特将军何时率西方面军展开策应攻击。很可惜,埃弗特早就与勃鲁希洛夫不和,故意延误了战机,给了德军最高指挥部调派援兵、支援东线的宝贵时间。

胜利压垮俄罗斯

在卢茨克沦陷的那天,同盟国举行了军事会议,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成功说服奥匈帝国把意大利战线的军队调往加里西亚对付俄军。在东线,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则利用国内完善的铁路网将德军援兵运往前线。

直到7月18日,埃弗特将军才展开一次松散的攻势,但在7月24日就被德军策动的反击遏止。

7月28日,勃鲁希洛夫继续推进,在缺乏补给的条件下,他的大军仍于9月20日进抵喀尔巴阡山脉。此时,俄军也到了疲惫的极限,不得不停止攻势。此后,俄军向近东推进,协助罗马尼亚作战,这是奥匈帝国与德国始料未及的。

勃鲁希洛夫的这次攻势,达到了预期目标,使德国不得不把西线的军队调往东线,而且击败了奥匈军队,令奥匈军队损失近150万人。此后,奥匈大军再也不能在此处发动进攻,只能依靠德军来维持其军事存在。另外,这次战役的成功,令罗马尼亚信心大增,倒向协约国一方参加了战争。

不过,俄国虽然胜利,损失也是巨大的,俄军的伤亡总数竟达50万之多,另有5。8万人当了逃兵。

这场战役,代表了俄军战斗能力的最高水平。勃鲁希洛夫是一战中最出色的俄国将军,也是拿破仑战争之后到苏俄建立之前,最具影响力的俄军名将!他制订计划时极其严谨,发动进攻时极其迅猛,所以,这场战役以他的名字载入史册,被称为“勃鲁希洛夫攻势”。勃鲁希洛夫开创的“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的新战法也对后世影响极大。

勃鲁希洛夫自己评价这场战役时说:“西南方面军的进攻已超过1916年春季对它所寄予的一切希望,方面军完成了它所担负的任务:拯救意大利免于覆灭;改善了英法军队的态势;使罗马尼亚站到协约国一边;并打乱德奥这一年的全部计划和意图。”

1916年,俄军在东线打出了威风,给自己画了一个惊叹号,也画了一个句号。在此之后,由于国内日益恶化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军队伤亡惨重而未能采取任何安抚措施,俄军战斗力开始下降,这么优异的表现再也没有了。

或许,正是伴随这场胜利的惨重伤亡,彻底压垮了俄罗斯帝国。

罗马尼亚摊上事儿了

1916年8月27日,当罗马尼亚对德奥宣战的消息传来,正在打扑克的威廉二世惊慌失措,西线还在大战,德国又多了一个敌人!前几天,法尔肯海因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罗马尼亚近期不会参战,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罗马尼亚本是同盟国的一员,1883年就与德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