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渊厉声说道:“大敌当前,最忌推脱掣肘。若有违令者,我要按军法办事。”他向下扫了一眼,说,“募兵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当时我也是应大家之请才定下的,既然定下了,大家都要坚决去办。诸位还有什么事情吗?若没有,今天我们就此散了罢。”

坐在下首的刘政会期期艾艾说道:“唐公,我有事情要报。这里有一份密报,上面说有人私通突厥欲里应外合谋夺太原。”

众人一惊,李渊正色道:“既有密报,就给大家念念吧。”

刘政会现出一丝恐惧之色,说道:“唐公,请屏退左右。密报所告,正是我们在座之人。”

高君雅道:“刘司马,你素常是一个干脆爽快之人,今儿为何吞吞吐吐如此难受。你快说,若我们座中有人竟敢通敌谋反,我手中的钢刀第一个饶不了他。”

刘政会神色古怪,他离开座位走到李渊面前:“唐公,这份密报是从突厥内线那里传来的,为此还赔上了一条性命。”他转过身目视高、王两人,“王副守、高副守,这密报上所说的谋反者就是你们两位,你们派人与始毕可汗联系,准备杀唐公再献太原城池呢!”

王威顿时大怒:“刘政会,你血口喷人,想诬陷本官,这把刀先杀了你。”说罢,他“噌”地拔出刀来。一旁的高君雅上去将王威的刀按下去,他哈哈大笑:“王兄,不可造次。刘政会,我倒要问你,你敢拿着一张纸在公堂上颠倒黑白,到底是受了谁的指使?”他向着李渊道,“唐公,我们要好好审一下刘政会,没准儿,他才是突厥的奸细呢。”

李渊不理他,一挥手大叫:“来人。”

房子周围顿时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很快,三十多名甲胄武士在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的带领下分站四角,对王威、高君雅更是特别照顾,十数把刀对准了两人。

王威、高君雅恍然大悟,王威“当啷”一声将刀扔在地上。看到李世民等三人同时出现,他们明白了今天的幕后主持者正是坐在堂上的李渊。然而他们想破了脑袋也弄不清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以致让李渊抢先动手。

李渊让刘政会将密报呈上去,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条案,骂道:“你们这两个狗贼,朝廷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们了?竟然敢瞒着本官去通敌谋反,还想拿本官项上人头去邀功请赏。二郎,立刻将他们押进牢狱,严加看管。”

两人脸上没有任何惧色,高君雅叹道:“成者王侯败者寇,李渊,究竟谁是真正的谋反者,大家都心知肚明。人们都说当今皇帝暴虐,然我看他还不够心狠,假如当初不给你兵权,你能翻得了身吗?”

几个甲士上前快速将两人捆成了粽团。

这时,一声长长的“报”声在门外响起,一名探事别将入内仆地,气喘吁吁地报道:“留守大人,现在约有两万突厥兵马犯我边界,已经侵入边界十余里,看其势头,欲奔太原而来。”李渊听后眉头皱起,说道:“知道了。”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堂中众人十分诧异,许世绪骂道:“你们这两个狗贼,果然把突厥兵给引来了。”王威、高君雅不以为然,认为仍然是李渊做戏。李渊看过裴寂和李世民,只见他们也都露出迷惘的神色,这才知道刚才所报是真实的,他又一拍条案:“高君雅,你还敢胡说八道,刚才你也听到了,想抵赖到底吗?”他转向李世民,命道,“二郎,你和长孙顺德、刘弘基一起带领两万府兵,到蒙山一带设伏,另派一些小股部队和突厥接触进行骚扰。总之,要把他们抵抗在太原之外。我在这里密切观察动静,随时准备带领大军去接应你。”

李世民三人齐声答应,转身奔出府外。

王威嗤之以鼻,哂道:“李渊,你的戏还没有演完呀?”

李渊怒火万丈:“狗贼,还敢说风凉话。把他们押下去,待我出征时,就用这两颗狗头祭旗。”

李世民回府集合府兵,一路上都在琢磨如何打好这一仗。他让李安把刘文静叫过来,然后召集长孙顺德、刘弘基、张万岁过来议事。

李世民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次突厥来犯,对我们既有利也不利。有利的是天赐良机,把王威、高君雅通敌谋反的罪名坐实了;不利的是我们正准备办大事,没有时间和突厥纠缠。我想这次战斗以威慑为主,让突厥看到我们有准备,从而知难而退。肇仁兄,你看呢?”

刘文静点头道:“对,是这个道理。待这次突厥兵退后,我立刻着手修复联络通道。至于军事部署,二郎,你就大胆指挥吧。”

李世民说道:“好,我们这次全出精锐,以示威风。以原有府兵为主,新招募的兵士还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上不了战场。张监,我排出的战阵中缺少一个头儿,只好让你来勉为其难了。”

张万岁说道:“只管吩咐,万岁将鞠躬尽瘁。”

几个人都笑了,从马贼的嘴里蹦出文绉绉的词儿,是一件很可乐的事情。

李世民谈了他的打算,将一万四千八百人分为五军。中军四千人,由刘文静率领;左虞候军二千八百人,由李世民率领;右虞候军二千八百人,由长孙顺德率领;左厢军二千六百人,由刘弘基率领;右厢军二千六百人,由张万岁率领。

李世民分派完毕,大家各自领兵按照秩序出城。太原百姓得知唐公二郎领兵出城抗击突厥兵马,纷纷拥上街头送行,预祝他们凯旋。百姓中已经有许多人知道这次突厥犯边是由于王威、高君雅的缘故,送行的同时都怒极痛骂。

一过蒙山,李世民骑着“玉极骝”带领左虞候军走在最前头,队伍保持阵形依次前进,阵中的一百名鼓手喊着号子擂响大鼓,队伍威风凛凛,过往之处尘土飞扬。右边的长孙顺德按照李世民的命令一直和左军保持固定的距离。蒙山一带,刘文静、刘弘基、张万岁已经安营扎寨,形成稳固后防线。营房里旌旗分明,帅旗猎猎,显得十分威武雄壮。这是李世民的授意:最大程度地壮其声势,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效果是明显的,到了第二天黄昏,李世民和长孙顺德的前锋一直没有发现突厥兵马,在太原郡的边境地带也未见其踪影。想是突厥看到太原之师兵强马壮,不战自退了。李世民看到如此情形,便决定班师回府。

李渊亲临城门迎接班师的队伍,回府后,当即下令由裴寂、李世民监斩,将王威、高君雅拉到汾水口斩首示众。囚车沿街游行的时候,两边民众的唾沫几欲将两人淹没。两人被斩首之后,人们纷纷向尸首投掷石块、木棒,不一会儿,竟然堆起了两座小丘。

看到万众痛恨的情景,李世民默默不语。他在想,百姓被蒙在鼓里,而稍知道一点内情的人则会认为王威、高君雅太不开窍了,逆势而动,结果当了愚忠的牺牲品,白白赔上了性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你能说他们都是简单地重犯前人的错误吗?李世民觉得,王、高的行动实际上是很英勇的,假若有一天自己的手下人能够像他们一样对自己如此忠心,那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想到这里,李世民吩咐监斩官,让人把王威、高君雅的尸首装敛起来,交给他们的家人好好埋葬,并让转告地方官,不要难为两人的家人。

李世民长叹一声,心想官场也如战场啊,你若心慈手软晚一会儿动手,别人就会抢到先机。

李世民正在胡思乱想,李安挤过人群来到他的面前,大汗淋漓地说道:“家人都从河东赶过来了,老爷让你速速回府帮助安置。”





第三回 李渊执旌将军府 霍邑大败宋老生


李世民匆匆赶回唐公府。只见大堂内李渊居中坐在太师椅上,其续弦万夫人坐在身边,两旁分别坐着长兄李建成、姐夫柴绍、四弟李元吉和三个小妹妹,长孙嘉敏身旁站着菁儿。看见李世民走进来,长孙嘉敏急忙站起身来,眼睛里现出喜悦的光芒。李世民用眼神向她打了招呼,步子没停,几步跨到李渊和万夫人面前请安。

李渊原配夫人窦氏已于大业九年在涿郡病逝。两人育有四子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李渊续娶万氏,又生有一子三女。

李渊很高兴,说道:“我们全家这次能够全身而聚,大郎和四郎居功至伟。美中不足的是把智云给落下了。大郎,你当初应该多派些人把他找回来才是。唔,还有婉娘、绍儿,婉娘不愿意随你来太原,她到底有什么打算呢?”李智云是万夫人生的儿子,年方十四岁,聪明伶俐,极受李渊的疼爱。李婉娘则是李渊的大女儿,五年前嫁给时任元德太子千牛备身的柴绍为妻。柴绍的家乡在鄂县,距离长安仅有八十里,其家是鄂县的大户,有一处很大的庄园。柴绍的父母已经双亡,家里由李婉娘主持,李婉娘在鄂县家中居住的时候最多。

李建成慌忙伏地,流泪道:“未能找到智云弟,全是儿的不好。当初太原来人传信儿,我感到事情紧迫,就一面打点行装,一面召集家人,其时智云随老师和同学到南山春游去了,实在通知不到。无奈,我只好派一名家人去找他,让他得信后直接奔向太原。总之,是我没有把事情办好。”说完,痛哭出声。李世民听后揣摩,李建成当时肯定慌了手脚,若他当时能够镇静自若,找到智云再走,时间还是充裕的。现在可好,把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儿撇下,李家倾巢而出,地方官员不会没有警觉,智云肯定是凶多吉少。

李渊以手加额道:“大郎,你起来吧,希望智云儿能够遇难呈祥才好。”

柴绍上前拉起李建成,对李渊说道:“岳父大人,婉娘的事情请放心。当初我返鄂县让她一同来太原,婉娘说一起走目标太大,坚持要自己走。婉娘素来刚强,灵敏机智,且武艺出众,我想她自保有余。听她的口气,她还不限于自保呢。”柴绍奔赴太原的路上遇到了李建成带领的家人队伍,他们相遇的当儿,李建成正在犹豫。那些天他惶惶不可终日,总怕被官府逮去,想寻一条小路走,若遇到一处山大王就托庇留身。柴绍听后坚决反对,认为唐公现在尚未起事,所以应从大路走以加快速度。如果投奔山贼,一旦唐公起事,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肯定会把他们送到官府请功邀赏。最后李建成听从了柴绍的意见,加快了行进速度,安然抵达太原。事后,柴绍把这件事情与他丢弃智云的事儿连在一起想,认定李建成当时慌张夺门而出,并没有去找寻智云。但他只是心里想想,没有向别人露出口风。

大家说了一会儿话就散去了,李世民叫来李安等人,依次带领大家进入各自的房间,并帮助他们安顿好行李。

李世民安顿好众人,又陪万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再到厨房里吩咐安排晚饭,这才抽出身来回到自己的房间。

长孙嘉敏正和菁儿一起收拾携来的包袱,听到脚步声,长孙嘉敏回头看到李世民走进来,一团红晕涌上脸颊。她缓步迎上前来,仰起清澈的双眸,张开那张樱桃般的小嘴呢喃道:“二郎……”李世民张开双臂,将她揽在怀中,一时无语,只默默地感受她那颤抖的身体。菁儿见状,抿嘴一笑,乖觉地蹑手蹑脚走出门外。

好一阵子,长孙嘉敏才抬起脸,说道:“那天你派人给大哥送信儿,我看他慌慌张张的样子,知道有什么大事发生了,我不敢问,又为你提心吊胆。直到今儿见了你,我才放下心来。”

李世民凝视长孙嘉敏那双细眉下深情的眼睛,眼里忽然有些发酸。那一霎时,他突然知道在这个茫茫世界里除了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外,还有一颗细腻的心在时刻关爱着自己,不论离得有多远,哪怕远在天边。他用手捏了一下长孙嘉敏的玲珑秀鼻,说道:“傻妹妹,从我和无忌一起练兵习武开始,你整天都为我担心,那时你怕我被碰着了,现在你的心思更多。让我说,没有必要,我好得很,知道吗?我昨天还带领两万兵马去追击突厥大军呢。”长孙无忌是长孙嘉敏的哥哥,李世民幼时一直和他一起读书、习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李世民喜欢上了这个天真无邪、知书达理的小姑娘。到李渊给李世民张罗婚事的时候,长孙嘉敏的父亲长孙晟已经亡故,家道也开始逐渐衰落。李渊想另攀一门高亲。李世民知晓后,在李渊和窦夫人的面前长跪不起,请求家人到长孙家提亲,李渊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长孙嘉敏嫁过来的时候还不到十六岁,李世民满心喜欢,对她呵护有加,两人相敬如宾。

长孙嘉敏挣脱了李世民的怀抱,嗔道:“听菁儿说她被你欺负了,你给我仔细说说,到底是如何欺负她的。”

李世民一笑:“我怎么欺负你,就怎么欺负她了。怎么?想打抱不平啊,来,干脆让我再欺负你一下。”说完,作势要拉她。

长孙嘉敏急忙拦着他:“瞧你,说着说着就想来真的。你去——一家子都等着你给开饭呢。”说着,她的脸又红了起来,用手扯着李世民道,“等到晚上,你再来说这些疯话好不好?二郎,离别了这么长时间,我天天都在想你呢!”

六月初九,艳阳东起,光照三晋。辰时三刻,晋阳宫周围已经用清水洒遍,一身新衣的兵丁肃立在晨光里。晋阳宫的宫牌已被撤下,代之以金光闪闪的“大将军府”四个大字。景阳钟响起,李渊率领众人进入承庆殿内。殿里也是焕然一新,半黄半蓝的彩色黼扆烘托了殿内的肃穆气氛,地砖上又铺上一层茶色蹑席,雕花青铜熏炉冒出袅袅轻烟,楠木香案则平添了一派富贵之气。在礼乐官的指引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长孙顺德、刘弘基等武官立在左侧,右边则站着裴寂、刘文静、刘政会、温大雅、柴绍等人。

李渊缓缓登座,目视众人说道:“我请人看过了,今天是良辰吉日。彦弘,你上前来,将檄书读给大家听。”

温大雅听召,急忙拿起檄书读道:文皇传嗣后主,假权杨素,亡国丧家,其来渐矣。民怨神怒,降兹祸乱。致天之罚,理应其宜。世袭唐公,领河东讨捕使、太原留守李渊寝寐不安,欲匡复正义、扶助神器,因兴义兵行勤王故事,废旧帝立新帝。即日起建太原大将军府,置三军,所属郡县悉随襄助。

温大雅读完退下,李渊道:“裴监、肇仁,你们坚决拥立我为大将军,我就勉为其难吧。既然号称大将军,对你们也要封赏一番。彦弘,还是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这是大将军的第一道命令,任命了众人的官职: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帅左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军;李元吉为姑臧公,统帅中军。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刘政会、崔善为、张道源为户曹,姜暮为司功参军,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阿史那大柰、窦琮、王长谐、姜宝谊为统军,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张万岁为右领军府参军。其余文武,随才授任。

众人听罢大喜,一齐拱手向李渊呼道:“谨遵大将军令谕。”

李渊摆手道:“罢了,大家还是随便些吧。现在将军府也建了,官也封了,该说说正经事情了。我想目前有四件大事要办:一是传檄各郡县,要看看他们的反应,由彦弘负责吧;二是北和突厥,肇仁,该是你出使的时候了;三是整肃队伍,择日南征,大郎和二郎牵头吧;最后一件事,今天大将军府成立了,要与民同乐,裴监,立刻开仓放粮,我们要营造气氛,为誓师南征作准备。”

放粮之后,全城一片欢腾。那几天,来领粮食的百姓络绎不绝,裴寂感到难以应付,急忙将各郡的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