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娱乐初唐-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原本还有一个泉洲的,只是广东和杭州那边的海港都开发起来后泉洲的重要性就不那么明显了,毕竟这个时候的人口只有那么多,贸易再繁荣也没后世那么夸张的。但是泉洲那边李好依然会发展的,那边的作用到时等贸易大盛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
而且泉洲对面还有一个流求岛,那里李好是准备作为一个军事基地开发的,到时泉洲那边对流求的供应就非常重要了。李好这次结束这边的考察再走一趟海南回去的时候他就会去流求岛上看看的。这个时候的流求岛就是后世的台湾,现在上面还没什么人烟居住的地方,不过大唐的海军已经在上面扫荡了一遍并有士兵驻扎下来了。海南也一样,海南现在也只是一个没什么人居住的地方,那些小数民族李好直接不把他们当大唐百姓存在了,直接横推过去,服的就老老实实做顺民,不服的直接消灭。
海南对李好来说也很重要,这里的天气和环境适合种一种植物,那就是橡胶树,这个之前已经叫立刻派人在上面种植了,据说成活率很高的。橡胶的重要性现在看不出来,但到了工业时代后这个的重要性就非常大了。要知道当初解放后的华夏刚建立的时候,山姆大叔他们就到处封锁华夏从国外进口橡胶和橡胶树的,可想而知这东西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有多重要了,所以李好才会早早的就开始在海南种植这些了,广东的一些地方也种植了一些。南洋那边等稳定下来后才会种植的,那边现在还没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欧洲人从美洲那边引进过去的,但是那里却是最适合种植这个的地方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来自南方的招工启示

在广州府转了一圈后该办的事情都办了,李好就准备往海南去了。这边他只做好了规划,其他的由别人来做了,这边做事的人大把,李好自己还有几个弟子也在南方各个官府任职的。南洋那边的奴隶正在一批一批的运了过来,所以人力这块不算很缺了,再加上那边缴获的物质除了部分上供,其他的都留下来优先照顾这边的开发,剩下的再运往其他地方,这些是之前李二赐予李恪的部分特权里面的,目的就是想看他们两人到底能把南方变成什么样。
李好在广州府的这段时间还把南方用工的招工启示往除了《儒林之声》的另几家主流报上发布了,同时还安排自己在各地的产业以及道教帮忙宣传下。内容很简单,就是南方现在严重缺人,只要你身体健康能干活去南方去就有田有房包办户口小孩免费上学,如果你有技术的话更好,就算残疾一点都无所谓,人自由,待遇好,可以举家搬迁,路途盘缠可以在到达后向南方当地官府要求报销一半,欢迎广大百姓踊跃报名来南方,南方官府将在各地城市设立报名点和提供车辆乘坐。反正后世那些招工手段里面的优厚条件全部被复制了,没办法,这个时候招人比后世更难招。
李好和李恪两人所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这封来自南方的招工启示在北方掀起了多大风浪。他们现在在统计南方到底还有多少土地需要开发,这边的世家不多,有的那些在李好他们的引诱下也纷纷把田产变卖给政府换成钱财加入到南方的各种经济工业开发去了。比起种田。那个东西来钱更快还不用自己操什么心。尤其是南洋公司的迅猛崛起。让先期投资做股的人很快就捞回了很大一笔收入然后被南方报大肆的宣传后就得到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只要投钱获得一些股份就好,然后南方报每个月会公布南洋公司的赢利情况。然后就是南方粮食的持续跌价也动摇了他们那棵摇晃的心,在这种利诱下加上那两人的隐性威逼,南方大多数地主和世家纷纷变卖田地留下小部分投入了经济和工业上去了。
而现在在遥远的大唐京城长安内的朝廷的朝会上现在却吵的纷纷扬扬的,这种场面已经延续好久了,原因是因为那份来自南方的招供启示。总的来说弱势的一方是支持李好这么干的人,这些人大多受过李好的思想的熏陶或者本身就是李好弟子的。但是朝廷上的几位重臣一直没吭声,李二也没作出决定。所以他们也只有继续吵下去。
那份启示刚开始登报的时候这些人也只是冷眼看笑话,该奴役的照样奴役,该剥削的照样剥削。把李好和李恪两人当小丑一样,甚至那些人给李二打小报告的时候也只是说这个逾制,说李恪乱搞,应该把吴王叫回来狠狠教训一顿,没有说到这个东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是那奏章到了李二那里泡也没冒一个就沉了。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几天后那些百姓知道这个情况后,纷纷扬扬的大迁徙开始了,虽然这个时候人民的乡土观念很强。但是架不住那边可以有田有房还能让小孩免费上学啊,这个才是重点。不要怀疑这时代的百姓对于自己的小孩能上学的偏执情感也不要怀疑这个时候的学子对于学习的热情。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谁不想自家的孩子能读书?可这是唐朝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书读的,古代还有孟母三迁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现在只要自己搬去南方自己不仅有房有田小孩还能读书这傻子都愿意去啊。
所以过了几天各个城市都开始了大规模的迁移运动,等那些冷眼看笑话的人开始感觉不对时已经走了不少人了,那些原本对自己的人很好的地主什么的还好点,走的人不多,那些刻薄的人家里基本全走光了。这时他们开始慌张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虽然所以各种刁难措施纷纷出台,但是那些刁民在各地道教还有李好物业分店的人的指点下,有理有节的开始了自己的各种讨还手段了。大唐的废奴法律早就颁布了,长工短工什么的知道自己当初签文的时候的条件纷纷找人借钱或者向招工点借钱纷纷填补自己的损失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让那些世家地主想要抵赖都来不及,而且官府对这些事情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下他们开始惊慌了。然后找到各自在朝廷的代言人向李二去控诉这个问题,一定要把李好和李恪两人给干下去,这两人在绝人根基啊,完全引起了众怒。
所以这朝廷上面就开始了嘴战,你来我往,引经论据的,这种情景持续了快半个月了,不过眼下应该就是结束的时候了,因为南方的战报过来了,就两个字“大捷”,然后就是缴获多少多少。因为要讨论战事,所以那趟嘴仗是时候要结束了,先出声的是魏征,他的观点是赞同,理由很简单。根据新制定的新闻管理法这启示不算违法,而且招工这事你情我愿也不违制更不存在欺民。然后就是老房同志上台附议,然后说了一句如果那些世家不是对百姓太苛刻了人家怎么会背井离乡?这与皇上的亲民政策严重不符,朝廷应该去查下这些世家什么的。接下来的几人都发表了意见,大都是赞同的,反对的不多,这些人的分量那是以一敌十的。他们大部分同意,那就基本上等于朝廷定板了,而且李二出声后也是支持这事,只要不违背大唐法规,不欺骗百姓这种做法就是合理被允许的。
这下那些原本还理直气壮的群臣们都哑了火,他们也明白朝廷重臣和李二应该早就通过气默允了,要不然那些官府也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现在与其在这里瞎争辩还不如琢磨下该怎么挽回自己的损失吧,要不人都走光了难道还要自己家人去干那些农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崖山

李好估计自己都没预料到他的那份招工启示有那么大的威力,硬生生的把他之前一直想推动的废奴政策和善待百姓的措施全部给扭转了。现在北方的世家地主什么的一边狠狠的咒骂着李好,一边还得装个笑脸推行各种优厚的条件来留住那些还没走的人,要不然真没人做事了,但是令李二哭笑不得是政府新一轮的人口统计北方竟然没有少人还多出了不少,可见那些世家做的有多过分,这也让李二觉得自己现在政权稳定了,是时候向那些世家举起屠刀了。
南方的李好此刻正从广州出发乘船去海南岛,这艘船也是一艘宝船,算是李恪的专船吧,只不过这家伙从来就没有坐过。这次李好去海南就沾了这船的光了,李恪居然也跟了过来,面对李好对自己的嘲笑李恪很果断的用李好的话反驳了李好:“真男人敢于面对任何困难的,何况这小小的晕船呢。”实际上他就是想跟着李好去海南看看,那里他一直没有去过,听李好把那边说的天花乱坠的。相比李恪的晕船,跟着李好身边的四个宫女和聂小倩可比他好多了,人家上了船只是稍稍有点不适应而已,都没晕船。
他们的航程很慢,基本是贴着海岸走的,一路走走停停的,不时看看这里的风景不时跑那个小岛上看看,完全没有赶路的急迫。船到了崖山的时候李好叫停了,然后众人一起站在船头看风景。李恪在里面睡觉,他刚才从窗子看了一眼。这个地方没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多躺会呢。其他的人也不明白李好为什么会叫在这个地方暂停。这个崖山也没什么特别好看的风景啊。
崖门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名崖门。李好叫停下来看是因为他前世没来过这里,但是现在来了就要好好的看一眼了。这里在后世曾有一段时间上面可是刻着一排“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只是现在没有而已。
此地在李好所处的时代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一场着名的海战,崖山海战。这是宋朝末年宋朝与蒙古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失败告终。此次战役标志着宋朝的灭亡。也是华夏第一次完全沦为少数民族统治,汉文化至此遭到游牧民族的严重破坏,对华夏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恶劣的影响。
南宋的灭亡是华夏的历史发生的重大的转折,不仅仅是汉族政权的彻底灭亡,更标志着在南宋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的工商业、高科技、农业、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文明相对落后的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开始实行封闭、保守、轻工商业和更加集权的制度,并正式以程朱理学为科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贸易。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开始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 明太祖朱元璋继承和加强了元朝的各种制度,而禁锢的文化思想、落后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同为异民族统治的清朝达到了最高峰,直到李好穿越后那种统治阶级只会压迫国内百姓,欺骗和榨干国内百姓口袋里的每一分钱的思想以及对外屈膝恭卑的思想都一直存在。
不管和谐大叔如何否认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李好仍然悲哀的看穿到原来中国早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上层我们的百姓才会那样的坑自己百姓的血汗钱到处挥洒,那样的屈膝背躬,那样的麻木,我们才活的那么的悲哀,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叫兽和砖家出现,但是却没几个热血的人出现。历史被修改,英雄被埋没,道德一次一次的冲破底线,我们不以为耻反而效法不断,这就是从这场海战之后开始转变的。
李好一个人在船头盯着崖山看了许久许久,然后命令船上的士兵侧过船身然后开始炮轰崖山那片悬崖,一直轰到两边的炮管发红为止。这轰隆隆的声音把李恪立刻从床上惊了起来,然后气急败坏的看着李好在乱搞,船上其他休息的人都被惊起。等炮声停止后,崖山的那边悬崖竟然被炮弹从中间砸出很多坑出来,远望去就象拦腰砍了一刀一样。
这时崖山附近的百姓也被这声音惊起跑到岸边观看,李好索性让士兵把船靠岸,他有事交代当地的百姓去做。这次船上的士兵不听他的了,齐刷刷的把眼睛看向李恪。李恪让那些士兵照办,他现在是看出来李好的神色非常不对,这种情况就是当初他被撸了官跑到杭州来也没这样子,那是一股巨大的悲愤的情感,李恪不知道李好受了什么刺激才这样,他隐隐的感觉到可能跟眼前的这个山崖有什么关联。
李好在船靠岸后,立刻从船上找出一张纸来然后在上面写下“他日若有汉人引外族屠戮我汉人者当如此石被万炮轰身,不得好死!”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他来之后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了,但他就是这样做了。然后掏出银两找了一个有威望的百姓,然后把那张纸给他,嘱咐他帮自己请人把这几个字刻在那被炮轰半断的石头上。李恪看了那几个字后嘴角抽了抽,难怪这为太白兄抽风了,原来是在担心这个问题啊。不过现在有个番人敢不开眼来扰大唐呢?太白兄这是瞎操心了。
在崖山抽风了一段时间后李好又恢复了正常的样子,害的他身边的五个女孩子白担心了一段时间。好象自从李好从长安出来后他似乎经过一些特别的地方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特别奇怪的神态出现,但是经过她们暗地里查过后这些地方根本就没发生过什么事情,甚至连和李好的交集都没有,就是不知道李好为什么到了这些地方会失态。(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涯海角

其实李恪也在查这个问题,只是他们都没查出什么结果,只知道这是李好个人的秘密就完了,其他什么都查不出来。李好也知道他们在查这些,也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好,但是有些秘密注定是无法与别人分享的,只能放在自己肚子里,所以他到了那些地方才会失态。
船再行走一段时间就到了琼洲海峡,然后转向海口登陆,李好他们将沿着海边走陆路环岛走上一圈到时再回到海口然后登船往北而去。这个时候来海南不是最好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海南很热,中午几乎不能出门,所以他们都是选择早上和下午比较晚的时候出行的。李好看了自己命人栽种的那片橡树林,确实如管林地的人报告的一样长势不错,有的已经可以开始出胶了。所以李好他们就在这片林子这里多停留了几天告诉那些管林地的人该如何采胶然后收集好到时全部给自己发过去,这个东西是真正的有大用的。
至于随行的李恪他们的好奇被李好直接无视了,这个不太好解释,但是成品出来后他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李好总不能告诉他们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意为“流泪的树”。天然橡胶就是由三叶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而制得。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当这种橡胶树的表皮被割开时,就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称为胶乳,胶乳经凝聚、洗涤、成型、干燥即得天然橡胶。1770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当时将这种用途的材料称为rubber。此词一直沿用。橡胶的分子链可以交联,交联后的橡胶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
估计等李好一介绍完别的问题全部都出来了,自己更加没法解释,所以还不如不解释了,到时让他们看到成品就知道这东西是干吗用的了。李好离开橡胶林的时候还特别把管林地的人全部召集过来给他们发了奖金什么的。在管林地的人里面他竟然还看到了几个黎族的人。工头跟李好说这个是自己做主招聘的,因为这周围的汉人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