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娱乐初唐-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零九章 翻身农奴把歌唱(文)

所以老牛突然发现自己真的不如李好太多了,而且李好的每一举一动看起来很和善平平凡凡的,但是等你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晚了。从之前的训练到现在的解放吐蕃似乎一直都是这样,你说这样的人的城府要多深才行?简直深不可测啊,想到这里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幸好自己不是他的敌人,要不然这日子悲剧了。
李好现在心情很好的在教那些农奴唱新歌去了,完全没有看到自己的副官老牛同志看自己的眼神多了一点敬畏了。他在教那些吐蕃奴隶们用不准的唐话唱着《翻身农奴把歌唱》: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高原**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李二郎呀红太阳,救星就是大唐军,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老牛一听到李好的歌声心里又打寒战了,估计又有傻蛋要被忽悠了。李好不知道老牛心里的想法,要不然非一脚踢死老牛不可,他可是被冤枉多了,那有老牛想的那么阴险。他只是觉得自己小时侯见到的那些太让人疯狂太容易给人洗脑的东西不用太浪费了,所以全部搬了过来给吐蕃的农奴们丰富下贫瘠的精神文明嘛,那有老牛想的那么不堪。
如果说李好没有阴险的地方也说不过去,他把那些农奴组织起来一起批斗那些贵族阶级和部落首领就有点阴险了,把人家吐蕃的文字硬说成是腐朽的赞布王朝的垃圾东西,该全部抛弃,那些书籍什么的都是禁物需要收缴存放到道教总部的那个大图书馆去。那些贵族有的并没什么问题也被他找的托说出一大堆罪名一起批斗一番然后再砍了。
这完全是从文明传统上要绝了吐蕃兴起的根,逼着他们完全的融入大唐文明中去。反正凡是大唐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凡是大唐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就连大唐人放个屁也是香的。所以我们吐蕃农奴们要好好的学习先进的大唐文明,把赞布那个被色*欲迷了魂的家伙创造的东西全部丢掉,如果一经发现有谁在偷偷摸摸的传播的话,要当作魔鬼一样对待,把他们送到绞架上绞死。
把这些琐事整理忙完,把他们之前制定的战略计划提前完成后,李好把所有的大唐军事学院的学员还有那些大唐的军官们全部组织到一起开一个总结研讨大会,叫他们把这阶段的作战过程还有战略战术问题全部总结起来,然后一个一个的把自己的观点简略的说了出来再进行汇总总结下发给每一个军官。就这样总结会开了几天后,最后还是以李好说了一小段话就结束了大会准备下一轮的战略计划。
李好说的话真的很简短,就那么几句。他把那些总结好的东西编成一张纸然后发给所有参加会议的人:“以上是各位总结的内容,也是我教导你们怎么解放吐蕃的,现在第一阶段战略已经提前圆满完成,我该教的都教了,接下来第二阶段的战略计划就看你们自己的领悟和表现了,我对所有指挥官的评价都是从最少的损伤获取最大的利益为根据来判定的,你们那些实习鉴定的分数由我说了算的,所以你们是懂的。而那些不是学员的军官们的军功也是我判定的,所以你们自己看着办,散会!”
这是会上李好讲话的内容,但是实际上李好做的不止这些的,他身边的参谋全部派出去给那三路指挥官了,而且那些吐蕃农奴辅兵也全部分给了他们。李好自己这边只有老牛和他的十几个护卫带着三千大唐兵,这不是李好托大。而是因为他这一路是危险系数最少的一路,一路只需要把所有通过的信使全部拦截,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埋伏下来等着乡下干部败退经过的时候把炸药一引爆然后下去冲杀一番就完了。李好相信李靖这位老将不会让乡下干部的五万部曲完整的退回来的,至少要给他留下一大半。那么李好这边三千对上一万多,加上炸药和埋伏,虽然乡下干部率领的是精英部队,李好也有信心把这些人都留下来,再不济也能把乡下干部和那个什么录东赞留下来。
如果不能,那就是老牛指挥不力,肯定都是他的问题,绝对不是李好的问题。李好这路和席君买的这路是最后出发的,薛仁贵的那路是最早出发的,临行时李好还反复叮嘱了他们一番,事不可为速退,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最重要。他怕小薛同志头脑一发热就和吐蕃死磕,同样连小薛同志的副将参谋都是一再叮嘱,毕竟这一仗的干系太大了。
小王同志的这路任务稍微轻点,但也是一个硬骨头,虽然赞布王朝已经把都城迁到了逻些拉萨,但是这里还是赞布的祖地,所以这里的防御也是比较严的。至于小席,李好就没有什么叮嘱的了,只要他不把所有的大唐士兵损失的太多就好了,损失太多的话小席自己也不要回来了,自己找个地方自裁算了,别把大唐军事学院的脸都丢了。
就在李好抄着乡下干部的屁股跟过来的时候,乡下干部正意气风华的带着他的五万兵将来到了大唐松州府的边上了,这一路来他们破吐谷浑,逼着吐谷浑远走青海之阴,赀畜尽取,然后又乘胜折向东南,击败了党项与白兰诸羌,勒兵五万寇松州,看他大唐李二给不给自己一个公主做老婆了。他没向到的是大唐这边还有一个人和他干着相同的事情,路线恰恰有点相反,只是这个人可不是想娶他的公主,这人可是直接奔着自己的老巢去了的。
李好和小席合到一起还有七八千千兵力,这一路自然不能闲着,三光政策虽然不能用,但是打土豪分财产分牲畜分女人的政策那是执行的非常完美啊,就连批斗大会现在也越办越成熟了。那是一部部吐蕃农奴的血泪史,其情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啊,所以等小席和李好再次分兵的时候,小席发现自己又多了好多的辅兵,数量最少有一两千,而且对于领导他们翻身的大唐无比忠诚。
手里多了几千兵的小席意气风华,带着自己的七八千兵嗷嗷叫的往吐蕃北部杀去,顺带还一路继续打土豪搞批斗争取得到更多的兵力,到时整个吐蕃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土鸡瓦狗一般。不管小席也好还是小王和小薛也好,就连那些其他的大唐军官都把李好之前的那些政策完美的执行下去了,所以李好自己都不知道他无意间的一个主意给吐蕃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大唐的士兵越打越多,部队越来越大,三路进攻路线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那前线缴获分运下来的物资越来越多,而那些越早跟着唐军参战得奴隶分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吸引更多的农奴加入到大唐的军队里去解放那些还被赞布王朝压榨的其他农奴兄弟们。哦,这里说错了,他们现在不叫农奴了,他们现在也算是大唐的公民了,这是李好承认的,虽然大部分吐蕃农奴都不知道公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但这不能妨碍他们对自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当然唐军也没食言,那些该分给他们的物资一件不少的分给他们,而且还经常有多,那些贵族首领曾经的娇妻,只要他们得到的战功够多也可以要上一个来暖床,这生活简直就象在做梦一样,那象以前那般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还经常吃不饱睡不好的,甚至连自己的女人都守不住,只要稍微有点姿色就会被那些贵族和首领抢去。
至于那些被击溃或者逃散的贵族以及部落首领的残余分子,唐军并没有管他们。那些分到东西的农奴民自然会去关心的,如果他们纠集着队伍回来的时候,被唐军遇上自然会杀他们一个落花流水的,如果没遇上,他们去祸害那些农奴那就让他们先祸害去吧,反正都是吐蕃人,死的越多越好。
不过随着队伍的越来越深入,他们遇到阻力也越大,除了北线的小席和一路悠哉的李好的队伍,剩下的两线都已经开始动用炸弹了。那玩意远远的甩过去,只有两三棵就能让上万人的军队崩溃逃窜,就算那些士兵不怕死他们跨下的战马也会被吓的惊慌乱窜,把整个队伍弄溃散。炸弹这玩意真是好东西啊,更夸张的还有那燃烧弹,只要一个丢过去,这一片都是火,而且还一时半会扑不灭。现在这些东西都成了吐蕃那些士兵们的噩梦了,甚至唐军随便扔个什么东西过去,那些吐蕃士兵看见了都远远的逃开了,谁也不敢靠近。


☆、第一百一十章 松州之战(文)

至于那些把吐蕃遭到入侵的消息想要传给乡下干部的信使已经没人去搭理了,因为这些信使就算想去传播信息给乡下干部首先还得经过那些被解放的农奴占领区,群众的眼睛那是雪亮的。然后就是整天闲着无聊在打猎的李好放出去的骑兵的封锁,如果这样他们还能穿过去的话,那李好也没办法了,只能等着乡下干部回程和他决一雌雄就是了。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信使从李好的封锁线中穿过,看着那些天天被抓到的信使,李好使用着各种后世听闻的手段来从他们的嘴中知道自己的其他三路大军进展的怎么样了,这也是他比较担心的事情,所幸现在传来的消息都是好消息,让他紧悬的心得到一丝放松。不过现在李好完全被闲置了,因为军队的指挥权被老牛夺过去了,看着那些后生们可劲的立功,老牛也心痒啊。所以他带着留守的大唐军事学院的学生们挖空心思的在设想着如何把乡下干部溃退的兵力全部留下,李好想要参加都没份,老牛一句陛下叮嘱要注意李好的安全就把李好赶一边打猎去了,但是有好的意见必须掏出来。
所以李好现在的工作非常轻松,每天就是打猎看看地图然后睡觉,闲的蛋痛;如果有两三妹子没事调*戏下就好了;可惜那些高原红他都看不上。老牛把打仗的事情一手包办,什么事情都不用李好参加了,日子过的太无聊啊。其实做到这一步让他操心的事情也没了,一切就看三路军队的表现了。
另一边的松州双方已经热火朝天的开始城墙攻防战了。先简单介绍一下松州,松州属唐朝剑南道,贞观二年,唐朝将松州设为下都督府,主要负责管理党项及其他诸羌的羁縻州。根据《唐代交通图考》的考证,松州是唐朝剑南道通向吐谷浑的交通要道,松州州城西北三百里有甘松岭,唐代在此曾设置通轨军镇守。通轨军以西就是党项,党项西北通向吐谷浑。
原历史中乡下干部在进逼松州之后,并未立即深入,就停留在甘松岭。然后继续遣使请婚,只不过态度更加强硬,“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新唐书吐蕃传》。只不过,他的强硬没有带来唐朝赐婚,反而带来了松州唐军的出战。
而唐朝出战的是当时的松州都督,唐朝方面担任松州都督的人叫韩威,史载“都督韩威轻出觇贼,反为所败”(《新唐书吐蕃传》)。此战的具体交战地点,史书没有记载,李好认为,可能就在甘松岭一带。
这次接触战,唐军虽然受挫,但是损失未必很大,原因有二:首先,松州作为一个下都督府,本身的兵力并不多,陈子昂在《上蜀川军事状》中说,“臣在蜀时,见相传云,闻松、潘等州屯军数不逾万”,武则天时期,吐蕃对唐朝的威胁日渐增强,唐军在松州的驻防兵力似应多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即便如此,仍不足万人,据此推断,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军在松州的守军也应少于1万人。第二,韩威出阵的目的是观察一下吐蕃军,自然不会把全部守军都带出来。综合以上两点判断,韩威率领的唐军大概只有几千人,至多不超过1万人。
但是,此战影响却不小,战后,原本附属唐朝的部分羌酋发动了叛乱,“羌酋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并以州叛归之”(《资治通鉴》)。唐朝暂时陷入不利境地。
这里多说一句,关于韩威,史书里对他的记载很少,但是,在两唐书西域传和资治通鉴中提到,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阿史那社尔征讨西域时,唐军将领中有一个叫韩威的,时任伊州刺史。如果这两个韩威是同一个人,那么,韩威可能是在松州受挫后受到了李二给他的降职处分,因为松州是下都督府,其都督是从三品,而伊州是下州,其刺史仅仅是正四品下。
这是原历史,现在似乎有点不一样了,出战的还是松州都督韩威,但是这次损失更少,唐军基本就是做做样子,打两下什么损失都没有就放水回松州府去了。部分的羌酋照样叛乱了,依然没人搭理,乡下干部照样先没深入,而是停留在甘松岭,然后派人去强硬求婚,只是这次的婚使命没之前好了。因为他态度太拽了,所有人看着不爽,所以进了松州府就被韩威割了耳朵送回去了,顺便还带来一句话:“你要战,那就战,松州城下见。”
韩威当然没有这个胆的,但是松州府原本就有近万的士兵加上李靖的万余唐兵,韩威虽然没有这个胆,但是底气还是很足的。更何况松州府还有一位大神——卫国公李靖在呢,李靖肯定有这个胆和乡下干部说要战就战的,再说他们的目的也就是把乡下干部吊在松州府一段时间的。
那边的乡下干部和他的群臣们看到自己的使者被割掉了一只耳朵,这时**裸的打自己的脸啊,这气婶可忍叔不可忍。立即血上头顶,火冒三丈提着五万吐蕃精兵杀向松州府去。他一定要把那该死的松州都督碎尸万段,打破松州府屠城一日方能泄自己心头之恨啊。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苗条,乡下干部的怒火没让吐蕃的精兵一日攻上松州府,反而因为唐军早准备好了,还吃了一个不小的亏。不过没关系,咱吐蕃现在有五万精兵,损失点没关系,继续进攻就是了,看你这小小的松州府能坚持多久。
高强度的攻城战连续进行了三天,唐军已经开始出现不支的情况了,这让乡下干部大喜过望,继续加紧进攻。可不支的唐军硬是又拖了吐蕃三天还是原来的样子。这下吐蕃的士兵们士气泄了不少,损失也不少。乡下干部开始冷静下来,看来唐军虽少但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所以他命令士兵停了下来,然后把自己的群臣召集起来,商量一个对策出来怎么攻破松州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泄了他的怒火,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唐服软,乖乖的把如花似玉的公主送给自己享受。
吐蕃的停战让韩威和隐身不出的李靖的心都提了起来,难道之前把吐蕃打的太猛了?所以吓到他们现在不敢攻城了,待打探消息的斥候回来报告说吐蕃在继续打造攻城工具他们两人才放下心来,只要吐蕃继续进攻就好。不过接下来不能把吐蕃杀的太猛了,还是需要给他们点希望才好,要不然让吐蕃回去了,那李靖他们的任务就完全失败了。
乡下干部和他的群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什么更好的主意,那就继续攻城吧,这一进攻发现唐军的战斗力好象弱了不少。这下吐蕃的士兵们士气大震,纷纷的冲上前进攻了,可就是这样过了几天后松州府依然还在唐军手里,那些被攻占的地方到了晚上又被唐军抢了回去。这下乡下干部觉得有问题了,作为一个英才,乡下干部也不是那么笨的,他只是被自大和色*欲暂时蒙蔽了理智而已。他的贤相禄东赞也注意到了,后方好象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消息传过来,对面的唐军怎么一直没有求援增兵,这有点不正常,事出反常必为妖。乡下干部觉得明天再全力攻一次城,不管结果如何,立刻撤兵。
乡下干部的嗅觉不是一般的灵,但是他命不好。因为李好派过来的传讯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