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阳,以便于向中原发展;把全国分成31个县,由中央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废除“井田”制度,鼓励开荒,谁开归谁,允许自由买卖土地;统一度量衡等。这些都是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实行了十年以后,秦国变成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周天子派人给孝公送来礼物,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中原各国都纷纷前来祝贺,对这个新兴的强国都另眼相看了。

秦孝公十分欢喜。后来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表示酬谢。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

过了几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对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给他定了罪,给他老师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这会儿,他一当国君,那些过去反对商鞅的人就又得势了。他们串通一气,捏造罪名,硬说商鞅阴谋造反。

惠文王就把他抓住处死了。商鞅虽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了。他的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王嬴政消灭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之后,掌握了秦国大权,此时秦国已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了。他所统治的地方,除了秦国的本土以外,还有上郡、河东、上党、太原等14个郡,不仅囊括了西半部的大半个中国,还深入到中原地区。像韩、魏两国,实际上已处于秦国的三面包围之中,秦国兼并六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了。

秦王嬴政采取了李斯等人的策略,派姚贾等人带着大量的金钱,专门到六国去搞间谍活动。凡是能够收买的,就用金钱收买过来,要他们在国内鼓吹投降,破坏联合抗秦。如果谁不肯接受贿赂,就暗中把他杀死。同时,组织强大的军事力量,准备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觉得一切都准备好了,便开始向东方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

首先,秦王嬴政派内史腾率领一支军队灭掉了弱小的韩国。

第二年,他又派出老将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去进攻赵国。赵王命令大将李牧率军抵抗,李牧是一个富有经验的老将,曾多次打败秦军的进攻。他团结将士,森严壁垒,严加防守,拒不出战,使王翦很难下手。在两军相持不下的时候,赵王迁却听信了早已被秦收买了的内奸郭开的“李牧蓄谋造反”的诬告,杀了李牧,改派赵葱做大将。不久王翦大败赵军,一举攻战了邯郸。赵王迁只好向秦国投降。他的儿子嘉带领几百人马逃到代郡今河北省蔚县,自立为代王。

紧接着,王翦又率大军北上去攻打燕国。燕国的太子丹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何刺杀未成,反被肢解而死。公元前226年,王翦大败燕军,攻破了燕的都城蓟在今北京城西南角。燕王喜只好将都城迁到辽东。

攻打楚国时,秦王嬴政开始不听老将王翦之言,错用了年青而又轻敌的将领李信。李信深入楚境后还没来得及和副将蒙恬会师,就遭到楚军的伏击。秦军被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一败涂地。

李信大败的消息传来,秦王从盛怒中逐渐冷静下来。当即决定,亲自去频阳,请老将王翦出马。秦王嬴政到了频阳,见到王翦,行咎自责,恳请王翦率兵出征。王翦见秦王态度诚恳,知道这次非自己出马不可。便带领60万大军出征,秦王政亲自率领群臣在水边设宴为王翦饯行。

王翦进军到楚国边境,楚国调动了全国的军队来抵御。但是秦军只和楚军遥遥对峙,深沟高垒,并不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王翦却令全军好好休息,坚守不出,养精蓄锐,以待战机。楚军因为秦军多日不肯出战,产生了麻痹思想,锐气渐消,楚军大将项燕领军全线东撤。

王翦抓住这个战机,在一天晚上突然发布命令向楚军出击。

早就憋足了劲的秦国大军,像猛虎下山一样地扑了过去,打得楚军措手不及,四处逃散。王翦乘胜追击,杀死了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军攻占了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西南,灭了楚国。

王翦攻打楚国的时候,秦王政还陆续派兵去平定魏地和燕地。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儿子王贲领兵攻破魏都大梁,灭了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远征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又回师攻代,俘虏了代王嘉。至此,燕、赵两国也彻底灭亡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齐国了。齐国本来比较强大,可惜齐王听信了已被秦国收买了的内奸、丞相后胜的话,早先不但不援助其他国家抗秦,而本国也没做一点防备。当秦兼并了五国之后,齐王才急忙派兵去防守西部边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进入齐的都城临淄,齐国没有任何抵抗,就向秦军投降了。

这样,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了十年时间,先后兼并了韩、魏、燕、赵、楚、齐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他把统一的国家定名为秦,国都定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再沿用过去“王”的称号就不能显示成功,传之后世,便与群臣商议,更换名号。

李斯等人说:“过去五帝管理的地方,也不过一千里大。如今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王比五帝强多了!古时有天皇、地皇、人皇,人皇最高贵。大王就称做人皇吧?”秦王嬴政对称人皇还不满足,就将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加起来,称为皇帝。他认为秦朝从自己开始称帝,会“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永远传下去的,于是便自称“始皇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秦始皇了。

9。修筑长城

匈奴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居住于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战国末年开始强大起来。为了防御匈奴,秦、赵、燕三国都因与匈奴邻近,分别修筑了长城。燕长城,西起造阳今张家口怀来,东至辽东;赵长城,西起高阙,东至代;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北经固原,至黄河。这三条长城,彼此不相衔接。

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匈奴乘机占据了原属赵国的河套地区的黄河以南地。秦统一六国后,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反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接着,便命令蒙恬把原来的秦、赵、燕三段长城,联为一条,重新加固,并增调民力戍守。这便是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秦代“万里长城”。此后,历经西汉、北魏、北齐、北周以至隋唐,各朝都对长城有所改线重建,增筑修缮。特别是明代,又对长城进行一次全面整修改建,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长约一万一千里的坚固雄伟的长城。明代长城与秦代长城路线走向已经不同。

秦长城的遗迹,在甘肃临洮等地还可以寻见,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仍可想见当年巍然矗立的雄伟面貌。

秦代即已修成的万里长城,在古代战争手段比较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不失为一条坚固的军事防线。多年来,它阻挡着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骚扰,保护了内地的先进生产方式。因此,也有利于包括长城内外的,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万里长城正是我国各个民族相互融合的伟大历史见证。同时,长城是在1000多年中,经过于百万劳动人民的双手,不断辛勤劳动所建成的,它的工程之浩大与艰巨,世所罕比,确实是一个人类的奇迹。

历史上长期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说明了当年修筑长城的艰辛。

孟姜女哭长城说的是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即范喜良和孟姜女。范喜良被强征去修长城,终于在沉重的劳役中死去。

孟姜女思夫心切,饱含深情地为范做了“寒衣”。她带着寒衣,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与丈夫相会。可是,来到长城边,才知道丈夫已死。她放声恸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飞溅,把长城也给冲塌了一道40里长的缺口!

孟姜女哭倒长城,本来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很有生命力,长期在群众中口口相传,还被编成各种话本、戏文、歌曲,深受后人喜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秦朝繁重徭役的控诉,同时也是对历代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的抗议。

10。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从起义的爆发、发展到形成全国规模,绝不是偶然的。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秦朝加在农民头上的剥削压迫是非常重的。史载当时:田租、口赋等封建负担,“二十倍于古”,特别是,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还是兵役、徭役。按照政府规定,一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政府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一年,又要到京师或边疆戍守一年。此外,秦始皇经常发动全国人力,大兴土木,四处征伐,如修造阿房宫、骊山墓、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击匈奴等。因而各种徭役非常繁重。当时全国约2000万人口中,往往有200多万人被征发去服苦役。这就造成了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的重负。同时,秦法苛酷,稍有触犯就要受到重罚,每年被苛法虐害的百姓成千上万,以致造成“赭衣穿罪服的塞路,囹圄牢狱成市”的惨相。

秦二世掌权后,对人民的压迫变本加厉,“赋敛愈重,戍徭无已,”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了。统治阶级拼命压制人民反抗,刑罚越来越严酷,“受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人民忍无可忍,“欲为乱者,十室而五,”决心起而反抗,革命形势已到一触即发的程度。

同时,秦二世是用阴谋手段取得帝位的,深怕人们不服,先后杀死扶苏、蒙恬、蒙毅、李斯等宗室大臣几十人。结果,“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大混乱。到这时,不但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统治阶级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农民起义爆发的条件完全成熟。

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陈胜,又名陈涉,阳城人,雇农出身。吴广,又名吴叔,阳夏人,也是贫苦农民。公元前209年7月,他们和900个贫苦农民,在秦朝两个尉官监押之下,一起被征发去戍守渔阳。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渔阳。按照秦朝法律,失期当斩,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陈胜便和吴广商议:现在逃亡是个死,起来造反也不过是个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他们又分析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认为只要敢于举起义旗,必能得到天下响应。于是,他们下定决心发动起义。

起义开始了。陈胜、吴广出面,夺了两个押队尉官的武器,把他们杀死。然后,陈胜集合全队,对大家说,咱们遇雨失期,依法当斩,即使朝廷不杀我们,戍边的人也要有十分之六七被折磨死。壮士不死便罢,死就应该死得壮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贵种吗!”经过陈胜的动员,900个戍卒同声高呼:我们拥护你!服从你的命令!于是,大家便行动起来,“斩木为兵器,揭竿为旗,”还一起袒露右臂,举行盟誓,正式宣布起义。陈胜、吴广被推为起义领袖。

农民起义军很快攻占大泽乡,接着又攻克蕲县。不久,起义军开始向外扩展。陈胜派出一支兵力攻略蕲县以东地区,自己则与吴广率领主力向西进军,连克金开、谯、苦、柘等地。进征途中,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打到陈时,陈胜已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力量已很强大。陈胜攻占陈后,当地群众建议:“将军亲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要求建立以陈胜为首的农民政权。于是,在群众拥戴之下,陈胜遂称陈王,国号“张楚”。这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便在革命烽火之中正式诞生了。

陈胜领导农民起义和“张楚”革命政权的建立,如一声春雷,震动了全国。于是,“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天下从之如流水,”各地纷纷起义,响应陈胜。其中重要的是沛县亭长出身的刘邦和出身于楚国贵族的项梁、项羽所领导的两支起义军。这时,对秦灭六国心怀不满的六国贵族,如张耳、陈余等人,也乘时而起,打出了反秦的旗号。这些人加入起义,无非是想利用群众力量,乘机进行割据。

陈胜起义军明确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战斗目标,打击矛头直接指向秦王朝。起义军在阵地建立政权后,便兵分三路,立即向秦的都城咸阳进军。一路由吴广率领,准备夺取秦的军事重镇和最大粮仓所在地荥阳。一路由周文统率,是起义军的主力部队,正面攻夺函谷关,准备直取咸阳。另一路则攻南阳、叩武关,以从侧翼迁回进攻咸阳。同时,陈胜又分遣诸将,四出攻略,以扩展革命政权的影响。他派武臣、张耳北征旧赵地,派邓宗南取九江郡;派周市经略魏地。秦朝在关东的地方政权,纷纷动摇和瓦解。周文大军西进途中,不断吸收农民参加起义队伍,进抵函谷关时,已形成拥有兵车千乘战士数十万人的强大队伍。这支队伍,一路拔城破关,锐不可当。九月,他们一直打到离咸阳只有百十里路的地方,给秦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消息传来,秦二世集团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和“奴产子”奴隶之子,仓促组成一支军队,派少府官名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文的这支起义军虽然作战英勇,但由于发展太快,孤军深入,而且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在渑池一战,再次失利,周文兵败自杀。

秦将章邯乘势东下,进迫正在围攻荥阳的农民军。吴广所部起义军久围荥阳不下,内部发生分裂。吴广被部将田臧假借陈王命令杀死。接着,田臧便率军西向迎战章邯。敖仓之战,田臧兵败被杀。这支起义军也失败了。

章邯又转过头来,驱兵向起义军中心据守的陈进攻。陈胜亲自指挥农民军,英勇抗击反动军队。但终因兵力单薄,又无外援,只好逐步后撤。十二月,退到下城父时,陈胜不幸被叛徒庄贾杀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领袖壮烈牺牲了。

农民军主力虽已失败,陈胜、吴广也先后牺牲,但其余部则仍然坚持战斗。其中,由吕臣领导的“苍头军”头裹黑巾得名,斗争更为英勇。他们曾收复秦军占夺的陈,惩杀了叛徒庄贾,给秦军以很大的打击。后来,吕臣领导“苍头军”,联合项梁、项羽农民军,继续坚持反秦斗争。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陈胜是中国农民革命史上第一位农民革命领袖。“张楚”政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因此,秦末农民起义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并为此后历代的农民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揭开了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壮丽的序幕。

11。楚汉之争

在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以后,楚地的刘邦和项羽领导两支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成了反秦的主力。

为了推翻秦朝统治,起义军作出决定,由刘邦领兵向西略地入关,项羽往北救赵入关,并且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