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米格…21实际上已进入了向“福特”小队的3号机和4号机发射“环礁”导弹的范围以内,此时詹姆斯的后座飞行员才发现了来袭的敌机,赶紧呼叫驾驶员作防卫性的急转弯脱离。
五分钟后到达的下一个小队的代号是“漫步者”,由约翰·B·斯通上尉带队。在斯通亲自追逐正在前面的两架米格…21的同时,突然又有一架米格机吐着火蛇呼啸而过。他们在作规避动作时,僚机掉队了,当时僚机误把“漫步者”4号机当成了长机。斯通继续追逐那两架米格…21,发射了三枚AIM…7E“麻雀”导弹。他不知瞄准具锁定了没有,就用瞄准具的光环套住米格机,使第二枚麻雀击中了机翼与机身接和的翼根部。米格机燃起大火,飞行员跳伞,在云中徐徐下降。
当时已经击落了六架狡猾的米格…21飞机的“漫步者”小队,继续在布满飞机的天空中追逐着米格机。3号机用导弹制导雷达盯住了一架米格机,并同时发射了两枚AIM…7E“麻雀”导弹,第一枚未进入制导,第二枚随米格机一道飞入云层,未能看到战斗的结局。
后来斯通又发现了更多的米格飞机。右前方12英里处有三架,在左侧或左前方3英里处又有两架。正当斯通转弯去对付左面的米格机时,3号机报告斯通说在其尾后还有一架米格机。斯通向尾后看了一眼,正好看到在700英尺处一架米格…21正在开火射击。30毫米航炮炮口喷着火舌。
当斯通作急转弯规避米格机攻击时,2号机和4号机对另外两架米格机开了火。米格机为了避开美机的攻击,它们分开了,一架向左下方、另一架向右上方飞去。斯通的僚机“漫步者”2号机发射了两枚AIM…7E麻雀导弹,一枚命中了,使那天击落敌机的数量达到7架。
追逐另一架米格…21的4号机,发射了两枚AIM…7E“麻雀”导弹,但均未命中。于是他把武器开关扳到“热寻的”位置,又发射了两枚AIM…9B红外制导的“响尾蛇”导弹,但都差一点命中。他又发射了导弹,但为躲避米格机的攻击,他向右做急转,所以无法看到导弹的飞行轨迹。
3号机发射一枚“麻雀”导弹后,那架米格机赶快急盘旋下降规避,后来形势对3号机不利了,一架米格…21向他发射了大量的火箭和30毫米炮弹,但他向左转弯逃跑了。由于天气不好,东队无法从东京湾进入目标区,因此也就无法同米格机交战了,那天的战绩是米格…21被击落7架,这个数字几乎占北越米格…21的一半。据情报部门估计,1966年底,北越空军参战的米格…21大约为15架,还有一些飞机尚未开箱组装。“波洛”战役表明,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美国飞行员是能够同日益发展壮大的北越空军较量的,并能将其击败。“波洛”战役是美国在北越上空首次占绝对优势情况下展开的一场空战。
北越蜇了你一下:“他们不会立即置你于死地……”北越挨了重重一击,但却没象以往那样斗志消沉下去,相反在第二天上午,米格机又象一群从蜂房里涌出来的恼怒的蜂子一样,恐吓和骚扰在北越上空正常执行任务的RF…4C气象/侦察机。侦察、监测气象对于制定突击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执行此项任务的飞机可以监测和监视可能的攻击目标周围的气象情况和地面军队的活动情况。
在“波洛”战役之后的两天中,即1月3日、4日,由于米格机的攻击,美国无法实施侦察任务。于是,美国决定设置一个类似“波洛”行动那样的骗局,来对付米格机的威胁,充分利用米格机的频繁骚扰,希望再能发动一次空袭。
1月6日,两架真正的战斗机F…4C代替了执行例行侦察任务的RF…4C,这次行动很像“波洛”行动,但规模要小得多。这两架F…4C以密集队形沿气象/侦察航线飞行,使对方的雷达操纵员认为是一架RF…4C,目的是引诱米格机出动。果然像往常一样,北越引导四架米格机前来拦截入侵者。两架F…4C迎战了米格机,击落了两架,进一步削弱了米格…21的实力。
“使你更有力量……”季风季节,浓云密布,暴雨倾盆,能见度极差,使得一月底二月初美国在北越上空的行动次数大大减少,只有在短暂的晴天里才能实施大规模突击活动。虽然倾盆大雨也给地面部队的运动带来了困难,但是北越支援南越叛乱分子的人员和物资却丝毫没有减少。低云对驳船和卡车的活动十分有利。他们不必担心攻击机会像在晴天那样一直在公路上和航道上巡逻。
3月份,天气开始放晴,美军发现高炮的数量从1966年预计的5;000门激增到7;000门,其中有1;200门是雷达瞄准的。新的高炮中有百分之六十是高效能的37毫米和57毫米炮。高炮的数量增加了,地空导弹亦不例外,SA…2导弹阵地估计大约有30个,每个阵地上有六个发射架。
到1967年4月,北越空军估计已拥有97架飞机,这是当时达到的最大数量。这些飞机当中除有少量的米格…15外,还有75架米格…17,16架米格…21,以及6架伊尔…28中程轰炸机。随着飞机数量的增多,米格机部队的飞行员数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4月份是1967年第一个好天气的月份,美机与米格机交战50多次,击落敌机9架,但自己也损失7架,这证明北越飞行员技术日益成熟了。每次前来截击美国攻击机的米格机多达16架。为了对付这种情况,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首次批准轰炸驻有米格机的和乐和夹市机场。截至5月份,共有26架米格机在地面上被摧毁。
5月份美机继续每天同米格机交战,现在形势变得对美机有利。到了6月份,美国空军与北越空军的击毁率为5:1,美国占优势。因为北越空军不断派米格机进行空战,所以一个接着一个的米格机场被列入空袭目标。但是6月5日一天内就损失了三架米格机,北越终于罢手了。截至当时为止,除了在地面上被摧毁的以外,已有54架米格机在空中被击落,而美国只有11架飞机被米格机击落。
许多米格机于6月份转场到了中国的机场,以免在地面上被摧毁。此后,美国飞行员就很少在空中见到米格机了。
1967年的美国新式武器
F…4D“鬼怪B”1967年,美空军开始在越南使用F…4D“鬼怪”式飞机。开始F…4D型飞机上装有经过改进的轰炸计算机和瞄准具。新型瞄准具可利用稳定的雷达测距器计算空战所需的前置量,它能自动计算飞机和目标的弹道,指示飞行员应飞的航向,只要飞行员将机头对准目标,其“火神”式航炮即可命中目标。
1967年6月2日,F…4D开始参加空战,三天后取得了首次胜利。第一批取得战果的F…4D飞机属于美国空军第555战术战斗机中队。
“火神”式航炮1967年5月,美空军装备了一种新型航炮,SUU…16。这种M…61A1型20毫米“火神”式航炮装在F…4D机身中心线下的一个吊舱内。最初设计的F…4“鬼怪”式飞机只带空空导弹,这样做的理由是要采用远距空空导弹的新技术,近距空中格斗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
新式“火神”式航炮弥补了导弹在近距无法使用的缺陷。F…4飞机加装航炮的头一个月内就击落了3架米格机,到1968年4月1日停止轰炸前又击落了7架。这些事实表明,这种航炮的效果是良好的。
“白星眼”式滑翔炸弹美国海军于1967年3月首次在东南亚战场使用了“白星眼”式滑翔炸弹。
“白星眼”滑翔炸弹长约11英尺,直径1英尺,装有垂直安定面,以保证准确地滑翔,它利用电视制导系统飞向目标。飞行员首先将炸弹的制导系统对准座舱中经过改装的雷达电视荧光屏上的特殊的深浅对比临界点上,这样“白星眼”滑翔炸弹头部的制导摄像机就对准了地面上的那个点,然后飞机就可以在对方火力有效高度以上投下炸弹,随后脱离,尽量减少飞机暴露在高炮火力下的时间。
飞行员不间断地接收来自炸弹制导摄像机的电视图像,直到炸弹命中目标。如果需要,飞行员可修改炸弹的弹道。“白星眼”式滑翔炸弹不但能提高轰炸机的生存能力,而且还能提高炸弹的命中精度。这意味着只消派出几架飞机就可顺利完成任何指派的任务。
5月19日,在一次使用“白星眼”式滑翔炸弹的攻击任务中,发生了自战争爆发以来海军参加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空战。那一天从“好人李查德号”和“小鹰号”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军飞机,执行“A”级(最大规模的)突击任务,前去轰炸河内热电厂,因此导致了大规模的空战。
两架A…4“天鹰”式飞机接受了向热电厂的窗户里投掷“白星眼”炸弹的任务,这个严密防护的目标的最薄弱的地方就是窗户。为了压制高射炮火,海军航空兵第24战斗机中队的6架F…8E战斗机在A…4飞机之前到达目标区。除此以外,“小鹰号”上的舰载机还对附近一个卡车停车场进行了牵制性突击,以转移北越的注意力,使其防空武器应接不暇。
北越空军的米格…17在美主攻机群突防时进行了截击,其中一架被菲尔·伍德上尉驾驶的F…8击落。A…4飞机用突然降低高度的办法增大速度并拉开了与米格机的距离,在最后10英里的航程里他们在超低空飞行。密集的高射炮火和SA…2导弹布满了天空,击落了两架护航的F…8。但A…4则成功地将飞机拉起向目标投下了“白星眼”炸弹。海军航空兵第24和第211战斗机中队的F…8向10架企图追赶A…4的米格…17实施了截击,同米格机展开了一场混战,从“树顶的高度一直打到4;000英尺”。保尔·斯菲尔中校咬住了一架米格…17,很快就将其击落。他的僚机,J·B·巴博·李上尉也打下了一架米格…17,A…4顺利地飞过山岗回到了海上。
EC…121型雷达监视飞机1967年8月,经过改进的载有一部高性能雷达的EC…121空中预警雷达监视飞机投入使用。早在1965年4月第一架F…105飞机被击落后,美军就开始使用了EC…121。美国从空中进行雷达监视,就能在北越空军的地面引导截击雷达覆盖的范围内与之抗衡。尽管综合防空雷达网使北越一开始具有较大优势,可是自从EC…121飞机开始在老挝和东京湾上空盘旋活动以后,再加上海军定位识别警戒区的巡逻哨艇收集的电子情报,美军就得以监视北越上空的大部分飞机的活动情况了。早期的EC…121高空性能较好,但在低空,由于雷达信号通常受到地面反射回来的杂波的干扰,故性能不佳,然而,大部分激烈的空战是在超低空至几千英尺的范围内进行的,在这个高度范围内,雷达性能一般都很差;在防空区外的远距离上,性能就更差。
经过改进的EC…121飞机称为EC…121M“铆钉头”式飞机。即便在杂波多、雷达无法看到飞机的情况下,该机也能指示米格机的位置。这是因为EC…121具有先进的敌我识别能力。
米格机又开始活动了,夺取空中优势的第三阶段1967年6…7月间,米格机几乎销声匿迹,只让高炮和地空导弹来对付“扬基海盗”。就是那些敢于升空活动的米格机,也总是同美国突击编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它们只是来进行训练和截击练习。随着对北越的轰炸日益猛烈,美机的活动范围离河内越来越近了。
在7月下旬一段短暂时期内,米格机的活动变得积极起来,同“好人李查德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军F…8飞机进行了缠斗。7月21日,海军航空兵第24战斗机中队的8架F…8C和第211战斗机中队的1架F…8E共击落了4架米格…17,使舰载机联队击落米格机的数量翻了一番。
8月份,空战又激烈起来了。米格机又大量出动与美机争夺空中优势。他们采用了一种充分利用护航的F…4的弱点的战术。北越空军先是引导米格…21飞机在超低空飞行,隐藏在山脊后面不让EC…121M、海军雷达哨艇和执行反米格战斗巡逻任务的F…4飞机上的雷达发现,这样一直飞到与美机并行的位置,在目标稍后一点儿。一旦米格…21飞到突击机群的后面,地面截击控制员就立即让它以最大速度爬高到攻击位置。
如果上述行动实施得当,当米格机进行高速攻击时,美国飞机几乎得不到或根本得不到预警时间。米格…21的起始爬升率大约是每分钟30;000英尺,因此在30秒或不到30秒的时间内即可以爬至攻击位置。这样在“环礁”导弹飞离米格…21的导轨之前,从EC…121M飞机上的旋转雷达和雷达哨艇的雷达荧光屏上只能看到几个快速移动的影子。
即便有预警时间,米格机的体积那么小,也很难发现。飞行员进行规避时连看到米格机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逃脱它的攻击了。米格机攻击之后就俯冲脱离,护航的战斗机根本无法飞至其尾后。
8月23日,美空军在执行轰炸安员调车场的任务中第一次尝到了这种新战术的滋味。两架米格…21从25;000英尺高的阴云上面突然冒了出来,向执行反米格战斗巡逻的美机各发射一枚“环礁”导弹。带队长机是第2连的阮文国(音译)上尉。
米切尔·奥康纳在他所著的《黄星王牌飞行员》一书的“空战”一章中是这样描写的,“米格机在低空增速,地面截击控制员不间断地向米格机提供美机的最新数据,并引导北越飞机到达美国飞机尾后的位置。米格机打开加力爬到25;000英尺,然后从云中俯冲下来,突然向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的一个F…4D小队发动攻击。阮上尉和他的僚机各发射一枚“环礁”导弹,一枚飞向F…4长机,另一枚飞向4号机。由拉里·卡里根上尉和查理士·雷恩中尉驾驶的“福特”4号机的尾喷管被击中,发生了爆炸。之后不久,由查理士·泰勒少校和罗纳德·西特纳上尉驾驶的“福特”1号机也被击中,炸成了一个大火球。人们看到三个降落伞徐徐飘向地面。“
人们在发现米格机之前,两枚“环礁”导弹就命中了目标;没等人们反应过来,这两架“蓝色匪徒”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突击机群中少了两架执行反米格战斗巡逻任务的F…4飞机,在突击安员调车场时遭遇到更多的米格机。整个天空一下子到处都是米格…17、米格…21、F…4和F…105。一架F…4向一架飞机发射了两枚AIM…7“麻雀”导弹,结果被打的是一架F…4,而不是飞行员认为的米格机,直到导弹进入了跟踪,驾驶员才弄清真像,感到十分害怕,他赶快让后座的武器系统军官解除了导弹跟踪,让那两枚导弹沿着弹道飞去了。与此同时,几架米格…17咬住了几架刚刚脱离轰炸航路的F…105,并用航炮击伤其中一架。另一架打算追击F…105的米格…17发现自己成了戴维·B·沃德罗普中尉的那门愤怒的20毫米航炮的靶子。沃德罗普驾驶F…105正要脱离目标,突然发现另一架F…105处境不妙,于是他打开加力靠近了米格机,随即开了火。他对当时情况是这样描写的,“不一会几,它的翼尖和机翼中部冒火了,它开始向右作慢滚。我放慢速度再次开火。它继续向右滚,撞地后爆炸了。”
奥尔兹上校目睹了这一场面,事后他说,“太漂亮了。米格…17尾喷管冒着火向地面栽去。尾喷管冒火不是因为打开了加力,而是着了火。那架体积巨大的F…105飞机紧跟在后面,机头喷着火焰,就像一条大鲨鱼追一条小鱼一样。”沃德罗普那天并没就此罢手,他从两架米格…17后面向前赶去,几乎从正侧面开了火,开火的角度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