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就要启动第二套方案,坐上那后宫第一把交椅!
“我还是那句话,除了我的心上人,没有人可以让我低头服从,不管男女!
“后宫的那些蠢女人,除了争宠害人以外,一无是处!我都耻于与他们为武!当我的手下还马马虎虎,还想让我听从她们的?门都没有!”
“我的好兰儿,你就是一匹无人能降伏的胭脂马!”六爷抱得更紧了些。
“我只让心仪哥哥骑乘!”
“好,我今夜就挺长矛、跨骏马,杀伐四方!”
“任凭哥哥驰骋,我愿随你游遍人间仙境;只是兰儿从来未经风雨,心忧风狂雨骤,还请哥哥怜惜,最好和风细雨……”
“好,一定如兰儿妹妹所愿!”
不觉斗转星移,月落星稀,东方一抹红霞出现,然后一轮红日跃出东山,一个跟头跃上半空,如同一张笑脸,把黑暗收紧,同时也把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一对青年男女骤然分开,虽然一夜缠绵,却觉得神清气爽,斗志昂扬。
二人深情一吻,然后分开,男人跃上一匹骏马,飞奔东门!
今天皇上大军就要启程,恭亲王赶去参加最后一个御前会议!
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是一个不同恭亲王!
进了军营,只见咸丰已经在那里等候,皇上等大臣,这是头一遭!
这也没有办法,因为御前会议就在皇上的住宿之处召开,唯一的一个座位,就是皇上的床铺了。
这个龙椅也算别致!
知道兰儿确实依然完璧,也就明白他与哥哥没有实质的婚姻关系,所以今天他见了哥哥毫无愧疚之心,反而非常坦然。
满族过去的传统,嫂嫂改嫁给弟弟,符合礼教,所以他这样做,等于是替哥哥承担了一些义务,尤其是如果还能开花结果,对家族的传宗接代大有助益,那就更加有功于家族了。
这一点有点像古时的以色列人。
传宗接代,高于一切。
今天的御前会议人数更少,只有代表留守人员的恭亲王、即将奔赴各地的几位重臣,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那些王爷今天没有参与,他们不是到全国各地落实上次御前会议的决议,就是已经参加了军队,准备开拔的各地战场。
今天的御前会议很简短,没有冗长的讨论,只有几条命令,直接由咸丰发布,几天的军营生活,已经让他颇有军人作风了。
第一个命令是给恭亲王的;作为总理,他必须统筹安排一切,其中至关紧要的,就是把征集上来的军队,安置在需要的战场。
第二个命令,给了曾国藩,要求他回到瑚南,建立起湘军,作为抵抗天军的中流砥柱!不但要遏制天军的进攻,而且要伺机反击,把天军的实力打回去!
第三个命令,给了李鸿章,让他回到两怀流域,建立淮军,与湘军互为犄角,无相呼应!
第四个命令,给了左宗棠,让他继续在摄灵的指导下,加强国际纵队的建设,配合国内的反击天军!
说完以后,他豪情满怀地大喊一声:“拿御酒来!我要亲自给各位饯行!”
………………………………
第855章 鸿章经营两怀
恭亲王眼睁睁地看着曾国藩把火器司打包搬走,毫无办法,这才深深地意识到,哪怕他名义上有了皇帝的权柄,离别人拿他当皇帝,还差十万八千里。
那些机枪的威力,也确实把他镇住了!
自己暗中辛苦积累的力量,几乎被那一顿扫射消灭了一半;如果不是对方住手,他估计全军覆没,只在分分秒秒之间。
遇到这个挫折,他那要大干一场的雄心,一下子丧失了多一半!
从此以后,他也就只好按部就班,先建立基础再说了。
就在曾国藩、恭亲王大打出手的时候,另一位钦差大臣李鸿章已经到了合淝,也就淮军的总根据地。
他也搞到了一只机关鸟,否则即使顺利的话,也需要在路途上花费十天半月的时间。
根据满清的相关规定,凡是钦差大臣雏形,都可以申请乘坐机关鸟,不过是否能得到,要看许多情况才能决定。
一方面,并非所有的钦差使命都那么紧急,没有必要赶时间的,当然不会动用战略物资机关鸟。
另一方面,乘坐机关鸟,又不舒服,危险性又高,那些习惯了安逸生活的高官大臣,也从心里抵触机关鸟。
李鸿章年纪又轻,有一直在最危险的前线工作,他就不把这点危险放在眼里了,再加上它确实赶时间,因此就和曾国藩一样,得到了一支机关鸟。
合淝不但是淮军的总部,也是满清的军政中心,所以他首先到了那里,但是他的心紧紧关注北面的交战。
战场就是在八公山和狼窝山两山之间的淮河两岸。
敌人的主体力量就是捻子会众,主要领导人除了张洛行以外。都是从光西那边来的天军骨干。
李鸿章比较熟悉的就有韦昌辉和林凤祥二人。
他们是在金田、尚海、以及其他地方的所谓起义同一个时间发动,然后迅速扎占领了西起和南博州,东至胺徽榜埠的广阔地区。
直到他们试图渡过淮河攻袭合淝的时候。才在两山地区被阻截。
而租借的主力,就是当地大族谢氏的族兵。
李鸿章的使命。就是组织官府和民间的一切力量,不让天军的目的实现。
李鸿章组建淮军的努力,何曾国藩组建湘军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因此,湘军和淮军为人所知的程度也几乎相同。
李鸿章到达军营后,立即召开淮军骨干开会。
工夫不大,众人纷纷到来,互致问候以后。围着李鸿章就座。
一切都是初创阶段,大家虽然各有分工,但是没有什么固定的军衔和职位,所以也不讲究什么就座的顺序和排位。
李鸿章左边一看,这边坐的有刘铭传、周盛波、张树珊、吴长庆,右边有刘长佑、刘坤一、张树声、周盛传、聂士成、梅东义、卫汝贵、叶志超、丁汝昌、苏得胜,这些都是武将。
对面坐着的有潘鼎新、刘秉璋、李鹤章,这三位都是文官,负责管理军务等项。
另外还有程学启、郭松林、杨鼎勋,都是暂时从湘军等处借调而来。完成建军任务后,他们还要归还给原来的军队。
李鸿章见人员到齐,就开始训话。
他把这次进京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受命专门督建淮军的事情说了。大家一起站立,热烈祝贺!
对他们所有人来说,李鸿章也算修成了正果。
以前虽然也大权在握,但是一直在曾国藩麾下效命,受他遥控节制,许多事情,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对于追随他的人非常重要,他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不过,李鸿章立刻给大家泼了一瓢冷水!
“我们的地位和湘军平起平坐了。但是责任也和他们一样了!可是,我们的条件呢?却比他们差得太多太多!
“我们面前的天军同样凶悍!湘军有那么好的条件。尚且不是天军的对手,可知。我们就更不行了!想想这些,你们还高兴得起来吗?”
大家一听,刚才那股高兴劲一下子消散了,一个个都成了霜打的茄子。
“李鹤章,你来汇报一下总体情况!”李鸿章点名道。
“是!司令!”
淮军也有规定,在正式场合,必须称名字;如果不会混淆的话,可以称职务。
这李鹤章,是李鸿章的弟弟。
这个时候,他们所训练的军队,正式名称依然是团练,共有五个营。
每营五百人,士兵由营房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整个淮军只服从李鸿章一人。军饷亦需自筹,例如向地主富商捐派。淮軍训练用洋操,兵器用火槍,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不同於湘軍的勇营制度。
宗人府只管满族,吏部则负责其他各族。
和满族的原则一样,自然那些当朝重臣都带头出人纳款,其他人也自然被全部囊括了进去!
于是,一场更广阔的征兵纳粮行动开展起来。
前两项活动的结果,全部由户部、兵部负责收集,其中户部接收钱粮,兵部接收士兵。
由于这次是从上到下的行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
京畿地区首先完成了兵丁和钱粮的集中。
统计数字送到御书房,那里皇帝和曾国藩、恭亲王、祁隽藻、杜受田正在议事,还有一个就是摄灵!
当下几个人就停止了议论的事项,转而观看统计数字到底是多少。
结果一看,这样的数字,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兵力总数竟然达到三十万!
粮食总计五千万石!
白银二千万两!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啊!
再看看下面的说明,才知道这三十万兵丁非同等闲!
如何非同等闲?
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是从官宦人家,财主富户家出来,绝大部分都是看家护院的高手!
这些看家护院的首领可以充当中级军官!
其他的武功高手,除了武功高强以外。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都可以担任下级军官!
后面列出了大约有十几个值得注意的军官人选,在集中人马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色!
士兵的素质,也绝非那些掏虚了身子的绿营兵可比。他们不但身强力壮,许多人还身负武功。
再看看那些钱粮,就跟有意思了。
凡是纳银五十万辆以上的,都有记录。
纳粮五十万石的也有记录。
众人浏览了一下详细记录,都被第一笔纳银吸引住了。
吸引大家的不是数量,虽然数量巨大,整整一千万两;而是署名的纳银人。
那个署名是——和绅后人!
后面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有两句话。
“前人富可敌国有罪;后辈毁家为国赎愆”。
在座的人对前朝和绅的故事无不耳熟能详。他以最贪污犯的名声载于史书;没想到他的后代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举措,是否能带先祖赎罪不知道,关键时候对这个满清政权的关爱却毋庸置疑。
咸丰暗暗下定决心,这场危机一过,哪怕找不到人,也要给和绅后代一个特赦。
而按照满清的惯例,一个人犯罪,必定要殃及后人的。
大家正在浏览报告,恭亲王进来,报告说大军已经在东门校场集合完毕。请皇上和几位大人前去检阅。
现在恭亲王重权在手,在曾国藩的建议下,他没有按照惯例。被称为摄政王,而是有了一个职称,总理。
他实际上是从麦轲那里学来的这个概念。
别管是摄政王也好,总理也好,北经中枢的权力都已经集中在他的手里。
咸丰已经脱离那些具体的事务,专心思考出征的事情。
他担任总理的同时,也加入了军机处,成为其中的一名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依然是祁隽藻,但是他已经决定跟随皇上出征。因此,他走以后。恭亲王就成了首席军机大臣。
首席军机大臣的好处是不用轮值,而其他军机大臣则必须轮流值班。
咸丰以降。正对着新组建的大军感兴趣,听到恭亲王的邀请,立刻同意前去观看。
众人骑马前去,只有摄灵不行,一起前往东门校场。
一路行来,大家快马加鞭,两边街道、民居飞身而过。
开始大家还担心摄灵落后,没想到,他如同闲庭信步,也不见他如何移动,却比这些骑马的还要快一些。
而且不看脸的话,长衫飘飘,身材匀称,俨然一只浊世佳公子形象。
可是一看脸的话,就大煞风景了,整个一个阴沉的吊死鬼模样。
众人一路无话,时间不长,就抵达小校场。
这个小校场整体面积大约七八百亩,平时用于操练和举行出兵仪式什么的。
今天,这里聚集几十万人,不但有新组成的军队,还有他们的家人,前来送行。
三十万斗肃立在校场中间,站成一个整齐的方队!
这个方队是如此巨大,光方队本身就占地大约五百亩!
虽然他们是刚刚入伍,身上的衣服还是原来的五花八门,但是一旦成军,一旦知道了自己军人的使命,一旦被赋予军人的责任,他们的整体气势就陡然一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气场!
哪怕每个人的气场还很微小,但是三十万这个基数非同小可!
而且这些人都是身强体壮,没有遭受过那些兵痞恶习的污染,倒有底层劳苦民众朴实的气息,所以集合起来的气势都是纯正的能量,也能给别人带来正面的影响。
故此,咸丰等人一到,立刻就感受到了这股气势,也随之受到了这些纯正气势的影响。
而这些初生牛犊一样的暂新军人,看到这位皇帝,就是即将带领他们赴敌的总司令,不仅士气大振,气势又攀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此之前。咸丰也给自己弄了一个新头衔,三军总司令,简称总司令。他最喜欢大家叫他总司令,他还特别强调。除了朝堂以外,不要叫他皇上。
在气势最高的时候,三十万人齐声高呼:“参见总司令!”
声震原野,气冲霄汉!
咸丰一边走,一边向大家挥手致意,满面都是笑容。
口里还念念有词:“各位兄弟辛苦!大家辛苦!”
走到三十万中间,恭亲王特意叫出一个亲年军官。
看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唯物青年,咸丰、曾国藩、祁隽藻、杜受田都觉得似曾相识。
这人来到大家面前。躬身行礼,说道:“拜见皇上,甲胄在身,请恕臣不能全礼!各位叔叔,小侄这厢有礼了!”
众人奇道:“这是谁呀?”
恭亲王笑呵呵地说:“这就是僧老王爷的长公子,伯彦讷谟祜!文武全才,弓马无双,真英雄也!虎父无犬子,诚可信也!”
增格林沁前不久前去清剿乱民,反而兵败被俘。至今生死不知;今天见到他的后人,不禁心生感叹。
尤其是祁隽藻和老僧王甚为相善,对这个伯彦讷谟祜甚为熟悉。他今年大概是十五岁,如果老僧王说的出生日期如果准确的话。
不过,对此祁隽藻深表怀疑,蒙人他们对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当回事儿。
几天一对照本人,就知道那个年龄多半是错的,看着身材,起码十八了吧?
年龄多大不管,这伯彦讷谟祜可谓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他十岁开始习武。自小在京城读书,且聪慧好学。通晓蒙、汉、满三种文字,能用流利的满语对话。
不仅如此。伯彦讷谟祜还继承了僧格林沁的刚毅之风,开始得到朝廷的赏识。
而老僧王也是教子有方,大小就严格要求,从不姑息迁就。
因此,伯彦讷谟祜从小便受到父亲严格的品德教育,这就使他后来能始终做到勤勤恳恳、廉洁奉公的一个重要因素。
祁隽藻的回想片断被打断,原来咸丰已经问道恭亲王给他安排了什么官职。
恭亲王回答:“英雄当受重用,我已经任命他为中军司令!他的任务就是与皇上一起出征!中军共有大军五万,都是起兵,为新建六军中最为强大者!”
“好!”咸丰对此安排非常满意!
又对伯彦讷谟祜说:“伯彦老弟,好好干!继承老僧王的英名!建立更大功勋!朕不吝重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