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秦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杀死了秦帝国-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处,烟消云灭。  
  在这九死一生的竞争中,能挺到最后笑到最后的,不是人尖精豪,又是什么呢?  
  张耳陈余得到别人报信,在众人掩护下,死命逃出邯郸。邯郸遂为李良所占。  
  张耳、陈余从他城收罗了万余人,向北保据邢台。然后立赵王歇为王(原赵国王族的后代,赵王迁的亲戚),陈余进兵战败李良一次,李良遂以邯郸降顺章邯。  
  章邯这时候以二十万余众移师进入赵地,同时王离十多万大军也同步从山西跃过太行山拥入赵国。张耳数万人与赵王歇见秦军势大,仓皇走保巨鹿小城。王离大军立刻将巨鹿城层层围住,巨鹿好像大海涡流中的一只小岛。    
  第十章 项羽掐断大秦最后一口气(16)    
  陈余则往西北常山郡(此郡已属赵)去收得数万赵兵,回到巨鹿以北扎营,看着被围困的巨鹿城里自己的“父亲”张耳,进退不敢略动。  
  巨鹿城,位于今天邢台地区平乡县境内。公元前207年秋季,王离坐在大车上,传令攻城。  
  于是数万秦军在大地上如蝗虫般汇淹过来。走在最前锋的秦军,推着从附近森林砍来的圆木制作的飞桥。飞桥是保障攻城部队通过护城河的,两根长圆木,上面横铺木板,下面还有一对木轮,可以推动。秦军吱吱嘎嘎推动着十几辆飞桥,直水走进齐胸深的护城河里,把飞桥架通。于是数万秦军像蚂蚁一样缘桥而过。  
  张耳在城头拿着望远镜说:“不用射击,壕沟是保不住的。”  
  越壕以后,秦军开始有序地分工协作攻城。有的秦卒自备掩体(大挡箭牌),往前跑一段,支在地上,藏在后面射击,以掩护挖掘作业人员。另外秦军已经开始使用大型床弩,这是战国末期以来的古代机关枪,能连续发射:用几人、十几人推动绞盘,张弦开臂,射程达三四百米,甚至可以把矛发射出去。床弩射出的粗箭可以直接抵达城头,压制城顶守军(不让守军探出头来射击),借此掩护登城的敢死队攀爬。甚至粗箭可以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方便这些攀岩高手抓蹬。  
  城墙上布满了蚁附之的秦兵——都是从关中来的——为了避免影响攀爬,他们都不带长武器,最多挎剑,留出俩手顺着云梯猛登,一旦登上去,就夺了守军的弩箭,向守军射击,然后目标是从城头顺马道杀落城底,劈开血路,从里面打开城门。  
  王离就这样不断地拼死命往城头上输送自己的秦兵,好像液体违反了重力原理,顺着云梯的管子往城上流去。但是城墙毕竟稀释了抵达城头的秦军,在飞蝗乱石中,城墙下堆积了越来越多的秦兵尸体和血肉。张耳在城墙顶上杀红了眼,一边在杀流上来的秦兵,一边在杀自己每个垛口退后一步的校官。张耳要誓与巨鹿共存亡了。  
  王离拼死冲击数月,竟然不能攻克巨鹿城墙。可见攻城属于难度最大的战斗形式,是孙武所说的“下之下者也”。进攻一方的伤亡比例往往是守方的数倍。  
  “用不了太久,巨鹿城里就会慢慢兵少食尽的。”王离采取死困的办法,“张耳在里边自己把自己吃死吧。”王离一困就是数月之久。当然他不时也发起一两次大的进攻,因为赵军经过运动之后,饭量可以增加得更大。  
  张耳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命自己的两个将军张、陈泽杀出去骂陈余。这两个将军是怎么穿过秦兵的围困到达陈余那里的呢,我也不知道。其实,围城的军队再多,夜里也必须囤营休息,营栅不外乎是圆的方的,而且离城又不能太近,一个个即便犬牙交错,也不可能连成一个大圈密密地把城围住。总是有间隙可以穿插的。  
  张、陈泽冒险九死一生跑到了陈余那里,传达张耳的骂街的话:“丞相说,他与您号称刎颈之交,如今赵王和丞相冲突数月不能得脱,您拥兵数万之众,居然未曾发一兵一卒相救。丞相说,你们相为效死的誓言哪儿去了!丞相在城中每日怒火灼灼,不怨秦军,只恨大将军不肯来!”  
  陈余说:“你们两个先去吃饭,吃完饭咱们再详细计议。”  
  张、陈泽急了:“城中已经一天吃不上一顿饭了,孱弱的老百姓在饿死之前都被士兵们趁着肉多在夜里抓住偷着杀了,取作人肉吃,有的士兵也被如此吃掉,全靠着吃这种夜宵才还维持了一些活人。我俩不愿在此无功享受用饭。你快给个痛快话吧。”  
  陈余的部将说:“两位,大将军说了,吃完饭必与你们商议,难道大将军说出的话还要收回吗?”  
  张说好!说完,就抓住陈泽的脑袋,抱住一口啃下了他的耳朵,在嘴里乱嚼了几下,吞下,吐出一口带血的吐沫,道:“好啦,我已经用饭完毕,可以说了!”  
  众将全看傻了,陈泽捂着耳朵哀叫:“你!你你,你干吗不咬你自己的耳朵!”    
  第十章 项羽掐断大秦最后一口气(17)    
  “我,我够得着吗!”  
  “啊!那你手指也可以吃啊?!”  
  “呃,抱歉,这手还得打仗呢!”  
  陈余看此场面,只得说:“我日夜愿求赴汤蹈火,以救赵王丞相倒悬。但是我考虑去了只能白送死。王离十多万人马,还有章邯呼应,我军一出,必然尽亡,如同以白肉去喂给饿虎,你俩说的十分之一二的成功把握,我看都没有!”  
  张、陈泽刚欲嚷嚷,陈余压住他俩又说:“所以我的本意,是留在这里,留得我在,未来为赵王、丞相报仇!”  
  张、陈泽大叫:“丞相待你如父子,号称同死,如今就当守信,哪里管得以后的事情!”  
  “好吧,两位将军的雄义,我为之折服,虽然这么决定没有什么好处,我还是答应你们!”  
  张、陈泽终于乐了,第二天就催促着整装出兵。陈余交给张、陈泽五千赵卒,为先锋。然后说自己驱数万之众为后队。  
  不利,王离布置有方,早在陈余以南的锋面上集结了精锐,而且含有很高比例的北方骑兵。  
  张、陈泽杀来,立刻被黑黢黢厚实实的秦兵大阵迎面撞住。那些骑兵更不断结队,反复冲锋穿插轰击赵人行列,主要从侧翼轰击,或者迂回到后路打散赵军。张、陈泽的感受,基本上相当于遭受飞机空袭扫射。行列完全大乱。赵卒散自为战,被彪猛的秦军咬杀得最终五千人竟一个都不剩。这次杀戮是如此干净,没有一个活口走失,以至于城里的张耳根本不知道有这场战斗。  
  陈余看张、陈泽全没了,刚才活蹦乱跳的五千人转瞬全都消失于阳光世界之外,成了鬼了。陈余回头看了一下诸将,说:  
  “你们觉得,我们还要再试一下吗?”  
  张耳坐守枯城的时候,王离围攻,章邯也没有休息。  
  章邯考虑的是粮食的问题。  
  粮食的运输通常不是个很头疼的事情,因为运输队可以借助复杂的地形获得保护,而不是像我们想象中依赖大批保护运输队的军队。在复杂的地形下,敌人难以对运输队发起有效的大规模进攻,进攻了,在复杂崎岖的地形下,也难以把粮食都带走。  
  倘若运输队是待在本方军队的后方活动,那就更好了,因为敌人只能派过来较小的军队来截粮。  
  但是巨鹿战场不是这样的。  
  河北省南部的漳河是一条知名的河,就是从前西门豹工作过的那个地方,大巫婆往水里扔大闺女的。它自西向东流动,带着历史的记忆和战火的倒影与叹息,穿越河北、河南两省交境,向东流去。从漳河往北,全是平展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往南也是。漳河往北行进四十公里,就是章邯控制的邯郸城——当然这里已经被他夷为平地了,赵民也迁走。再往北五十公里,就是攻守之场的巨鹿城。章邯、王离都在巨鹿一带屯扎。  
  楚人就正在向漳河南岸踊跃。  
  楚人会威胁到大平原上的粮食运输线。  
  可以用人工的办法建立起一种复杂地形,弥补大平原上毫无复杂地形遮拦容易被抢粮的缺点。  
  章邯找来了几位技术干部,说 :“从漳河到巨鹿的运输线,必须用甬道保护起来。”  
  章邯善于集中大规模兵力进行快速持续打击,也善于在运动中作战,同时他把工程兵发挥到了极致,这跟他从前主持骊山工程不无关系。当然他在统一六国的时代也有战功。  
  章邯说的甬道,就是在道路两旁修筑瓦顶高墙。从前秦始皇为了避免被凡夫俗子看见他的尊容,并且给老神仙下凡见他创造一个私密的空间,就从咸阳一直到骊山等重要景点都修筑了甬道相通。老秦一个人在里边走去景点,就像走在放假期间的宿舍楼走廊里一样。  
  一两个月的时间过后,一百公里长的甬道完工了,好像一列凝固的火车,趴在地面上。从漳河上游过来的粮食,通过它源源不断地往巨鹿城下输血。  
  王离吃得又肥又白。  
  十二月初,公元前207年,也许一个孤灯寒照的夜晚,项羽的十万楚国大军,全部抵达了漳河南岸。漳河南岸的一些小城邑立刻遭了殃。未经什么抵挡,楚军住了进去,立刻在里面猛吃一顿,然后拆房子烧火取暖。    
  第十章 项羽掐断大秦最后一口气(18)    
  他们终于吃到了好吃的赵国的粮食。这些人脸上是消瘦的肌筋,没有什么胖大的家伙,但各个像拉紧的弹弓。  
  “要不要全部过河呢?”项羽问。  
  范增说:“或许……”  
  项羽的帐下,有一个大高个子的持戟的郎官,在油灯的光晕的亮影外脸色暗红,朗声发言道:“将军,以在下之见,全部过河的话,大军暴露在平原之上,容易遭受攻击,并且秦军方盛。不如留在这里,可以凭着漳河的遮拦,让主力获得更大的安全。然后,我们派出一支先遣队,过河破坏秦军的粮道,等待秦军缺粮疲乏,大军再过河决战,才是恰当的时机。”  
  这个发言的郎官,大名叫做韩信,苏北淮阴人,曾经仗剑投奔项梁军中,项梁死后,现在为项羽侍卫郎官,一向喜欢出谋划策,但据他后来说,项羽几乎没听从过他的。  
  范增将军点点头:“这位执戟郎官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秦军方盛,不是决战的时候。现在过河陷于劣势,不如就按这位郎官说的办。”  
  项羽沉思了一下:“那就传英布、蒲将军进来。”  
  次日黎明,阳光把喧嚣带回大地,小城邑里开始鸡飞狗跳。英布、蒲将军的二万人队伍收集了这些小城邑里所有的夯锤,以及各种工具和农具,然后人喊马嘶地,渡过漳河出发了。  
  朔风吹撼,白沙平野,人气寡淡,在北方冬季的原野上,地面上的夯土甬道好像国家的电缆设备一样吸引着他们。  
  英布额上刺有墨字,肌肉发达,以勇力闻名,是鄱阳湖大盗出身,娶了鄱阳湖县令的女儿,是个黑白两道的人物,走起路来像黑道大哥那样外八字的走法。蒲将军,也是个投身革命很早的家伙,但是遗憾的是史书上连他的名字都没留下来。  
  英布对蒲将军说:“你带领着你的人,负责砸烂这些甬道。注意,每隔几百步砸一段,不要连续着。要小心秦军。我在这里等着你。”  
  看着蒲将军欲离开,英布接着说:“放心点,这不要紧,你会没事的!”  
  “真的吗?”  
  “我是在对我自己讲。”  
  啊?蒲将军哭丧着脸拎着夯锤往国家电缆工程去了。  
  英布则带领自己的一万人,驻立在附近担任警戒。英布把部队展成战斗队形,那边则乱糟糟地开始乱砸。蒲将军指挥着喊:“注意,注意,把乱土块堆在甬道里面。不要往外倒,不要往外……”  
  几百米几百米被捣烂的甬道墙,很快在漳河以北的天空之下,一段段地暴露出来了,好像蛇蜕掉了一段段的皮。  
  就像神经被一根针刺了一下,秦军很快就感受到了有人在破坏运输线。章邯命令就近驻扎的秦军,出壁垒前去讨伐。“一定要保住甬道。”后面跟着大队的工程兵。  
  英布看见秦军穿着黑色的军服,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了。一开始只是一个点,随后变成一大团。英布知道,自己作为人数有限的先遣部队,面对敌人主力进攻时,把握好时机是可以避免被吃掉的危险的。因为敌人在前进时通常也派有前卫,而并不是整个主力军队以庞大的优势兵力同时前进。敌人的前卫军队数量上至多不过是数千一万,即便比英布人多一些,英布也是不怕的。他的骑兵通知远处蒲将军的人赶紧拿着榔头转移。  
  英布这时候所担心的是,自己和蒲将军有可能遭受敌人分出一部分纵队进行迂回或包抄后路的攻击,因而不能迅速撤离,被秦军主力挤过来,陷入泥淖成为困兽,无路可走。但是一般来讲,这种危险往往是很小的,因为敌人会怀疑英布身后有大批主力在跟进,担心派出迂回侧击或者包抄的纵队会遭到义军主力与英布的夹击。所以,前进中的秦军总是保持在同一条线上,而秦军只有在确实查明英布一方的情况以后,才开始小心谨慎地分兵迂回至英布军的某一侧翼或后路。由于秦军处于这样摸摸索索、小心谨慎的行动状态,蒲将军在真正的危险来到以前可以先行转移。    
  第十章 项羽掐断大秦最后一口气(19)    
  英布则留下来进行抵抗,尽可能借助一些有利的地形,比如丘陵。当他的部分人马顽强地以弓箭继而长矛与秦兵厮杀缠战的时候,他的一部分主力则继续迅速退却,并且在退却中不断分出小部部队,作迟滞秦兵的阶段性抵抗。为了激励这些留下来死战的勇士,英布总是守在前锋与他们并战,甘冒锋刃,直到这部分人斗到兵尽力竭的最后一刻他方才策马飞离。  
  就这样,在运动和转移与穿插进行的小规模抵抗中,英布与蒲将军的军队,始终顽强地保持着独立机动,避免与秦军全面接触与决战,同时不断伺机毁坏甬道。  
  甬道被他们破坏得酣畅淋漓,好像被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每当秦军组织人马奔来时,英布又往往成功地通过上述战术脱离转移。  
  总之,根据史书的记载,英布、蒲将军为秦军造成的后果是,又肥又白的王离开始吃不到东西,变得不肥不白了。  
  大约是因为从前宋义的消极影响还在吧,项羽和范增觉得只有打碎这些士兵的饭碗,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决战中一往直前。项羽传下命令去,釜和甑全部凿烂。  
  当时的人可能爱吃小米干饭,当然项羽这帮来自楚地的可能爱吃大米干饭。他们携带的釜,就是陶制的大锅,中间鼓,上面开小口,略像个缸。而甑,就是罐子底下有孔的。把甑置于釜上,燃火后,釜内的蒸汽通过甑底的孔,将甑内的饭蒸熟。“甑中生尘”、“釜中生鱼”,就是形容这家人贫困断炊甚久了。  
  房子也要烧了。楚兵举着火把,把庐舍全点着了。公元前207年十二月漳南南几个小城邑,从地面向天堂冒起了一道道烟柱,被残冷的冬风翻卷着。  
  倘从天堂下望,必是漳河在大野中远行。天光在水面上,岸边上,战士们一线线地排着队,已经开始上船了。大约是英布开拔后的十天左右。他们身上都背着三天的干粮,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吃满这三天。  
  漳河上的风不大,仿佛是江水羽化而成的,暖洋洋地在水上游走,搅动依着船弦的楚卒。河风像水草一样缠过项羽的脖子,仿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