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3) 中华奇书全集易经.奇门遁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件 (3) 中华奇书全集易经.奇门遁甲-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

  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②□②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

  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8,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注:□①=扌+为□②=上亠中繁体字的丶兴'的上半部下且□③=蕴-艹□④=左上(留-田)左下亚右斤□⑤=木+斥□⑥=炔-火□⑦=纟+因□8=上斩下心 






易学研究

  ◇周易的原理

  ◇周易原理 解易根本

  ◇《易经》文化中的尊卑

  ◇影响命运的六大因素

  周易的原理

  《周易》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象、数、理、占。理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哲学原理。这部分内容可参见“《易》之为书”部分。《周易》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宇宙生成观,后来成为我国诸子百家世界观的基础。要揭示《易经》的内容,必须有较为深厚的哲学基础。

  天文学原理。《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见八卦是根据天象、地宜等制定出来的。天象指的就是天体的运动现象。汉代人讲《易》,经常要联系到天象,把当时的天文学当成《周易》的基本原理之一。天体的运行,除日月外,最明显的是星辰运动。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用现代的天文学知识说,在北纬36度这条线附近。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稍有偏斜)。站在北纬36度观察北极星,它高出北方地平线36度,相对稳定不动。以36度为半径在天体上划个圆圈,这就是可见的天空。在可见的天空里,因地球的转动,在不同的季节可观测到周天的恒星圈。这个恒星圈就是古人说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绕北极回环不停地转动,形成天体的一个座标,这个座标对今人的观察依然具有作用,它以北极星为中心。北极星就是古人说的北辰,人们认为它在中央不动,是天帝,有时称太乙、太一等。如果把它比作一个钟表的中心点,它的指针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中的天枢、天漩、天风、天权四星象一个勺子头,称斗魁或漩砚,玉衡、开阳、摇光三星象一个勺子把,称作斗柄。斗魁的前二星与北极在一条直线上不变,整个北斗星则是围着北极旋转。二十八宿犹如钟盘上的刻度,在天体这个大圆周上排开。东方七宿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象苍龙。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象龟蛇。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昂、毕、微参,象白虎。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象朱雀。斗柄是顺时针方向转,而按座标观察到的太阳月亮则是逆时针方向转。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这就是天体运行的一个大致轮廓。我们习惯于一个圆周为360度,而《周易》的圆周取象于天盘的运转,按天地日月的运动,精确地说,一个圆周是365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情况制定出历法。见于文献的,最古的是《夏小正》,其次是《尧典》。春秋时的《管子》里有些记载,再后是《礼记·月令》。秦朝时的《吕氏春秋》也有《月令》。汉武帝时,巴郡落下阂运算转历,推步晷刻,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节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历。但这些记载都是尧以后的事情,伏羲氏时代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文献可证,我们只能按传承去推论。大致说来,春秋时的历法是古四分历。四分历规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1/4日,在十九个太阳年中插入七个闰月。因为岁余1/4日,故名四分历。这种历法就是在春秋末年,已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依据汉人的说法,《周易》中的另一个原理是纳甲。从《周易》的卦爻辞中看,当时人们已经用天干记日,这是一个事实。但天干怎样与八卦搭配在一起,比较起来,纳甲说较为合理。关于纳甲的原理,现在能见到的典籍,始见于京房的积算法,但京房没有作出说明。他的作法是把十天干配在八卦上,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兑卦配了,巽卦配辛,民卦配丙,离卦配已,坎卦配戊。魏伯阳在《参同契》里用月象说明这样搭配的原理。他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赡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赡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撰辛见平明。民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二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他把一个月内月亮的变化分出六个步骤,初三是月芽初吐为“爽”;初八是上弦月,称作“上弦平如绳”;十五是满月,称作“盛满”;十六是满月开始消退;二十三是下弦月;三十是月晦;初一是月朔。按天干的方位与八卦的卦画之象一搭配,震卦犹如月芽初吐,月亮晚上在庚(西)方出现,所以震配庚。兑卦犹如上弦月,月亮在初八晚上出现在丁(南)方,故兑配丁。乾卦三画皆实,犹如满月,月亮十五晚上出现在甲(东)方,故乾卦配甲。巽卦下爻变虚,犹如十六开始消退的月亮月亮在十六日早晨从辛(西)方退去,故巽卦配辛。艮卦犹如下弦的月芽,相当于二十三的月亮,月亮于二十三早晨在丙(南)方消退,故民配丙。坤卦三爻皆虚,犹如月晦,月亮是三十日光明在乙(东)方消尽,故坤配乙。上半月据月出之方取象,下半月据月消之方取象,取阳顺阴道月亮消长盈虚之理。至于壬癸,因为是在北方,每月之内日月在北方相会一次,所以壬配乾,癸配坤。戊己在中央为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坎得乾卦中爻(坎三),故坎配戊;离得坤卦中爻(离三),故离配己。所谓“七八道已讫”是说七八一十五,十五之后月亮满极,上长之道已到尽头。“曲折低下降”是说月亮西垂开始消退下降。“十六转就统”是说十六又开始走上向下消退的轨道。

  关于纳甲的学说,还须说明的一点,是魏伯阳认为“坎离”是乾坤之用,就是说乾坤是阴阳的本体,坎与离是阴阳的作用,乾是太阳,表现在离上;坤是太阴,表现在坎上。所以以离为日,因为离是太阳;以坎为月,因为坎是太阴。按大自然运动的秩序,是太阳每年一个终始(实际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是每月一个终始(实际是月亮绕地球一周),所以每月太阳与月亮会合一次。古人把这种对于天象观察所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周易》中来,并不是生造出来的。

  《周易》里还可以见到五行学说的原理,虽然不如汉代人说的那样浓重,但五行的属性还是有的,比如地为土,黄色,土爱稼稿,味甘等等。这部分内容与交辰、十二律吕等原理因为卦爻辞中显现的不多,不作详细介绍。想了解可参考朱震《汉上易传·卦图》部分。

  周易原理 解易根本

  本体诠释学在融会中西哲学上的重要突破是以易经诠释学作为中国本体诠释学的原型,从而突破了哲学诠释学的本体论困境。《周易辨证》的易经诠释学抓住解易的根本,清晰地阐述了周易的原理,也就是周易的宇宙生成观,后来成为我国诸子百家世界观的基础。系辞认为八卦是根据天象、地宜等制定出来的,周易取法于天体的运动,日月的运行。

  周易原理的出发点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取法于天象物候。《周易》的圆周取象于天盘的运转,按天地日月的运动,精确地说,一个圆周是365又1/4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情况制定出历法,见于文献的,最古的是《夏小正》,其次是《尧典》。春秋时的《管子》里有些记载,再后是《礼记·月令》。秦朝时的《吕氏春秋》也有《月令》。汉武帝时,巴郡落下闳运算转历,推步晷刻,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节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历。但这些记载都是尧以后的事情,伏羲时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文献可证,我们只能按传承去推论。大致说来,春秋时的历法是古四分历。四分历规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日,在十九个太阳年中插入七个闰月。因为岁余1/4日,故名四分历。这种历法是在春秋末年,已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卦爻是模仿天体的运动而设计的,六爻相互推荡,总的运动方向是从初爻向上爻运动。从上爻隐去,退出来,经历一段重生的过程,再从初爻长出来。如同天体运行,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行一个白昼,从西边落下;月亮从东边升出,运行一个夜晚;太阳经过一夜的新生,再从东边出来。古人也这样认识人的生命,卦书里讲十二宫,把生命过程看成一个循环: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首尾循环。万事万物无不如此。天象的运转是改正朔的根据,古人基本上是根据北斗星所指方位来说明,十二辰在表示方位上比较一致,所以又把十二辰配在十二消息卦上。斗柄建子,节气为冬至,阴极而阳生,配十二消息卦的复卦,其他卦顺序下排。建子之月对应于周历是正月,商历是十二月,夏历是十一月。因为夏历比较合乎农时,所以农历一般沿用夏历的正朔。

  关于天干和八卦的搭配,纳甲说较为合理。纳甲的说法,现在能见到的典籍,始见于京房的积算法,但京房没有作出说明。他的作法是把十天干配在八卦上,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兑卦配丁,巽卦配辛,艮卦配丙,离卦配己,坎卦配戊。《周易》里可以见到有关五行学说的痕迹,但远不如汉代人说的那样浓重。东汉郑玄认为,《周易》里还有爻辰的学说,西汉的京房也把爻辰用于装卦,但从《易经》本身看不出有爻辰的痕迹。郑玄认为,《周易》里还有十二律的原理,这从《周易》本身看也不明显。

  《易经》文化中的尊卑

  就中国文字来看,如果认为天高高在上是很尊贵的,地在下,便很卑贱,很下贱,这种看法又是胡说,该打三百大板。天尊是尊贵、尊远。我们仰头一看这个太空,天在上面;到了太空,我们的头顶上还有太空,永远的虚空,无量无边的虚空。在我们上面永远很高远,很尊贵的,这就叫做天。

  地很卑近,卑者近也。尤其是我们人类的文化,就是大土地的文化。人离不开土地,这个地球、土地对我们很卑近。换句话说,卑就是很浅近,很浅,很近。所以说:天,那么高远,无量无边的空间,永无止境;地,我们这个地球,同我们人文文化关系那么密切,非常切近。懂了这个原理,有了这个观念,再来研究《易经》就方便多了。因为我们对这个天的研究,太空的研究,内容太多太多了。就是地球物理的研究也太广泛了,没有办法记述。因此古人便归纳为两个简单的符号,所以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何以叫做定呢?定是确定的法则,不能变动的。譬如我们站在地面上,一看头上就是天,到了飞机上,向高空上面一看外面虚空上还是天,到了太空外也还是天,凡是我们脚跟踩的那个,那就是地。譬如太空人,在太空里头没有办法落地,永远在转。踏得到的那个东西,脚踏实地的,那个便叫地。这个法则是不能变动的,所以说乾坤定矣。

  好了,现在我们了解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有那么多的意思。如果我们不加研究,一看文字,我也懂呀!跟白话一样嘛!可是进一步来探讨呢!实在没有懂。现在同时告诉大家,我们所讲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个文化,由来很久远了。过去我们看到某家少爷跟某家小姐定婚,来个红帖子,吃了人家的喜饼,大家不约而同地会说:“很好很好!乾坤定矣。”婚约定了,便是乾坤定矣。古人在婚书上写着“上昭天地神明祖先,两人永结同心”的字样,不像现在的结婚证书是为将来离婚、准备打官司时用的,还要有介绍人、公证人,准备将来上法庭当证人,这是从西方文化传来的风俗。

  影响命运的六大因素

  影响命运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先天命运,以佛家的说法而言,是我们过去生中所做的善恶业力,它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贫富贵贱和人生的基本运行曲线,这个是根本。基本上,出生的年月日时可反映出这个根本曲线的80%左右,所以,学易之人,不管你偏向那种学问,都要研究一个人出生那一刻的时空信息,至于方法,可以是八字,紫薇,也可以是六爻的终生卦,奇门的出生命盘。。。。。。另外很重要的还要考虑到时代,社会环境,风水,姓名,修行,个人努力等诸多因素。特别是时代,其影响力甚至远超个人先天命运,风水等因素!下面我分别进行简单论述。

  1。时代:

  不管是八字,紫薇,六爻,奇门还是大多数的预测方法都无法反映出影响我们命运的一个极其重大的因素时代

  同样一个八字,出生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和出生在今天,乃至于几千年后的未来,必然有不同的命运。即便相差几十年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文革时代,个人的命运已经被时代大潮流所淹没,就算你走的财运,也发不了财,最多人家工资10块,你15块而已,再比如在抗日战争中,一个人的八字组合稍稍差点,或走的运稍差,在今天不过是生场病,破点财,在那个年代,可能就是被日本鬼子活埋了,被乱枪打死了,家破人亡了。所以,我们看八字论命,一定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时代,否则,你给一个人断他文革时,走财运,成了百万富翁,人家要笑话死你!其实即便是相差10年,20年,往往也会有重大的差异。再比如伟人的八字,如毛泽东,如果不是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所以,相同八字,不同命运,我们也许在这里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