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异 作者:府天(起点完结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凌云志异 作者:府天(起点完结文)-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风无方曾经保证那些准噶尔骑兵难以越雷池半步,但萧云朝在第一次看到将帅们血迹斑斑的铠甲时便完全失了神。对于他这个世家子弟来说,京中的风花雪月才是属于他的地方,战场上地拼杀声、号角声、马蹄声,这些都是离他无比遥远的东西。然而,此次奉旨劳军居然摊到了这样的窘境,萧云朝不得不哀叹自己的时运不济。不管怎样,为了妹子的中宫之位和自己的前程,他都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硬撑下去。当然,风无方也不会让这个地位尊贵的国舅上战场,这等胆小的货色,在那等腥风血雨的场面下只会丢了朝廷的脸面。
  风无方摩挲着手中宝剑,不由又想起风无痕当初送礼的情景,脸上不由莞尔。不愧是名匠吟风铸的上乘之作,就是凭着手中的这柄神兵,他一连斩了二十一个准噶尔骑兵的脑袋,就连那个号称百人难敌的勇士也是一样。他现在还记得那人手中兵刃被斩断时,那种濒死而不甘心的眼神。战场之上,何来公平之道,无非是看何方武力更盛,何方兵强马壮,刀剑锋利而已。他伸出两指轻轻弹了一下剑脊,只听一阵清越之声,原本英华不现的宝剑仿佛呈现出一种难言的光彩,上头的杀伐和血气也隐隐约约飘满了大帐。
  “启禀大将军,紧急军情!”帐外突然传来一个亲兵焦急的声音。
  风无方心中一紧,厉声喝道:“进来!”他对眼下的局势清楚得很,准噶尔有备而来,探子又曾经来报其裹胁了众多的牧民,可是,真正到了两军冲杀之时却没了这些老幼妇孺的影子,这不能不叫他警惕万分。战到现在虽然是对方损失更大,但己方也同样折损了不少人马。背靠中原补给源源不断是真,但倘若一直这么拖延下去,恐怕皇帝那边便耐不住性子了。
  那亲兵一进来便利索地单膝跪下行礼:“启禀大将军,探子来报,说是约有三五千的鞋子骑兵被段将军率人截住了。一场截杀下来,竟是两败俱伤的势头,段将军没占着一点便宜!段将军遣人来报,说是鞋子兵器精良,仿佛是从中原弄过去的,而且和我军的制式兵器极为想象,请大将军务必注意。”
  饶是风无方自诩镇定,此时也禁不住有些眩晕。中原铸刀兵之术向来上乘,无论是西北草原诸部还是西南的各族部落,都是绞尽脑汁地从中原找来各色铁匠,希图铸出利器来。无奈凌云自开国太祖起就一向严禁民间私藏刀兵,寻常铁匠只能铸造菜刀等家用物事。那等名匠一流都是吃着朝廷供养,军队的制式兵器更是由专人负责并校验,因此绝不虞铸造之法外泻。他此番上阵杀敌,能斩首如此之多,也是托了手中神兵的福。就是军中的寻常士卒,倘若不是仗着兵器的优势,又如何能抵挡得了如狼似虎的异族骑兵?
  “本王知道了,你派人去知会段大人,就说不论什么原因,他都是朝廷大将,切不可气馁。此事本王自会派人禀报朝廷追查,另外,兵部已经调集各省钱粮支援,倘若连小小一个准噶尔都无法抵挡,那我等这些为将的就通通自刎谢罪算了!”风无方摆出一副不以为意的神情,他很了解奋威将军段致远,深知此人一向小心谨慎,若是因为这等小事而采取龟缩战术,那事情就麻烦了。
  “卑职遵命!”那亲兵也是跟随风无方多年的人,主帅一说便明白了其中用意,俯身又行了一礼,这才匆匆退出大帐。
  风无方见四下无人,脸色顿时由起初的轻松转为凝重。尽管段致远以用兵稳重闻名,但其子段宣乃是一员猛将,不用细想,他就可以猜出当时的情景。段宣一定是领着左营的精锐出击,而这些鏖战沙场多年的老兵居然被对方打了一个两败俱伤,那自己手底下的人马中又有多少撑得住?风无方想起先前的几场遭遇战,不由苦笑起来,敢情那些鞋子也知道什么叫作示敌以弱,倘若自己没得到这个消息,来日战场上大军厮杀,有了轻敌之心的各营一定会被人钻了空子。
  “来人,去请戴先生来!”风无方高声唤道,为今之计,此事便万万欺瞒不得,需得立即拟文上报。否则若是因此折损了太多战力,那自己新晋封的这个亲王保不住不说,回到京城还要吃挂落。也不知是谁如此大胆,居然敢让军中的东西流落出境,恐怕皇帝盘查起来便又是一场风波吧。
  风无方口授了奏折大意之后,便吩咐那戴先生自己回去草拟奏折。
  他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中军令下,一众将领便匆匆向帅帐集合,如今可是两军交战时分,有了差错便不是军棍那般简单,稍有不慎可是要掉脑袋的。风无方虽然年轻,但驭下极严,属下诸将如有违军规之举,动辄军棍伺候,就连长击营统领钟正业贵为安平长公主之子也未幸免,因此诸将对于这个身份贵重又得圣眷的主将畏之如虎。
  风无方板着脸将段致远知会的情况一说,众将便立刻勃然色变,面面相觑了好一阵子,双月营统领张云锋便硬着头皮建议道:“大将军,西北诸营之中,久经战事的士卒并不在多数,往常都是以多敌少,以兵刃锋利而轻松御敌。眼下竟出了这等奇事,万一泄漏出去,恐怕军心不稳。不若今后再遇敌袭时以坚木惧之,以守代攻,以逸待劳,待朝廷有明旨之后再行出击之事。”
  话音刚落,便听得风无方重重冷哼了一声,刚才还想出言附和的诸将噤若寒蝉,一个个都低下了头。谁都知道一旦遇着战事,这位安亲王都是主张奋勇向前,若是有后退的,一旦回师必是逃不了军法。此次张云锋道出了诸将心声,不过也犯了风无方的忌讳,还不知会遭到何等处置。


无痕篇 第七卷 夺嫡 第九章 议事
  “莫非张统领要说坚壁清野不成?”风无方的话语突然便得无比讥诮,“你们都是朝廷大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懂么?平日你们就只会在小股敌军身上讨些便宜,现在来了硬骨头便退缩了,传扬出去,别人还以为西北军中都是些懦夫!”他的话如同刀子一般刺在诸将的心上,“皇上也许嘴上不会说什么,可是一直拖下去,虚耗的可是朝廷的粮饷,百姓的血汗,你们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这身精工铸造的铠甲和锋利的刀剑!”
  风无方既然已经将狠话撂下,其他人哪还敢多言。虽然他们平时钩心斗角,彼此间都提防着对方使坏,但毕竟都是沙场上建功的男儿,那点血性还是有的。当下就有几个粗豪的汉子嚷嚷起来,要对那帮鞋子还以颜色,帅帐的气氛顿时活络了起来。
  由于西北军营和段致远的军营遥相呼应,而且两边统兵都有数十万之巨,兵员充足自是不在话下,要想各个击破也分外困难,因此风无方对这场大战的胜败并不在意。与之相反,从这场预期之外的战役中间,敏锐的风无方隐隐约约嗅到了某种阴谋的味道。即便准噶尔部客图策零新近继位,但也不会没脑子到想率这么一点骑兵攻陷中原吧?须知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多年积下的家底全部赔进去,三十年前那场大战后,准噶尔可是损失了大批的青壮,倘若不是皇帝不想斩尽杀绝,恐怕他们就得遭到灭族之祸。
  西北的一道道军情急报马不停蹄地送到了京城。风无方大约是为了稳定人心,因此报捷的信使几乎是隔天便要从街上奔驰一回。原本有些惶惶不安地民众也就安心了下来,不少说书的便趁机杜撰起西北大战的段子来。一时之间竟把这渲染成了又一次北征,浑然忘记了此次是外敌率先扰边。
  勤政殿地气氛一片凝肃。虽然在朝议上不论是皇帝还是兵部对于西北战事都是轻描淡写,但此时几个重臣一看皇帝铁青的脸色,便知那边地战况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最最头疼的便是萧云朝还在那边以钦差的名义劳军,碰到这场大战的他自然无法归来,这个督师地名义便担定了。
  皇帝瞧着下头零零落落的几个大臣。心底涌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本心想趁此机会铲除掉那些不稳的官员,但现在遭逢这般大变,朝廷的后方便无论如何都不能乱,否则消息若是传到军前,被有心人一挑唆便是大兖  最可恨的便是风无方派人送来的加急密报,这等节骨眼上多出来的战事居然还有人暗中捣鬼,军中的制式兵器流落外族,这简直就是通敌叛国的大罪!事到如今,皇帝已经无法确认有多少人在暗中窥伺,他唯一肯定地就是。自己的计划恐怕要大大修正一番了。
  “诸位,西北的情况你们也都知道了。虽然朕对安亲王很放心,但是如今情势复杂。客图又是挟多年前地旧怨泄愤而来,想必也是作好了万全的准备,绝不可等闲视之。虽然先前只是数场小胜,安亲王为了大局却不得不大肆宣扬。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如今大战在即,户部的粮草接应也必须备齐。”皇帝扫过下头地几个臣子,突然冷哼一声,“只是安亲王的这封密函倒是蹊跷,奋威将军段致远曾与数千人的准噶尔骑兵交战了一次,谁想居然发现那些鞋子手持的兵器与兵部的制式兵刃极其相似,这倒是奇了。”
  兵部尚书余苹启闻言不由大恐,兵部各司的郎中主事,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不在少数,往常太平时候倒还无妨,但这次居然捅下这样的漏子,他怎能不心惊胆战?只见他立即伏地叩首道:“微臣驭下无方,罪该万死!不过,按惯例西北军每隔一段时间便得换装一次,先前端亲王为大将军之时,每年报上的损耗都远远大于实际所需。微臣畏于大将军威名,因此不敢有违。十年下来,恐怕多送过去的兵刃箭支不在少数。”
  谁都没想到此事竟会牵扯到端亲王风寰杰身上,自打风无昭在西北矫诏夺了风寰杰的兵权,并授意诸将上书弹劾了他之后,这位端亲王便始终赋闲在家,不事政务。余革启此时将他攀扯出来,自然是为了洗脱自己身上的干系,可是此举看在皇帝眼里不免分外可恨。皇族中本就不甚太平,现在连一个已经没有实权的亲王也不放过,若是其他王爷闹腾起来,未免又是一场乱子。
  “余莘启,你身为兵部尚书居然推诿责任,真是太令朕失望了!”出乎余莘启意料,皇帝的雷霆仍然没有漏过他,“端亲王风寰杰卸任已经多时,你若是有怀疑自然应当及早禀报,怎可拖延至今?时至今日,你将此事抖露出来又有何用?朕一问你兵部失职之处,你就以这种虚言搪塞,莫非以为朕不能好生治治你那个兵部么?”
  余莘启顿时哑口无言,他刚才那番言辞就是推搪之意,再者风寰杰当年确实虚报了不少损耗。可皇帝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显然是不愿意再追查以前的事情。他只得连连碰头谢罪,心中已是把那帮只知道捞钱的下属骂了个狗血淋头。所幸皇帝不想在这个时候大肆追究他这个兵部尚书的责任,只是令他秘密在兵部那些属员中追查事情的真相。
  虽然名为兵部尚书,但余莘启对于行军打仗并不是内行。相比统军的大将,他这个经由科举一步步进身的书生最多也就通晓纸上谈兵的那一套。皇帝在一番对答无果后也懒得在他身上再费功夫,直截了当地将这位兵部尚书撵出了勤政殿,用的名义很简单,筹备援军事宜。可在场的人都知道,西北的大军不是吃素的,是否需要援军还难说得很,皇帝只是给余莘启一个台阶下而已。
  “越千繁,西北战事骤起,户部将来劳军的粮饷一定要及早筹备,前方将士浴血杀敌,莫要寒了功臣的心。”皇帝沉声吩咐道,“西北乃是要地,安亲王朕也信得过,想必不会有什么吃空额的事,不过保不准其他地方的驻军没有。那些军中的龌龊将领比之朝廷上的官员还要厉害些,他们坏的可是我凌云的江山社稷!若非朕没功夫清理他们,恐怕牵扯的又是一大串吧!”
  皇帝突然说了这些,底下的臣子无不面面相觑,自古将吃兵饷乃是常有的事情,哪朝哪代也不见杜绝。至于安亲王风无方本就是个富庶王爷,人又年轻,自然以建功立业为第一要务,何况那些运粮官又怎敢不打点好了他,火耗落在他腰包里的就有不少,哪还用得着吃空额这般下作?
  皇帝点了自己的名,越千繁也不能干站着,只得站出来应道:“皇上放心,如今国库盈实,微臣定当备妥一应物事,只等西北军报捷!”
  当下吏部左侍郎米经复又议了一阵西北各省官员升迁的事,皇帝一时无话,几个尚书之流也就辞了出去,只有海观羽仍旧留在大殿里。
  “海老爱卿,朕是不是真的老了?”皇帝突兀地问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朕想干什么都掣肘重重,便是那些使惯了的老臣也动不动就敷衍朕,难道真的就那么迫不及待地等着新君继位么?”皇帝的脸上尽是失望和疲惫,“就连那些准噶尔的跳梁小丑也一起搅和,若是换了当年,他们敢这么放肆么?”
  帝王迟暮莫过于此,海观羽的心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不由微微叹了一口气。“皇上,眼下别人是不想让您消停,因此之前的盘算恐怕要落空了。西北战事可巧不巧地在萧云朝去劳军巡视的时候爆发,不能不怀疑其中的用心。若是安亲王密折上说的是实话,恐怕此事是早就有人下好套了。“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脸色也有些发白,“倘若贺甫荣此去西南又搅出什么事情来,怕是别人已经如弈棋一般,一步步紧逼上来了。”
  皇帝的心中一紧,这个海观羽怎么还是说话这么直,就算是真的事情也该说的婉转些,难道就不知道替君父分担一些么?他无言地看了一眼海观羽愈发苍老的身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老人已经尽力了,如今可不是自己早年,若是不把事情点透,也许一时糊涂之下,自己就会作出什么错误的决断来。
  “朕知道了,明日就给展破寒下旨,让他炮制点祥瑞出来,也是时候给他挪挪窝了。”皇帝满面肃然地丢出一句话,“无痕早就来信说已经能握得住他八分,这也就够了。如今丰台大营那些个兵痞子也该来他这么一个人好生折腾一下,否则甭提拱卫京城,那些人就连刀枪都不见得能耍齐整!”
  君臣两个对视一眼,同时发出一阵苦笑。所幸鲍华晟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如今正在进京的路上,否则老是他们两人劳心劳力,迟早会把性命搭进去。现在这个时候非同小可,也只能他们这些老家伙撑大局


无痕篇 第七卷 夺嫡 第十章 召令
  风无痕脸色阴晴不定地看着手中的信件,他到如今还是不甚明白,为何频频有人将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母后萧氏让身边一个可靠的侍卫送来的这个消息着实让他震惊了一回。尹家上下几百号人葬身火海,没想到如今还是跑出了余孽要和自己算帐,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名堂!他恨恨地骂了一句粗话,随即便立刻闭上了嘴,身为皇子必须行止有度,否则被那些御史参上一本可是自惹烦恼。眼下他是皇后嫡子,身份更是不同往昔,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若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吃挂落就不合算了。
  “来人!”风无痕高声喝道,对于那四个总显得畏缩的贴身丫鬟,他是不满意到了十分,因此让她们跟了几天就仍旧换上了小方子,至于另一个小太监则是在门外随时等候差遣。
  “殿下有什么吩咐?”那身材高瘦的小太监也忒伶俐,利索地跪地行礼后也不敢顺势起身,只是矮着一头在那里听候主子的召唤。
  “你把徐春书找来,本王有事相询。”说完这句话,风无痕便不耐烦地吩咐他去找人。冥绝最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