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粱三国-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非常热情了,对王奇委婉的提出希望他能照顾王家在颍川的产业,也是一口就答应了。本来嘛,身为一方郡守,想要升官就的有政绩才行,王奇所开的冶铁作坊,琉璃作坊和以后即将开的陶瓷作坊,都会给颍川郡带来极大的收益,李旻当然愿意照顾这些产业了。对于王奇所说的降兵农庄,王奇还没直接说,李旻却已经先开始开口感谢了。
  原来那十万黄巾降兵在王奇的命令下开垦农庄,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期,但这十万降兵可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壮,在王奇精耕细作的指示下和他们的辛苦劳作下,还是取得了极大的丰收。虽然目前还没具体统计出今年的粮食产量,但估计应该会有两百万石左右,那可是足够七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呀。在这个因为黄巾之乱而大量缺粮的年份,这两百万石粮食虽然不归李旻管,但也足以让不必担心郡内的粮食问题。
  从李旻处得到满意答复的王奇,在阳翟住了一晚以后,第二天就带着一行人来到了许县。
  在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许地。周朝称许国,秦时称许县。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但是王奇来到这儿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名叫许县的小县城。
  王奇按例拜访了许县的县令,跟他客套了一下,这个小县令可比李旻好相处多了,在得知王奇来访后,马上就乐颠颠的主动跑出来迎接了,在王奇刚说了王家在许县的产业后,县令马上就拍胸部保证会好好照顾好它们的。王奇虽然对他这样的保证并不是很相信,但他既然这样说了,自己也不好驳他的面子,只是叫人给他留下一万贯小钱,让他真心的给自己服务。
  在处理完毕县令的事后,王奇就回到了许县郊外最大的一个农庄。
  为了安置那些黄巾降兵,王奇当时在颍川郡建立了几十个农庄,而这一个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人数有一万多人。农庄的面积自然是很大了,几乎占了整个许县的南郊。
  此时王奇正和郭嘉正坐在农庄的书房当中,一起听农庄的庄主报告这几个月来农庄中的情况,旁边在座的还有金村的老村长金贵。至于张飞则是被王奇派出去训练那闲下来的一万多原来的黄巾降兵。这些黄巾降兵都是战后活下来的精兵,而张飞也是百里挑一的猛将,放着这么好的资源浪费,可不是王奇做的出来的事情。
  所以在王奇一听说农庄的人已经闲下来了以后,立马就让本来和他们一起待在书房张飞去训练他们,虽然王奇也很想把他们训练成自己最想要的弓骑兵,但此时他原来的三千弓骑近卫都在谯县,让他一个人教他们,他可没这个闲心。张飞虽然不懂如何训练弓骑,但让他训练训练这些黄巾降兵的战斗纪律和基本战阵还是可以的。
  “哦!今年的收入竟然总共有二百零七万石!这可足以让我们不必担心接下来的饥荒了!”王奇兴奋得到。虽然不知道二百零七万石粮食具体有多少,但光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应该足以应付大战之后的饥荒了。
  “是的!少爷!最近就有很多冀州幽州那边逃难来的人来到这儿,听说那边还没入秋就已经没粮了,田地又没人耕种,今年那边必闹饥荒呀!”农庄的庄主王顺答道。王家历来是农商两不误,在并州老家有大量农庄,在其他地方则有大量商号。这个王顺就是王允特地从老家调过来的。
  “现在就有流民过来了吗?”王奇有点好奇,他知道黄巾在其他地方虽然很不得人心,但在冀幽两州张角的老巢,还是比较得势的,农民们如果实在生活不下去,也应该去投靠黄巾呀,看来现在黄巾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了。
  “嗯!是的!前几日尚有百十人想投靠农庄,但因为没有老爷和少爷的指示,我叫人把他们都赶走了!”说完脸上有点期盼的看着王奇,想来是那些流民实在太惨了,让这位王家的老家仆动了恻隐之心。
  “呵呵!顺老呀!以后再有流民想来投靠,你就挑出其中的青壮男女加以收留,当然还包括他们的家人了。”冀幽两州多出豪杰之士,民风也是比较彪悍的,为了几年后的大战,王奇当然要尽量的收留他们了。
  看到王顺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王奇知道他想说什么,遂继续道:
  “至于老弱病残!可开设粥场,用来救济他们!当然其中的才能之士也应该加以收留!”
  王奇并没说收留这些老弱病残,但他这样做其实已经仁至义尽了。在逃荒中最难熬的就属这些老弱病残了,青壮年男女还可以在富豪地主哪儿卖身为奴,而这些老弱病残却基本没人要,最后只能活活饿死,王奇现在手中虽然有了点粮食,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收留全部的流民,对这些老弱病残开粥场还实在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不忍心看到他们活活饿死,才不得已而做出的呢。只是王奇绝对无法想到,他今天动的这个恻隐之心后来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回报。
  “是!少爷!”王顺显然对王奇开粥场的决定很满意,乐呵呵的准备跑到外面去忙去了。
  “哎!等一等!顺老先别忙,我还有其他事呢!”王奇赶忙叫住他。以前的事是已经处理完了,还有以后的安排呢。
  “啊呀!少爷!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您还有什么吩咐吗?”王顺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了,竟然还这么沉不住气。
  “嗯!首先,收留这些流民后,叫他们也参加开垦荒田,种冬小麦。我估计明年开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流民闻讯赶来这里,到时可能会有粮食不够的情况出现!我们要早作准备!”王奇知道,现在有些地方可能还能收点粮食,但是一年一熟的耕作方法让他们在明年开春后就会没粮,这时才会产生真正的流民潮。而得知此地有粮的流民,必定会蜂拥而至,所以必须早做准备。王奇虽然不懂农业生产,但还是知道冬小麦的。
  “是!少爷!”王顺应道,虽然没听说过冬天还有人种小麦的,但少爷是神童,他说出来的必然有他的道理。
  “第二点,就是赶快开辟一个大一点的马场用来养马!”王奇可不想让他的十万弓骑将来没马骑。
  “可是少爷,农庄里总共就一千多匹马,有必要开一个马场吗?”王顺有点奇怪了。这一千多匹马大多是上次长社之战后淘汰下来的伤残马,被王奇卖下来给农庄耕地用,虽然还可以当作种马来养小马,但也没必要开一个马场吧。
  “呵呵!顺老放心去办就好了!我已经叫大哥尽量多的购买一批并州马过来,等你的马场开得差不多,第一批马也就快到了!”王奇笑道。
  “是!少爷!”王顺应道,少爷的话果然是不用怀疑的,他做的自然有他的道理。
  “嗯!现在没你的事了,你先去忙你的吧!有事我再会找你的!”
  “是!少爷!”
  王顺告辞离去。
  郭嘉见王奇把诸事处理的条条有理,心中佩服。他知道自己只适合做一个高超的谋士,让他处理政务实在不是他的长项,所以在王奇处理的时候,他并没有插一句嘴,只是静静的听着,想尽量多的学点东西。
  此时王奇见王顺已经走远了,又把头转向金贵,笑着问道:
  “老村长!搬到此地后感觉如何呀?”
  “不敢!不敢!金贵既然跟了少爷,就算是少爷的家仆了,少爷直接乎金贵之名即可!至于搬到此地后,全村人生活都比以前好,村里人都感激着少爷呢!”金贵很会摸杆上爬,他见到王家的老仆王顺在农庄的地位极高,就有心想成为王家的家仆,好得到更高的地位。
  “呵呵!直接称呼老人家的名讳我可做不到,还是称呼你为金老吧!”王奇笑道。他本来就是想用此地的富足生活来吸引他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拉拢对方的好机会了。
  “是!少爷!”金贵心中很满意了,自己现在称呼和王顺一样了。
  “嗯!那琉璃生产现在如何了?”这可是以后军费的最大来源,王奇当然很关心。
  “回少爷!琉璃器的生产已经开始了,不过由于操作还不熟练,所以做出来的琉璃器外貌并不漂亮,已经遵照少爷的指示把它们都毁了重做!我想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生产出漂亮的琉璃器了!”金贵回到道。
  王奇深明物以稀为贵这条道理,他叫金贵在做琉璃器的时候,尽量要做的美观别致,不得雷同,至于不漂亮的则是全都打碎重做,不要怕损失。
  “如此甚好!那我说的白色透明琉璃你们可制出来了?”
  王奇知道制作琉璃的成本其实很低,就叫他们放心大胆的试验制作各种不同的琉璃,特别是现代应用最多的透明玻璃,有了这种透明的琉璃,王奇就可以做很多不可以做的事情了,像化学试验用的试管烧瓶呀,门窗玻璃呀等等。但王奇的真正用心是准备用透明的琉璃为瓦造一大批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和谷物。只是王奇这方面懂得并不多,没法直接教他们如何做,只得让他们不断的尝试。
  “呃!这个!”金贵高兴的从袖中掏出一小块白色的琉璃,递给王奇。道:
  “少爷说的透明琉璃我们还没制作出来,白色琉璃到是已经做出来了,不知道能不能让少爷满意?”言语中还有点邀功的意思。
  王奇一阵头晕,什么白色琉璃,我要的是白色透明的玻璃,其实就是透明的琉璃,只不过习惯的把他成为白色的而已,要这个白色的琉璃有什么用!但他也知道此时不是责怪他们的时候。遂爽快的一笑道:
  “呵呵!这都怪我没说清楚,其实我要的只是透明的琉璃!不过你们能制作出白色的琉璃来也很不错,回头你自己去找顺老要赏钱吧!”
  他们的创新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是!少爷!”
  金贵刚听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白色琉璃不是王奇所要的东西时还有点失望,但听到王奇不但没有怪罪他们,反而给自己赏钱,心中感激,暗暗发誓一定要造出少爷要求的透明琉璃。
  “那你们烧制新陶器的作坊哪儿准备的怎么样了?”王奇对瓷器还是十分关心的,就算不为经济利益,光是因为它是中国的特产这一点,王奇就想造它出来。只是王奇在这方面的知识实在是太贫乏了,只能指示他们尽可能的提高炉温烧制新陶,对于具体如何制作,却并没作何解释。
  “那新陶我们已经烧制了好几窑了,但并没烧出少爷所说的新陶,连原来的陶器都没制成一件,全都是废品!”金贵有点不安。虽说少爷早就吩咐说烧不成也没关系,但自己得人烧坏了好几窑的陶器,心中还是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没事!你们慢慢再烧吧!不必担心不成功!”王家的家底可不会在乎几窑陶器的钱。
  “是!少爷!那我先告辞了!”
  金贵见没自己事了,也就先告辞出去了。
  王奇知道现在是自己主动去找那个大忙人郑浑的时候了,遂拉着郭嘉一起向外走去。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三十九章 大炼钢铁
 
  王奇和郭嘉打马来到和农庄毗邻的冶铁作坊,还没到,就远远的看到了作坊标志性的几根大烟囱。这是王奇要求的,虽然他没多少环保意识,但还是知道这些烟是很有毒害的,所以在成立作坊之初,就叫人竖了几根高高的烟囱。而工匠们不知道原因,只是发现有这么高的烟囱后,自己就不用整天受那烟熏了,只认为是王奇关心下人,心中感动,干活也特别卖力了。
  和琉璃器不同的是,对王奇来说,铁器是越多越好。不过出于金钱方面的考虑,这个冶铁作坊原来只使用了一小部分,直到不久前,成功的炼出了第一炉粗钢,作坊才开始全面运作。由于冶铁作坊是第一次全面运作,所以现在正是最忙的时间,郑浑自然抽不出时间来见王奇了,只得让王奇自己主动去找他。
  负责作坊防务的是几个王家的亲信家丁,远远的就认出了王奇,忙叫人去通报郑浑出来迎接。所以当王奇在门前刚下马,郑浑就已经迎了出来。
  “哈哈!文公你怎么弄成这样了?”王奇看到来迎接他郑浑满脸的煤灰,活脱脱一个赛张飞呀!不由得有点奇怪,他这是在炼钢呀,是在炼焦煤,怎么就至于弄成这个样子呢。
  “呵呵!郑浑拜见主公,浑未能去拜访主公,怎敢反劳主公亲自上门!呃,脸上的灰是一不小心弄的!”郑浑不好意思得擦了擦脸上的煤灰,对王奇的话并没有直接回答。
  “哈!你还好意思说,如果我不亲自上门,你还不知道要是么时候才有空来见我呢!”王奇笑道。
  “嘿嘿!作坊刚开始运作,实在是太忙了!”郑浑也知道自己的脾气,的确不会轻易出去的。
  “你还没说你脸上的灰是怎么回事呢?”王奇不怀好意的说,他见郑浑刚才似乎是想掩饰什么,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丑事。
  “哈哈!那是郑师第一次只用不到一天时间就打造了一把精炼长剑,结果高兴的直扑在焦煤上大呼真是宝石那!”旁边一个大汉忍不住把郑浑的丑事说了出来。
  “哈哈!”众人都忍不住一阵大笑。
  郑浑忙尴尬的把王奇请进作坊中唯一的会客大厅。
  开众人还在调笑,郑浑不好意思的说:
  “嘿嘿!实在是因为那焦煤太神奇了,用它炼出来的铁水直接就是二锻刚,有几炉甚至是三锻钢的水平,稍经打造就是一把精钢剑了!”
  铁和钢的区别其实就是含碳量和其他的一些杂质啦,含碳量越多铁就越脆,而在古时候降低含碳量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的锻造,所以也就有“百炼成钢”这一说法,又根据锻造次数的不同,把钢分成一锻钢,二锻钢等好几等,但是又不是每一块钢都能反复锻造的,锻造的次数越多,失败率也就越高,所以最高的九锻钢却只是在传说中出现过,现实中并没有听说那个人真正锻造成功过。
  王奇当然知道那其实不是焦煤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经焦煤提升炉温后,铁水中的杂质自然就比普通方法炼制的要少了。刚一出炉就是三锻钢,也就意味这今后再锻造的次数就可以越高级了。而在军队中,一般的小兵只能持有铁剑,小头目才能持有一二锻的钢剑,三四锻的钢剑则要要有校尉级别以上的人才能佩带,五六段的钢则是只能给领军将领打造佩剑,七锻钢八锻钢,就都是神兵利器了。对郑浑这样痴迷锻造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疯狂的消息。
  “那文公快把你那把精炼长剑拿来给我看看吧!”王奇也很想试一试新剑的锋利程度。
  郑浑忙叫手下弟子去把那把剑拿来。
  看着手中其貌不扬的长剑,王奇实在不知道这是一把由几锻钢做的剑。不好意思的问道:
  “文公!此剑经过了几锻呀?”
  “此剑只进行了一锻,但是由于他出炉时就是三锻钢了,所以现在就有四锻钢剑的水准!”
  王奇听说此剑只进行了一锻,就知道郑浑对此剑并不是很放在心上,过于激动只不过是因为能炼出这么好的钢而已。遂缓缓的抽出自己的青虹剑,对着这把长剑比了比,“呛!”的一声,两剑相交。
  结果一剑也未断!
  郑浑在王奇抽出青虹剑的时候就开始紧盯着王奇手中的那把长剑,看到两间相交,长剑却并没有断,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青虹剑在长坂坡之战时削铁如泥,到这儿怎么就不行了呢。其实这不奇怪,最根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