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粱三国-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开手让早已准备在那儿的近卫帮自己穿上白袍,裹上白纱,王奇沉声道:
  “都起来吧!”
  一边系衣带,一边在典韦和刚过来许褚护卫下往宫门走去。
  走到宫门附近,戏志才已经跟到了王奇的身边,两人稍微一前一后往宫内走去。
  “现在宫中情况如何?”王奇低声问道。
  “陛下昨晚驾崩,中午郑泰等人准备进宫探视,李先生没有阻拦,而是直接公布了大讯!如今朝中无主,主公要是明天来,他们恐怕就要商议迎接那位高祖子孙来当天子了!”戏志才脚步毫不迟缓,也是轻声的说道。
  “哼!”王奇冷哼一声,并没再说话。
  一路上和京中的飞鸽传书基本上没断过,具体如何安排早定论,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放松的前进!此时自然不用再怎么商量。
  “呜呼!大悲……”王奇刚刚一靠近停灵的宫室,就开始干嚎起来。
  “呜呼!大悲……”宫室附近的其他群臣也齐声高呼。
  也许是刘协的形象太不好了,朝臣们大多是干嚎,没几个真正落泪哭诉的。接过黄门侍郎递上的香祭,再大哭一番,痛哭皇帝的仪式就算是完了。
  一般情况下,对于死去的君主,并不需要太过密集的祭拜。因为葬礼很长,最长的可能持续几年,短一点的一般没几个月也不可能完结,中间经常有各种仪式,你真要这样不停的哭诉,等办完葬礼,你也不用再笑了。
  祭完天子,王奇着人看守灵堂,自己领着朝臣进入旁殿议事。
  众臣刚刚坐下,屁股还没坐稳,就有大臣启奏。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子尚无子嗣,请丞相速速定下天子人选,继承大统!”说话的前御史,现在的三公之一郑泰。
  他到也明白状况,知道朝政现在在王奇的掌控之中,没有直接提出要立那位皇亲国戚为帝。
  “不错!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天子三服之内,已无男丁,汉家人选已绝,天命如此,如今应该另觅大贤,新继汉统!”
  本来汉灵帝刘宏的上面还是有几个够得着的,但前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或病或意外的都死了。现在天下和刘协血统最近的,是光武帝的子孙,也就是刘璋他们这样的。
  “对!对……”
  “不可!不可……”
  整个朝堂立刻吵成了一团,附和的反对的纷纷站起来说话。
  不过很明显,支持这个提议的占了绝对多数,但是反对的那几个,却神情激动,气势上毫不比支持的那群人差。
  “住嘴!”王奇大喝一声站了起来。
  先对着那帮主张自己取汉代之的大臣喝道:
  “我王家受汉室重恩,岂能无故夺其社稷!”
  又对着那群吵着要迎接其他皇亲的老臣喝道:
  “如今京中何来皇室宗亲?待召他们进京再议不迟!”
  幸好王奇的老师卢植已经去世,要不然还真没法这样喊。
  听到王奇的这番狠话,两边都不再言语。
  支持方是觉得该另作准备了,反对方是因为觉得自己胜利了。以为王奇真的准备接那些外地的藩王进京继承皇位,除了不敢当面要求王奇立刻派人召集外,内心已经准备找机会就派人去迎接。
  王奇不再理会朝臣,甩甩袖子,自顾自的去给他专门准备的宫室休息。
  给皇帝守灵期间,重要的大臣不能擅自回府,王奇作为丞相,虽然路上十分疲劳,但也不能破这个例。
  等到王奇一走,众朝臣纷纷开始另做准备。一封封各种各样的书信向外面传递了出去。
  不过有些是早有准备的,有些是临时起意的,结果自然也各不相同。
  很快,早有准备的成果出来了,满洛阳的百姓开始上街,写万民书,写万民伞,到宫门前哭诉,希望王奇能够为天下万民考虑,进皇帝位。
  一些激进的甚至包围了白天反对王奇当皇帝的那些大臣的宅子。
  为了抑制骚乱,司隶校尉许褚下令封锁城门,严禁出入。
  而此时洛阳数十万百姓的万民书,万民伞已经送到了王奇和朝臣门的面前。
  看着面前比预料中要多得多的万民书,王奇内心不由一阵安慰。百姓,还是记得自己功劳的。
  地下那些老臣们也不开口说话了,这么多万民请愿书,很好的说明了问题。而现在关闭城门,他们的使者没法出入这样一种状况,也让他们对于王奇的真正用心产生了怀疑。如果不是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朝臣们不得不再次都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可能都要有其他行动了。
  那几个“忠臣”看到了王奇平时的忠义表现,但内心也并不是真的信服。不过除了素来耿直的郑泰,还真没几个敢于直面指责王奇的。此时全都规规矩矩的跪坐在那儿,不敢有所异动。
  看了看对面面色铁青的郑泰,荀彧说出了一番代表朝廷大多数朝臣的意见:
  “既然那宫女称其怀了天子的龙钟,太医也已经证实,那就不能再让其他汉裔入主汉宫!只是民意不可违抗,如今丞相声望最隆,当进丞相位,来安抚民心!恰好朝廷目前无主,不如照王莽例,加丞相为假皇帝,授九锡!全领军国大事!待龙钟生下后,再商议即位人选!若天不绝汉室,诞下鳞儿,自然有帝裔继承皇位!若是诞下公主,则……”
  只是现在的天意,怎么可能真正代表天!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下) 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归祈(终)
 
  建安三年十月底,刚刚挥军抵达成都的周瑜,接受了伪益州牧刘备的请降,随即将他送到京师。就在半个月前,眼见大势已去的汉中张鲁,在面对得胜而归的西征张飞军时,也选择了投降。
  至此,除了交州的士家还没有答复,大汉全境,已经基本归于统一。
  当然,战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先是本来臣服马家的西域各部,趁着马家和张飞军在敦煌附近大战失败,联合起来不再服从马家的管理。为此,贾诩不得不将派出全军联合起来的残余两万骑兵,加上一万山羌,由已经投降的马超率领,前往征讨各部。只是西域地域辽阔,远离中原,当初马超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就花了几年的时间,这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平复。
  而本来就在北方征战的张辽,却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不但成功的收复了辽西,还三次出击,击败了盘踞在辽西以北的各族残余分子,在那一带新设立了三座受降城。不过三韩和高勾丽可能是看到了张辽的威胁,竟然不再像原来那样臣浮,对张辽和幽州刺史的命令时常违抗,张辽已经准备对他们动手,先小小的惩戒一番。
  相反王奇本来以为要花大力气整顿的西南蛮族,到是非常听话。虽然这几年益州境内因为刘备和张松的对峙,放松了对他们的控制,甚至让他们占了不少本来是汉人管制的地方,不过他们都还算听话,并没有多少无礼的表现。甚至在听到刘备降服以后,主动向出任州刺史的张松派出使者,表示希望能够接受朝廷的管辖。
  对于送上门来的好事,张松自然不会拒绝。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此时占据城池的并不是真正的蛮族。真正蛮的地方还是原始部队状态,基本上不对外开放,更不会进入城池。而那些已经进了成寨的蛮族,其实是已经汉化了的蛮人。他们基本上受到过汉人的影响,很多人甚至都已经养成了汉人的生活习惯,他们受儒家一些思想的影响,看不起那些没汉化的蛮人,彼此之间经常闹矛盾。
  和那些非常骁勇善战原始蛮族,这些已经丢失了本能,却还没接受汉人技能的新蛮族,自然不是对手。此时就需要仰仗来自汉人的帮助,如果不是他们的引导,其实汉军想要顺利进入西南蛮族原本的领地,还是有几分困难的。
  ***************************************************
  建安四年五月,已经受了九锡,并且在新建夏宫处理政务的王奇,接收了丞相长史戏志才,尚书令荀彧,枢密使郭嘉,关于这近半年来朝廷改制状况的汇报。
  “主公!从今年正月开始的新政,已经实行了半年,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请主公明裁!”
  “哦!具体成果如何?众位爱卿给孤说说!”
  新政本来就是有丞相府主持,现在王奇虽然进位为假皇帝了,但他嫌假皇帝的名字不好听,还是继续保留了丞相的职位,只不过具体负责的事宜,很多都交给了长史戏志才负责。这次的新政,自然主要执行人,也还是戏志才。
  “最先完成的是由陈文长和主公共同商议制定的九品官衔制(这可不是九品中正制),现在已经给天下文武百官评定品级,三公一品,尚书刺史大将军二品,各府太守、各镇将军据所领部不同分三四品,依次类推,直至最小县之县尉为九品,再下无品!”
  “由主公新定的公侯伯子男六爵位,也已经定下名单,其中功劳最大者武将如张文远,赵子龙等十三将,文官如郭奉孝,贾文和等九人拜公爵!共三百十一员获文爵一百零二十七将获武爵。”旁边的荀彧禀报道。
  这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在外战争中,武将立大功比文官容易,所以武将的高级爵位比较多,但因为受制于作战的场数,总体的功劳数肯定不如文官,所以总的获爵人数,还是文官数的两倍多。
  “呵呵!同样是被封了公爵!文若为何不提你自己呀!”旁边的郭嘉微微一笑。
  “哪里!我的文职改制,全是听从主公的安排,那像你的军制改革,那可是大半出于你之手呀!”荀彧也是难得的一笑。
  对于能被封为公爵,这样一个古时最高诸侯才有的称号,荀彧还是觉得非常自豪的。
  “军制改革确实也已经差不多定下了!”郭嘉微微一笑,汇报他负责的部分:“兵种还是按照主公社定的划分,一个是府军,一个镇军。府军就是原来的守备部队,平时免税务农,轮班番上值勤;镇军是原来的边防军,都是职业给饷士兵。主要改变的是编制,原来为南下准备的三大军团已经全部打散,统分为五大军镇,三大远征军,外加两支海军舰队。”
  “五大军镇是东北,西北,西南,江南以及中原五个区分,两支舰队也是北方的白龙舰队,南方的金龙舰队,可这三支远征军是怎么回事?目前我军出征在外的,可不止三支呀!”荀彧不解道。
  “这三支远征军并不是指正在远征的部队,而是专门准备对外开拓的部队!”王奇接过话题,“文远出任征北大将军,负责的是对东北三韩、委奴,以及北方夫余,鲜卑,匈奴各部的征服;马孟起出任安西将军,负责的是西域各部的镇服!如果可以,还将再西进,打通大汉前往大秦的通道!至于南方的那支远征军,现在还是由公瑾带着,他们原来仅仅是准备收伏西南诸蛮,现在士家已经归顺,交州重归大汉,我准备让公瑾派将南下,探寻雨林地带,开拓新的领地!”
  “主公!如今朝廷新定,宫中还有隐患,如果将大军都派出去,到时要是……”荀彧有点紧张。
  他对王奇的征服理论本来是不赞同的,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也知道就算征服不合礼,但只要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就还是可行的。所以此时听到王奇不停的准备这儿征服,那儿镇服,也没觉得有什么反感。
  “文若放心!宫中的隐患,这几天就可知晓,但是这些远征军,除了文远的部队,其他人都还没进一步行动,完全可以等朝廷大定之后才执行!”王奇笑道。
  也许是王奇的这番话感动了老天,就在他刚说完,就听到一个老太监的声音远远的从门外传来:
  “殿下!伏妃娘娘就要生产了!宫中请众位大臣前去验身!”
  “哈哈哈!走!让我们看看天意如何!”王奇笑着站了起来。
  荀彧一连钦佩的看着朝外走去的王奇,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才是真英雄呀!
  不过站在旁边的郭嘉看到荀彧的神色,却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
  建安四年,大行皇帝刘协的遗腹子(女)在汉宫诞生了。
  让大部分人喜,小部分人悲的是,伏妃产下了一个女婴。
  不相信这一现实的刘备,企图冲进后宫亲自查验,被守卫在宫门口的典韦当场击杀。
  本来还蠢蠢欲动的郑泰,在看到刘备在自己面前倒下后,再也控制不住的跌倒了在地,这一跤顿时把最后一个拥汉的老臣摔得半身不遂,第二天,郑泰的儿子代表郑泰,上书给即将登基的王奇,代郑泰辞去司徒一职。
  至于其他还是顽固忠于汉室的小臣,大都已经被王奇或贬或遣的派到边缘地带去了!好一点的如荀谌,被派到西北当了一个太守,差一点的如关羽,被派到湿热的西南去征剿蛮族。其他的大多也是被到人少地穷的地方为官,在观念没转变过来前,这辈子是不用想再回到京师来了。
  没了这些碍眼的家伙,王奇的登基即位非常顺利。
  ***************************************************8
  建安四年(西元200年)九月初一,祈国公,假皇帝王奇,在洛阳新建的夏宫正式登基称皇帝,国号大祈。
  尊王允忠皇帝,母亲为贞皇后。封自己的妻子蔡琰为皇后,黄月英为贵妃,其他貂蝉,糜环,甄宓,大乔,都为妃子。
  立长子王仁为皇太子,并与刚刚定庙号为英帝刘协的遗腹女,定下亲事。其他诸子暂不封王。不过稍稍让王奇感到尴尬的是,他准备封自己的三个哥哥为王的时候,却无一例外的被拒绝了,称不愿为官,只请准备他们回祈县看守祖宅。
  手下的众人,戏志才为大学士,带领一个临时议会,协助王奇处理政务。荀彧为尚书令,郭嘉为枢密使,周瑜为大都督。其他众臣,更有封赏。
  大典过后,王奇下令在京师庆贺三天,大摆流水宴席,请百姓免费食用。
  本来就是对王奇极为拥护的京师百姓,由此更加的感激,对王奇和新王朝的忠诚度,上升到了一个至高点。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外国来朝,但是有多达十几个部族的原首领,布衣葛履的参加了登基大典。
  他们可不是被邀请来的,而是这一年来不断征战俘获的,当观看完登基大典,这些原首领就按照规矩,被新皇帝王奇用一根绳子拴着,牵到刚刚建成的太庙前转一圈,以示太庙献牢。
  可以说,新成立的王朝,从他成立之初开始,就是建立在对外的不断征服上的。
  今后的岁月,她也不会平静! 
 
 
 
  
平南之战
 
  吕宋岛,是王奇《地理》一书中,对中国南海对面那个大岛的称呼。
  吕宋大陆,则是曹丕自立为大汉吕宋王后,针对王奇的四大陆说,对自己领地取的新名字。
  理由有点牵强,说是因为他的领地,不仅仅包括一个岛,还有周边几百个大小岛屿。按照曹丕的说法,这样大的面积,已经可以称为大陆了。
  受制于人口数,曹丕的吕宋王国,目前仅仅实际管辖吕宋岛本岛。其他诸岛虽然被曹军征服,但都只需要遵从“华夷序列”,向吕宋称臣纳贡就行,曹丕并没有特别派人前去直接管理。
  大汉吕宋王国的官员十分缺乏,好的将领更缺,鲍信这个曹家的老臣,出任了军事负责人,摄大将军。而满宠这个曹家第一外交家,则是被任命为了尚书令太尉,孔融为司徒,毛玠为司空。其他跟随前来的,都被授予高官。在官员实在太缺的状况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