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师-文件-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翦接过话头,道:“王上所言极是。王翦与将军数度交手,幸王上威德得占上风,但王翦心里明白,将军给王翦造成的压力是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以将军之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机变灵活之道,王翦是自叹弗如。”   
他是秦王手下头号大将,才情绝高,名满天下,李牧对他很是钦 佩,他如此看重自己,李牧心里升起遇到知己之感,道:“可李牧还是败了,败得很惨。”   
蒙武呵呵一笑,道:“李将军不必自责,蒙武痴长将军几岁,托一下大,分析一下战场胜败的原因。以蒙武愚见,将军并不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在于庙堂之上,在战场之外。   
“蒙武与赵国打了一辈子,我认为赵国的军队训练得很好,单从单兵作战能力来说赵军兵士并不比我大秦差。秦赵交战,历来是赵国败多胜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士卒不用命,也不是将领不用心不尽力,而是在于庙堂上出了问题。”   
秦王接过话头道:“蒙将军所言,至理名言呐。想想当年地长平之战吧,廉颇守得好好的,阵列七星,环营数十里,这一阵势司马将军不是用过了吗?可给寡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要不是周先生奇计,寡人还真拿司马将军没办法。   
“廉颇将军打定主意,先把我大秦军队消耗掉,拖累拖疲,拖到士气没了,粮食吃光了,再反击。然而,赵王却昏庸无能,中了我大秦的反间计,派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能不吃败仗吗?   
“寡人也常思我大秦的制胜之道,我大秦之所以能够越战越强,不全是将士们用命之故,还在于庙堂之上运筹得法。我大秦历来是在战场上不能取胜,就把战场摆到敌国地庙堂上去,收买敌国的权臣奸佞,利用他们来达到反间撤换甚至杀掉敌国良将的目的。正是如此,我大秦才在长平一战而定天下。”   
秦王说出了一个秦国崛起之后踏上争战之路的规律,秦国虽给诸侯骂为暴秦,虎狼之师,视为所向披靡,然而秦国的征战路并非一帆风 顺,廉颇、赵奢、李牧都曾给秦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在这三员赵国名将中,除了赵奢没有吃过秦国反间计的苦头外,廉颇、李牧都是因反间计而失去兵权,才有长平之败,赵国被灭之事。   
对于此点,周冲大是秦王所言,道:“王上圣明,洞烛微渺!”   
李牧也不得不承认秦王实事求是,泣道:“王上!”   
秦王笑道:“李将军,你是赵将,你当知道廉颇将军的凄凉晚景 吧?廉颇将军因长平之战缘故去了楚国,然而他忠心一片,心向赵国。当赵国再次面临我大秦兵威之时,赵王又想起他的好了,想用他,派人去探看一下。   
“这人是个小人,受了郭开指使,回报说廉颇身子也不错,特能吃饭,就是喜欢跑茅厕,赵王因此而不用廉颇将军,致使一代忠良客死他乡,诚让人心痛也。赵王也真是猪,他不想想,即使如廉颇这样地将军身子不好,给他一个监军也是好的,出出主意总行吧。”   
周冲给秦王地话触动了感慨,在心里念道:“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周冲的感慨中,秦王掷地有声地道:“一匹良马,难免不把车拉翻;有才情地人难免没有缺失,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就是寡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周先生谏寡人迎回母亲,李斯谏寡人逐客,不就是明证 吗?   
“寡人明晓一个理:只要是人才,不论他的出身,不论他过去做什么事,只要他忠心为我大秦,寡人一定要用!要重用!要委以重任!”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章 劝降李牧(下)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周冲脱口吟出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雄材大略的皇帝汉武大帝的名言,赞道:“王上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天下何愁不平!”   
不是周冲拍秦王的马屁,而是有感而发,秦皇汉武历代并称,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帝,没想到两人对人才的认知居然如此相近,怪不得能够做出传颂两千年的丰功伟绩,周冲是感慨上来,自然而然地吟出来。   
“真知灼见,不失气魄,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当帝王,听了周先生这话,寡人心意已决,寡人已经错失了司马将军,不能再错失李将军,一定要得到李将军。”秦王信心十足地道。   
周冲只不过是有感而发,没想到秦王竟是如此解读,还对汉武大帝如此称赞,在心里想要是两人同生一个时代,肯定是要打个你死我活,即使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打过了又惺惺相惜,把臂论交。   
李牧不无感动地道:“王上错爱,李牧感激不已。可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李牧身为再败之将,不敢为王上效力,恐有辱王上圣躬。”   
秦王滋一声,道:“李将军,你这什么话?难道说败军之将就不可复用?这对赵王来说是真地。可在我大秦没这规矩。孟明视三败于 晋,还给晋国生擒活捉,要不是怀羸相救,必然是身死异乡。先祖秦穆公对他仍是信之不疑,委以重任,孟明视知耻而后勇,终雪晋耻,崤谷封尸。传为佳话。   
“寡人身为羸氏子孙,不敢忘了祖宗的遗教,只要将军有才,不管你败了多少次,就是败了一百次,寡人也要用。”   
孟明视三雪晋耻在当时是流传甚广的佳话。曾使多少人感慨,李牧万未想到秦王搬出这典故来说事,无言以对。   
周冲适时开口,道:“李将军请听周冲一言。周冲以为,将军为了赵国尽心尽力了,做到了一个臣子所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了。至于赵国之灭,也可以说是天数,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周冲虽给赵王出了强赵之策,意在削弱赵国。可在将军的运筹之下,差点成就了赵国。要不是天意让章 发现了将军之谋,周冲可是铸下大错了。细细想来。周冲至今还心有余禁。   
“自古至今,为忠臣者莫若将军者,将军何故愚忠?天下归一,已是大势所趋,无人能够阻止,将军虽是竭尽所能,也无力回天就是最好的明证。将军若再固执一个方伯之国,而不为天下着想。将军就不怕后人唾骂将军吗?”   
赵国先祖本是晋国大臣赵衰,他陪晋文公流浪了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委以重任,成了晋国世家,最后三家分晋,才有了赵国。周天子贪财追封的,可以说,赵国连方伯都算不上。   
李牧分辩道:“李牧不愿为后人唾骂,才不敢不尽忠。”   
尉缭笑道:“李将军此言不对。请问李将军,天下大还是赵之一国大?”当时的天下是指整个华夏,而不是指当时地某一个国家。   
“自然是天下大。”李牧如实回答。   
尉缭再问道:“王上灭了韩国,又灭了赵国,天下已半入于大秦,这天下大势再也明白不过了,请问将军还有哪个国家能够阻止王上一统天下?”   
李牧沉默了一阵,才道:“没有。即使楚国也不可能,楚国之所以不能,不是国为楚国的国力不如大秦,而是因为楚国的国君太无能。眼下,两派争斗难息,难有胜负,以李牧观之,两派之主皆是无能之 君。”   
尉缭三问道:“将军明于天下大势,何故昧于自身之事?天下比赵国大,大秦统一之势无可阻挡,当此大好建功之时,将军就不心动 吗?”   
李牧再辩道:“李牧身为赵人,哪有不为赵国尽力的道理。”   
秦王笑道:“李将军,赵国已经没了,你为哪个赵国尽力?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不愿意为寡人出计灭列国,那没关系,你可以为寡人筹谋打异族呀!南有百越,北有匈奴胡人,历来侵扰我边关,寡人以为天下一统之后,也该为华夏长长志气,痛击胡人的时间到了。击胡,将军之所长,难道将军就甘愿埋没,不为华夏做点实事,尽尽力?”   
周冲接着道:“是啊,李将军,王上所言极是。当日,我俩在  把酒论交时,可是订了君子协定,若你在战场上被击败,那么你就归之我大秦,周冲可是言犹在耳,将军难道就忘了?”   
“还有这等事?”秦王颇感兴趣地道:“将军信人,能竞现承诺 吗?”   
李牧有些不服气地道:“我败得有点窝藏,要是我把军队集中起 来,胜败之数还难预知。”   
对于这点,没人敢说不,历史上正是因为赵国集中了所有地兵力,李牧才阻挡住了秦国的进攻,这次赵军给分成三个部分,一部是西线的司马尚,一部分是李牧带去灭燕的,还有一部分就是代兵,给秦王各个击破。   
周冲呵呵一笑,道:“将军不必不服气。将军之才周冲不得不叹 服,请将军恕周冲直言之罪,依周冲所见,即使将军把所有的赵军全部集中起来,也是必败无疑。原因嘛,很简单,赵国就靠将军一人支撑,正所谓独木难支大厦是也。   
“反观我大秦,有王翦、蒙武、内史腾、蒙恬、王贲这些良将,而谋臣更不是赵国所能比,缭子先生、王敖、李斯、韩非、甘罗,济济一堂。甘罗年仅十二岁,一出你们赵国可是丧失数十城。王敖先生一到齐国,就败将军唇亡齿寒之功。   
“以将军一人之力,能与我大秦相抗?即使大秦不能在战场上击败将军,难道就不能行使反间计?将军正是顾忌反间计,才与我订下君子协定。”   
秦国是人才济济,连一个童子都是人才,赵国又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人才?李牧哑口无言。   
“周先生真是过谦了,还有你周先生,都是我大秦的人才!”秦王笑道:“将军可愿为寡人效力?”   
“王上,外臣是赵人!”李牧回答。如此说来,他还是不愿降了,秦王脸色一变,只听李牧接着道:“王上,外臣以为王上取天下正此 时。”   
秦王哈哈大笑,道:“李将军所言,正合寡人之意!”   
李牧虽仍是以赵人自居,已给秦王出主意了,只要假以时间,赵人之心淡去,就会归降,秦王哪能不高兴。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一章 杀郭开(上)   
“臣郭开恭迎王上,王上万年无期,万年无期!”郭开对坐在王座上的秦王恭恭敬敬地施礼,额头触地,恭敬到了极点。   
对于郭开来说,他这个赵之遗臣虽是为秦王做过很多事情,但他还不算真正的秦国臣子,第一次见到秦王,这礼数自然是不能缺少。   
“起来吧!”秦王一挥手。   
郭开说声“谢王上!”喜滋滋地站了起来。   
秦王扫视一眼那些直挺挺站着,却不向他施礼的赵国遗臣,道: “你们为何不向寡人施礼?你们尽忠的赵国已经没了,成了大秦的  郡,你们尽的是哪门子的忠?”   
赵王虽是无能,但赵国大臣的骨头特硬,特别是那些文臣,骨头不是一般的硬,申无忌就是其中之一,一步站出来,指着秦王喝道:“嬴政,你亡得了赵国,却亡不了我们心目中的赵国,赵国虽亡可在我们心里却是永世长存。”   
大破李牧,赵国的战事基本上结束了,秦王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 郸,处理政事,自然是要见赵国遗臣,想招降一批,没想到一见面就给申无忌当众申斥,直呼其名。秦王双浓眉一轩,猛地一下站起,冷笑 道:“申无忌,寡人欣赏你的气节,但是寡人鄙夷你的愚忠。寡人问 你,赵国为什么会亡?”   
“天要灭赵。我能奈何!”申无忌仰天长叹,双泪长流。他地表现立即得赵国群臣的响应,无不是涕泪俱下,沾湿衣襟。   
这些遗臣虽是愚蠢,不明赵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归之于天意,太搞笑了,但是他们的悲愤之情却是实实在在。周冲都不禁为之鼻子发酸。   
秦王哈哈大笑,驳斥道:“申无忌,听了你的话,寡人又多明白了一个赵国灭亡的原因。你不明白,寡人就让你明白明白。先前,寡人以为赵国的灭亡是赵王的无能。不能把赵国地所有力量拧成一根绳,现在寡人知道了,还有你们这一班无能、只知愚忠的臣子。   
“寡人以为赵国之亡不外三个原因:赵王无能,不能聚贤使能,所用的不是你们这些无用的臣子,就是贪婪奸佞,则其一也。赵国之亡非战之过,三军将士用命,打得很不错,李牧司马尚打出了赵国的威风。若论军队实力赵国不在我大秦之下,而大秦胜赵国亡。问题在于赏罚不行,朝令夕改。此其二。第三嘛,就是你们这些只会空谈而无实用的书呆子们把持了朝政,整天就知道清议误国,谈你们那些狗屁不通地帝王之道,却无一点经国之才,无力退我大秦之兵,就归之于天意,怎么不想想自己的德才是不是有缺失。”   
战国时期。清议横行,读书人一天到晚只知道谈他们的帝王之道。开口先王之法,圣贤之道,闭口法先王,引经据典,可一旦落到实处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周冲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对此大为反感,听了秦王之言,在心里叫好。   
申无忌冷冷一笑,不屑之极地道:“嬴政,你行霸术,驱虎狼之 师,残害诸侯,不行圣人堂堂之阵,却行诡道,虽得一时之利,必不长久,已种无穷祸害。”   
“住口。”申无忌一再直呼秦王之名,赵高是忍无不可忍,出言喝阻。   
秦王手挥道:“让他叫吧,寡人是嬴氏子孙,大秦第三十三代诸侯王,这天下人都知道。王 ,你给这位心向圣贤之道的能人开开窍窍,讲讲兵法。”明明是要折辩他,以此达到威慑赵之遗臣的目的,却给他说得如此有趣,也只有他这种精明人才说得出来。   
王翦明白秦王的用意,应一声,对申无忌道:“申无忌,王翦奉命与你论兵法。”   
申无忌两眼朝上望,道:“申无忌幼习圣贤之书,深知圣贤之言,若将军有意与我共研圣贤之术,申无忌自当奉陪,若是论兵,申无忌还没有习过,你可以找李牧将军去论吧。”明知自己不是对手,却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推得一干二净。   
王翦还要往下说,秦王挥手道:“王将军退下。”走到申无忌面 前,看着申无忌,笑道:“申无忌呀申无忌,你可是让寡人开了眼界,象你这样的无用书呆子,在我大秦扫大街都不会要你,在  你居然还是一个大臣,这个赵迁够糊涂的,怪不得赵国亡得这么快。   
“你们吹嘘地圣人孔子孟子好象无所不能,其实他们是一无是处。孔子孟子为什么不谈兵道?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孔孟二人一心想安邦定国,匡济天下,要是不懂兵道,那能定天下吗?犹其是如此乱世,你征我伐,强兼弱,大吞小,不会用兵,那是个什么样子,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你们推崇的圣人里会用兵地不在少数,你怎么就不说呢?伊尹、文王、武王、太公、周公、管仲,哪一个不是具有安邦定国之才?伊尹战于鸣条大败夏桀成就殷商六百年天下,文王反于西岐,武王伐纣,太公战于牧野仅用三千虎贲士大破纣王八十万之众,周公东征西讨经营天下,他们要是没有用兵的才干,他们能做出这些丰功伟绩吗?管仲离我们不远吧,他病榻论相还说出君子不可为相地话呢。   
“孔孟明明无此才干,避而不谈,就知道调起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你以为匡济天下是那么容易吗?要是凭着你们一张嘴就能平定天 下,列国何必养这么多军队,派你们这些空谈之士去游说一番不就成了吗?   
“动脑子想想吧,不要以为你读了点狗屁圣贤之言就能安邦定国 了。你以为你看见猪跑你就吃过猪肉了?你没在寡人、没在赵王的王位上坐过,你不了解其中有多少东西等着你。”   
摇摇头道:“你不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