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吴起为鲁国国君效力,起初立过几次功劳,受到了国君的欣赏。齐国人进攻鲁国时,鲁国举国上下无不惊惶失措,因为鲁国与强齐相比,国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敢带兵反击齐国进攻的。这时吴起拍着胸膛自告奋勇,说只要自己带兵,保证可以打败齐军。
  鲁王被他的自信打动了,打算让他做将帅,但是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他本人又是卫国人,怎么可能专心帮着鲁国对付齐国?鲁王始终对他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吴起当时一心想成就功名,于是狠下心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与齐国没有任何牵连,对鲁国是忠诚的。鲁王终于用他做了将帅,他带兵反击齐军,大败齐军胜利凯旋。
  鲁人嫉妒厌恶吴起,对鲁王说:“吴起为人刻薄寡恩,无情无义。他年轻时,家里积聚千金资财,因游历散财求官不成,最后导致他的家族败落。乡里人讥笑他,吴起便杀了诋毁自己的三十多个人,然后朝东走出了卫国城郭的大门。他母亲苦苦哀求他留下来,涕泪俱下,他却走得义无返顾,并咬破臂膀,发誓说:‘如果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再不回卫国了。’后来他追随了曾参。过了没多久,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却行为如常,谈笑风生,没有一丝悲伤之意,连回家看看的意思都没有。曾参也因此鄙视他,最终跟吴起绝交。于是吴起又来到鲁国,想谋求您的重用,以取得高官厚禄。因为看到大王您不信任他,他就杀死妻子来表示忠诚,谋求将帅的职位。他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很难讲以后对您有多忠心。更何况,战胜齐国对鲁国未必是件好事,鲁国是个小国,如果背负上战胜国的名誉,那么各诸侯国就会不安,引来更多的战祸。而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如果您重用吴起,就等于是抛弃卫国,两国必会交恶。”鲁国国君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找了个借口免了他的职位。
  吴起辅魏
  吴起当时听说魏文侯非常贤明,就想去投靠他,开创一番事业。魏文侯问李克说:“吴起是个怎么样的人?”李克说:“吴起贪名好色,然而带兵打仗,谁都比不过他。”当时的魏文候是贤明的,一心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当时魏国被西邻虎狼之国秦国欺侮地抬不起头,听了这番话,火速擢拔吴起为大将。吴起很快为魏国虎口拔牙,攻城略地,一连攻占秦国的五座城池,兵悍将勇甲于天下的秦军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吴起身为将帅,有一套自己行军打仗的法则,他的饮食和衣着却与最下等的士兵一样。他睡觉的地方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乘车,亲自背负装有粮食和器械的背包,为士兵分担劳苦。士兵中有个生了毒疮的,吴起毫不犹豫地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哭了起来,有人说:“你儿子是士兵,将军却亲自给他吮吸毒疮,这是何等荣誉的事啊?你还哭什么呢?”母亲说:“你们有所不知。往年吴公替我儿子的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为报答将军的垂爱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决不后退,最后死在敌人的手里。吴公现在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哪里,因此替他哭泣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正,能够完全获得士兵的拥戴,就任用他做西河(魏国黄河以西的领土,与秦国接壤)守,担负起抵御秦国和韩国的任务。
  吴起辅幼主
  魏文侯死后,吴起辅佐文侯的儿子魏武侯。魏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中间,回头对吴起说:“真是壮美啊,山河如此险固!易守难攻,这真是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珍宝并不是山河的险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君主能否恩危并重,得到臣民的拥护。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可谓是易守难攻的天险,但他却不讲求德行仁义,最后夏禹消灭了它。夏桀的居处,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坂在其北面,但他不施行仁政,于是商汤流放了他。殷纣的国都,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他不行德政,周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国家的珍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如果国君不施恩德,船上的人就都是仇敌,您纵有险固的山河又有什么用呢?”魏武侯听了,很感动地说:“说得好,有道理。”

  第46节:新读史记(下卷)(46)

  吴起任西河守,很有名望。魏国设置相国,由田文担任此职。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让我来跟您比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使士兵们舍生忘死,浴血疆场,敌国不敢暗算我国,关于这一点,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百官,亲服万民,充实仓库,在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当然我差的很远。”吴起说:“镇守西河从而秦国军队不敢东进侵犯,韩国和赵国臣服于我魏国,在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我更加地不如您。”
  吴起说:“按这三条来说,您都在我之下,职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呢?”田文说:“国君年少,国人疑惑重重,大臣们没有真心归顺大王,百姓也不信任大王,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附给您呢,还是托附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托附给您好了。”田文说:“这正是我职位在您之上的原因。”这时吴起才知道自己在协和内外、维护王权和稳定社会这方面不如田文。
  吴起中计离魏
  田文死后,由魏国一位叫公叔痤的贵族继任为相国,娶魏公主为妻。公叔痤虽为魏王的驸马,在军功和能力上却都远逊于吴起,非常害怕吴起会来抢夺自己的相位。他的贴身仆人对他说:“让吴起离开魏国,其实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公叔座说:“有何妙计?”他的仆人说:“您可以这么做……”
  于是公叔痤听从了仆人的话,第一步,他向魏武侯进言说:“吴起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但君侯的国家弱小,又同强大的秦国接壤交界,吴起实在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臣时常私下里担心吴起没有久留魏国的心意,而去投奔其他的国家。”魏武侯说:“那不行,我们少不了他,得想个办法留下他才是。”公叔痤于是趁机对魏武侯说:“君侯明天可以召他进宫,把女儿嫁给他,直接问他愿不愿意做我魏国的驸马。吴起此人向来趋炎附势,如果他对魏国真心的话,肯定会满口答应,如果他借口推辞,那就明摆着是有二心了。”魏王连连点头。
  第二步,公叔痤当晚邀请吴起一同回家,事先与公主商议好,公主故意在吴起的面前对公叔痤做出傲慢和骄横的态度。正当吴起兴高采烈地坐在席间,却愕然地发现堂堂一国之尊的相国居然恭敬地站在一旁,不住手地端酒上菜,亲自服侍公主夫人,其媚颜卑下甚至还不如仆人,不由得大吃一惊。散席后公叔座拉着吴起进入内室,向他大吐苦水,极言驸马生涯的辛酸苦辣,吴起感慨良久,好言相慰。
  第二日,魏武侯问他是否有意迎娶公主,吴起立时神色大惊,转念一想,做驸马虽然一步登天,但不料竟是如此羞辱人,我吴起就不信凭自己的才干混不出头,驸马不做也罢。于是婉言谢绝。魏武侯登时神色不善,知道相国所说不假。魏武侯于是开始怀疑吴起,不再信任他了。吴起担心会惹祸上身,便离开魏国,即刻前往了楚国。
  吴起之死
  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精明强干,吴起一到楚国就让他做了楚国的相国,一生苦求富贵的吴起到此算是功德圆满。
  在楚王的支持下,吴起大举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汰冗员、废除与王族关系疏远的亲属的特权等。当时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军队,于是规定结余下的财物都用来抚恤作战的士兵。另外他还粉碎游说之人中高谈纵横之术的言论,加强对人民思想和社会舆论的控制。
  改革后的楚国国力蒸蒸日上,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也翻了数倍。而且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三晋;向西征讨秦国。楚国的强盛使诸侯国都非常忧虑,却也积累下了其后跻身战国七雄的实力和本钱。
  但凡改革,都难免要得罪人,吴起素来贪鄙傲气,行事酷辣。原先楚国的旧贵族因为吴起剥夺了他们的许多特权,都恨死了他,想谋害吴起。楚悼王活着的时候对他恩宠有加,没有人敢怎么样,楚悼王一死,尸骨未寒,宗室大臣就发动内乱,联合追杀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边,趴伏在上面,打算迫使追杀者投鼠忌器,从而逃避射杀。追杀吴起的贵族们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乱箭射死了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第47节:新读史记(下卷)(47)

  楚悼王安葬以后,太子登基,新楚王即位后,名正言顺地把那些朝楚悼王尸体上射箭的人全部抓了起来,并诛灭其家族,因射杀吴起而遭灭族处死的有七十多户。这个聪明的吴起送给新楚王一个诛杀权臣,巩固统治的绝好借口,当然最主要的,是替自己报了仇。
  作法自毙
  历史的每一步前进都充满阻碍。
  强国的梦想,使他不惜付出一切。
  无情的法令,使他难逃命运的捉弄。
  不被重用的贤才
  商君就是商鞅,姓公孙,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那是建立和巩固君王统治的一套法家学说。后来他做了中庶子一官,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十分聪明能干,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公叔痤就生病了,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忧虑地说:“国相的病万一遭遇不幸,寡人和国家可怎么办啊?”公叔痤回答说:“臣的中庶子商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大王可以把国政交给他,由他去处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痤屏退左右随侍的人员,对魏惠王说:“大王假如不打算任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一个中庶子掌管,他难道是糊涂了不成?”
  公叔痤又召来商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爱君后爱臣,因而劝大王如果不任用你,就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要不就会被处死的。”商鞅却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商鞅就没有离开魏国。最后魏王既没有任用商鞅,也没有杀他。
  瑕不掩玉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他就向西去了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了商鞅,商鞅为孝公大谈治国之道,孝公边听边打瞌睡,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爱卿的客人真是一个大言不惭的家伙,这种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就用孝公的话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略劝说大王,可他对这种道理却没有兴趣。”几天后,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商鞅。商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得淋漓尽致,可是还是不合孝公的心意。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也听不进去。那么我知道大王喜欢听什么样的道理了,我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于是商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又大肆陈说了一次,没想到这次孝公对他很是友好,可还是没有任用他。没过多久,孝公却主动要求再召见商鞅。景监告诉商鞅,商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被说动了。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怎样更有把握地抓住大王的心思了。”于是商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膝盖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他们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问商鞅:“您这次说的什么,居然这么合大王的心意?”商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他等不了。我就向他陈述能够在短时间内富国强兵的办法,他才特别高兴。”
  舌辩群臣
  孝公任用商鞅后不久,打算变更秦国的法度,但又恐怕国人议论自己。商鞅劝说到:“办事犹豫不决一定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所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所嘲笑的。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是怎样成功的,聪明的人却可以事先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追求完美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就大业的人不与普通人一起谋划。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起来,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很赞成他的说法。

  第48节:新读史记(下卷)(48)

  但大臣甘龙却说:“不对,圣人不是通过改变民风习俗来教育感化广大人民的,有智慧的人也不是通过改变不断传承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顺应民风民俗来施教人民,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治理国家,百姓才会安定。”商鞅说:“甘龙所说的正是世俗的说法。常人安于旧俗,而书生拘泥于书本。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事情。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霸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敢于制定新的法度、变更礼制,愚蠢的人被旧的法律所制约、被旧礼制所约束。”
  大臣杜挚又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商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可以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得天下,夏商不更换旧礼制而失天下。反对古制的人不能因此受到责难,沿袭旧礼的人是不值得赞扬的。”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
  言出必行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未公布。商鞅就想:一定要想个办法让人们相信我的变法是真的!于是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对围观的人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后来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民众。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随后,新法终于颁告全国了。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投诉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就是因为上层贵族也触犯它。所以不管是谁如果不遵守新法,一定要受到惩罚。”商鞅要依新法处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商鞅就处罚了太子的两位老师,因为他们的教导无方。公孙贾被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公子虔再次犯法后处以劓刑(割去鼻子);他还用残酷的血腥手段进行镇压,仅一天就处死了七百余人,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