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说:“下面的血是新鲜的,还在流。”这时救援人员就会接着挖下去,希望能及时挖到受害者。
英国历史上简短而辉煌的一页不知不觉地接近了尾声。德国轰炸机仍在不断地攻击,英伦三岛海岸防线仍在不断地加固,两岸的高射炮仍在不停地射击,但仅此而已。皇家空军在德国、法国和荷兰空投了许许多多的传单,上面诙谐地写着:“我们晕船。学会游泳要付多少钱?”“为什么元首还不来我们这儿?”
正值英伦空战打得不可开交,英国人疲惫不堪,纷纷猜测德国人究竟何时入侵英国时,这位元首却早已把贪婪的眼光瞄准了苏联:一年前,苏联进攻波兰;1940 年夏天又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几个国家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省。尤其使希特勒担忧的是,苏联对罗马尼亚的威胁危及罗马尼亚对德国的石油供应。他急不可待地要消灭这个“东方赤祸”。
1940 年12 月18 日,希特勒发布了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第21 号指令,命令武装部队准备发动一场“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
德国在西线的部队开始一个师一个师地向东部边境调动。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发出指示,大意是进攻英国的准备要假装继续进行。此时,“海狮”计划实际上已成为希特勒遮人耳目的大骗局——历史上最大的骗局,目的是掩盖希特勒对苏联的侵略野心和战争准备。
5 月初,戈林发出秘密命令,指示一直在进攻英国的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主力部队准备转移到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去,为“巴巴罗萨”行动做准备。然而,就在德国空军的飞行员得知这一决定之前,他们奉命对英国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惩罚性的袭击。
希特勒的外交部长约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是对这次进攻最为热心的支持者。他把这场战争看成是对英国政府和人民报私仇的行动。这个狂热的纳粹党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里曾任德国驻伦敦的大使。他坚持要在向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递交国书时行纳粹军礼,并高呼“希特勒万岁”,因此受到英国人民的痛恨。在他与英国政府和人民的交往中,他表现得既不懂策略又不可一世,而英国人也从不会放过指责奚落他的机会。
这会儿,泄私愤的机会到了。5 月10 日上午,里宾特洛甫走进他在威廉宫的办公室,告诉他的一位助手,“这是最后一次轰炸,将是这次战争中最猛烈的一次。飞行员只有一个目标,”这时他容光焕发,暗淡的眼睛也闪闪发亮,大声喊叫着,“伦敦!伦敦!伦敦!”
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也变得越来越心狠手毒了。最初,希特勒撕下只攻击军事目标的伪装,命令他们袭击伦敦等大城市的平民目标时,他们大为震惊。长达8 个月的血腥轰炸下来,他们的兽性大发,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了。
指挥官通知全体飞行员:第一个击中白金汉宫的人将荣获骑士十字勋章,由德国空军司令、陆军大元帅戈林亲自为他佩戴。
有一个名叫巴农·沃尔瑟·冯·西伯的飞行员雄心勃勃地跟同伴说:“我已选好了一个目标:白金汉宫。”
5 月10 日晚上,星稀月明,又是一个满月的夜晚,也是德国飞行员偏爱的夜晚,因为月光可使他们的炮手看清向他们进攻的皇家空军战斗机。
晚上11 点钟,空袭警报响彻伦敦上空。半小时之后,507 架德国飞机呼啸着在伦敦上空扔下了总重量为708 吨的炸弹,全是致命的燃烧弹、烈性炸药和降落伞雷。空袭一直持续到翌日早晨5 点37 分。
皇家空军的夜间战斗机已成为德国飞机的真正的威胁,它们普遍装上了改良后的雷达,可以发现、追踪和拦击数英里之外的敌机。勇士式战斗机也已大量装备了部队。
英国战斗机在埃塞克斯海岸线上空拦截来犯之敌,共击落7 架德国飞机,击伤了3 架,自己只损失了1 架。巴农·冯·西伯驾驶的海因克尔111轰炸机,再也无法实现他炸毁白金汉宫的夙愿了。他的飞机刚抵达英国海岸上空就被皇家空军1 架喷火式飞机击中,3 名机组成员命归黄泉,西伯自己跳伞后安全着陆,在英国的战俘营里度过了整个战争。
闯过皇家空军战斗机防线的德国飞机心神不宁地刚到伦敦上空,又遭到伦敦防空部队大面积火力阻击网的迎头痛击。2000 多门轻重高射炮齐射,为了躲避高射炮的射击,德国飞机只好飞得高高的,随意把炸弹扔到这个首都的什么地方。
俯瞰泰晤士河的伦敦塔被击中,里面那些身穿传统服装的守塔人不得不拿起灭火泵和沙袋来灭火。
7 颗烈性炸弹炸开了国会下院,楼上的走廊被炸塌在地上,与议员们坐的绿色皮面长凳和发言人有罩盖的椅子混在了一起。一颗炸弹击中了议院塔上的钟楼,大本钟被烧黑。但是这座古老的大钟主体结构没有被破坏,那著名的钟声从未间断过。
位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心的一所建筑物的天窗屋顶被燃烧弹烧着了,屋顶砸在唱诗台和礼拜堂上。英国中世纪杰出的建筑样板——威斯敏斯特的主教宅邸也被摧毁了。
英国博物馆的绝大多数珍藏已被转移,但是燃烧弹烧坏了图书收藏室,博物馆的埃及展厅也几乎全部被毁。
当天晚上,伦敦有2200 次大火,整个夜空都被照亮了。有7 处大火烧掉了方圆一英亩的许多建筑。整个伦敦被大火吞噬了700 英亩的地方,其面积大约相当于1666 年伦敦大火焚毁面积的一倍半。那次大火使整个伦敦讨之一炬。
救火队员和防空消防员们躲着德国人新扔下来的如雨似的炸弹,与熊熊的烈火进行着战斗,营救那些被埋在瓦砾下面的人和伤员,疏散那些被炸得无家可归的人。
伦敦现在只有700 辆救火车,加上正从北部开回伦敦的60 辆,要对付这么大的火灾面积和这么凶猛的火势,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即使有足够的消防力量,也没有足够的水。烈性炸药几乎破坏了所有的输水干线。
伦敦消防局的一位分区长官杰弗里·布莱克斯通在警报拉响后几秒钟里,就奔向了自己的岗位,亲自赶到灭火现场进行指挥。他回忆说:“有一段时间。我们有多得不能再多的消防队员、救火车和一个个火场,但是就是没有水。后来来了一个供水的单位,他们带来了长达两三英里的折叠水管。他们扔下了一个帆布水池,把它弄到了威斯敏斯特桥附近的泰晤士河边。4条水管都放好了,等着注水。”
消防队员们冒着仍在往下落的烈性炸弹,在烈火燃烧的街道上跑来跑去铺设新的水管线,准备将它们与河里的水泵连接起来,把河水引到火场灭火。
这时,一颗烈性炸弹落到了一辆救火车上,车被炸毁,五名消防队员被炸死。他们躺在了血泊之中,一半在水糟里,一半在救火车上。
消防队员牺牲的人数不断增加。一串炸弹落在了斯珀吉翁礼拜堂附近,在一群消防队员中爆炸。顿时血肉横飞,到处都是穿着蓝制眼、脚穿防火靴的尸体。
四周火光冲天的建筑物把街道烤得闷热,大火冒上去的热气把破报纸、火星、飞灰和燃烧着的破布翻卷得满天飞舞,随着炸弹不断呼啸而下的尖叫声,房屋一座座地倒塌,浓烟翻滚,出现一片片新的火区。
西尔弗镇有一家橡胶制品厂,这个镇还盛产化肥和肥皂。当炸弹落下来时,这里出现了一个恶梦般的可怕情景,成千上万透不过气来的人们在呛人的浓烟、烈火和废墟中摸索挣扎着,拼命想逃出这个地狱般的地方。
展现在布莱克斯面前的简直是一座烈火地狱,他禁不住自语道:“我看伦敦再也受不了这些了,我看我也受不住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次大空袭将是一场更猛烈的“闪电战”的开端。实际上,丘吉尔首相已从破译出来的情报中得知,希特勒已放弃入侵英国的念头,德国的大队人马已从西欧撤到东欧开辟新的战场。但是,他没有告诉英国人民。他担心他的人民会因此而丧失斗志。
一星期过去了,两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进攻。
1941 年6 月22 日,德国军队突然大举入侵苏联。。
英国人民从战争重负下解脱出来了;英联邦依然如故,团结而又自由。人们惊喜若狂,奔走相告:“我们胜利了!”
希特勒失败了。在这场空战中,德国空军共出动飞机4.6 万多架次,投掷炸弹约6 万吨,损失约1600 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915 架飞机和500余名飞行员。英国居民被炸死炸伤8.6 万余人(其中约4 万人被炸死),100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许多城市被严重摧毁。但是,希特勒想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主要目的未能达到。
时间将会证明,德国在英国遭到的失败带来的后果将有多么严重,而丘吉尔早已预见到这一历史的结局。6 月18 日,他在英国下议院发表的著名演讲中预言:“希特勒知道他必须得征服我们英伦三岛,否则就会失去这场战争。”
当冬天临近欧洲时,希特勒掉转枪口,不再理会这个未被攻克的岛国。以后,他在对苏联的夏季攻势中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但是,最终还是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也有人说,德国人没有打输而是自行退出了不列颠战役。不管怎样,英国保全了。在将近1000 年的时间里,英国成功地用海上的力量保卫了自己。在不列颠战役中,2500 名年轻的战斗机飞行员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生命,击败了比自己强大几倍的敌人,将不可一世的德国空中强盗阻挡于国门之外,在英国历史上开创了用空中力量保卫家园的奇迹。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过这么大的贡献。”
第三部铁甲黄沙——阿拉曼之战
于江欣著
主要人物表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
阿兰·布鲁克英帝国总参谋长上将
黑斯廷斯·伊斯梅丘吉尔的私人参谋长少将
阿奇博尔德·韦维尔英军驻中东总司令,后任英印军总司令上将
克劳德·奥金莱克(奥克)英军驻中东总司令兼任第8 集团军司令,后被解职上将
伯纳德·蒙哥马利(蒙蒂)英国苇8 集团军司令中将
理查德·奥康纳英国西部沙漠部队指挥官,后被俘少将
艾伦·坎宁安英国第8 集团军司令,后被解职中将
尼尔·里奇英军中东司令部副参谋长,接任第8 集团军司令后被解职少将
弗雷迪·德·甘冈英国第8 集团军参谋长准将
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
本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首相
法西斯党魁鲁道夫·格拉齐亚尼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兼总司令元帅
阿尔伯特·凯塞林德军南线总司令元帅
埃尔温·隆美尔德、意非洲集团军司令元帅
路德维希·克鲁威尔德国非洲军军长中将
齐格菲尔德·威斯特法尔德、意非洲集团军作战部长,后代代理参谋长上校
弗里茨·拜尔林德国非洲军参谋长上校
乔治·施图姆德、意非洲集团军代司令,后死于心脏病猝发上将
李特·冯·托马德国非洲军军长,后被俘中将
引子
浩瀚的沙漠,犹如大海,天连着地,地挨着天,茫无垠际。广阔的天地为现代化装甲部队提供了理想的作战场地。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便是在这片烈日炎炎、黄沙滚滚的非洲沙漠中展开的。
战争狂人希特勒要在这里切断大英帝国的生命线;而大英帝国的顽强斗士丘吉尔则竭尽全力保护他的地中海通道与石油。双方派出各自的精兵强将,在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上兵戎相见,血流成河。地上坦克驰骋,空中战机搏杀,两军对垒,互不相让,争夺着这片即便是一贫如洗的阿拉伯人也不屑为之劳心费神的荒凉土地。
沙漠之狐隆美尔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旗开得胜,直逼英军重港托卜鲁克。英国军队不甘示弱,“十字军”西征将隆美尔打得落花流水,迫其退至进入北非后的进攻出发阵地。然而,隆美尔以其狐狸般的狡诈,大胆反戈一击。不出半年时间,英军溃不成军,一路东撤,退守英军在埃及的最后一道防线——阿拉曼。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风头出尽的沙漠之狐,终于碰到了强劲的对手——蒙哥马利。于是,在埃及境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车站上,一场震撼世界的决战拉开了帷幕,引出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曲曲催人泪下的悲歌。。
第一章托卜鲁克传噩耗
6 月的华盛顿,气候炎热。初升的朝阳虽然不像正午时那样火辣辣的,却也发出明朗而可爱的光芒,清爽地照耀着大地。远处。一辆豪华轿车在各式警卫车辆的严密护卫下,疾驶而来,在美国总统官邸白宫门前嘎然停下。车上走下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新上任的帝国总参谋长布鲁克、首相的私人参谋长伊斯梅将军及其他军方随行人员。
首相嘴里叼着那根全世界都熟悉的雪茄烟,迈着缓慢、沉重的步伐向白宫里面走去。他的身材还是那样矮胖,只是背驼得更厉害了,像是在昭告世人,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是如何艰难困苦、孤军面对希特勒德国的。他那略带倦容的脸上分明流露出喜悦的神情。是的,随着希特勒对俄国发起闪电战,日本偷袭珍珠港,英国终于结束了那令人心焦的孤军奋战的局面,同美国和苏联联合起来,共同对敌。此行是丘吉尔第二次访问华盛顿,主要目的是为1942—1943 年的作战行动做出最后的决定。昨天,首相已在海德公园同罗斯福总统进行了初步会晤,并把自己对种种问题的看法以书面形式提出来,中心意思是要求美国暂且放下在法国组织登陆行动的计划,转而考虑“攻敌无备之处”——在北非实施“体育家”作战计划。但是,在美国军界一片“欧洲第一”的呼声中,罗斯福总统能否同意这种改变战略重点的做法,丘吉尔尚无十分把握。
首相一行在一个身穿常礼服的中年人的引导下,穿过铺着耀眼大理石的宽敞前厅,电梯把他们送上楼,来到罗斯福的办公室。
“哦,来啦!”总统笑着大声打招呼,嘴咧得很大,他那张亲切的脸庞容光焕发。他的嗓音有一种清脆、精力充沛的回响。总统坐着轮椅,从办公桌后面出来。他身穿一件柔软的绸衬衫,系着一条黑须带。这位未穿外衣的总统上身魁梧壮实,但是下身那辜青灰条花薄麻布裤子像口袋一样。可怜地下垂着,松松地贴在他那消瘦的胯骨和软弱无力的小腿上。
“你好!”总统很高兴地和丘吉尔握手,他的手很热而且湿。天气很热,尽管这个椭圆形办公室里的窗子都打开了,室内仍然闷热得使人透不过气来。“你们来得太巧了,正赶上喝头一轮。尝尝我刚调的马提尼酒,蛮不坏的哩。”
英国人这才看见,书桌上的配酒器具里盛着搅拌好的鸡尾酒。在这炎热的夏天,双方啜着清凉、香醇的马提尼酒,愉快地交谈着,伊斯梅在一旁打量着这两位世界头号强国的伟人,暗自思忖,他俩无疑是各自国家的第一号人物,可是凑到一起,他俩谁更出类拔萃呢?罗斯福站着要高出首相一头,然而他是撑在一副冷冰冰的金属架上。丘吉尔呢,是一个弯腰屈背的胖老头,他年龄更大,更严肃,更自信。不过,首相时不时地流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