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英'乔纳森·克莱门特斯
秦始皇,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皇帝,他的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绝代暴君”;有人说他功大于过,有人说他过大于功;有人说他是刚正之强人,又有人说他是变态的狂徒……他是秦王室近百年兼并图谋和努力的受益者,他母亲曾策划推翻他,他的“继父”也曾发动叛乱欲置他于死地,他从童年玩伴密谋的暗杀下死里逃生,他是个冷酷无情的法家政治体制的产物,他创建了统一的国家制度,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他企图用方术跟死亡作战,他的臣民们在他绝对集权统治下恐怖地过活,最后,他的坟墓则由雄伟的兵马俑军阵守卫着……
秦始皇
内容简介
秦始皇,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皇帝,他的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绝代暴君”;有人说他功大于过,有人说他过大于功;有人说他是刚正之强人,又有人说他是变态的狂徒……他是秦王室近百年兼并图谋和努力的受益者,他母亲曾策划推翻他,他的“继父”也曾发动叛乱欲置他于死地,他从童年玩伴密谋的暗杀下死里逃生,他是个冷酷无情的法家政治体制的产物,他创建了统一的国家制度,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他企图用方术跟死亡作战,他的臣民们在他绝对集权统治下恐怖地过活,最后,他的坟墓则由雄伟的兵马俑军阵守卫着……
序言和致谢(1)
在被妖魔化了好几个世纪之后,秦始皇成了一个强力型的人物,即使是在经典的历史大事中也是如此。我写作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史记》,它是一部由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古代中国的巨型编年史,它包括了当时那个时代许多重要人物的传记。尽管如此,秦始皇的形象仍然还是个影子—在他统治时期,他是高高在上的,对大众的视线而言他经常是秘而不见的。他被周全地保护着,离刺客和羡慕者们总有一定的距离,没有人胆敢正视他或直呼他的名字,所以,我们没有多少关于他的面部和外形特征的资料,这是不足为奇的。在古代历史事件中,关于他本人个性的记载是很少的,更多记载的是他勇武地营造长城、修建各种驿道、宫室,乃至残酷的政治决定等等。秦始皇的传记同时也是离他最近的人们的传记—因为这也是需要。在过去有关作品中,科特瑞尔(Cotterell)的《秦始皇》超过40%的内容致力于描写政治斗争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而伯德(Bodde)的《中国的第一位统一者》的主角根本不是秦始皇,而是他那诡计多端的丞相李斯。而我则从原始资料出发,决定采用《秦始皇》这个名字,而不是着眼于他的个性。尽管《史记》包括了许多其他人的列传,这些人中有他的大臣、将军甚至刺杀他的刺客们,然而这些人或者是不敢提及任何关于他的主题,或者因卑贱到不能直呼其名而离政治巅峰太远,因此秦始皇本人的面貌仍然保持神秘和寂寞。
不过,我们确实可以从一定事件的发生时间及其侧面得出种种推论:秦始皇—这一统一中国的人同样也是从刺客的白刃底下侥幸逃生的人—当时,他徒劳地拖拽着一把佩带在身上、不便挥舞的仪式用剑,这剑太长了,很难从剑鞘中抽出 ;他也是被凡夫的必死性所折磨的人 ;他长期以来一直是无情的思想家,不相信旧时神灵化的古帝王们,但他仍然希望把自己加入他们之中凑数。假如忽略他对迷信的仇恨和责难,我们会发现他的陵寝所显示出的体现信心和力量的神圣姿态,只有古埃及的金字塔才能与之匹敌。在1974年正式发掘兵马俑之前的2200年,没有人猜到秦始皇最终的陵墓所在。当初修建这陵墓是希望它万古长存,然而它在他死后几年就被毁了,他的棺椁则静静地躺在临潼的红色黏土底下。
我要感谢以下这些人:是萨顿出版社的杰奎琳?米切尔(Jaqueline Mitchell)首次建议我写一部关于长城的书,她允许我跟她讨论,而不是仅仅写一本关于修筑长城的这个人的书。我的代理人,福克斯和哈佛的切尔西?福克斯(Chelsey Fox),他们认为其中应存在血腥的情节。我先前的历史学导师埃利斯?提纽斯(Ellis Tinios),他虽然已从利兹大学退休,仍然在周六晚上在书桌前熬到很晚,浏览他关于匈奴年代学的论文;而我的一个电话惊醒了他,让他弯曲的脖子不由得立刻挺直来回答我的问题。安德鲁?迪肯(Andrew Deacon)也因为我想了解中国古代水泥的化学成分而麻烦他感到惊讶。同样,我还麻烦了玉室元子先生解释模糊不清的古代传说,而弗雷德里克?L。斯科特(Frederik L Schodt)和费尔梅特?苏(Fiametta Hsu)则认真负责地带着相机穿越中亚沙漠,毫无怨言。匹兹堡大学的安瑟尼?巴比艾瑞?洛(Anthony Barbieri…Low)、卡里?刘(Cary Liu)和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尼科尔?戈登(Nicole Gordon)通力合作,给了我一份古代石画像的精致拓本,这拓本生动地描述了本书引言部分荆轲刺秦王情景。此外,我给的酬谢也被祥和的亚当?纽厄尔(Adam Newell)和金伯利?格瑞(Kimberly Guerre)谢绝了。伦敦东方和非洲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们则为我提供了他们一贯有条不紊的服务。还有最后,感谢卡蒂,她为我提供了一张安静的厨用餐桌,我能在上面打开手提电脑,而且在这本书的写作之际,她获得了代表柔道高级段位的黑色腰带。假如燕太子丹雇佣的不是荆轲而是她的话,那么历史就要改写了!
序言和致谢(2)
我要深深地感谢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允许我征引约翰?诺伯洛克(John Knoblock)翻译的《荀子》和约翰?诺伯洛克(John Knoblock)及杰弗瑞?瑞杰尔(Jeffrey Riegel)翻译的《吕氏春秋》;感谢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允许我征引詹姆斯?克让普(James Crump)翻译的《战国策》,以及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允许我征引威廉?尼恩豪瑟(William Nienhauser)翻译的《伟大书手的记录》卷1和卷7,还要感谢E。J。布瑞尔允许我征引德克?伯德写的《中国第一位统一者》,等等。
乔纳森?克莱门特斯
引子 图穷匕见(1)
孔子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明智的人确乎不会想到嬴政想要统治整个世界,虽然他的祖先们早已经开始了缓慢的征服。他的曾祖父秦昭王,已经自封天子,领导着这个事实上没有天下共主的世界。现在,嬴政已经33岁了,统治着这个令他的邻国从心底里胆战心惊的国家。他的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一部在军国主义路线上奔跑的机器,它的全民注籍制度是那么严酷,而这样的氛围造就了一种陶醉于征服的人民,所以,秦国稳固地吞并着他的竞争对手们。
然而对那些等待宰割的国家而言,必须采取一些避免坐以待毙的手段了。在燕国,太子丹下定决心,那就是他不能坐等好战的秦军踏上他的疆土。秦军素以残酷无情而闻名,对燕太子丹而言,他也别无选择。他虽然曾是嬴政幼年时的朋友,但后来他在秦国做人质时曾从那里出逃,这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因此假如秦国进攻燕国,太子丹必将毙命。太子丹希望未雨绸缪,他在酝酿一个暗杀嬴政的阴谋。
这个计划是精细、周密的。但是,一个刺客是不可能有办法潜入由宫墙、护卫和贴身卫士组成的秦王保卫圈的,为了更近距离地接近秦王,刺客必须获得秦王及其臣子们的信任,现在太子丹需要一个能承担此项使命的人,一个承担必将以丧命为结果的人,因为即使刺客能突破秦王的重重保卫,并刺出致命的一击,他生还的机会仍是几乎渺茫的。刺客需要十分幸运,还需要对自己极其有把握。
燕太子丹找着了这样的人,他的名字叫荆轲。他宣称自己是一名苦寻着值得尽忠的贵族侍主的剑客。或许他的态度应该受到责备—他跟其他剑客为了斗剑之外的原因相战而闻名。或许他从未像他自己夸口的那样高效和能干—有一次,在邯郸城因弈棋发生的争执最终升级,但荆轲在能证实自己剑术水平—他在跟他的对手鲁句践决斗之前逃逸了。这件事是他引起太子丹的谋士们注意的原因,他们注意到荆轲并不贪生怕死,他有着在剑拔弩张之际保持冷酷平静头脑的能力。而且当荆轲的剑术水平并不被考核之际,他找寻了另外的让自己保持声望的方式 :他跟下等的人群相联系,并且经常被人们看见在市场上,他在一个屠夫和一名乐师的陪伴下喝得烂醉。
他看上去很不像一个能拯救一个国家的候选人,但他受到了最郑重的推荐—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这个最高机密,太子丹的主要谋士(田光先生)在举荐荆轲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太子丹和他的谋士都将这个计划极其秘密地保守着,并让荆轲确信它的重要性。在举荐者自杀这一消息的触动下,太子丹恳求荆轲承担起这一使命。他们对刺秦的最终结果并没有把握,但荆轲终于答应了。
荆轲面对着这一不归之途上的前景默默度日。就像一个自愿赴死的人那样,他持续地享受着铺张的宴饮,在君王般的豪奢中放纵着自己,跟一群为让他娱乐而设的女奴调情,关于他后来举止的传说或许是太轻佻了,比如,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他用金币在池塘里打水漂,享用着一匹价值连城的马的肝,甚至砍掉一位美丽乐伎女子的手,以使她的双手能放在一个玉盘子里呈现给荆轲。
无论他放荡行为的真实细节如何,荆轲都度过了他的快乐时光。太子丹见状开始逐渐忧虑他的计谋,考虑起这个刺客是否真会开始这次使命。因为当荆轲沉醉于他过去许许多多的索求之际,秦国的战争机器朝他们身边滚动而来—征服赵国,这个燕太子丹曾经生活过的国家。
当荆轲持续地陶醉在金钱美女中之际,太子丹开始思量展开这次致命使命所采用的手段。因为考虑到荆轲如果进入秦王的内廷,他可能只有几秒钟实施他的任务,太子丹寻求着理想的武器,因为没有任何剑、斧、镖能躲过秦王卫士们的搜索,不过或许一柄小小的匕首可以。于是太子丹的助手们并没有再去多想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是四处去寻找世上最锋利的兵刃。碰巧他们发现了符合需要的利器:一柄由一个从秦国铁蹄下出逃的难民拥有的匕首。这个人被赐予了百金,他被劝说暂时跟此匕首分离一阵,当然,此人对他的匕首所要派的用处一无所知。
引子 图穷匕见(2)
太子丹同样还用毒药做了试验。这毒药发作的速度快慢并不重要,对于一名精心谋划的刺客而言,更重要的是能使之发作的有效剂量,因为秦王有可能穿了铠甲,他还有可能奋力反抗。当刺客刺出去之际,他可能仅能轻轻地伤及秦王最表面的皮肤。太子丹的这一试验让很多人搭上了性命—奴隶们被用毒药炼过的刀刃做试验,直到刺客确信他找着了让最轻微的划杀也足以让人毙命的剂量,而秦军正史无前例地逼近燕国的边境,太子丹觉得不得不提醒荆轲,出发的时间到了。
然而,荆轲还是没有为自己的使命作准备。他提醒他的雇主,要刺杀秦王,当然有接近秦王的需要,不过这接近并不会突然变得容易,他需要一个计谋去获得秦王的信任,需要一种足以越过秦王重重外层护卫的方式,需要一种能规避内廷岗哨和贴身护卫的手段,因为秦王简直是尽人皆知地、患妄想症般地多疑,他根本不可能让一个陌生人靠近他的王室侍从,除非这个陌生人为他的国家作了重大的贡献。
荆轲有了一个主意。他听说秦王的旧将樊於期背离了旧主投奔太子丹,他的头颅被秦王悬赏以千金高价外加一个贵族爵位、一片万户封地的领有权。荆轲向樊於期要来了他的头颅。
太子丹为此深感愧疚—樊於期投奔他而来,寻求他的帮助,他本不该仅仅为了自己的密谋让樊於期送命,不管这个密谋是否能够成功。太子丹是坚定而信守诺言的,他不会主动去讨要流亡将军樊於期的头颅,于是,只能荆轲自己去找樊於期。这位前将军孤身一人蛰居在太子丹的某处领地里—他的全家早已被秦王处死。荆轲告诉樊於期,他听说他的头被悬赏以高价,并问樊於期准备为自己的性命作什么打算。
樊於期沉默无应。他的家人都死了,而且,他的军旅生涯已经完结—再也不会有先前的敌人在等待他,燕国的人民永远也不会跟从他去上战场。他告诉荆轲实话,那就是他除了在流亡中坐等并梦想有朝一日能复仇之外,真的是束手无策。
这样,一场有史以来最离奇的交易发生了,荆轲要求樊於期去做一件事,那就是要他去死,因为他需要樊於期的头颅。作为回报,他承诺把樊於期的头颅带到秦王跟前要求报偿—当秦王因看见樊於期的头颅心生感动并允许荆轲进入自己身旁之际,荆轲准备靠近秦王,抓住秦王的袖子,而后立即用那把用毒药炼过的匕首刺向秦王—这就是他对樊於期的报偿。
樊於期回答:“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恨不能吞噬自己的心灵!我希望寻找一些办法!现在,你告诉我这个办法了!”
《史记》,中国这部早期的史书,是这个故事的来源。《史记》暗示着樊於期立刻就自刎了,但更有可能的是,他思忖了片刻,因为荆轲这一偏激的计划几乎是他唯一的希望—他终于割断了自己的咽喉。
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惊呆了,他冲进这位将军的卧室,发现尸体在倒下之处蜷卧着,鲜血蜿蜒着流过地板。《史记》说太子丹抱着樊於期尚温的尸身,沉浸在了深刻的悲痛之中。其实我们可以推究太子丹的真实心情—这位勇敢的将军亲赴可怕的死亡,而这一环节并没有沾上他太子丹自己的鲜血,这使太子丹这最后的、最绝望的计划有几分得以实现的希望了。这绝望计划所付出的每一步代价都迫使他更无情,更精打细算,将他自己变成他所不齿的秦王的一个翻版。
太子丹叫人割下樊於期的头颅,将之盛在一个匣中。现在,荆轲终于可以通过将秦王之敌的头颅呈进给他而表现忠心了,但荆轲还是没有动身。
荆轲不能孤身一个人前往秦国,因为这将仍然看上去古怪而形迹可疑。太子丹找了一个燕国人做荆轲的助手,这个人叫秦舞阳,是一个凶猛的囚犯,曾有13岁就第一次杀人的纪录。舞阳有极强的爆发力,他能在受极小的激怒时立刻成为狂暴的战士,太子丹认为他能在荆轲出使之际做一个理想的助手,因为秦舞阳是个不显山露水的年轻人,太子丹认为当关键时刻来临之际,他能够牵制住秦王的廷臣们。《史记》也并没有提及秦舞阳为自己的使命索要了多少报酬。
引子 图穷匕见(3)
当荆轲还不动身之际,太子丹终于失去了耐心,他说或许秦舞阳可以独自担当如此重任。《史记》纪录了荆轲默默的、隐藏式的回应。带着巨大的不情愿,荆轲终于同意出发了,他告诉太子丹,秦舞阳绝不可能一个人胜任这项使命,“怀揣着这把匕首,面对着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