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日本是落后的封建国家。在1603年,德川家康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在江户设置幕府,建立了德川家族的一统天下。名义上,首脑是天皇,但实权已落在德川家族的手中。德川幕府实际上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政府,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
德川幕府掠夺土地,并把土地分封给270家叫做“大名”的封建领主。大名又把领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分赐给自己的家臣——武士。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是幕府将军统治人民的主要工具。“士、农、工、商”被划在武士之下,受到等级身份制度的严格限制。还有30多万被称做“非人”和“秽多”的贱民,被排斥在士、农、工、商之外,过着悲惨的生活。
幕府推行闭关自守政策,不同其他国家建立任何关系。德川幕府以为这样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18世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业资本家为了争得政治上的地位,对幕府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反抗的情绪也日趋高涨。接连爆发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地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正当此时,西方列强大举入侵日本。幕府屈服于列强的炮火,连续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和关税协定。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为外来廉价商品的涌入而破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反对幕府的斗争接连发生。1865年12月,长州藩倒幕派击败保守派。随后,萨摩藩倒幕派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权。不久,这两股力量结成倒幕联盟,成为全国倒幕运动的核心,他们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加强自己的实力,与幕府军队抗衡。
这一年的12月,压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满15岁的明治天皇即位。明治天皇虽然年幼,但颇有见识,对幕府将军把持朝政十分不满,他决定与倒幕派联合推翻幕府统治。他写了一份“讨幕密诏”,交到大久保利通他们手里。德川庆喜听到风声,感到形势对自己不利,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辞职。西南各诸侯一眼就看出这是对方的缓兵之计。于是,他们调兵遣将,很快把自己的部队调集到京都附近,准备发动宫廷政变。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
德川庆喜连夜退居大阪,集中全部兵力,向京都进犯。政府军在京都附近迎击。夜半时分,双方展开了大厮杀。幕府军士气很低,而政府军却斗志旺盛,越战越勇。与此同时,改革派提出“减免租税”、“四民平等”口号,把农民和商人都争取到自己一边。因此,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由市民群众送到前线,并有许多市民直接参战。幕府军纷纷投降。德川庆喜仓皇撤退,逃到江户。政府军迅即包围江户。德川庆喜看到自己大势已去,向天皇投降。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之久的德川幕府垮台了。
1868年3~4月间,明治政府先后颁布了《五条誓文》和《政体书》,从而提出推行资本主义新政的基本方针。从1868年至1873年,新政府开展了大刀阔斧的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收回封建地主领地、取消封建身份等级制、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破除封建主义旧文化。这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由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的力量较为软弱,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因而国家的领导权落在中下级武士手中。他们虽然资产阶级化了,但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因素,使日本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
第五部分: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德意志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长期分裂的国家,境内诸侯林立。1848至1849年革命失败后,德意志各邦都恢复了反动的封建统治。19世纪50至60年代,资本主义在德意志普遍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农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业品市场的扩大,都给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愈加发展,国家统一的要求就愈加迫切。当时存在着两条不同的统一道路:一条是由无产阶级领导,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各邦王朝,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共和国。另一条是由容克阶级领导,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鲁士最后完成了自上而下的统一。在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起了关键作用。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15年出生在普鲁士一个大贵族地主家庭。他的性格强暴蛮横、凶悍粗野,崇尚武力。1851至1858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得到国王威廉一世的赏识,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能力深信不疑。他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认为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他曾反复对普鲁士人说:“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著名的铁血政策。它是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依靠“铁血政策”,俾斯麦先后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尽管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封建势力及其军国主义传统,但统一毕竟是一个进步的历史事件。
1864年,德意志与丹麦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发生领土纠纷。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丹麦惨败。双方签订协定,石勒苏益格划给普鲁士,荷尔斯泰因划给奥地利。
奥地利是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最大阻力,所以对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1866年6月,普鲁士挑起了普奥战争。意大利为了收复威尼斯也对奥作战。普鲁士军队很快占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各邦。7月3日,普军在捷克的萨多瓦村附近重创奥军。经过调停,8月23日,普、奥签订和约,规定:旧德意志邦联解散;奥国承认普鲁士成立北德意志联邦(由美因河以北各邦组成);把施勒斯维希、霍尔施坦、汉诺威和法兰克福等地划归普鲁士,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此后,普鲁士于1867年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王为联邦元首。奥地利皇帝为了增强国势,于1867年兼任匈牙利国王,组成了奥匈帝国。
经过普奥战争,普鲁士统一了德国的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的想法,不打败强大的法国,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的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早已垂涎三尺。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经过充分的准备,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一方面由于法国的孤立和军事上的失误,另一方面由于普鲁士制定了周详的作战计划,不到一个半月,法国就被击败。9月2日的色当战役,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法国投降,普军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的强国,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受铁血政策的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第五部分: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巴黎公社起义
19世纪中叶,法国拿破仑三世的专制统治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法国于1870年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但遭到了惨败。9月4日,法国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了 “国防政府”。这时,普军继续向法国内地推进,法国成了防御侵略战争的一方。“国防政府”屈辱求和,普军得以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10月31日,法军投降。巴黎人民极为愤慨,又爆发了旨在推翻叛国政府的第二次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两次起义使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受到了实战锻炼。爱国热情高涨的巴黎工人冲破政府限制,仅三个星期就组成了194个工人营队。1871年2月,巴黎无产阶级革命武装正式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同普鲁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停战和约。2月17日,梯也尔上台。由于消除了后顾之忧,法国资产阶级便集中全力对付国内特别是巴黎的工人武装。3月8日至17日,梯也尔政府向巴黎增调了2万名政府军,准备夺取国民自卫军的大炮,逮捕其中央委员会成员。18日凌晨,政府军占领了蒙马特尔停炮场,枪声惊醒了附近居民,大炮被抢的消息迅速传开。该区的国民自卫军战士立即集合起来,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内的人民群众也随同一起拥上蒙马特尔高地。偷袭的政府军很快就被赶到的国民自卫军击溃。
这时,巴黎的武装起义迅速展开。国民自卫军和人民群众自动拿起武器,建筑街垒,布置岗哨,派出巡逻队,集中分散的大炮。中央委员会领导武装起义,占领了部分地区。中午以后,国民自卫军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挺进。22时许,国民自卫军进入市政厅,升起红旗。至此,中央委员会控制了巴黎全城,推翻了梯也尔政权。3月28日,巴黎公社进行了普选,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诞生了。
为了镇压革命力量,梯也尔一方面纠集反动军队的散兵游勇,另一方面请求俾斯麦释放战俘,重新拼凑和整顿了军队。此时,巴黎东面和北面普军15万大军压境,西面和南面凡尔赛军队伺机反扑,形势对公社极为不利。
公社方面却疏于防范。4月2日清晨,凡尔赛军炮轰巴黎,向巴黎城西的纳伊桥发起进攻。炮声震醒了巴黎,公社执行委员会当即决定进攻凡尔赛。3日清晨,公社匆忙调集4万人,分3路向凡尔赛进军。由于公社领导对军事形势盲目乐观,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缺乏准备,致使出击部队各行其道,导致战斗的失利。
4月6日,凡尔赛军与东面和北面的普军对巴黎形成了包围。公社方面仅有1.6万人的作战部队和4.5万人的预备部队。但公社战士无所畏惧,与敌人浴血奋战。4月7日,西线5000名装备很差的部队,同9倍于己的敌人激战。17日,250名公社战士在贝康城堡抗击5000名敌军进攻达6个小时。在南线,公社战士为守卫炮台顽强战斗。到4月底,公社守住了巴黎西线和南线,给凡尔赛军以大量消耗。5月初,公社调整了巴黎防御部署。凡尔赛军发起全线总攻。公社虽在此时加强了军事指挥,但大局已难挽回。
5月21日下午,凡尔赛军进入巴黎,一场震撼世界的巷战开始了。为保卫公社政权,公社战士奋起抗敌,他们在街道和广场筑起街垒,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27日,敌军开始围攻最后两个工人区。在拉雪兹神甫墓地,200名公社战士与5000名凡尔赛士兵展开肉搏,战至傍晚,大部分公社战士壮烈牺牲,被俘战士全部被枪杀在墓地的一堵墙前。这堵墙后来被称为“公社社员墙”。28日,公社战士坚守的最后一个街垒被攻克。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被凡尔赛军血腥镇压下去了。
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历史上又发生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它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重大突破。在物理学方面,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伦琴发现了放射现象;在化学方面,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在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建立,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这些重大突破,为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相结合,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去,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而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推动了商品的生产。因此,人们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渴望有更好的机器和更强大的动力。这些条件,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表现是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4年后,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于是,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始用来带动机器。此后,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如电灯、电车、电报、电话以及电焊技术等。电的广泛使用,造成对电力的需求大增。于是有了法国人马·德普勒关于远距离送电技术的发明,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建成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将输电线路结成了网络。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这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从70年代到90年代,德国人奥托、戴姆、狄塞尔先后发明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和柴油机。这就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80年代,汽车诞生;90年代,许多国家建立起汽车工业,并牵动了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飞机等的制造和使用,也促使石油开采与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化学工业也在这一时期兴起。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纯碱、硫酸的生产,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促成了一系列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如化肥、化学药品、人造染料、人造丝和人造纤维等。炸药工业更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部门,瑞典人诺贝尔因发明火药和无烟火药而成为世界名人。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深度和影响上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不少新的特点。
第一,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的突破性成就,绝不可能出现新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二,它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能力和社会改造能力,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工业化。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
第三,它是在几个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