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德隆与新疆棉的影子
在对投资棉花行业的大资本、大企业的举例中,金津松重点讲到的对象是落脚新疆的“德隆”。
如果要对棉花市场进行考察,人们没有办法绕开新疆,这个中国最大的产棉地,今年产量预计又将超过150万吨,几近全国产量的1/3。
让北京纺织工业供销公司原棉科业务员汪保立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新疆棉花收购的价格大战早在9月中下旬时就已经展开,但是已经快到10月底了,北京市场却至今不见有新棉自新疆来?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一时没有找到火车皮,是运输上的问题,另外更大的可能是当地几个巨头把棉花截留了。”
在新疆市场上,驰骋着几个棉花大鳄,一个是改制自新疆棉麻公司的新棉集团(新疆棉花产业集团),这家全国最大的棉花销售企业,棉花年吞吐量超过20万吨,销售额达到25亿元;另一个就是德隆,这个长袖善舞的资本玩家,其入主ST中燕的举动昭示其大举进军棉花产业野心,市场一度传说德隆欲整合全国棉花市场。
早在2002年9月4日,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与喀什地区供销社签订了整体收购整合喀什地区10个县的棉麻和棉纺织业及新兴纺织有限公司的协议。
今年6月,德隆与新棉集团又走到了一起,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其全面整合新疆棉花产业的标志。根据协议,德隆将对阿克苏地区的塔里木棉花集团和新疆托峰棉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整合;之后,阿克苏地区将支持德隆有选择地逐步整合阿克苏地区的棉种繁育加工企业,协助新疆德隆集团控股组建阿克苏地区棉花种业公司。
按照德隆董事长唐万里的说法,德隆将对全疆及全国的棉花资源、棉纺织工业及整条产业链进行深入,而新棉集团董事长高兴森也坦言与棉花产地的合作,是为了加强对货源的控制。
两巨头因志同道合、各有所强而走到一起,其结果就是新疆的棉花将被他们消化。
有证券市场专家分析,ST中燕最近的市场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其与棉价高企的某种对应关系。相比9月份的狂跌,国庆开市后,ST中燕一直在8。80元和9。20元之间浮动,震荡之时就是建仓之时,这是庄家吸筹的迹象,庄家吸筹必有道理,道理之一,可能就是其主营业务棉花带来的赢利前景。
全文完(于2004年12月4日转贴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