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 作者:天天不休(起点2012.8.31vip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 作者:天天不休(起点2012.8.31vip完结)-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关近在眼前,辛苦劳作一年的百姓会将余粮拿出来换购生活所需品,因此成都内车水马龙,喧闹不息。
  在通往成都北城门的道路上,霜雪已被清扫干净,一道落幕的身影正缓步前行,朝着城门而去。
  衣着单薄,肩上挎着一个包袱,发丝与胡须都略显灰白,这个男人对两旁熙攘的喧嚣充耳不闻,一脸淡泊之色地迈着脚步。
  身后忽然传来马蹄声,两旁百姓都朝那纵马之人望去。
  成都也只有在主干道上允许骑马,在街市密集的地方是禁止骑马的,但凡路过,都要下马步行。
  不过在临近城门口的大道上,除非是太平军,否则很少有人会放马狂奔。
  百姓们瞧见策马之人英姿不凡,年轻俊逸,衣着贵气之中有说不出的威严气质,他们都情不自禁朝那青年投去善意与尊敬的目光。
  骏马疾驰而来,挡在了那背着包袱的中年人面前。
  “烨公子?”
  成公英对郭烨的出现感到意外。
  郭烨翻身下马,来到成公英面前,面露惋惜地问道:“先生真要归田隐居?”
  韩遂几年前被剿灭后,郭嘉招降其部将,不在乎这些人的才干如何,关键是郭嘉要对外展露出一个招降纳叛的姿态,成公英没有反抗的余地,比起杨秋等人被郭嘉任用,成公英显然已经被郭嘉所遗忘,而他待在成都闲赋,都是郭烨在照顾他。
  数年来,郭烨没有向这位谋士请教过任何公事,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
  现在,成公英打算回西北隐居,郭烨闻听此事便骑马追来。
  成公英就像是一个废人一样,他显然心灰意冷,韩遂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他无法向郭嘉效忠。
  表情平静地点了点头,成公英去意已决,无需多言。
  郭烨仰视天空,半晌之后吐出一口浊气,将马牵到成公英面前,郭烨伸手一请,说:“人各有志,烨不强留先生。此去西北路途遥远,此马就给先生代步。请先生上马。”
  成公英眼神看着郭烨略显复杂,刚要开口拒绝。
  “请先生上马。”
  郭烨又重复一遍,口气诚挚,绝不是威胁。
  盛情难负,成公英翻身上马,刚要话别郭烨,却见郭烨拽起缰绳牵着马朝城门步行而去。
  “就让烨送先生一程。”
  两人一马,在这通往城门的大道上变成了焦点。
  驻足观望的百姓窃窃私语,都在议论那个骑在马上的人是谁。
  郭烨,很多百姓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甚至好多百姓都是看着郭烨在这城中成长起来的,一个谦逊正直的公子。
  但那马上的人,没有人认得,看衣着打扮只是一介布衣而已,却能让郭烨为他牵马,很多人猜测这个人是个大人物。
  成公英此刻万众瞩目,他内心充满了复杂,马匹后挂着的包裹中,隐约能听到铜钱碰撞的响声,他紧紧闭上双眼。
  天寒地冻,郭烨牵马送成公英直到城外一里之处才停下了步伐。
  “先生走好,一路平安。”
  说完,郭烨拱手一礼,转身返回。
  调转马头,望着霜雪苍茫夹道的那一抹挺拔身影,成公英面露挣扎之色地朗声道:“公子,区区在下,不足辅佐使君成霸业,但请公子勿要挂怀。”
  虽说西北之地所出的谋士中,成公英或许是在凉州中排在贾诩之后的人才。
  但一百个成公英加起来都难以与贾诩比肩。
  走了几步的郭烨转过身,扬起一抹浅笑。
  “父亲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才智高低非是用来比拼,力所能及造福苍生,先生之才,若能造福百人,千人,就是天下之幸。廓清四海,拨乱反治,令这人心丧乱纷乱不休的世道重归正途,就是我父亲正在做的事情,先生,什么是宏图霸业?若这是太平盛世,再多的狼子野心之辈也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说罢,郭烨转身继续归去。
  成公英调转马头与郭烨渐行渐远。
  走在回城的路上,郭烨忽然停下脚步,面前十步之外,站着一个男人,英武非凡的男人。
  “子龙将军伤好了吗?”
  郭烨再次迈出步伐,走到赵云面前,目光略微仰视比他高一些的赵云。
  赵云望着远方,成公英已经消失在了视线中。
  在城中偶然见到了郭烨为成公英牵马,赵云便好奇地跟了出来,没想到看到了二人分别的一幕。
  来到成都的赵云居住在太平军城中军营里,没有人限制他的自由,他可以观看太平军将士的操练,可以自由在城中散步,甚至连他出城都没有人阻拦。
  可在江陵还被郭嘉占据的情况下,赵云生怕他逃之夭夭后会牵连无辜。
  他是将军,斩将杀敌是职责所在,浴血拼杀手上早已鲜血无数,但作为一个救危扶难的将军,他不能罔顾无辜人的性命,否则他与屠城残暴的曹操没有区别。
  “那人是谁?”
  赵云收回视线,轻声发问。
  郭烨伸手一让,二人一同朝城中走去,郭烨也将成公英的事情无所隐瞒地讲述给赵云。
  “忠贞不二,此乃英雄。”
  赵云对成公英升起一股敬意,没有屈服在太平军武力下,难能可贵。
  郭烨对此只是轻淡一笑,反问道:“为何子龙将军不问我,既然他不肯效忠,那家父为何会放过他?”
  赵云也疑惑不解,问:“为何?”
  “成公先生如若会改换门庭效忠他人,那么他早就向我父投诚。既然韩遂已死,成公先生去则去亦,不会再对太平军构成威胁。”
  郭烨轻声说道。
  赵云听后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公子的意思,如若我主不死,使君不会放我离去?”
  郭烨望着赵云,很轻淡地笑了笑,没有丝毫高深莫测的味道。
  算是一个明确的答复。
  赵云能够理解郭嘉的做法,把他放回去刘备身边,将来郭嘉与刘备开战,让赵云杀太平军吗?
  如果郭嘉真这么做,势必会遭来内部的不满情绪。
  “将军,你来成都的日子也不短了,你觉得成都怎么样?”
  郭烨就像是和朋友聊天那般询问赵云,尽管在郭烨出生的时候赵云就已经是骑着马杀黄巾的英雄。
  这个问题让赵云感到很沉重。
  他不愿意承认郭嘉的作为,不愿意承认郭嘉治下的属地,是他走南闯北见识过最太平的地方,即便是挟天子令诸侯的曹魏,都比不上。
  “稳定的秩序。”
  赵云的答案只有五个字。
  郭烨诧异于赵云的回答,看样子赵云把这一切看得很通透。
  “既然将军都说中了要害,难道还认为我父亲是天下的罪人吗?”
  赵云沉默不语,难以回答。
  世道沦丧,社会动荡,不是死了多少人,不是毁灭了多少财富的问题。
  一切源于秩序,文明的基石。
  郭嘉治理一方,就是将被践踏破坏的秩序重新建立起来,这是本质内容,一系列行政或军事措施,都是为了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
  贫富强弱,喜悲贵贱,这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会是社会状况,人人安居乐业,比较之下,还是有穷人,自然有富人,可必须有秩序去维持这个世道。
  穷,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途径致富,有没有途径解决生存危机。
  从前,黄巾起义,如果不是百姓被逼走投无路,谁又会抛出性命来铤而走险呢?
  曾经大汉王朝的秩序是被谁破坏掉了?首当其冲是刘家帝王,其次是结党营私的外戚,士族,阉党,最后才是野心家利用机会妄图趁势而起。
  收复山河,江山一统,不是把敌人都杀掉这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仅仅是杀人的话,郭嘉早就实现了一统江山。
  郭嘉用二十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秩序,需要更多人意识到这个秩序的重要性,需要拥戴者一起来维护这个体系,从官到民,从统治阶级到被统治阶级。
  当有外来者想要破坏这个体系的时候,郭嘉就有了众志成城的支持者一起反抗。
  十年磨一剑,郭嘉要的不光是强大的军队,还有支持他的民心,以及广大官民群众对他的拥护,让所有人都发自内心肯定他的作为,并且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因为他们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当然,肯定有人会对郭嘉不满,不满的人只会是少数,是那些只顾私利而罔顾道义的人。
  “子龙将军,刘皇叔此人生平事迹,我也听了不少,可是恕我直言,刘皇叔所作所为,我不认为他有多大的才干,又有怎样的本事去造福百姓,也许是他没有实力,没有属地,所以这方面的才能展现不出来,可有一天,如果刘皇叔站在我的面前,我会杀他,因为假设要在我父和刘皇叔之间选一个皇帝,哪怕我不姓郭,我也不会选刘皇叔。”
  城门口,郭烨忽然停下脚步,面色郑重地对赵云说道。
  赵云皱眉不已,沉声道:“谁说我家主公想要当皇帝?廓清环宇之后,自当是在许昌受难的天子君临天下。”
  郭烨嗤鼻一笑。
  “子龙将军,我父说你是天下难得的猛将,深明大义之士,可我看来,你简直罔顾苍生。许昌的天子?从他登基那一刻就是董卓的傀儡,然后当了曹魏十几年的傀儡,他前半生一直是被人摆布,他君临天下?你能当着我的面保证他会是一个好皇帝吗?你的忠肝义胆,在天下苍生和一个傀儡皇帝之间,做出的选择就是这个吗?”


  第四十二章 三年看海
  成都的北城门口,赵云与郭烨眼神对峙,赵云似乎找不出任何反驳他的理由。
  也许在他走出常山寻明主去投时,思想很简单,匡扶天下,拥护汉室。
  这没有错,汉室是帝王正统,天下人眼中这江山就是刘家的。
  只是这二十余年的杀伐流浪,让赵云将这个满目疮痍的世道看得一清二楚,要达成理想所需两件事,辅佐汉室将江山重归一统,再然后天下大治让四海升平。
  如果刘备是想自己当皇帝,那他和袁绍,曹操,甚至董卓本质上没有区别,因为刘家的正统皇帝还在,其他人想要称帝,就是大逆不道。
  现在赵云很迷茫,很困惑,他辅佐刘备,究竟是在力图扶摇直上复兴汉室,还是刘备和曹操一样打着汉室的旗号实现自我的野心。
  一个为公,一个为私,混淆之间如果不辨明,是与赵云理想背道而驰的。
  “子龙将军,从我懂事开始,父亲便将你的名字在我耳边时不时提起,与你神往二十年,幸好这只是我父的一厢情愿。”
  郭烨忽然说出一番莫名其妙的话。
  赵云疑惑不解,有君主憧憬一位武将,是很常见的事情,当年威风八面的人中吕布,哪个君主不想要?
  “公子此言何意?”
  郭烨长叹一声,侧目一脸凝重,仰望赵云,沉声道:“这样,你就不会是第二个荀令君,令我父痛彻心扉。”
  赵云陷入沉默,心情变得复杂而沉重。
  在他迷惘之时,的确有一个前车之鉴,荀彧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但却死的不明不白,曹魏的文武即便心里明白也不敢宣之于口,但曹魏之外的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是直切要害。
  郭烨口中的幸好,显然是因郭嘉虽敬仰赵云,二人却始终没有私人感情,这样,哪怕有一天赵云真的发现自己错了,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至少不会让郭嘉再经历一次心灵创伤。
  时如白驹过隙,二人保持沉默地朝城内走着,忽然身后传来马蹄声,二人齐齐转身望去,郭烨忽然展颜一笑,发自内心地兴奋起来。
  成公英去而复返,匆匆纵马来到郭烨面前,翻身下马,躬身垂首道:“公子若不弃,请让在下为太平军匡扶天下尽一份绵薄之力。”
  郭烨喜不自禁,赶紧扶住成公英的双臂,一脸真诚的笑容,几乎手舞足蹈起来。
  “先生,能得你相助,简直是如若天赐。走走走,快与我去见我父,我父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也会看做天降之喜。”
  郭烨想要拉着成公英去见郭嘉,当时成公英却后退半步推辞道:“公子,请让在下追随公子左右即可,无需惊动使君。”
  眼珠一转,惊喜的表情缓和几分,郭烨恍然大悟,瞬间明白了成公英的意思。
  当年,郭烨不能收成公英,现在,他可以,因为他已经是世子,这与曹丕的四友大同小异。
  “好,只要先生肯留下,一切随先生意愿。”
  郭烨又扬起笑脸答应下来。
  赵云眼神复杂地看着成公英,此前在他口中的英雄,现在也不知算是回头是岸还是屈服淫威,就这么去而复返还是向郭家投诚了!
  “见过公子,主公有令,命公子即刻返回府中,不得误了府中摆宴的时辰。”
  有一队近卫军打扮的士兵来到郭烨面前,行礼之后如是说道。
  郭烨好奇不已,这两日没听说父亲要摆宴,怎么今天突然要大摆筵席了?
  “府中为何设宴?”
  郭烨问了一句,对方就如实答道。
  “马别驾从汉中远道而来,使君为其设宴接风洗尘,城内不论官职,大人们都必须到场。”
  郭烨了然地颌首,倒是一旁的赵云面露惊色。
  郭嘉治下有一位地位超然的马别驾,这事在很多年以前就风传千里,几乎是天下人尽皆知。
  这个宣传是郭嘉自己去做的,他要网络天下人才,尤其是在封建时代不受重视的科技型人才,便要把招牌竖起来,马钧是有才华的人,被郭嘉当做典型竖立,算是实至名归。
  只是赵云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既不是内政文官,又不是征战杀伐的武将,会得到郭嘉如此高的待遇。
  一个本应地位低贱的人,却在郭嘉这里享受超然的待遇,仅仅是来成都一趟,就惊动了全城的文武官员,可想而知,这份殊荣简直顶破了天。
  收起心中疑惑,赵云见郭烨要去赴宴,于是打算告别,拱手刚话别,那位传话的近卫军士兵却又朝赵云说道:“这位是赵将军吧?主公有令,请你也一道回府赴宴。”
  赵云听罢,想要推辞,但转念一想,或许这一场宴会,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郭嘉集团,于是点头答应下来。
  成公英早已被郭嘉遗忘,他也不在意,于是牵着马回了居所。
  走在去往郭府的路上,赵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郭烨询问起来马钧的事情。
  “马别驾啊?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郭烨并不隐瞒,欣然将马钧为郭嘉效力的贡献一一道出。
  小到农耕铁器的改良,大到水利建设有利耕种的龙骨翻车,提高生产效率的织布机,再到对军队有利的指南车以及弩的改良运用等等。
  尤其是指南车,甘宁率军征伐西北,进入草原戈壁荒漠的区域后,没有明确指明方向的道路,靠的就是指南车。
  马钧的贡献,绝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讲明白,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衡量他对郭嘉强盛的价值。
  郭府
  后院正堂中,几位雍容端庄的妇人坐在一起,面带柔和笑容地与堂中一位少女嘘寒问暖。
  甄姜一眼看见马清,就十分喜爱。
  马家这个长女眉清目秀五官端正,虽不惊艳,却也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少了几分大家闺秀的气质,不要紧,小家碧玉般的柔美也是难能可贵的。
  郭瑾的婚事其实也悬在甄姜心里很久,再过一年,郭瑾虚岁就十五了,这个年纪是可以成婚的,只不过碍于郭烨这位郭家的长公子还未完婚,甄姜不好将这件事提上日程,而她心里虽则对曹家那两姐妹视如己出,可终究不希望曹家的女儿来做郭瑾的正妻。
  马清的婚约在前,让甄姜总算如释重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