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电视剧而做研究工作,自费到北京、河北、新疆考察,汇集资料,编为书籍。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可说者很多,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对此加以渲染,演绎出不少曲折动人的故事。同时,乾隆是一代有为之君,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但各种矛盾也不断积聚,盛世的外衣下面却潜伏危机。
盛世下的危机
前几年,海外某大学的一位历史系主任、著名清史教授计划同笔者合作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康乾盛世”》的课题,如果批准,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课题费,但要得到一个基金会的评审委员会通过。后来这位教授告诉我:课题没有被通过。因为基金会成员主要是西方学者,他们认为中国的康熙—乾隆时代,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是:人们在用两只眼睛看乾隆。
乾隆皇帝弘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太多,光记载他言行的《清高宗实录》就达1500卷,据笔者统计,共有13580136字,还未计标点符号。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功绩归纳起来,有八件事:
第一件是编修文化典籍。北京内城南面东为“崇文门”,标榜皇帝“崇文”。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崇文”的,只有两位,就是康熙和乾隆。康熙前面已经叙述,是一位学习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乾隆则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第一份告成,共收书3461种、79309卷。随后继续进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历时15年。后再查核、校误和补遗,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结束,参与者前后4186人,时间长达20年。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其一,保存珍贵遗产。集中全国的力量,对各地图书典籍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地清理,选择重要的刻本、抄本,缮录采入《四库全书》,使大量书籍虽经天灾人祸而被保存下来。其二,方便学人利用。北到关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内,皇家御苑,士林学子,阅览抄录,嘉惠读者。其三,有利文化传承。1983年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传世界。其四,便于分类检索。“以类求书,因书治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再分44类,又分66目,条理井然,易于查检。但是,乾隆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也删了不少书、改了不少书、禁了不少书、毁了不少书。有人据《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禁书总目》等资料统计,毁书约3000余种、六七万部。可见,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总之,要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乾隆佛装像(2)编修《满文大藏经》。乾隆命将汉文、蒙古文《大藏经》译成满文,由章嘉呼图克图总其事,“每得一卷,即行进呈,以候裁定”。后用朱文刻印的《满文大藏经》,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又刻印《大藏经》(也称“龙藏”)。
乾隆帝弘历(7)
(3)整理《无圈点老档》。《无圈点老档》(又称《满文老档》、《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书写的,现存最为原始、系统、详尽、珍贵的清太祖、太宗时期编年体史料长编。该档形成于清入关前,到乾隆中期已经百余年,以老满文书写,文字难以辨识,纸张年久糟旧,字迹漫漶不清。乾隆命对《无圈点老档》进行整理,用无圈点老满文和加圈点新满文分别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内阁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阳崇谟阁各一部,并抄出存上书房一部。总计共抄录七份:《无圈点字档》(草本)、《加圈点字档》(草本),《无圈点字档》(内阁本)、《加圈点字档》(内阁本),《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还有《加圈点字档》(上书房本)。《无圈点老档》原本40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4)乾隆敕编《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文本、汉文本)等。
(5)《御制五体清文鉴》则是多民族文化的一个硕果。
(6)乾隆重视京师文化,体现在:一是编绘《京城全图》;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旧闻考》,共160卷,为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三是编修《国朝宫史》,对宫廷的历史、建筑、文化、典制等做了载述。
第二件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维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件是贡献诗文才华。乾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书画,兼长诗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诗人和学者。他不仅精通新满文,而且熟知老满文;不仅对汉语汉文十分精通,还懂蒙、藏、维等多种语言文字。乾隆喜爱书法,造诣精深。他长期痴于书法,至老不倦。自内廷到御苑,从塞北到江南,园林胜景,名山古迹,所到之处,挥毫题字,墨迹之多,罕与伦比。乾隆撰写了大量文章,仅编成文集的就有《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共1350余篇,还有《清高宗圣训》300卷。乾隆尤喜爱作诗。他的御制诗集,登极前有《乐善堂全集》,禅位后有《御制诗余集》,凡750首。在位期间的《御制诗集》共有5集,434卷,有人统计,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计41863首。他的诗总计42613首。而《全唐诗》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乾隆帝是个业余诗人,以一人之力,其诗作数量竟与留传下来的全唐诗相仿佛,其数量之多,创作之勤,令人敬佩(当然,其中有一些诗为他人代笔)。可以说,乾隆诗作之多,有史以来,首屈一指。他说:“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又说:“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
第四件是蠲(juān)免天下钱粮。御史赫泰曾上疏:“国家经费,有备无患,今当无事之时,不应蠲免一年钱粮。”乾隆认为:百姓富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泽,不施及于百姓,那将施于何处!所以,乾隆断然下令蠲免全国钱粮。据统计,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庆元年,先后五次普免全国一年的钱粮,三次免除江南漕粮(其中一次为400万石[dàn]米),累计蠲免赋银2万万两,约相当于5年全国财赋的总收入。蠲免全国钱粮,收到社会效益:“诏下之日,万方忭舞。”这话虽有夸饰,但说明此举确实受到欢迎。乾隆蠲免全国钱粮,其次数之多,地域之广,数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王朝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五件是统一整个新疆。北京内城南面西为“宣武门”,标榜皇帝“宣武”。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乐,清朝则有太祖、太宗、康熙、乾隆。乾隆不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巩固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
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域,清代称“回部”。准噶尔部强大时,回部受准噶尔贵族的欺凌与侵逼。但是,清军平定北疆后,回部贵族试图摆脱清朝,自长一方。为此,清军同回部军在库车、叶尔羌(莎车)等几座南疆重镇进行了激战,最终获胜,重新统一南疆。乾隆在南疆实行因俗而治,设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并设参赞大臣(驻叶尔羌)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制订《回部善后事宜》,对南疆管理体制做出改革。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乾隆平准定回诸役,统一了准、回各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辖,铲除了准噶尔东犯喀尔喀、威胁京师及大西北的祸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会安定。
乾隆帝弘历(8)
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乾隆两次派兵打败廓尔喀(今尼泊尔)的侵犯,制定《钦定西藏章程》。规定:设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在西藏驻军,分驻前藏、后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圆寂后,在驻藏大臣亲监下,灵童转世设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签决定继承人,这是乾隆的一个创造;西藏对邻国贸易必须进行登记;西藏货币一律用白银铸造,正面铸“乾隆宝藏”四个字;等等。《钦定西藏章程》是西藏历史上重要的文献,标志着清朝对西藏进行全面有效的管辖。在雍和宫的“金奔巴瓶”已成历史文物,在大昭寺内的“金奔巴瓶”制沿袭至今。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经不住海潮的冲击。乾隆命拨银两将柴塘改为石塘。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余丈,加强了这一地区抗御海潮侵袭的能力。
第八件是中华各族一统。清朝已经历“三祖三宗”——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极、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则是集大成者。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并开拓了中国的疆域版图,维护并加强了中华的多民族统一。乾隆时的中国疆域,东起大海,西达葱岭,南极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清乾隆时的人口达3亿。清朝“三祖三宗”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维护了中国的边疆版图,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了“禅位”的决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岁的乾隆皇帝,御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yóng)琰(yǎn)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颙琰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帝,训政。由礼部鸿胪寺官诣天安门城楼上,恭宣嘉庆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
这里解释一下“金凤颁诏”。皇帝从太和殿颁发的诏书,抬上黄舆,鼓乐高奏,礼仪隆重,由礼部官员,送上天安门。天安门城楼上有一只“金凤”,口衔诏书,从城楼上徐徐降下;城楼下的礼部官员跪接诏书,分送各地,公布天下。
乾隆内禅皇位后,又训政三年零三天。后人多讥评乾隆名为退位,实禅而不退。其实不然,纵观中国自秦始皇以下两千年的皇朝历史,由内禅归政者,前君罕见,后君亦无。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闷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泫然泪下。
乾隆在位既长,享年又高。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享年80岁以上的皇帝只有四人。除乾隆而外的三位皇帝是:
(1)梁武帝萧衍,享年85岁,在位48年。但他局处一隅,三次舍身入寺,长于文学,精通音律;侯景之乱后,饥病而惨死。
(2)宋高宗赵构,享年80岁,在位36年,建都临安(今杭州),半壁山河。
(3)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1岁,在位35年。
以上三位皇帝,或国偏一隅,或半壁江山,或在位不长,或国亡而死。都不能与乾隆皇帝相比拟。难怪乾隆帝自称“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与伦比。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乾隆的“十全武功”是: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况不同,性质各异: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小题大做,有得不偿失,有多管闲事,有维护正义,有反击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尔喀用《平定台湾战图册》乾隆《平定金川战图册·收复小金川》兵两次,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题大做,穷兵黩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这样的。
大金川、小金川在大渡河上游,居民主要是藏族,高山环绕,道路崎岖,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人口不过3万,周围不过二三百里。当地土司内部纷争,乾隆发兵攻打,前后两次:第一次打了两年,杀大员讷亲、张广泗,耗银2000万两。第二次,清军分路进攻,每座山峰、乾隆《平定金川战图册·紫光阁赐宴》
每座官寨、每座石卡、每座碉房,反复厮杀,寸步难进。是役“费五年之功,十万之师,七千余万之帑”,才将两金川平定。这件事可谓小题大做,得不偿失,但为北京留下文物胜迹——香山演武厅。
乾隆帝执政时间过长,虽然自励“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则亏,泰极否来。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喜谀恶谏,懒于进取,老人御政,宵小环绕,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而吏治腐败,人口膨胀,财政紧缺,两极分化加剧,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
乾隆帝弘历(9)
在乾隆执政的60年间,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巨大变化。
(1)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尔后,嘉庆十二年(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嘉庆十九年(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这就是说,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
(2)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第一届美国国会在纽约召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两年后,美国通过《人权法案》。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举行三级会议,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4)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国建立莫斯科大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国科学院在波士顿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