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信心,更来自于祖国的强盛对香港美好未来的保障。自从回归以来,香港的命运已经同祖国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要祖国继续繁荣昌盛,香港就会受惠,祖国好,香港就好。目前,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我们的国家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的前途是光明的,香港的前途也必将是光明的。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香港回归十年志(10卷)》 第二部分
董建华向香港全体市民拜年(1)
(1997年1月1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月1日凌晨零时,通过香港无线电视向香港市民拜年,然后在致词中强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人民可以依据基本法,开始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所以,自己和香港广大市民一样怀着兴奋的心情欢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董建华在贺词中对1996年的工作作了回顾。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经过选举产生、临时立法会的60名议员也产生,这些工作的完成为香港的平稳过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董建华向香港市民保证他会与60位临时立法会议员一起,认真、诚恳地为香港的将来作最大的努力。
董建华还就一些流传的悲观论调作了批判性说明。他说,最近10多年,大家都听到过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悲观论调,但是,他认为在目前的历史性时刻,这些悲观论调都显得过时了。他强调大家都希望看到九七后香港朝美好的方向转变。他表示坚信,回归之后,香港将会更好,香港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董建华还特别提到了香港的民生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问题。他希望在这个欢度新年的美好时刻,大家不要忘记香港社会还有一批比较不幸的人士,包括那些年纪较大的单身人士、那些住在环境恶劣的房屋里面的人、那些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人、那些因为工业转型而面临困难的工人,他叮嘱市民在这个时刻、在大家都高兴的时刻,不应该忽略上述群体的人们,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他们。同时,他希望民生方面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董建华着重表明了他对香港未来的信心,也同时鼓励广大市民相信香港的明天并为之奋斗。他希望香港的每一个市民都和他一样对香港的前途、对自己充满信心,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充满信心。他衷心希望香港人民能够团结起来,面对一切困难。在新年的第一天、在新时代来临的第一天,在贺词的最后他向广大市民真诚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创造一个更好、更好的明天。
董建华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虽然还有挑战,但形势很好。他再次重申,面临困难时600万香港人的团结是最重要的。同时,他希望港英政府能与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在1997年能做到平稳过渡。他希望大家应该从600万港人的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相信九七年香港会更好,以后的香港会越来越好。
在被问及中央对香港的政策时,董建华对中央落实“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政策的决心和诚意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谈到近期他与港英政府司级官员的会面情况,他重申,公务员是香港平稳过渡的重要基石,他认为与港英政府官员的会面并非面试,而是一种沟通;一方面,让这些高级公务员了解他的抱负和理念;另一方面,通过交谈,也可以判断他们的做事能力及其他情况。他表示,待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可以考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候任班子,他同时希望绝大多数公务员都能留任。
董建华的此次拜年活动,是他自被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以来,首次在如此重大的场合与香港市民见面,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空前的。他发表的新年贺词,是他向香港人民、全国人民、中央政府的一个庄严的承诺,充分表现了他对自己、对将要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香港前途的信心。
(资料来源:香港文汇报)
资料链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简介
董建华,1937年5月29日生于上海。12岁随父到香港,1960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和董氏家族的船舶公司纽约分公司工作,在美国生活10年。1969年返回香港,参加其父船业公司的管理,并开创了香港至欧美的航线。同时,他开始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除了扩大航运业,也进入码头业、保险业、地产和金融等行业。70年代,父亲淡出,董建华逐步掌握董氏企业。1982年,父亲去世,董建华担负起家族企业的全部重担。
此外,董建华曾任多项公职,以及参与不同咨询组织的工作,包括:香港行政局议员(1992年~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5年~1990年)、摩纳哥驻港名誉领事(1982年~1996年)、香港美国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1993年~1996年)、港日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1991年~1996年)、美国华盛顿国际策略研究中心驻外干事(1983年~1997年)、美国史丹福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监事委员会委员(1995年~1997年)、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顾问局委员(1995年~1997年)、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监事委员会委员(1982年~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校董会主席(1995年~1996年)、香港船东协会主席(1976年~1977年)、香港管理专业协会主席(1979年~1983年)等。
父亲对董建华一生影响最大,从小他受父亲严格教育,“一生要做有意义和有用的事,千万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他从普通职员做起,逐级提升,铸就了他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父亲那里,董建华还承继了一腔爱国挚情。他拒绝加入美国国籍并拒绝英国王室对他的封爵。他曾到美国积极争取美对华的贸易最惠国待遇。
董建华虽受过西方教育,但他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均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他的发型30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穿的鞋子颜色和样式也是多少年来不变。
董建华最大的业余爱好是足球和太极拳,也喜欢看电影和历史书,对孙子兵法颇有研究,且善于运用到实际商战中。
董建华最大特点是能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具有平易近人的品格和禀性。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做事喜欢一步步来,按部就班地工作。”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竞选,以大比数的选票当选。同年12月16日,董建华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参加竞选前,董建华曾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事务顾问,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资料来源:中新网人民网)
资料链接
香港名称的由来
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砍伤后,由木质分泌而出,经多年沉积而成,有特别香气,故名〃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数先运到香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香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头;运莞香出口的石排湾,就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1860-1870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叫香港村,即今黄竹坑。原石排湾原有几户人家,1965年在此开发兴建渔村。总之,〃香港〃原指石排湾、香港仔一带,后扩大为香港全岛乃至九龙、新界的总称,而香港仔则独留其原有的名字。至于莞香生产,自清康熙年间海禁迁界之后,已经衰落,今香港地区只剩少量野生香木。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1955年发现的李郑屋古墓,可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岛大屿山上,发现了具有5000年历史的古迹。约2000年前,在汉朝时,香港即属于中国版图。唐朝时候,青山(屯门)一带,有很多中国人居住,当时的青山,是一处颇为繁盛的港埠,并有唐朝驻军,保卫珠江的入口,外国来的船只,必须经过青山,才可转去广州。
宋朝时,一位官员邓符协被派到广东做官,经过青山,很喜欢此地,于是,在任满后,和家属定居于锦田山谷,建立了一个村落,称为〃北围〃。他的子孙后来又建立了〃吉庆围〃。
清朝时候,清朝军队于1662年到达现在的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英国在后来的对华贸易中,发现香港的重要性,认为如能据为已有,将对其扩大对华及其他远东诸国贸易有极大好处。因此,在1841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要求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割让香港。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
鲁平畅谈筹备委员会工作(1)
(1月13日)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从1996年1月26日成立后,就开始了全面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一年来,对涉及香港平稳过渡的社会、民生以及组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定。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的顺利产生,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重要的工作成果。
鲁平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产生问题作出阐释。在行政长官的产生过程中,香港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参与,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充分地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精神,使落实“港人治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立临时立法会是筹组特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绝大部分香港同胞的理解和支持,已产生的60名临时立法会议员,来自于香港各界别、各阶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筹备委员会不负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重托,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对于香港各界普遍关心的如何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班子的问题,鲁平说,按照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候任主要官员负担着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建设香港、繁荣香港的历史责任。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些官员要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也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具体体现。鲁平表示,如何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班子,要由候任行政长官来考虑,中央政府对此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班子也是满怀厚望的,相信他们能够在广大香港民众的支持下,在香港新时代到来之际,开好头,起好步,用自己的经验和对香港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书写好香港特别行政区历史的新篇章。
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富有挑战性,需要大家创造性地共同努力。在谈到筹组特别行政区工作中遇到一些阻力时,鲁平说,我们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和麻烦,比如,有人对临时立法会持不同意见,企图挟持国际势力,对我们施加压力。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很好地开展工作,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坚决贯彻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依靠港人,面向港人”的工作方针,充分发动和调动广大港人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参与到香港的过渡期事务中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点。
鲁平还谈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他说筹备委员会已成立了第一届立法会工作小组,将研究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香港法律、经济、民生等方面也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筹备委员会将于今年3月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报筹备委员会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进展情况。
针对一个时期以来,英方在各种场合散布一系列反对临时立法会的言论,企图达到香港问题国际化的目的,鲁平回答记者说,众所周知,正是英国单方面的行动破坏了“直通车”安排,中方为了保证香港的平稳过渡作出了成立临时立法会的决定,这是从维护香港利益的大局出发而作出的安排。英方的一些人反对成立临时立法会,不久前还提出所谓将临时立法会提交国际法庭裁决的荒谬论调,这是徒劳无益的。鲁平强调说,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事,“九七”后,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企图将香港问题国际化的图谋都是不得人心的。希望英方在管治香港的最后半年时间里,着眼大局,着眼未来,对香港的平稳过渡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面对香港即将回归祖国,鲁平指出,过去的一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1997年是令人激动的一年,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就要在香港变成现实,几代中国人收回香港的愿望即将实现,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一如既往团结依靠香港同胞,汇聚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共同为创建香港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资料链接(一)
范徐丽泰简介
范徐丽泰女,1945年生于上海,1949年随家迁居香港。1967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理学院,获理学士学位。1971年获香港大学人事管理文凭。1973年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学位。
1974年任香港理工学院学生辅导处主任,1979年任处长。1974年至1990年任香港多种工艺学院副院长。1983年9月任立法局议员,1985年连任。1987年任理工学院助理院长。1989年1月至1992年10月任行政局议员。1991年至1992年10月连任立法局议员。历任香港英皇集团总经理,家庭计划指导会副主席,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公民教育委员会主席,工业村公司副总经理,香港各界妇女协进会副主席,圣士提反女校校董,启联资源中心成员,香港力行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社会及保安小组组长。1995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