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选择这个时间进行攻击是颇费了一番心机的。此时,飞机自西向东背着阳光发动攻击,视野清晰,可以准确投弹,保证命中精确度。而驻守厂区的伊拉克防空高炮部队,却只能对着阳光射击,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待轰炸结束,即将降临的夜幕又可成为以机摆脱伊拉克截击机群的最好屏障。
攻击的第1枚炸弹是由带队长机巴哈里上校投下的。这枚高爆激光制导炸弹,从距反应堆堆体550米的空中径直落下后,由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巨大动能,使炸弹垂直贯穿了敷在反应堆堆体顶层厚达数米的防爆水泥隔层,引起了反应堆主体内部猛烈爆炸。
紧随其后的另外7架F-16,依次飞过带队长机的中心投弹点,投下了14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
直到这时,伊拉克防空部队才如梦初醒,防空火炮开始还击。苏制6管速射高炮的串串火舌,在空中交织成数道弹幕,硝烟和横飞的弹片充斥半个天空,附近居民门窗的玻璃全部被震碎,人们像往常躲避伊朗飞机空袭一样,纷纷躲进防空掩体。
从第1波攻击中冲出的以色列机群,此刻又绕回了背向阳光的西方。附近伊拉克空军机场正在开晚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飞机升空至少要20分钟。于是,巴哈里决定,把担任警戒掩护的另外6架F-15战斗机也投入轰炸编队。
接到巴哈里的命令,6架F-15转眼间就从5000米高空冲向地面,加入了第2波攻击。一枚枚激光制导炸弹沿着激光波束向目标飞去,紧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摧毁反应堆主体之后,以色列机群按预先分工,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反应堆附属设施进行破坏性轰炸。随着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响,1架F-16用火箭助推侵彻炸弹击中核反应堆另一侧的埋在地下6米深处的核废料存贮罐,巨大的烟柱立刻冲天而起,浓烟席卷烈焰,火柱高达数百米。
6时45分,16吨炸弹被倾泻一空,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已经荡然无存。
随着巴哈里一声令下,14架飞机垂直爬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归程,它们身后,夜幕开始降临。
在高爆炸弹的成千上万块金属颗粒迸击下,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心脏〃部位——生产铀238的重水堆机房已成一片废墟。巨大的粒子射线屏蔽钢罩被撕成几截,歪七扭八地躺在残垣断壁之中,安放巨型计算机的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千疮百孔,缕缕黑烟随着晚风四处飘游。
3天后,在一片晦暗气氛中,法国援建团由巴格达登机回国。临行前,援建顾问团团长与伊拉克总统侍从室主任通了一次电话:〃重建反应堆需要5亿以上的美元和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伊拉克政府能够确保安全的话。〃还未等对方回答,这位团长挂断了电话。
6月8日早晨,一叠由美国卫星传来的照片送到了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办公室。照片表明,造价数亿美元的反应堆的全部选定目标均被彻底摧毁。
贝京站了起来,他拍了拍站在身旁的艾弗里将军的肩膀说道:〃巴比伦行动向世界表明,以色列决不允许一个怀有敌意的阿拉伯国家拥有原子弹!〃
以色列说到了,也做到了。
马尔维纳斯风云
——英阿马岛海空战
这是一个细雨霏霏、雾霭弥漫的上午,英国南部的朴茨茅斯军港,一艘艘军舰在海浪的涌动中上下起伏,像一条条海中巨兽延绵到天海交接的地方。平日嘈杂而忙碌的码头上,静静伫立着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些军舰,注视着舰上他们的孩子、丈夫和兄弟。
这种场面不知已经历了多少次、多少代了。在这里,他们曾送走过纳尔逊、蒙巴顿、威灵顿、蒙哥马利。。。。。。他们为英国赢得了赫赫威名,用胜利一次次装点着不列颠民族的辉煌。可是这一次,惨淡的雾气似乎遮没了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光芒,没有鲜花,没有笑容,有的只是人们阴沉的脸色、希冀的目光和默默的祈祷。
一声冗长的汽笛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宁静,哗哗的铁链搅动着泛着白沫的海浪,大地一阵颤栗。庞大的舰队像巨大的鲨群,缓缓地驶离了港口。舰舷上,穿着崭新军服的水兵们像泥塑一般挺立着,向送别的人群敬礼。
这是公元1982年4月5日。
就在3天前,随着黎明时分的枪声,4000名阿根廷军人突然登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以武力占领了这片和英国争议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土地,这支舰队,就是要远涉重洋航行1.3万公里,去执行夺回这片群岛的使命。
英国人在注视着这支舰队,阿根廷人在注视着这支舰队,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支舰队。
南大西洋上空,已经密布战争的阴云。
加尔铁里说:〃我们不愿再等150年了!〃
马尔维纳斯素有〃南大西洋门户〃之称,200年前,一位英国海军大臣曾说过:它是英国全部海外领土和港口的钥匙。它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道要冲,是巴拿马运河关闭时两洋相连的咽喉要地;它与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是日后开发这片神秘大陆的重要前进基地。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以至那位海军大臣常常在睡梦中也呼唤着它的名字。
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朗特的航船因受到暴风雨袭击,偏离航道来到该岛,从此大英帝国的版图上,便添上了以当时的海军大臣〃福克兰〃名字命名的土地。争夺也由此开始,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阿根廷人,纷纷在这片岛屿中竖起过自己的旗帜。1770年,英国人被西班牙人的舰队赶走,36年后,英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驻马岛的西班牙行政长官闻风丧胆,打点行装溜之大吉。182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宣布独立,同时也宣称继承对马岛的主权。气傲的英国人只是一声冷笑,声明马岛从来就属于英国,并于1832年派兵进占了该岛。1908年英国人再次宣称:包括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在内的整个马岛水域,统统在英国主权范围之内。
看着家门口猎猎飘动的米字旗,阿根廷人觉得:他们已在恶梦般的煎熬中渡过了150年,难道收回主权,还要这样无休无止地等待下去吗?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两国的争吵便带进了联合国大厦,联大于1965年和1973年两次通过决议,要求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可20年来,除了争吵还是争吵,马拉松式的会谈开了一轮又一轮,到1982年2月各自撤回谈判代表时,竟然连一个字的协议也未达成。
今天的马岛,像一个妙龄的少女,显得那么的美丽动人,近年来在它周围,已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据说可达60亿桶,简直又是一个〃科威特〃。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日,这笔巨大的财富怎能不让人垂涎欲滴,一位英国议员说:〃我们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
面对家门口的财富,阿根廷人的血也开始沸腾了。莱纳尔多·加尔铁里出任总统后,对马岛态度日趋强硬。他上任伊始便振臂高呼:〃主权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不久又宣称:〃如有必要,将以武力收回马岛。〃
可是老练的英国人只是保持着沉默。笑话!弱小的阿根廷,敢对一个兵强国盛的老牌帝国发动战争吗?
英国人不可一世的气傲和沉默终于激怒了一个民族,150年的愤懑顷刻就要爆发。加尔铁里决心已下,他要领导他的人民,不仅仅是夺回失去的马岛,更是要夺回阿根廷的尊严。1982年4月1日,兼任陆军总司令的加尔铁里将军,健步走入国会会议厅,迎接他的,是数百张阿根廷政治和社会活动家那饱含希冀和企盼的脸庞,等着他说出150年来已变得炽热而神圣的话语。
〃现在我宣布〃,加尔铁里以威严的口吻说道,〃由'5月25日'航空母舰率领的第40特混舰队和'盖里科'号航空母舰率领的第60特混舰队,已在驶向马尔维纳斯。〃
数百人都屏住了呼吸,虽然他们已知道会议内容,但这一刻仍感到莫大的震撼和前所未有的庄严。
〃我们不愿再等另一个150年了,我们的使命,就是用武力收回马岛,实现对它的主权。〃
疾风暴雨般的掌声淹没了加尔铁里后面的话语。。。。。。
回到总统府,加尔铁里便开始了焦急地等待。他非常明白,几小时后,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将要爆发,而他作为这个事件的策划与导演者,也许将赢得一生中无尚的光荣,也许将跌入无尽的黑暗。他期盼着成功,但他更担心失败。此时此刻,也许只有心中不停地祈祷:〃上帝保佑阿根廷!〃方能稍许缓解他心绪的不宁。
将近清晨,门被推开,1名军官几乎冲到他的面前:〃成功了!将军。〃那名军官兴奋地忘了敬礼:〃我军登陆成功,岛上198名英军全部向我们投降,总督雷克斯·亨特已被勒令回国。〃
加尔铁里忽然间觉得一股热流涌上了眼眶,〃我们终于拿回了马岛。。。。。。〃
几名助手也抑制不住狂喜,激动地喊道:〃阿根廷万岁!〃
〃特遣舰队将永垂英国军史〃
〃马岛不再属于英国〃的消息,无疑像地震一般,震动了英伦三岛,当天,伦敦《泰晤士报》在头版用两个大字做了标题〃可耻〃。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人们被这一消息也惊呆了,文武官员们凝视着地图上那已经插上阿根廷国旗的岛屿,久久沉默不语。
当天,英首相撒切尔夫人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所有的工作都被抛到了一边,阁员们凝神屏气,耳边只有两个炸响的字眼:马岛。半小时后,议会两院以二战后没有先例的全票,通过了她的动议:对阿根廷宣战。
战时内阁成立了,国家战争机器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运转。
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的几年中,英国人从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点出发,不断加强军事实力。虽然它继续为〃北约〃承担防御义务,但是训练、战备都明显地打着本国的印记。
几年前,英军成立了一个〃快速反应司令部〃,可以随时指挥适应快速反应所需要的航空兵、伞兵、炮兵、装甲兵合成部队,有直接调用一切所需军火和装备的权力。此时此刻,它派上了用场。几小时之后,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便提交给战时内阁。
在作战命令发布的当天,快速反应部队立即做好了开拔的准备,虽然要到万里之外作战,但这支部队是有信心的。平时他们不仅进行北约防御所需要的训练,还经常进行各种作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这次他们将到南极地区海域作战,而不久前他们还在北极搞过演习。
30艘大型战舰在最短时间内开到了朴茨茅斯军港,与此同时,〃鹞〃式战斗机,〃轻剑〃、〃海标枪〃防空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也源源不断地涌到这里。
国家战争动员体制此刻也显示了巨大威力。上百艘商船立即应征,用最快的速度就近卸货,尔后改变航向一起驶向南大西洋。这些船边航行边改装。6.7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离开英国时还是一条豪华客轮,3天后,当1架美国军用飞机从它上空掠过时,飞行员吃惊地发现:两个硕大的游泳池已被牢牢焊上,变成直升机的平台了,完全不见了昔日的豪华。
此时,距阿根廷占领马岛仅仅只有4天,世界再次受到了震动。
海面上,〃无敌〃号航空母舰的舰首下浪花飞溅,小山般的波涛不时被这艘军舰碾作齑粉。紧跟在它后面的是它的姊妹舰〃竞技神〃号,随后滑过人们眼帘的是〃热心〃号护卫舰、〃考文垂〃号驱逐舰、〃特里斯特姆爵士〃号登陆舰。。。。。。各型军舰迤逦而行,望不到尽头。天空上,各式飞机像蝗虫一样成批成群地活动,战斗机在高空,直升机在中空,反潜机在低空。潜艇在水面上也露出礁石一样的舰桥。。。。。。
望着出征的场面,撒切尔夫人激动了,她说:〃特遣舰队,将永垂英国的军史。〃
马岛变成了一只铁桶
入夜的海风显得是那么的凶猛,小山般的海浪将航行的军舰颠簸得不停起伏着,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站在〃无敌〃号的指挥台上,目光深沉地注视着茫茫的海面。英国距马岛有13000公里之遥,舰队昼夜兼程,也需在海上颠簸2个星期,而阿根廷距马岛仅600公里,况且早有准备,这一仗打起来不会十分顺利的。
战争的阴影越来越近,英军的舰队距马岛已没有多少天航程了,但布宜诺斯艾利斯此时却依然沉浸在占领马岛后一片亢奋的情绪中。总统加尔铁里一直认为英国只能承认既成的事实。阿根廷此时要做的,就是向充当调解人的秘鲁总统和美国的黑格将军一遍遍陈述阿根廷的立场。
当他的将军们向他警告战争已迫在眉睫时,他还是不相信英国人会横跨大西洋,来同一个严阵以待的大陆国家作战。
但为了对付英国的恫吓,加尔铁里还是向马岛增派了几千人的部队,使岛上的守军达到了1万人。然而,这支部队既不进行高寒岛屿作战训练,也不做抗登陆准备,士兵没有配备御寒装具,以至后来不少人因严重冻伤而截肢。
一位将军向他提议:立即在岛上修建大型空军基地,否则,大多数作战飞机不得不从大陆起飞,只能在战区上空停留两分钟。
不幸的是,加尔铁里没能听进去这个建议:〃以色列人不是一分钟就可以打个漂亮的空战吗?〃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决策者们仍在犹豫不决之时,庞大的英国特遣舰队昼夜兼程、继续南下。4月9日,皇家空军1个大队向距马岛5600公里的阿松森岛转场,以此为中转站,向途经的舰只进行装备补给。4月12日,英军核潜艇进入战区,开始对阿根廷实行海上封锁,对来往于阿根廷本土和马岛间的阿海军构成了严重威胁。4月15日,英军飞机开始在马岛周围的空中进行巡逻。4月19日,英军远程战略轰炸机部署到了阿松森岛。这种〃火神〃式轰炸机航程达6000公里,可以由此进袭马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先进的轰炸机不但能实施大面积空袭,而且可携带原子弹,英国的核威慑意图已表露得十分明显。
4月24日,英国特遣舰队先遣队驶抵距马岛716海里的南乔治亚岛水域。湛蓝的海面上,10余艘军舰像鲨鱼一样向目标逼近。此前,英军已侦知,岛上只有191名守军,先拿它开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天深夜,英军1架C-130飞机向岛上空投了二战期间屡建奇功的〃特别舟艇中队〃的14名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对全岛实施侦察,随后,一批海军陆战队特勤人员也成功地先期登上该岛。
进攻序幕是以击沉阿军〃圣菲〃号潜艇拉开的。25日晨,当这艘潜艇向南乔治亚岛首府格里特维肯靠拢时,被英军〃山猫〃反潜直升机发现。随着深水炸弹和反潜导弹的一阵袭击,它便像死鱼一样搁浅在海岸边。在滚滚浓烟中,前来增援的40名阿军和潜艇人员一起仓皇逃上了岸。
英军〃安特里姆〃号驱逐舰舰桥上,先遣队指挥官布赖恩上校大手一挥:攻击。
大炮怒吼,飞机扫射,30名突击队员乘〃海王〃直升机迅速上岸,猛烈的火力压得阿军抬不起头来。原先上陆的陆战队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