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军团-秦军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军团-秦军秘史-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记》中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上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为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护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一支2。5万人去断赵括的后路,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今天,这条将整个长平谷地一分为二的河流仍在流淌,当年包抄赵军的秦军,就穿过了这条河流。    
    然而,军事专家对这两支秦军部队一直心存疑惑。2。5万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000名秦国骑兵究竟如何作战,这一切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2000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发现了秦军的战马。专家测量了100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133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秦律规定如果发现马匹不堪使用,或者在奔驰、羁系时不听指挥,县司马、县令、丞都要处罚。已经挑选的马匹,送到军中之后还要再次进行考核,如果马被评为下等,县司马、县令、丞同样也要受处罚。看来,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据史书记载,秦马“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可胜数也”。就是说秦马奔跑时前蹄子往前一趴(探前),后蹄子往后一蹬(蹶后),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可达一丈六之远,这样的马多得很,数都数不清。充分说明了秦马的优良。    
    秦国对骑士的挑选也相当严格,要有良好体质和才智的人才能被选中,秦军的骑兵在战国时期非常著名,在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秦国骑兵俑,平均身高在1。80米以上,体型匀称,神态机敏。精心的选择造就了一支无往而不利的秦军骑兵。    
    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赵国是创建中国骑兵的第一个国家。但是,这个仓促的结论忽略了秦人的一段历史。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组建骑兵时,要比秦国晚了300多年。    
    3000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那里草场肥沃,最适宜养马,秦人就是以养马而起家。    
    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秦襄公利用这支骑兵吞并掉西北的广大地区,把许多骑马的游牧部落纳入到秦国的管辖范围。据《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曾发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帮助晋文公重耳返回晋国,这里的畴骑,即指骑兵。但是,秦国的骑士在哪里呢?    
    在那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专家发现,和赵国早期的骑兵相比,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它的两头微翘,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雏形。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发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事实上,最早的骑士,都是骑裸背马,既无马鞍,也无马镫。后来,原始的马鞍开始出现,就是在马背上放一块坐垫而已。在兵马俑坑,我们发现,马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两边微微翘起的低桥鞍开始出现了,这可以说是今天马鞍的雏形。高桥鞍的出现和完善又花费了很多年,一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在形状上已经与今天的马鞍基本相同了。    
    对于骑兵而言,马镫甚至比马鞍更为重要。考古证实,俑坑中的战马并没有马镫,秦军的骑兵是没有马镫的。由此可以断定骑兵们在上马时,是按着马背跳上去的。由于没有马镫,骑士的两脚悬空,没有着力点,无法用小腿来控制战马,双手也就不能完全腾出来全力挥舞兵器作战。    
    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战呢?    
    从考古挖掘看,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    
    可以相信,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5000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舞枪冲击敌人。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袭击赵军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这种以弓弩为武器的骑兵部队,非常机动灵活,可散可集,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实现长途奔袭,对敌人进行突然地远距离攻击,常常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完成统帅的战术意图。    
    秦人同时也深知骑兵作战中配合协同的重要性,在厚厚的黄土下面,这支秦国的骑兵部队井然有序。他们四骑一组,三组一列,八列共108名组成一个纵队。骑兵的行动贵在迅速,但又必须保持严整的队形,不然就会变成乌合之众。考古证实:秦骑兵已经具有非常严密的组织,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由于有复杂的编队,秦骑兵的整体攻击力要超过散兵作战的北方少数民族;由于深厚的养马、训马和骑兵传统,秦人的骑兵比起东方各国,同样具有很多优势。在统一战争的交响乐中,这支骑兵部队无疑是一支最有杀伤力的先锋部队。    
    战国时代,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骑兵部队在秦军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攻击力量。长平之战,5000秦骑兵最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为彻底包围对手发挥了关键作用。    
    山西省的高平县,有个村庄叫三军村。2000多年前,赵军的统帅部就设在这里。赵军被围后,立即建筑工事,等待救援。这时,司马迁写到,秦军统帅白起并不马上发起总攻,而是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围的赵军,他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    
    围困持续了46天,在那悲惨的日日夜夜里,在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中反复冲杀的秦军轻兵,究竟是什么部队呢?    
    在众多的陶土战士中,有这样一群,他们没有任何防护铠甲。在冷兵器时代枪林箭雨的战场上,这种装束的战士不是连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格斗技术,就是拥有非凡的勇气。一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战士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谓的“轻兵”。但是,其它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二个俑坑,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当探测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专家们却颇感意外。    
    在秦的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战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时车步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驰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1000多年。    
    但是,这里的探测结果却完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辆战车组成的部队,他们的后面没有步兵跟随。    
    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四匹马拉动。可以推想,由于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速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    
    一些专家认为,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战车,将赵军一分为二的2。5万名士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战车部队。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一直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2。5万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可以想像,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支“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被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而且这三排弩兵排成横队,其中有一排面朝后,它的这种布置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背后的袭击。    
    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它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四面围绕之下,中间是一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    
    这是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互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它是个囤居聚的阵势,兵书上有记载,当阵形没展开的时候,坚若磐石,一旦展开,如万弧挺刃,好像一把刀,一下子挺开了。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难逃厄运。    
    附近有个村庄叫白起堡,传说是当年秦军统帅白起的指挥部,作为最高统帅,白起怎样指挥他那庞大的军阵呢?秦军投入到长平的总兵力在50万以上,即使在一个局部战斗中,恐怕也有成千上万的士兵。    
    古代兵书上说,军队是靠擂鼓和鸣金来指挥作战的,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军阵的指挥车上果然发现了指挥工具。可惜,革制的鼓早已腐烂,但这个青铜铎留了下来。2000多年前的秦军战士,就是听着它的声音从战场撤回。鸣金是收兵,而击鼓则是前进。各级军官根据旌旗的指示改变击鼓的节奏,士兵们根据节奏行动,这样,在指挥官的意志下,成千上万的士兵作为一个整体进退攻守,互相配合。    
    在长平战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40万赵军被秦军死死围住,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经40多天,伤兵的惨叫和哭声弥漫四野,活着的人把伤者杀死吃掉,秦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惊恐不安。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在高平的谷地,有一个围城村,当年赵国的士兵很可能被秦军围困在这一带,绝望中的赵括挑选了精锐的战士,准备做最后一搏。    
    合理的推测应该是,当年亡命突围的赵军,正是撞在了秦军无坚不摧的军阵前,这是一架真正的战争机器。    
    万弩齐发,赵军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的。残余的士兵惊魂未定时,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山一般压了过来。绝望中赵军的战斗意志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20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战早已化为司马迁笔下简约的描述。    
    40万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赵军,除去240名幼小的士卒外,其余都被白起下令活埋。    
    在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和随身携带的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了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它诸侯国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长平之战结束的那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那个即将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    
    


第二部分大漠绝尘

    ——接连长城千万里    
    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占有今内外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草原地区。当时,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之机,匈奴不断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    
    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秦军在南方奋战的时候,匈奴人越过了阴山脚下的黄河,直接威胁秦帝国的都城咸阳。    
    平定了南方之后,匈奴人就成了秦军最后一个对手。    
    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挥师北上,秉承秦始皇的旨意,去解决匈奴问题。但是,30万强悍的秦军并没有立即与匈奴骑兵决战,而是停在了年久失修的长城边上。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人的侵犯,北方的秦、赵、燕三国都陆续在边界上修筑过长城。在今天甘肃省的临洮县,这段古长城就是由秦始皇之前100多年的秦昭王所修。    
    从秦长城向北,就是已经灭亡的赵国曾经经营了几百年的长城。这条长城时断时续,早已破败不堪。    
    到达北部边疆以后,30万秦军的任务就是维修、改造破旧的长城。    
    秦军和匈奴人周旋了几百年,蒙恬家族几代人都是秦国的战将,他应该非常了解与匈奴作战的艰难。    
    匈奴是游牧部落,他们居无定所,往来如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聚集成一支凶狠的军队,转瞬间,又变成散落天边的牧民。匈奴人是游击战的高手,如果秦军仓促出击,匈奴骑兵会避开锋芒,绕到别处大肆抢掠,甚至凶猛攻击秦军的后方。秦军劳师远征,寻求决战而不得,旷日持久,将无法忍受。    
    在这种情况下,蒙恬选择了长城战略。秦军修建的长城,并不只是一堵墙而已。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    
    长城的首要作用是预警。那些最高处的烽火台就是瞭望哨,为了提前预警,有些烽火台甚至远远突出于长城之外。    
    在长城沿线,秦军修建了许多由坚固城墙围起的小城,这里是戍边军民的居所,也是长城工事上的战斗支撑点。    
    在离开长城有一定距离的后方,秦军又修筑了屯军要塞,这些要塞既能够容纳众多的军队,又可以囤积大量后勤物资。在出击匈奴时,就成了大部队的前进基地,也是长城防线的战略纵深。有了这套体系,部队就避免了无依无靠的野战。    
    一年多以后,蒙恬大军基本上完成了长城的维修和改造,与匈奴骑兵开战的时机到了。    
    以长城为依托,装备先进的秦军只用了一年,就打败了匈奴铁骑,匈奴人暂时退到了大漠深处。在此后的很久一段时间,胡人都不敢南下牧马,士兵也不敢弯弓抱怨。    
    深切体会到长城战略价值的秦始皇,从此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秦帝国从内地征发了100万人,沿着几千公里长的北部边疆,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施工多在蛮荒偏远之地,《史记》记载:民夫的尸骨填平了沟壑。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一条万余里的长城横贯帝国的北方,秦人缔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军事工程。    
    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尽管有长城的依托,秦人仍然在后勤保障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专家推测:平定南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