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备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南海备忘录-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ㄖ心虾1泵牛氡焙5难粼竺牛ū焙N髂厦牛傺乇焙N靼侗毙兄良质澜缱蚨肿粤笙硪员保K隆⒃±夹⒋笪魈臁⒅林盏阏揪登逭U舛翁纷艹�1510.4米,其中又有157米是活安铁路,分布于三段:一段在福华门内,一段在福华门外至阳泽门前,另一段在阐福寺前的神路上。所谓活安铁路就是用时现安的铁轨。因为这三处都处在交通要道上,如果将铁轨固定安装,车马通行起来极为不便,因此采用此法。在铺设铁轨的过程中,北海的西岸和北岸完成了一系列的路基工程,如拓宽泊岸,开挖土山,挪修甬路,砍伐树木,添修涵洞,搭筑桥栈。镜清斋门前还建了一个黄瓦顶的小型火车站站廊。    
    紫光阁段铁轨铺完,是当年十一月初六日左右的事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将火车运抵北京,进献慈禧,请示是否可以试车。    
    这列火车原是天津海关道周馥、候补道潘骏德向法国新盛公司德威尼订购的。档案记载,其中包括列车厢6节,丹特火车头1台,铁轨7里多。车辆运到北京后,经过海军衙门验实,主要有:乘客车厢6节,包括上等豪华车厢1节,上等普通车厢2节,里面的陈设华美,做工精良。中等车厢2节,行李车厢1节,里面也都装饰有光洁的材料。这些设备原订货价才6000两白银,但是在巴黎工厂加工后,分别装箱通过海关运来中国,结果这些钱连运费都不够。据清政府驻法国领事林椿说,这列火车虽然是由德威尼来承办,但是资金是由法国银行监督登飞筹措的,监督货运是由巴黎总办公司的勃郎一手经办的,生产厂家的监工雷逊亲自指挥生产及安装,他们都乐意为大清皇室服务,纯属义务,不计报酬,所以价格才如此低廉。    
    由于当时法国通行窄轨火车,因此李鸿章进呈的小火车也是窄轨火车。而车辆中既有帝、后专车,又有通用的头等、二等车厢及行李车,可谓品种齐全。法国商人之所以如此不惜工本,无非是为了在大清国的皇宫内苑安设一个大广告,希望在中国最高统治者慈禧面前推销他们的产品。不过慈禧最后也没有亏待这些洋人,分别给予不等的重赏,作为他们热情为清朝皇室服务的酬谢。正所谓,礼尚往来。    
    慈禧对这条宫廷专列很感兴趣。1888年她移居西苑中海,以仪銮殿为寝宫,勤政殿为议政殿堂,北海镜清斋为传膳、休息之所,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一趟小火车,往返于仪銮殿和镜清斋之间。慈禧的车厢是黄绸窗帷,宗室、外戚的车厢是红绸窗帷,王公大臣的车厢则是蓝绸窗帷。由于慈禧迷信风水,害怕机车鸣笛“吼叫”会破坏宫城气脉,所以小火轮车行驶不用机车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每次行驶,都有许多太监手执黄缎幡旗在黄帷车前的铁轨两旁,列队导引。    
    在宫廷禁苑行驶火轮车,是西苑三海的特大“奇闻”,也是都市特大“奇闻”。它本身不能直接给商旅带来什么福音,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然而,它的重要性则远远超过了直接的经济价值。它是清政府在京师正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清廷最高统治者乘坐火轮车,往返于宫廷禁苑这件事,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铁路事业的开拓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鸿章敬献火轮车的一番用心,皆于此。    
    李鸿章趁重修三海之时,建议在紫光阁修建铁路,并敬献火轮车给慈禧,绝非完全是为了讨好迎合慈禧的享受。    
    在1863年(同治二年)时,李鸿章曾首先发起修建中国铁路的建议。1880年(光绪六年),他在《遵旨复议刘铭传拟办清津铁路》的复奏折中,列举了兴办铁路事业的十大优越性,即“关于国计、军政、京畿、民生、转运,邮政、矿务、招商、轮船、行旅者、其利甚博”。1885年(光绪十一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正式成立,李鸿章为会办。第二年,他以“铁路开遍,可为军事上之极大补救”为由,奏请将“铁路事务划归总理海军衙门管理”。李鸿章极其重视对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然而,由于清政府腐朽昏庸,大多数上层官僚却视先进的铁路事业为“奇技淫巧”,而极力加以阻止和破坏。    
    光绪十二年,李鸿章、左宗棠上书要求兴修铁路的建议石沉大海,无从实行。光绪十三年,光绪的生父醇亲王,以总理海军衙门事务的亲王大臣身份与兵部侍郎曾纪泽共同上疏,力主修铁路,以富国强兵,但慈禧太后仍在犹豫之中。    
    李鸿章等人看出修建铁路的决断权掌握在慈禧手中,而慈禧又未见过铁路火车,也没有乘坐过火车。为了打开局面,李鸿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建议在西苑三海安设铁轨,以便吸引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于铁路事业的兴趣。这一着果然奏效,在安设紫光阁铁路的同时,慈禧太后就批准了上年冬天李鸿章关于“兴修津通铁路”的奏请。第二年(1889年)秋天,慈禧又批准了“兴建卢汉铁路”的奏请,随后,津通铁路、津浦铁路、京奉铁路、京张铁路相继兴工。从此,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应该说,京师西苑三海中的北京第一条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这条铁路仅存在了12年,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拆毁,此后一直未能修复,实乃大清帝国的悲哀。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20节 大火烧毁仪銮殿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疯狂掠夺蹂躏三海,慈禧仓皇离开仪銮殿逃往西安。德军元帅瓦德西住进中南海,在仪銮殿的龙床上,与名妓赛金花同居厮守半年余。不想一场意外之火,将富丽堂皇的仪銮殿化为灰烬。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在进军北京的日期和统帅人选问题上经一番争吵后,联军决定8月4日为进攻北京的日期,八国联军统帅由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担任。    
    8月7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任命瓦德西担任是职,并于18日亲自召见瓦德西为首的司令部全体人员,命令他们以武力征服,迫使中国人民停止反抗,并要求中国赔款“务到最高限度”。22日,又设宴为瓦德西等饯行。是日,瓦德西率领德国侵略军远航来华。    
    8月12日,联军占领通州,直逼北京城下。联军各国军队分别由各个城门攻打北京。其时,驻集在北京城内的清军和义和团有七八万人,以董福祥率领武卫后军25营驻守广渠门、朝阳门和东直门;荣禄率武卫中军30营驻守西华门和棋盘街;八旗绿营2万余人驻守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奕劻率神机营25营,载漪率虎神营14营,分守各门城楼;八旗前锋和护军守卫紫禁城;义和团主要守卫东西河沿、东西珠市口、菜市口等六大区。8目13日晚,俄军首先向东便门进攻,遭到清军和义和团的英勇抵抗,直至次日下午2点钟始占领东便门。俄军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伤亡120余人,参谋长华醒也夫斯基也被击伤。    
    14日上午,日军攻打朝阳门、东直门,遭到清军密集的步枪和火炮的还击,双方激战十几个小时,最后日军以伤毙200余人的代价占领了这两处城门。俄、日两军发动进攻后,董福祥遂抽调广渠门守军前往增援,英军便乘隙攻击广渠门,于14日下午2时最先进入城内。随后,英军又通过崇文门西边城墙下面的御河水闸爬入内城,窜入东交民巷英国使馆。15日凌晨,联军攻紫禁城,慈禧挟光绪皇帝和一些皇族大臣出德胜门仓皇西逃,北京沦陷。    
    联军占据京城后,首先对三海进行了洗劫。为了便于抢劫,各国对三海分片占据。北海仙人掌之北园廊一带为法军据守,其东北各处则为英兵据守。中海金鳌玉蝀桥西南一带如紫光阁等处为德兵占据,仪銮殿为日军占据。南海东南角曾囚禁光绪帝的瀛台为英、法军合据。南海、中海的一部分为俄军占据。各国军队在各自占据范围内,偷窃名奇珍宝,使这一文物粹集之地遭到空前的灾劫。    
    占据瀛台的英法两军,每到夜幕降临时,或越墙而入,或钻洞而进,偷取各类奇珍异宝。其中包括极佳之宝石鼻烟壶,唐朝画家韩滉的名画《五牛图卷》,以及精美绝伦、嵌以金刚钻及红宝石、描绘极工的路易十五世时的金带扣。这个金带扣是旧瑞第派教士初来北京时所送之贡物。    
    联军在偷窃贵重宝物的同时,还对三海大肆毁坏。北海内的雕梁画栋被蹂躏成墟,紫光阁中图籍狼藉,瀛台中光绪的卧室面目全非,无法辨认,满地皆西兵残毁之迹。    
    三海,这座历代帝王的御园,在八国联军铁蹄的践踏蹂躏下,失去了她昔日的辉煌宏焕。三海湖水,冲刷不去这无尽的耻辱。    
    正在八国联军横行三海之时,瓦德西于9月27日抵达天津。他在天津就选定景色如画的“冬宫”(瓦德西称西苑为冬宫,颐和园为夏宫。因慈禧冬天大都住在西苑,夏天大都住颐和园避暑)为联军总司令部的驻地。    
    德国侵略者为了迎接瓦德西的到来,事先为联军总司令部备好住处,在宣武门等处张贴告示,招工打扫中南海。    
    俄军很不乐意瓦德西把中南海定为联军总司令部住她,曾为此提出抗议。但在瓦德西的坚持下,俄军不得不让出中南海,但“其中大部分贵重物品,特别是一些大件,均被俄军窃走”,把这块地方糟蹋得不成样子。雇工90人,整整清理了10天,才算“略可居住”,“所有戏台装束、浣濯用品,破碎之瓷器玻璃,打烂之什物家具”犹在各处堆积如山。    
    据杨典诰《庚子大事记》记载,俄军糟蹋珍贵书画的野蛮行径令人发指,该书闰八月二十日(10月13日)记:“南海打扫工竣,工人挑出书籍字画各物七挑,悉被俄兵撕作大便用剩之物。据挑者云,海内书片字帖,狼藉满地,有不堪言状者,所有上用物件,俄兵掠取殆尽。”    
    10月17日,瓦德西来到北京,与联军司令部一起进驻仪銮殿。他在慈禧的原寝宫前召集两个海军大队,还装腔作势地举行战地祈祷。瓦德西窃据仪銮殿、召开各国侵略军头目会议后,进一步策划和部署镇压义和团,残杀中国平民,屠戮中国官兵的强盗计划和行动,他们大肆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抖淫威逼迫清廷屈膝就范……    
    慈禧慑于列强的淫威,竟决定屈从。在她西逃之时,就积极谋求与八国联军和议。还在逃跑的路途中,就电谕李鸿章与徐桐、荣禄、崇绮立即与八国议和。    
    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1900年11月15日),中国的和谈大臣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李鸿章,竟卑躬屈膝像以往进见慈禧太后那样,来到仪銮殿去会见瓦德西。    
    李鸿章从瓦德西手中接过《议和大纲》,回府之后,急忙将《议和大纲》发往西安。惊魂不定,日日打探列强态度。深恐洋人把她抛弃,当作首恶处理的慈禧,接到《议和大纲》后,一目十行,匆匆掠了一遍,赔款、驻兵等项根本不及细思,只是留意“惩凶”一节,当她看清列强列名追究的11个朝廷大员中没有自己,其中最高身份者只在端王载漪时,如同囚徒得到大赦一般,大喜过望,立即去电,批准签约,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列强提出的任何要求。同时,发出上谕,对列强待她的宽大感激涕零,称“今兹决议,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退思,惭愤之极”。因此,对主子的恩典奴才自当有所回报,“览所奏各条,曷胜感慨!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并表示要继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保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源源不断地送给列强,以换取他们的保护。    
    李鸿章得到慈禧太后的御旨后,再次到仪銮殿进见瓦德西。瓦德西听完李鸿章转慈禧之意后,哈哈大笑,随即又鄙夷地看了一眼李鸿章,向外扬了扬手。    
    瓦德西作为一个胜利者,好不得意。他在仪銮殿挟名妓赛金花居住半年整(1900年10月17日~1901年4月17日)。    
    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1901年4月17日)深夜,仪銮殿突然起火,“烈焰凶猛,半天皆红”。瓦德西从睡梦中惊醒,此时他正睡在特地从德国寄来的“石绵行舍”里,发现失火,几个哨兵,便赶忙叫醒他,才没有被烧死。瓦德西慌忙穿上衣服,抱着“帅笏”狼狈逃脱。他的参谋长陆军少将许华兹何甫被活活烧死。    
    这次火灾,先从仪銮殿两卷殿旁边德军临时设置的厨房着起,火焰从窗户蹿出,烧着木架草盖凉棚,然后延烧正房,焚毁了仪銮两卷殿、福昌殿和东西各配殿。    
    德皇接到瓦德西住所被烧毁的报告后,暴跳如雷,武断地说,“显系有人放火”,命首相毕鲁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受了惊吓的瓦德西,最初也认为是在西苑做苦工的中国夫役故意纵火,竟将无辜的中国夫役冤杀多人。事隔三天之后,失火原因查明。瓦德西在《瓦德西拳乱笔记》中写道:“关于失火原因一事,余曾立刻命人仔细考查;现在业已调查明白;而且华人方面并无恶意放火之嫌疑。至于失火之原因,当系由于铁炉之火,延烧壁上之木皮纸面所致。该炉系在正房方面食堂旁边厨室之中,立于壁前。”    
    仪銮殿火灾之后,京城流传种种传说,其传说多与名妓赛金花有关。但终因是传说,正史之中难觅,只在刘半农《赛金花本事》中有一节《仪銮殿之失火》,全录于此:    
    说起宫里失火的那回事,便想起一般无聊的人,捏造蜚语,作践我的可恨了!她们说我,天天夜里和瓦德西一同睡在西太后的龙床上,有一天,睡到半夜,着起火来,我俩都赤裸着身子,由殿里跑出口这简直是污辱我,骂我,我同瓦的交情固然很好,但彼此间的关系,却是清清白白;就是平时在一起谈话,也非常的守规矩,从无一语涉及过邪淫。这都是有人见我常常同瓦骑着马并辔在街上走,又常常宿在他的营里,因此便推想出我们有种种不好的勾当来。    
    瓦德西虽住在宫里,可并不在殿里睡。他是在仪銮殿的旁边,觅了一块静洁而又风景幽丽的地方,搭起一个帐篷,办公睡觉差不多全在里面。那次失火是因为几个兵士的不加小心,损失还很不小,把一个参谋长烧死在里头。    
    他们的那些军官感觉到寂寞的时候,倒也想找个姑娘来陪着喝喝酒,常是恳求我给他们作介绍。我推辞不过,便派人到外边去叫,叫来的都是些班子里的姑娘,她们因贪图挣钱,也都很愿意来。来一趟是给一百银元。她们往里面去陪酒时,我独自一人便在旁屋内闲坐。闷了就烧口鸦片烟抽。我的烟瘾就是在这时习染上的。    
    瓦常常对我说:“宫里的东西,你喜欢哪件,尽管拿走,没有什么关系。”我总是想:皇家的东西,民人怎么应该随便拿着走?口里只好说句“谢谢”便算了。有一个“五福捧寿”的瓷盘,釉质彩绘都很精细,款式也好,瓦用它盛水果,我一见很喜爱,他就说:“送给你吧。”立刻就要派人给我送到家去,我忙着说:“等一等,我自己带着走。”这样才敷衍过去。我怎么能随便拿宫里的东西呢?    
    瓦回了德国,还连着给过我几封信,我都是托一个留德的学生替答复;因我只能说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