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决学生爱学这门课的问题,其次是了解本门课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初一新生
的中国历史导言课,我编写了如下提纲: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

1。了解祖国过去,培养爱国之情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爱国(孙中山)
2。学习英杰人物,立定报国之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总结顾炎武的思想)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
3。总结历史经验,增长建国之才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魏征)
历史使人明智(培根)
4。了解历史规律,树立崇高理想
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1。重视三要素: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
2。掌握三方面:重要的事件、制度、典籍文物
3。重视课本,作好笔记,提高上课质量,注意及时复习
4。参加课外活动、收集历史资料
上课前一、两天,发给每人一份调查表,请新生如实填写,了解一下情
况。表式如下:

姓名性别:原毕业学校:原历史老师:
你喜欢学历史吗?为什么?
你喜欢读历史课本吗?为什么?
历史课对你有帮助吗?简单说明。

及时收回调查表,进行分析,在备课本上记录各班主要倾向,决定备课
提纲的实施细节,做到有的放矢。
上导言课要亲切和蔼,生动活泼,有理有据,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
历史的兴趣和愿望,初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他年级的导言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有准备的认真上好。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生上课的第一阶段,各年级每学期的头几课,应采用导读法。平时也可根
据情况适当采用。

导读法一般是先导后读,读中有导,导读结合。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十分重要的。这种作用,我总结为“导向、疏障、启疑、解惑、正误”十
字导读法。

“导向”就是导其方向,解决如何读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
从易到难,从粗到精,分六个层次读书。我称之为读史六要。

一要逐自然段写出小标题。

让学生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
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要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

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然后,叫几个
学生向大家说说自己所写的提纲,选择一份最好的,由教师组织大家议论、
补充、修改,形成一份较规范的提纲。这样,学生便较全面清楚地读懂了教
材。

三要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要向学生讲清,所谓掌握教材
的内在联系,就是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
形成一个系统结构。这需要教师反复示范讲解,最好是用图示讲解。下面是
“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图示,我把它放大了张挂出来,指图讲解:

这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系统图示。按照课文,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有
三个子系统:约170 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约80 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约
70 到20 万年前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出土材料非常丰富,
仅骨骼化石就属于40 多个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为重点介绍。

接着说明环境与原始人群的关系。只有具备了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环境,
才有人类生存。最早的人类只能尽量适应环境,而改造环境的力量是非常有
限的,北京人时代也是如此,所以,把环境放在前面首先了解。北京人生活
的地区有平原、河湖、沼泽、丘陵。平原和丘陵中草木丛生,野兽出没,河
湖沼泽中鱼蚌众多。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是几十个人群居生活,并制造粗
糙的工具,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采集、打猎,获取生活资料。在群居生活中,
逐渐知道了用火,产生了简单的语言。原始人群是非常艰苦的,很难获得必
要的生活资料,寿命也很短。原始人群依靠群居的劳动生活同时发展的自己
的体型,北京人虽然还残留着猿类的某些特征,但已完全脱离了动物界,进
入人类的幼年阶段。

学生要独立制作系统图示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培养制图能力,只要经
过一殷时间的训练,每次逐步提高其独立参与程度,到高中阶段便能独立制
作。

四要总结基本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历史事实,逐步总结出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


观点,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历史教学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任务。问
题是既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注意去总结。又要加以引导,因为初中学生有些
还没有学过历史唯物主义。当然也不必每堂课都去总结,最好是有了一定的
材料积累后由教师引导总结,不要把历史课变成了政治理论课。

五要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牢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了很多信息,没有必要都保存和贮存起来。但重
要的信息要牢记,牢记重要信息也就是积累重要知识。

什么是历史的重要知识,在导言课中已作了概述,这时要让学生自己找。
如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要记住170 万年前云南的元谋人,便要肯定他重视了历
史三要素,这是要牢记的。由此类推,其他两种原始人群也要牢记,问题就
迎刃而解了。最后要让学生明确,历史的重要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
件、制度和典籍文物。

怎样设法牢记呢?要告诉学生,记忆并不是死记死背,而是有科学的记
忆方法的。如我们很多同学上课集中注意力,眼、耳、手、口、脑都用到学
习上了,印象就深刻,这就叫五到识记法。我们编提纲,找要点,目的是理
解教材,也是为了便于记忆。如第一课有一千字左右,也就是有一千字的信
息量。我们编的提纲只有二百字左右,压缩了80%的信息量,记住提纲要点
就把主要内容记住了,这就叫信息压缩记忆法。我们把北京人的头部特征归
纳为三突出、三低平、一厚、一小,非常好记,这就是数字头记忆法。找出
教材的内在联系,便于记忆,叫联系记忆法。画成图示,帮助记忆,就是图
示记忆法。记忆有许多方法,许多奥秘,设法记住,就是要寻找科学方法,
探索记忆奥秘。

六要对教材作出评价。

评价教材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教材是教学的主
要依据。是国家聚集了这方面的专家学者精心编写而成,但也难免某些方面
有所疏漏。评价教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应有之义。如导读中国历史第一
章,在上述五要完成后,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评论。学生列出了许多优点和特
点,教师都加以肯定,再让学生找问题或不足。其中一个学生说:“‘北京
人’和‘北京人的群居生活,这两个标题似乎有些不合理,北京人应该包括
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经过大家发表意见,最后肯定:北京人和北京人的群
居生活,不应该作为并列的两个标题,二者是主从关系,前者应包括后者,
并列在逻辑上不严谨,不如只要“北京人”一个标题,下面分段叙述,更为
恰当。

学生只有学会了评价教材,才能做书本的主人而不做书本的奴隶,并且
发展创造性思维。

导读法中的导其方向,说到底,就是教学生按读史六要读历史书。学生
如果掌握了,就极大地提高了自学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疏障”就是疏其障碍。

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有知识、环境和心理等几个方面。知识障碍是指
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了生僻字、生疏难懂的名词、术语、句子和看不明白的插
图等等。对这类障碍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要求学生查工具书或互相
解答,或由教师事先统一解决。

环境障碍包括光线、室温、声响、空气、教具的可见度等等,其中一部
分完全取得于教师的主观努力,一部分在于平时的要求,有些偶发事件则要


迅速排除,使之不干扰正常教学。

心理障碍更为复杂和包含更多的不透明性,影响也更大。要善于察言观
色,重视反馈。如发现普遍的厌烦情绪,便要迅速调整教学环节、方法。至
于个别心理障碍,则用简单询问、示意、指点以消除或缓解之,严重的则在
课外耐心解决。

“启疑”即启其疑窦。

读书而无疑则无以探索创新。既要培养求同思维,也要培养求异思维,
使之具有多维性和开放性,故应于无疑处适当启之以疑。如在中国历史第一
章教学中我就提出过下列问题:“北京人的休型是怎么知道的?”“明明是
几块普通的石块,为什么就说它是原始人制造的工具?”“原始人生活的年
代是怎样知道的?”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同学回答,老师补充。同学不能回答
的就由老师回答。主要使学生知道,原始社会的情况,主要是根据考古发掘
的材料,由专家们鉴定的。如北京人的形体是以北京人化石为依据的;判断
石块和石器的区别主要是根据出土地点和是否有使用过的痕迹;确定原始遗
存的年代主要是根据地层和古地磁学。当然,也不必介绍很多专门知识。这
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启开求知的闸门,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一般情况下,启疑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年龄特点来进行。有些知
识是中学生很难接受的,就不必涉及,不应把该在大学里解决的问题过多地
提出来。

“解惑”即解其困惑。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在古代,教师就把
解惑和传道、授业看得同样重要。

障碍可以疏之使通,疑问可以启而后释,惑而至于困,当然是难解之惑
了。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困惑是难免的。这些困惑如果不解决,可能
成为学习和心理上的严重障碍。积累的困惑越多,解决的难度便越大,以至
积重难返,不可收拾。

解惑之道,一要及时,二要坚持,三要诚实。

一要及时。只有与学生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一
些困惑或问题,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这样,积累的
困惑问题较少,即使遇到难题也能集中力量解决。

二要坚持。一些困惑程室较严重的学生,为他们解决困惑便要有铁杵磨
针的精神,坚持不懈。

三要诚实。在给学生解惑时,教师有时也会遇到困难。如讲原始社会时,
有位学生提出:“原始人的体型、生产工具,有考古材料证明。但说北京人
产生了语言,拿什么证明呢?”这个问题,我事先根本没有估计到,过去也
没有很好研究,很难回答清楚。只得老老实实告诉学生,需要回去认真研究,
过几天再和大家交换意见。我手头有关资料很少,只有恩格斯的《劳动在从
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有所论及,我据此进
行研究,写出了一个详细提纲,又找了几个同学征求意见。他们提出要尽量
讲得通俗生动一些。鉴于这个问题专门性很强,中学生不是非知道不可,所
以我在课外活动开了一个自愿参加的座谈会。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参加了,效
果很好。以后的多次解惑中,我坚持自己先论明白,绝不信口开河。诚实的
态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正误”即正其谬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谬误是屡见不鲜的,如不及时纠正,便会从先入为主

到积重难返,谬种流传。
常见的谬误有读写错别字,误解和混淆概念等。我重视“正误”,也积

累了一些经验。

一曰未雨绸缪。根据经验,有些错别字比较常见,这就要防范于未然。

如蓝田人的“蓝”,常写成“兰”或“篮”。①我在黑板上写上“蓝田人”、

“兰田人”、“篮田人”,让学生查字典或辞书。学生只查到蓝田人,而查

不到另两个。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1963 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了猿人

化石,定名为蓝田人。其他两种根本不存在,所以查不到。我肯定学生回答

得正确,立即把两个错误的词擦掉,只留下蓝田人,并补充说:“陕西省蓝

田县和蓝田人,都是专用名词,一定不能写错,只能写蓝色的‘蓝’。”

又如齐桓公的“桓”字,学生经常误读误写为“恒”。我让学生查出两

个字的读音和含义,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上:
齐桓公(木柱为桓,从木,读huán) 
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以后也很少出错。
还有秦王嬴政的“嬴”字,笔画多,学生容易写错,或和“赢”字相混

淆。我叫学生先说出嬴字是由“亡口月女凡”五个字组成的复合字,然后,
在黑板上写了一句俏皮话:“亡了江山口还喊:月宫仙女下凡来!”一边念,
一边在相关的几个字下面加上圆点。学生一阵笑声,轻松愉快地便记住了。
我又告诉他们怎样区别赢和嬴,在黑板写上:“输赢要宝贝,姓嬴想闺女。”
学生们情绪活跃,看来也记住二曰先纵后擒。课堂上,让学生读读、写写、
议议,便能及时发现错误。不让学生活动,得不到反馈信息,许多错误就隐
藏下来了。还有些错误是估计会发生的,但先不提醒,等到错误发生了再马
上纠正,效果反而好些。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先纵后擒。

如尧舜“禅让”的“禅”,我估计学生会读错,便叫一个学生读。他读

成了chán,我马上叫大家查字典。学生才知道禅是个多音字,既可读chán, 

如禅杖、坐禅;也可读shàn,如禅让、封禅。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动脑,知道

这个多音字不仅音不同,含义也不同,印象很深刻,比老师事先提醒更好。

三曰亡羊补牢,主要指纠正测试中的错误。其中认真阅卷是前提,分类
纠正是关键,适当抽查是保证。

认真阅卷,一要在卷面上作事先规定的标记,使学生知道何处有错,属

何种错误,以便自我纠正。二要分类详细登记,姓名也要记上,便于分析和

个别指导。三要分析情况,便于分类纠正和改进教学。

分类纠正,就是较普遍性的错误要在课堂上当众分析;个别性的错误由

同学自行纠正;个别严重的错误要个别辅导,当面纠正。
适当抽查是根据阅卷记录,抽查部分学生自己纠正的情况。
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导向、疏障、启疑、解惑、正误,贯串于导读法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

环节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其他课型中,也常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实际做不到。况且,教师本

身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倘能教一点开渠引水、点石成金的本领,使他们善于

从书籍中摄取营养,提高素质,岂不更好。我欣喜地看到,导读法在这方面

① 见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三卷本中也误作兰田人。

多少起了点作用,所以还不失其存在的价值。

四、讨论法与培养学生创造力

(一)创造与智能

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以其智慧和才能,创造震古烁今的业绩,在人类
文明进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四化时期,培养一大批创
造型人才,培养亿万具有某种创造力的劳动者,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我们常把智力和能力简称智能,二者是互为联系的。一般地说,杰出的
创造性人才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