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临安相比。
【关于中国科技文化光辉成就的】
古代埃及、印度和希腊荷马时代的冶铁技术(熟铁),与中国春秋晚期

的冶铁技术(生铁)对比:

讲到阿拉伯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时,要说明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和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也要说明穆罕默德
曾说要求得知识,可到中国去。

讲中朝往来、中日往来,可补充唐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从行政制
度(中央、地方)、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到思想、文学、科技(可提《缀术》)、
建筑以至生活习俗等,无不仿效唐朝,学习唐朝。并简要说明朝鲜、日本在
创制本国文字前,长期使用汉字(包括政府公文往来);

讲欧洲开辟新航路时,一要说明中国罗盘针的重要作用,二要补充《马
可·波罗行记》对元朝大都和中国经济发达的描述,三要同郑和下西洋作比
较。

讲文艺复兴时,应说明中国造纸术、印刷术西传的重要作用,指出“中
国的发明曾经为欧洲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英国李若瑟语);

讲欧洲新天文学说产生时,可提及中国古代在天文学、地学方面的一些
重大成就,并用一二语指出在明朝中期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
前列。

世界近代史,可联系或对比的有以下几例:
讲荷兰侵略台湾时,可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其对中国近邻国家的影响作

较具体的叙述;
金帐汗国统治沙俄时间之长,可与元朝统治时间之短对比;
讲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可强调指出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意义;
讲拿破仑时,可补充两点:一是他见到《孙子兵法》时发出的慨叹,一

是对嘉庆年间的中国的评论(“沉睡的巨人”);

讲工业革命时,一可联系课本上珍妮机插图,说明这是一种水平织机,
而古代西方原来用的是竖机,后来因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传人,才改用水平
机;二补充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时,在18 世纪中期才发明炼钢法,而中国早在


1 世纪已发明了炼钢法,比欧洲早1700 年;

1859—1869 年开凿的苏伊士运河,与隋朝南北大运河(6 世纪)比较;

(附:讲1920 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时,可提及秦朝修通的灵渠,二者都
是梯级运河。)

讲“亚洲革命风暴”时,将太平天国运动与19 世纪中期亚洲其他国家反
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比较,分析其意义(详见前);

讲“亚洲的觉醒”时,一要具体分析义和团运动在当时东方国家反帝斗
争中的地位和意义;二是印度国大党的成立(1885 年)及“自治”主张的提
出(1906 年),可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革命纲领(1905 年)作一比较;三
要分析辛亥革命在东方革命史上的地位(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创举)及其国际
影响。

世界现代史,可联系或对比的有以下几例(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
止):

讲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时,强调“五四”运动的作用(是对协约国帝
国主义一个沉重的打击;是1922 年迫使日本归还中国的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
一个重要因素)。

讲十月革命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时,一要讲述“五四”运动在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要说明当1919—
1923 年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转入低潮时,中国革命却在继续高涨,接连掀起
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1924—1927 年的大革命和1927—1937 年的土地革
命战争),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讲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肯定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政策时,指
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对马克
思主义策略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国抗日战争
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时,一定要讲清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讲“美国对亚洲的侵略”一目中有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这部分时,要讲
清两个“敢于”和“善于”(一是同美国的斗争,一是两次排除国际的不适
当干预),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民族气概和独立自主解决自
己问题的伟大气魄。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重大的世界意义,对世界人民斗争
的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国家和人民经
历了抗美援朝,援越抗法、抗美,万隆亚非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并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不仅在涉及民族利益
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而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
坚定力量。因此,我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进一步显
示出我们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通过具体历
史内容的讲述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不要作简单的、空洞的说教。即使通
过讲述具体历史内容来进行,也应切忌摆出说教的架式或使用说教的语言。
必须注意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某种逆反心理,尽可能做到寓教育于“无言”之
中,也就是说,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一定要出现“爱国”之类的语言。


其次必须注意两个界线。一是划清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界线,不能因
自己民族的光辉历史而自大,轻视其他民族和国家,应该看到其他国家和民
族都有自己的优点。二是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违背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原则,而
要与国际主义精神相一致、相结合。这就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也要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第三为了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但必须与历史教材紧密结合。要善于发掘
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千万不要脱离教材。若能处理这些问题,再加
上生动的讲述,恰当的分析和比较,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教学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尝试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正确地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坚持科学性
的原则。坚持科学性,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去分析和
讲述历史。如果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不可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可能
很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和讲述历史呢?我
特别重视在社会形态的转变,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条件),各历史
阶段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人民群众在阶级斗争、
生产斗争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世界近代的两次工业革命等方面,运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等基本原理去进行分析和讲述。这种分析和讲述一般是在讲授新课时进
行,有的在复习阶段和综合练习时进行。我在这些方面的尝试情况特介绍如
下:

(一)要重视阐述和分析社会形态的转变以及同一社会形态内阶段性的发展
变化

例如学习原始社会时,在讲完原始社会产生过程后,既可顺便地批判所
谓人类社会一出现就有了私有制的资产阶级观点,但也要指出原始社会的公
有制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它是由当时生产力的低下决定的。然后又要着
重说明,正是这种公有制的社会组织,才使人类得以依靠群体的力量,战胜
险恶的环境,获得生存和发展。接着又要具体他讲清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
旧石器时代缓慢地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金石并用时代,社会生活由采集、
狩猎发展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随后又分裂出手工业。经济生活的变化
又引起社会组织的相应变化,人类由原始人群发展到氏族公社,又由母系氏
族发展到父系氏族。当生产力提高到少数人也能耕作时,氏族分化成许多家
庭,生产个体化的结果,出现了私有制。随着生产、交换的不断发展,社会
发生贫富分化,逐渐形成贵族和平民、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产生了。阶级的
对立和斗争发展的结果,原始社会最后解休,作为暴力统治的机构——国家
产生了。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终结。这里要指出奴隶制的
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说明奴隶制固然是一
种极端野蛮、极端残忍的剥削制度,但它又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这
种新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就是这


样辩证地向前发展着的。又如讲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要着重抓
住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和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运动的展
开这两个部分。以前者来说,在讲述井田制瓦解过程——铁制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开始、私田的发展、鲁国实行“初税亩”、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
私田、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制租佃剥削方式,以及奴隶的反抗斗争——
中,可以很自然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以及阶级斗争对让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
进行分析。

(二)要重视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的分析

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就是考察和分析事件的动因和根源。一般地说,
社会经济(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或变化(包括受阻、破坏、崩溃)
必然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和社会矛盾及斗争的发展,从而导致重大事件
的发生。这不论在古代的奴隶起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以及重要的政治改
革等,还是近代现代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政治运动、国际工人运动、马克
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
放运动等等,都是如此。这种考察和分析越深入,对事件的剖析也会越深刻。
例如讲到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时,先回顾北美13 个殖民地的建立,然后让学
生自学课文,再提问起因。学生一般回答是由于英国的殖民压迫,顺此先对
殖民压迫作一具体分析。再问:殖民压迫必然会引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但这种反抗斗争是否一定会引起独立战争呢?要引起独立战争是否还要有其
他条件?经过讨论后,可作出如下结论:在原来没有建立过独立国家而主要
居民又是由各地外来移民组成的条件下,要等到这些居民逐渐形成为一个统
一的民族后,才有可能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接下去再分析怎样才能形
成统一的民族。这首先决定于这些居民在经济上相互联系的状况。在北美13
个殖民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
场。并在共同交往中,英语成为全体居民通用的语言。这样,一个新的统一
的美利坚民族形成了。然后再具体分析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化,终于导致独
立战争的爆发。又如,为什么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能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农
民的土地问题,而英国农民却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遭受更大的剥夺,直至自耕
农在英国基本消失?这就必须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经济发展情况的
不同、革命前和革命中阶级关系的不同的特点中去寻找原因。在英国革命前,
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比不上法国革命前。在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
成联盟,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革命主要领导人克伦威尔就是出身于新贵族。
而新贵族是由旧贵族转化而来,是靠圈地运动起家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新
贵族是想通过革命夺取政权,进一步扩大圈地运动来发展农村资本主义,这
就决定了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农民的可悲前景;在法国,革
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较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比较强大,而面临的革命
形势比英国革命时严峻得多。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法国资产阶级只有同人
民群众结成联盟。由于人民群众发挥了高度的政治积极性,把革命一步步推
向高潮,最后终于把资产阶级民主派雅各宾派推向了统治地位。雅各宾派依
靠人民群众,颁布了土地法令,终于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完
成了摧毁封建制度的任务,使法国革命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彻底的一
次革命。

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条件时,要特别注意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


力量,这两种新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会引发出一系列新的历史事件和历
史现象。如14—16 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正
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茅和资产阶级的形成开始的。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
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对作为交换手段的贵金属和东方贵重商品的
需求量急剧增加,驱使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商人和贵族等去寻找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又推动了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资本主
义的发展。特别在英国出现了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并开始了资本原始
积累的进程——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英国的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
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加强了,德国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农民战争,从意大利
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从德国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后来都扩展到欧洲各国。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近代的自然科学产生了。这些斗争进一步促使西欧封建
社会的解体。

(三)在学习政治史和文化史时,要注意讲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文化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政治和文化都属于上层建筑。一般地说,主要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政治史应重视对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斗争和政治现象的分析。例如中
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能长期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了秦、汉、唐、元、明、
清等这样繁荣强盛的统一朝代?这可以先从政治上去寻求解答。它的重要原
因之一是由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从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
统一。但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能长期地建立和维持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而西欧封建社会却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呢?在这
里,再以政治来论政治就无法解决了,而必须从经济方面去寻找它的根源。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之
上,而中国封建经济不只是由封建地主经济所构成,还由广大的个体的农民
小生产经济所构成。这种农民小生产经济可以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
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基础。正因为如此,许多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为了巩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总是非常重视对农民小生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
这种情况正是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关系。西
汉初期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