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屠杀 张纯如 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被遗忘的大屠杀 张纯如 著-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结巴而自杀,以谢亵渎圣文之罪。

  30年代日本的教育体系已经军事统制化和行动机械化。一位来访者在参观了一所小学之后,看到几千名儿童挥动着小旗,步伐一致地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不由得发出惊喜的感叹:显然这位参观者只看到了纪律和秩序,却没有看到纪律和秩序需要借助虐待加以确立和维持。教师的行为就像残暴的教官,左右开弓打学生的耳光,对学生拳打脚踢,或用竹剑木棒不停地抽打学生的现象司空见惯。学生被罚背重物,跪地板,赤脚站在雪地里,或围着操场跑,直到精疲力竭而倒下。可以肯定几乎没有人是由于愤怒而来学校访问的,即使是十分挂念学生的家长也难明真相。

  如果学生决定当兵,那么绝对服从上级的压力就更大。经常发生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的恶作剧,残忍的恃强凌弱,压碎了所有的个人主义精神。服从被说成是最高的美德,个人的自我价值观被取代,个人的价值不再与个人有关,而就像是一台巨大机器上的小齿轮。为了把个体的个性“升华”到集体的共性,上级军官或老兵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新兵耳光,或用大木棒猛抽他们。据作家入谷敏男说,军官们还经常用这样的话来解释他们任意惩罚的理由:“我打你不是因为我恨你。我打你是因为我关心你。你以为我是疯了才干这些事而把自己的手打得红肿流血吗?”一些年轻人经不住如此残酷的肉体折磨而死去;另一些人自杀身亡;而大多数人则经受了锻炼,使军方可以把一套新的人生目标灌输给他们。

  对有抱负的军官来说,训练也是一个十分残酷的过程。20年代所有的军校学员都必须经过在市谷〔在东京都新宿区)军事学院的学习。营房过分拥挤。教室没有暖气,食物也不充分,这地方更像是座监狱而不像是所学校。日本军校的训练强度超过绝大多数西方的学校:在英格兰,一个军官必须完成1; 372小时的课堂学习和245小时的课外自习,而在日本的标准是3; 382小时的课堂学习和2; 765小时的课外自习。学员们不但要坚持每天规定的超强度的身体锻炼,还要学习历史、地理、外语、数学、科学、逻辑、绘画和书法等课程。每门课程都要力求达到完美的目标和优异的成绩。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军校学员必须接受“只知有胜利的思想”。学员们对任何一点失败的迹象都十分恐惧,以致为了减少有人自杀的危险而不敢分开考试结果。

  军事学院本身就像一个孤岛,与世隔绝。日本的学员既不享有隐私权,也没有机会培养个人的领导才能。学生读物经过严格检查,而且没有闲暇时间。一位西方作者这样评论日本军官:“在这些可塑造的年代里,他们被隔绝于一切欢乐、利益和影响之外,在他们活动的那个狭隘的环境中渗透了特殊民族和特殊军队的宣传。从种族心理上来说,日本已经远离了我们,而这些军官则离我们更远。”

  1937年夏天,日本终于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7月,根据条约驻扎在中国城市北平的日本华北驻屯军,在古老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日军在黑暗中打了几枪之后,在点名时发现一名士兵“失踪”。于是日军便以此为借口行使它在这个地区的“权利”。他们开到靠近卢沟桥的宛平城外,要求中国守军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城寻找这名士兵。在遭到中国守军司令的拒绝后,日军便炮轰宛平城。

  7月底,日军已控制了整个京津地区,8月,日军进犯上海。第二次中日战争已不可逆转地全面展开。

  但是征服中国证明是一件比日本预料的要困难得多的事。仅在上海,中国军队就以10比1之比在数量上超过日本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国民政府的领袖蒋介石派出了他的最精锐的部队来打这一仗。8月,当35,000名日本新兵企图在上海的码头登陆时,他们遭到了自7月以来的第一次大挫败。埋伏好的中国炮兵向日军开炮,炸死了好几百日军,包括良子皇后的表兄。在几个月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极其英勇地保卫着这座城市。使日军极为懊恼的是,上海的战事进展缓慢,他们是一条街一条街、一道路障一道路障地攻下来的。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军方领导人不断吹嘘——并当真相信——日本可以在3个月内征服中国大陆,但当他们只在中国的一个城市的战事就从夏夭拖到秋天,又从秋天拖到冬天时,便彻底击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轻易取胜的幻想。在这里,中国这个淳朴的、缺乏军事科学知识也没受过多少训练的民族,竭尽全力打击、遏制比他们强大的日本军队。当上海干11月最终沦陷时,日本皇军的心态举止趋于疯狂,据说许多人在向南京进军时渴望报复。
 

 

 
 
 
 

 

 


 
 
 

 
第二章 恐怖的六星期
 
 

到南京的竞赛

  日本进攻南京的战略是很简单的。日军利用了南京城两面临水的地理位置。这个古都位干长江拐弯处的南侧,江水先北上后东流。只要从东南方向对南京形成半圆形包围圈,日本人就能利用江水的天然屏障,完成对这一首府的彻底围困,并切断一切逃跑路线。

  11月底,日军分三路进攻南京。一支部队沿长江南岸前进,他们从上海西北角的白茹口登陆并涌进长江三角洲,然后沿沪宁铁路线前进,此前日军己经炸毁的这条铁路上的大部分桥梁。这支日军由中岛今朝吾率领。他曾是日本陆军在法国的情报处成员,后来成为天皇裕仁的日本秘密警察的头子。涉及此人的著作不多,但仅就已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否定的。《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的作者戴维·伯格米尼称他是“一个小希姆莱,一个控制思想、恐吓和酷刑的专家”,并引用其他一些人对中岛的描述,说中岛是一个虐待狂,在去南京的路上随身带着焚尸油。甚至他的传记作者木村邦宪也把他描写成“一头野兽”和“一个暴虐的人”。

  另一支日军准备穿过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太湖,进行水陆两栖突袭。这支部队从上海沿着中岛部队的南侧向西运动。指挥这一行动的是留着小胡子、身材矮小并患有肺结核病的松井石根将军。与中岛不同,松井出身于一个古典学者家庭,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还是日本在上海和南京地区的派遣军总指挥。

  第三支日军又在松井的部队以南前进,再转向西北直通南京。率领这支部队的是柳川平助中将,一个秃顶矮小的有文学兴趣的人。或许是由于柳川比其他大多数日本人更深地卷人了南京的浩劫,所以使他的侵略生涯神密莫恻。根据他的传记作者营原丰所说,控制日本军方的法西斯集团开除了柳川,因为他试图阻止他们于1936年2月的兵变。在他被排斥和降级服役后,柳川成了一名在中国的日军指挥官,并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包括攻占南京”,但是军方却把他的名字和照片从当时的出版物中删去了。所以在日本许多人认为柳川是个“戴面具的将军”。

  在通向南京的路上,日军什么也不放过。日本的老兵还记得当年洗劫农村的情景,他们见人就打,见人就杀。但遭此劫难的绝不止是小村庄,一座座城市也同样被夷为平地。我们就以位于大湖东岸的苏州为例。作为一座中国的古城,苏州以其精湛的丝织绣品、精美的园林和庙宇而闻名于世。它的水道和小桥使它在西方赢得了“中国威尼斯”的美称,11月9日,一个倾盆大雨的早上,一支日军先遣队穿过苏州城门,他们戴着兜帽,以防中国的哨兵认出他们。一进城日军就连续数日的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许多文物古迹被付之一炬,数以千计的中国妇女被抓去惨遭兽兵蹂躏。根据《中国每周评论》的报导,这次人侵使苏州城的居民从350000人减少到不足500人。

  一位英国记者有机会记录了上海效区松江镇的劫后惨状,那是在日本人离开9周以后。“几乎看不到一座没有被焚毁的建筑物”,他写道,“仍在闪燃的房屋废墟和渺无人迹的街道呈现出一副十分令人恐惧的景象,唯一活着的就是那些靠吃死尸而肥得变形的野狗。在这个曾经稠密居住着大约100; 000人口的偌大的松江镇,我只看到5个老人,他们老泪纵横躲在一个法国教会的院子里。”

                           朝香宫接替指挥权

  但是最残暴的行径还在后面

  12月7日,正当日军向南京逼进时,松井将军发起高烧,在苏州的战地指挥部卧床不起。这是他的慢性肺结核的又一次发作。病情发作时,正是松井刚刚把他的指挥权交给天皇家族的一个成员手中的时候。仅仅5天前,天皇裕仁免除了松井的这个职务,同时派遣裕仁的皇叔朝香宫鸠彦亲王到前线接替他。根据这道新的敕令,松井被提升为负责整个华中战区的司令官,而在军队中干了30年的中将朝香官,将作为新的总司令指挥南京周围的日军。作为一个皇族成员,朝香宫使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南京前线的一切权力之上。他与中岛中将和柳川中将的私人关系比与松井的关系要密切,因为他曾作为陆军情报处的官员与中岛和柳川在巴黎共事3年。

  没人能知道为什么裕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选择朝香宫接替这个职务,尽管伯格米尼相信这是为了考验朝香宫,他曾在1938年2月的陆军兵变中,在一个政治问题上站在天皇的弟弟秩父宫一边反对裕仁。在皇家的名册谱牒中,裕仁把他作为一个态度“不好”的皇室成员而单独打入另册,并显然是要给他这位皇叔在南京一个机会去改过自新。

  当时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不重要的人事更换,但后来对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性命来说,这将证明是一个致命的重大更换。

  很难说明当时在现场的日本军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许多详情细节是在多年后的军事法庭审判中由松井和他的同事们交待的,或可能是由不可靠的人提供的,因此引用这些材料时需要谨慎。但是如果这些证言是可信的,那么情况就是这样的。警惕这个新到来的皇族成员滥用权力的潜在危险,松井对侵人南京的军队发布了一系列道义命令。他命令部队在距南京城墙几公里的地方停下来重新集结,只让少数纪律良好的大队进人中国的首都,完成占领任务,这样一来,这支军队将“使中国人眼前发亮,从而使他们对日本产生信任感。”他还在病床前召开参谋会议并宣布:

  帝国军队进入一个外国的首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为世界所嘱目。因此,不得让任何部队在纪律松懈的情况下进城……要让他们事前知道要记住的事项和城内各国权益之所在。绝对不许进行抢劫。必要时要布置岗哨。即使是出于大意而强占财物或引起火灾,也要严加惩处。要派许多宪兵队和辅助宪兵队与部队一道进城,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但是在松井无法控制的地区到处都有不法事件在发生。12月5日,事情继续发展,朝香宫乘飞机离开东京,并在3天后到达前线就职。在离前线指挥部不远的靠近南京大约10公里左右的一座被遗弃的乡间别墅里,朝香宫见到了他在巴黎的同事中岛将军,他的左臀部的伤口正在痊愈。中岛告诉朝香宫,日军就要包围南京地区的30万中国军队,而且最初的谈判表明,他们准备投降。

  朝香宫听了这个报告之后,据说他的司令部就发出了一系列加盖他私人印章的命令,并标有“绝密,阅后销毁”的字样。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命令清楚地写道:“杀掉所有俘虏。”我们所不清楚的是,是否是朝香宫本人发布的这些命令。【朝香宫的情报参谋太宰治后来向朋友们承认是他自作主张伪造了这个命今。另一个日本军官田中隆吉说,在1938年4月,当时的日本陆军74大队队长太宰治给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宰治告诉他,当他的部队在杭州湾登陆并向内地推进时,大约30万中国军队被切断了撤退之路,于是他们放下武器并向日军授降。据太宰治说,“要安置这么多的俘虏,要给他们食物,这是个大问题”。就像这个故事发展的那样,很快采取了一个方法去解决食物问题:“我立即命令所有的部队:‘我们必须全部杀掉这些俘虏!’于是我利用军事指挥官的名义,用电报发出这些命令。命令的文本要被销毁。”我们从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伪,但必须指出,即使太宰治的确擅自伪追了杀人命令,也不能免除朝香宫对这场大屠杀的责任。如果屠杀开始,朝香宫也能够发布一个命令取消这场大屠杀,并把他的情报参谋送上法庭。】

  到日军进人南京之时,消灭所有中国战俘的命令不仅已被印成文件,而且已经散发到低级军官的手中。1937年12月13日,日军第66大队接到如下命令:

  大队战地通讯员2点钟收到团指挥部命令:遵照旅指挥部命令,所有战俘要被杀掉。执行办法:把战俘分成每12人一组,一组一组枪毙。
  下午3点半召开各连指挥官会议,就处理战俘问题交换意见。经讨论决定,把战俘平均分配给各连(1连,2连和4连),按50人一组从关押地带出去枪决。1连在驻地以南的庄稼地执行;2连在驻地西南的洼地执行;4连在驻地东南的庄稼地执行。
  战俘关押区必须严加警戒。我们的意图绝对不能让战俘发觉。
   各连要在5点前完成准备。执行行动从5点开始,7点半结束。

  这道命令存在着残忍的逻辑。可以不给战俘食物,因为他们必定要被杀掉。杀死他们不但能解决粮食问题,而且减少了报复的可能性,因为死人是不可能组成游击队力量的。

  但执行命令是另一回事。当日军在12月3日黎明前的几小时冲进城市,他们进入了一座人口远远超过他们的城市。后来的历史学家估计,有50多万市民和9万中国军队被围困于南京城内,而袭击这座城市的日本兵只有5万人。中岛将军意识到杀死10几万中国战俘绝非易事:“处置1千,5千、甚至1万人,即使只是解除他们的武装也是极其因难的……如果他们制造麻烦,后果将不堪设想。”杀害战俘由于人力有限,日军极力制造骗局。这种集体大屠杀的策略分成几个步骤:先是向中国人许诺,只要停止抵抗,就会受到良好待遇,哄骗他们向日本占领军投降,再把他们分成100…200人一组,然后把他们骗到南京附近的不同地方杀死。中岛认为,一且失去了进一步抵抗的可能性,大部分战俘都会极为沮丧并服从日本人的任何命令。

  这一切比日本人事先预料的更容易。只发生了零星的抵抗;实际上几乎没有抵抗。当日军围攻这座城市时,许多中国士兵丢下武器弃城而逃,后来向日军投降,希望获得良好待遇。一且这些人缴械投降并束手就擒,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中国士兵的不抵抗行动在一个前日本士兵东史郎的日记中得到了更详尽的说明,他描述了南京陷落后不久中国军队投降的场面。当他们突然接到围赶大约2万名战俘的命令时,他所在的部队在市中心不断派出岗哨和分配宿营地。

  东史郎和其它日本兵到9;10公里之外搜寻这些战俘.夜幕降临时,日本兵终于听到了像青蛙发出的隆隆声,他们还看到无数烟头在黑暗里一闪一闪。“那是一个宏大的场面”,东史郎写道:“7,000名战俘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聚集在两面白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