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库尔斯克 多姆宁·普里列扎耶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库尔斯克 多姆宁·普里列扎耶夫-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战计划,在短短6 个星期中攻陷了法国,并于1942年夏天一举拿下了苏军席巴斯托波尔要塞。尽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曼施坦因没有能够挽救被困的德第6 集团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那缜密的军事部署。在他看来,要想在苏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保存实力,只有实施机动防御,等苏军超过补给线之后,再对那些陷入孤立无援状态的苏军进行截击。  于是,曼施坦因下令德军全线撤退并伺机集结。  曼施坦因知道,这种先行撤退的战术自1941年莫斯科和罗斯科夫战役失利以来,就一直不为希特勒所信任。为了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计划,曼施坦因做好了被希特勒撤职的最坏打算,电告德陆军总部:除非在一定期限内收到特别命令,否则他将行使自行裁夺的权力。  按照曼施坦因的计划,军队将撤至米斯河防线,在顿巴茨地区进行集结,同时调遣法国境内的军队移师乌克兰。完成部队集结后,部队再从北、东两个方向发动反击,夺回失守的哈尔科夫。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诱敌深入,有许多地方必须放弃。  在苏军看来,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他们已逐渐陷入了曼施坦因精心布置的陷阱中。曼施坦因成功的撤退不仅迷惑了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而且使希特勒对他的计划产生了怀疑。2 月27日,希特勒亲自造访了曼施坦因位于札波罗结的指挥部。  在希特勒踏进指挥部之前,曼施坦因就已经注意到这位总指挥脸上密布的阴云以及压抑不住的怒火。  果然,希特勒用他那特有的沙哑嗓音开口了:  “曼施坦因元帅,我想问一下我对你这次计划的支持是否令你满意呢?”希特勒的口气中充满着不满。曼施坦因还没有来得及解释,希特勒的声音便骤然提高了许多。  “你要求增援,我便从法国抽调了十几个师。现在,这些师已经陆续抵达,为什么你现在还是除了撤退就是按兵不动呢?!”  “我要求你们马上行动!”希特勒搬出了他的口头禅,要求曼施坦因立刻开展收复哈尔科夫的正面攻势。  对于希特勒的责问,曼施坦因早有准备。这位对最坏结果做了充分准备的将军并不害怕希特勒的淫威,也许他比希特勒在这件事情上更加清楚、也更加明白纳粹德国的处境吧,德军目前实在没有实力使它可以冒然牺牲了。  “元首,”曼施坦因缓缓地开了口,“我想我还是再次向您汇报一遍我的计划吧”。  曼施坦因领着希特勒来到挂在一面墙上的作战地图前面。  “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和战斗力情况,我们要做的是以撤退来拉长苏军的补给线,在苏军的兵力拉长以后,我将以精锐的第1 党卫装甲军为主力,首先击破苏联的西南方面军,然后再向北转,击破沃罗涅日方面军。”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让苏军相信,我们已经没有还手之力、溃不成军了。在完成我们的部队集结之前,我们必须放弃一些甚至是更重要的地方”。  “必须放弃!”曼施坦因再次强调说。  “目前,我们的第1 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装甲师和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已经拖住了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尽管我军将士伤亡很大,但他们已经做了艰苦的努力。”  “而在2 月20日,我就已经组织南北两个集团对苏联西南方面军发动了反击。您是知道的,北集团由第2 党卫军‘帝国’装甲师和第3 党卫军‘骷髅’装甲师组成,南集团由第48装甲军承担。”  希特勒的面部神情稍微舒展了一些。  “目前,苏军正紧随我们一路南下。据我们的情报,苏军已经损失了相当一部分的装甲车辆,而且已经超过了补给线。”曼施坦因继续汇报说,“我们只须首先击破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再向北转,对沃罗涅日方面军发动进攻,到时候收复哈尔科夫将指日可待。”  “还有一个好消息,在我们进攻西南方面军时,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把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的第3 坦克和第69集团军转交给了西南方面军。对我们而言,苏军这样做不仅无法挽救其西南方面军,而且还将大大缓解我们击败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压力”。  曼施坦因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面对这一计划,希特勒似乎从痛失第6 集团军的伤痛中恢复过来了,他在札波罗结的指挥部继续呆了两天,了解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后心满意足地飞走了。  形势果然像曼施坦因预测的一样。 3月2 日,苏西南方面军受到了重创,波波夫机械化集群遭到了毁灭。在击败苏西南方面军后,德军主力挥师转北。此时,负责攻击德军左翼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3 坦克集团军立刻陷入包围之中,到3 月5 日,除了第6 近卫骑兵军以外,基本被消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曼施坦因发动哈尔科夫攻势的时间到了。 3月6 日,德军开始了对哈尔科夫的进攻。失去左翼保护、超越补给线并连年征战没有及时修整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立即被打得措手不及,被迫放弃哈尔科夫。3 月14日,纳粹旗帜又重新插在了哈尔科夫城里。苏联的“星”计划到此以失利告终。  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德双方都蒙受了重大损失,沃罗涅日方面军阵亡和失踪的人数达100;694 人,伤139;336 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 辆,大炮5;291 门,飞机417 架。而德军仅第1 党卫装甲军就损失了12;000人。  而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之所以未能歼灭苏军,就是由于装甲兵力严重不足,事实证明,当第一线的机械化部队突破敌人防线过程时,其本身也会被严重削弱,如果这时没有第二线的机械化部队投入,就无法有效地扩大战果。因而德军只能击溃苏军,而无法像战争初期那样大量地歼灭苏军了。  夺取哈尔科夫,只是曼施坦因雄心勃勃计划中的一部分。哈尔科夫得手之后,曼施坦因命令德军继续前进,以期在春季融雪期之前,占领更多的据点,稳住并进一步扩大南部战线。  为了防止纳粹扩大防线,苏联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暂时中止了计划中在列宁格勒的进攻,把第1 坦克集团军南调,并将第21和第64集团军火速从斯大林格勒调往前线,并投入了西南方面军和弗罗尼兹方面军的预备队——第2 和第3 近卫坦克军和步兵第206 、167 、113师。  曼施坦因就没有这样幸运了,由于没有新的装甲部队补充,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之后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加上战损和低落的士气,曼施坦因不得不停止了攻击。随着春季融雪期的到来,泥泞的道路阻止了大机械化军团的前进,苏德双方都停止了进攻。自此,整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状态。  突出部也叫弧形地带,就是突入敌方战线的一部分。一方面,突出部在进攻时是有利的出击阵地,可左右开弓打击敌人;另一方面,在防御时却会因两翼暴露而容易被敌方从根部切断而陷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在地图上,库尔斯克突出部就像伸入德军防御线的一个巨大的拳头,对德军防线构成严重的威胁。  库尔斯克突出部自然成为两军未来争夺的焦点。

  “堡垒”计划出笼
  重新夺取哈尔科夫给希特勒打了一支强心剂。  的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使德军士气降到他们进入苏联战场以来的最低点。德国军队已经不再是无敌的了,德军也同样要面临失败的命运,一股悲观的氛围慢慢在德军将士中间蔓延开来。希特勒此时也开始有了战败的梦魇,经常在睡眠中被惊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他曾傲慢地以为征服苏联人只需要3 个月的时间,而现在——曾一度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德军面临着被苏联人打败的命运。  对希特勒来说,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更无法让他忍受的是保卢斯的投降。就在保卢斯投降    的同一天,他还授予保卢斯陆军元帅军衔,希望保卢斯不要屈服。结果却是……希特勒想不通,为什么保卢斯不愿意为荣誉而死,为什么他不宁愿战死或自杀。对此,希特勒不只一次地抱怨:“这么多战士的英雄主义事迹因为一个简单而平庸的怯懦者的行动而黯然失色。”希特勒更想不通的是,他的军队为何能够被他一向认为低劣的斯拉夫人打败。因为希特勒一向认为,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这些人根本无权活在世上。当然,部分斯拉夫人,给德国主子做奴隶、耕耕地、开开矿,也许还有点用处。  为了反思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原因,希特勒一连好多天都躲在“狼穴”里闭门不出,他渴望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提升部队的士气以及在盟友中的威望。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舒缓了希特勒的紧锁眉头,他把目光投向了库尔斯克突出部。  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面防线有250 公里,其根部却只有70公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南方集团军群仍占据着大部分的邓尼茨盆地。更为重要的是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的根部分别是交通枢纽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便于坦克机械化部队机动。这就为德军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兵力从根部切断苏军突出部的兵力集团提供了地形上和战场态势上的有利条件。  希特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战机,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喜悦。  与此同时,曼施坦因也在酝酿德军的1943年夏季的作战计划。他意识到德国在苏联已经陷入一场没有希望的消耗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将以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实力上压倒德国。避免这一噩运的惟一办法是在苏军的优势还不明显时,以一连串的歼灭战使苏军在人力和物力上“大出血”。只要这种损失大到苏联无法忍受,德国便有可能获得一个通过谈判而获得和平的机会。  在哈尔科夫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曼施坦因的计划也已经初步成型了,  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个:  一种方案被称为“反向”计划,即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继续引敌深入,再得用东线广阔的战略纵深,伺机发动局部反击。这也是与哈尔科夫战役相同的战斗。这样做,可以使德军以较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杀伤、俘获苏军,使其人力资源枯竭,最后逼使苏联像沙俄在1917年那样崩溃,或者接受对德有利的和约。  然而,这一方案也存在着其致命的弱点:一方面,这等于把战略主动权交给苏军;另一方面,在目前这一阶段,德军兵力已经严重不足,无法防守整条战线。  如果苏军在德军没有准备的方向发起反击,德军将一溃而不成军。更重要的是,采取这一方案,等待苏联的进攻,将大大推迟战争时间。而此时,德军是无法再等下去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工业会提供越来越多的武器装备,苏军的战斗力也会越来越强。尽管英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又一次背弃同盟国的义务,推迟了原定于1943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但是,很明显,开辟第二战场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德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毫无胜利希望的两线战争中。  另一种方案被称为“正向”计划,也就是在有利的地区,通过主动进攻来歼灭苏军。  一开始,曼施坦因倾向于“反向”计划,这倒也符合他谨慎缜密的性格特点。然而,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从上到下又充满了信心,曼施坦因希望能够在利用德军士兵士气高涨的时候,能够继续扩大战果,于是,“反向”计划就自然而然地被放弃了。  其实,早在哈尔科夫战役接近尾声时,曼施坦因就曾试图说服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派兵南下,以夹击撤退中的苏军,只是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已经精疲力竭,实在抽不出兵力配合才未能实行。  很自然,曼施坦因的目标必然会选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上。在他眼里,库尔斯克突出部是最理想的攻击目标。通过南北两翼的钳形攻击,可以切断整个突出部,并歼灭大量苏军。而这次战役一旦成功,必将大大缩短德军的战线,极大地提高德军部队的机动能力。曼施坦因做出这样的计划是有原因的,他想当然地认为,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都是些从哈尔科夫战役中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没有多大战斗力。德军应该赶在他们恢复战斗力之前,把他们彻底在消灭掉。况且德国目前尚具有这一军事实力。曼施坦因的计划在德国军方上层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极个别人之外,绝大多数将领反对这一计划。 1943 年2 月刚被任命为德国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对这一计划持强烈的反对意见。  这位德军装甲部队的创建者在视察中发现,现在的德国装甲部队同以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削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1940年,古德里安建立的装甲师配备4 个坦克营共有坦克400 辆,在1941到1942年,已经缩编到2个坦克营200 辆坦克,而到了1943年春,整个东线18个装甲师只剩495 辆坦克,平均每个师只有27辆坦克!  更让他不能容忍的是,不仅在数量,就是在质量上,德军的在役坦克也远远比不上苏联。当时德军的主力坦克是三号和四号坦克,已经被证明根本不是苏联T -34坦克的对手。虽然古德里安曾命令德国工业仿制苏联T -34坦克,但因发动机问题无法解决只能作罢。尽管德国已经研制出他们的新一代坦克——五号“豹”式坦克和六号“虎”式坦克,这两种坦克在质量上可以压倒苏联坦克,但是它们的产量却实在低得可怜,  “虎”式坦克的月产量只有25辆,“豹”式坦克月产量也不超过50辆。更不用说“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本身还存在着诸如笨重和易出故障的问题了。  古德里安认为,把如此数量之少的坦克投入到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中,无异于自投火海,他甚至建议在整个1943年,德军都应该采取守势。  然而,希特勒赞成曼施坦因的计划。  对希特勒来说,身为陆军总司令和国家元首,东线的攻守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战略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以来,他已经隐隐地感觉到轴心国内部出现了一些裂隙。只有采取主动进攻才能重新巩固“德军无敌”的神话,加强各盟国的向心力。而库尔斯克突出部正是攻击的最佳目标。  当然,对于发动这样一次进攻的胜算有多少,希特勒心里也没有底数。虽然希特勒算不上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但多年的军事经历也让他产生了一些不祥的预感。面对古德里安的反对,他也曾承认:“这一作战的每一个行动方案都会让我反胃”。但对希特勒而言,他似乎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希特勒的打算是这样的:从库尔斯克南、北面向突出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而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 1943 年3 月13日,希特勒签署了第5 号作战命令。他命令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研究库尔斯克地区的军事形势,拟制可能的作战方案。  蔡茨勒对希特勒的决定大吃一惊,认为他的企图太大,而德军兵力不足。但是,蔡茨勒对希特勒非常了解,他不愿意充当希特勒宏伟计划的“绊脚石”。所以他除了表示服从之外,什么也没有说,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希望尽快拿出让希特勒满意的计划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蔡茨勒完成了计划草案。而后,又拿着草案到德军最高统帅部各机关并向战地高级指挥官征求意见。折腾了一个多月,正式的作战方案形成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希特勒终于说服了他的部下,把库尔斯克突出部作为在东方发动夏季战役的开端。德军将使用坦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