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颗冷藏的胚细胞解冻,进行同样的基因嵌接术,让他按鲍菲的生活之路成长,以此来推翻或验证这种结论。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的婚姻已经完结了。不错,谢先生是在勇敢地探索他的真理,百折不回,但这种真理太残酷,一个女人已经不能承受了。在那次谈话后,我立即返回美国,谢先生,”她转向旁听席上的丈夫,“你知道我回去的目的吗?我已经请人把最后一颗胚细胞植入我的子宫,但没有做什么基因嵌接术。我要以59岁的年龄再当一次母亲,生下一个没有体育天才的、普普通通的孩子!”她回过头歉然道:“法官先生,我的话完了。”
法庭休庭两个小时后重新开庭,法官和陪审员走回自己的座位,两名法警把田延豹带到法官面前。法庭里非常寂静。在前一段庭审中,听众已经经历了几次感情反复,谢教授从一个邪恶的科学狂人变成悲壮的殉道者,但这个形象随后又被鲍菲母亲的话重重地涂上黑色。现在听众们紧张地等待着判决结果。
法官开始发言:“诸位先生,我们所经历的是一场十分特殊的审判,诚如雅库里斯先生和谢可征先生所说,在所有人类的法律中,尽管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但的确有两条公理,是法律赖以存在的、不需求证的公理,即:人的定义和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现在,这两条公理已经受到挑战。”他苦笑道,“坦率地说,对此案的判决已经超出了本庭的能力。我想此时此刻,在新的法律问世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法官能对此做出判决。对于法官的名誉来说,比较保险的办法是不理会关于后人类的提法,仍遵循现有的法律——毕竟鲍菲·谢有确定的法律身份。但是,我和大多数同事认为这不是负责的态度。金斯先生,还有谢可征先生都对后人类问题作了极有说服力的剖析。刚才的两个小时内,我又尽可能咨询了世界上有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他们的观点大致和两位先生关于后人类的观点相同。所以,我们在判决时考虑了上述因素。需要说明一点,即使鲍菲·谢已经不属于现人类,也没有人认为两种人类间的仇杀就是正当的。我们只是想把此案的判决推迟一下,推迟到有了法律依据时再进行。”
“所以,我即将宣读的判决是权宜性的,是在现行法律基础上所作的变通。”
他清清嗓子,开始宣读判决书:“因此,根据国家授予我的权力,并根据现行的法律,我宣布,在没有认定鲍菲·谢作为‘人’的法律身份之前,被告田延豹取保释放。鉴于本案的特殊性,诉讼费取消。”
纽约时报再一次领先同行,在电子版上率先发出了一份颇有分量的报道:
“法庭已宣布田延豹取保释放——实际是无限期地推迟了对他的判决。律师雅库里斯胜利了,他用奇兵突出的辩护改变了审判的轨道;公众情绪胜利了,他们觉得这种结果可以告慰死者——无辜而可爱的田歌小姐。”
“但法庭中还有一位真正的胜利者,那就是科学之神,是谢可征,埃迪·金斯所代表的科学之神。她正踏着沉重的步伐迈过人类的头顶。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悖论:尽管科学的昌明依赖于人类的智慧,依赖于一代一代科学家的推动,但当她踏上人类的头顶时,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她的脚步。”
退庭后,记者们蜂拥而上,包围了田延豹和他的辩护律师。几十个麦克风举到他们的面前。费新吾好容易挤到田的身边,同他紧紧握手,又握住雅库里斯的手:“谢谢你的出色辩护。”
雅库里斯微笑道:“我会把这次辩护看成我律师生涯的顶点。”
他们看见谢豹飞的母亲已经摆脱记者,走到自己的汽车旁,但她没有立即钻进车内,而是抬头看着这边,似有所待。田延豹立即推开记者,走过去同她握手:
“方女士,我为自己那天的冲动向你道歉。”
方女士凄然一笑:“不,应该道歉的是我。”她犹豫了很久才说,“田先生,我有一个很唐突的要求,如果觉得不合适,你完全可以拒绝。”
“请讲。”
“田小姐是回国安葬吗?是火葬还是土葬?”
“回国火葬。”
“能否让鲍菲和她一同火葬?我知道这个要求很无礼,但我确实知道鲍菲是很爱令妹的——在猎豹的兽性未发作之前。我想让他陪令妹一同归天,让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向令妹忏悔自己的罪恶。”
田延豹犹豫一会儿,爽快地说:“这事恐怕要我的叔叔和婶婶才能决定,不过我会尽力说服他们,你晚上等我的电话。”
“谢谢,衷心地感谢。这是我的电话号码。”
他们看到一群记者追着谢教授,直到他钻进自己的富豪车。在他点火启动前,新华社记者穆明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谢先生,你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你的基因嵌入研究吗?”
那辆车的前窗落下来,谢教授从车内向外望望妻子、田延豹和费新吾,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
“当然!”
生死平衡
王晋康
科幻小说银河奖征文
编者按:《生死平衡》是王晋康的长篇科幻新著。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中国民间医生皇甫林在出游异域期间,奇迹般扑灭当地大面积流行的早已绝迹的天花病毒疫情,勇敢地向现代西方医学理论挑战的故事,写来波诡云谲,引人入胜。虽然文中涉及到不少医理问题,但它并非医学论文;同理,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和社会环境,也全都是虚构的。原稿全文十万余字,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作了少量删节,分两期载完。
生死平衡 楔子
作者:王晋康 字数78012
目 录
楔子
一 新月行动
二 江湖医生
三 萨拉米的电话
四 初逢女神
五 医界狂人之一
六 求婚决斗
七 肉弹
八 天真的未婚妻
九 一只蚂蚁
十 突然撤退
十一 天降祥瑞
十二 死神之吻
十三 返回科威特
十四 医界狂人之二
十五 安拉的恩赐?
十六 真诚的邻居
十七 精确注射
十八 死神的翅膀
十九 行刺与婚礼
尾声
作者后序
楔子 1
1977年夏天,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名干事,德国人冯·豪塞特先生风尘仆仆,从吉布提越过边界来到索马里北部一个偏远的乡村,找到了那位名叫阿里·毛马林的青年男子。这位黑人没有穿上衣,因为营养不良腹部膨出,满脸满身尽是天花留下的斑痕。豪塞特知道这个地区十分贫穷落后,当天花免疫法在大半个世界都得到普及时,这儿仍沿用古老的吹粉法防治可怕的天花,即把天花病人的干痂皮研成粉未,吹进健康人的鼻孔中。但这种方法不够安全,阿里·毛马林便未能幸免。幸运的是,他的强健身体终于战胜了天花病毒,免于一死。
豪塞特先生为他拍照时,毛马林傻呵呵地笑着,丝毫不知道这是在记录历史。这使激情型的豪塞特先生觉得十分遗憾。他请翻译告诉那位黑人,这张照片将使他名垂青史。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由天花病毒致病,死亡率曾高达25%,它至少在地球上肆虐了2千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上就发现了天花瘢痕。英国史学家马考莱曾称它是“死神的忠实帮凶。”从免疫之父琴纳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算起,人类经过180年努力,终于消灭了天花,而阿里·毛马林先生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位天花病人,无意中成了人类2千年进步的见证。
索马里语翻译努力把德国人的冗长谈话翻译过去,他不知道那位鲁钝的黑人听懂了多少。豪塞特先生又遗憾地说,可惜他来晚了,否则他一定为最后的天花病毒取一份样本,存在日内瓦的病毒基因库中。那位黑人显然听懂了,叽里呱啦说了一通。翻译迷惑地翻译着:
“他说你们的人已来过一次,把他身上的脓疱刮了一些带走了,说要存在什么库中,为这还付他50美元呢,真是慷慨的先生。”
豪塞特很奇怪,据他所知,卫生界从没发表过任何关于采访毛马林并保存病毒样本的报道。他请翻译再次确认,翻译在经过长时间盘问后说:
“没错,他说的意思就是这样。”
“那么问问他,是什么样的人?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
翻译盘问后告诉豪塞特:
“他说是一个月前来的,是三个白人,穿着西服,都很瘦,窄长脸,鹰钩鼻。其他情况他一概不清楚。”
豪塞特先生很遗憾,但他知道无法从这个村民嘴里掏出更多的信息,便付了他50美元,与他告辞。毛马林对又一笔意外之财十分惊喜,笑得合不拢嘴,村民们也都欣羡不已,很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得上天花。
归途中豪塞特同翻译还在谈这件事。那位正在同极差的路况搏斗的司机忽然插话,说这三个人他可能见过。一个月前他跑这条路时,见一辆车停在途中,三个白人旅客正面向东北做礼拜,还非常认真地拍打身上的尘土。司机常与伊斯兰教徒在一起,知道这是穆斯林礼拜中的“土净”仪式。那三人长相也是典型的阿拉伯人的特征,这么说,这三个白人很可能是阿拉伯人。
回到日内瓦后他曾向一些阿拉伯同行询问过,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几年前就已提取有天花样本,分做三份保存在瑞士、美国和俄罗斯。所以毛马林的天花病毒保存与否只有历史的意义而无科学意义。时间长了,豪塞特先生也淡忘了它。
楔子2
2031年2月10日,在北京公主坟出版的《科技日报》第七版上刊发一篇短文:
漫话慧星
……太阳系的慧星总数估计在一亿以上,已经发现及命名的有1600多个,这个名单上今年又增加一个新成员。
今年元月份,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美国帕格马天文台及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几乎同时发现一颗慧星,已命名其为大食慧星。它的绕日轨道离心率很大,公转周期长达1190年,它上一次进入人类视野的时刻,大约是中国唐朝安史之乱期间。
慧星历来被视为不祥之兆,在中国的传说中,慧星主凶,立刀兵灾疫。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些迷信已经没有市场了。但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否定之否定”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律之一。古代中国的“天人感应”思想经过去芜取精,又成了21世纪科学家认识世界的利器。随着科学视野的开拓,人们认识到地球绝不是孤立于宇宙之外,恰恰相反,各种天体变化常常或多或少影响着人类的进程。某些科学假说认为,正是饱含固态水的慧星对地球无数次的轰击,才使早期地球集聚了大量的水;正是慧星中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引发了地球的生命进化。即使在今天,慧星仍在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一些科学家相信,慧星中很可能含有类似病毒的低级生命,它们处于休眠状态,能够抵御宇宙射线的杀伤,一旦进入地球大气环境就会复苏,造成全球性的灾疫。不过这种假说尚无实证。
这颗大食慧星将在今年10月11日至12日掠过地球,近地点约为50万公里,不会出现慧星撞击事件。届时,该慧星的最佳观察点大致在西亚一带,即古代黑衣大食的疆域,这也是大食慧星命名的由来。”
这篇千字短文很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无人能料到正是它预报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
一、新月行动
清晨,科威特首相官邸里,阿卜拉·肖卡德首相很早就起床了。他做完小净,仆人为他铺好礼拜垫,他照例虔诚地行了晨礼,先是站、念,然后叩头,鼻尖和额头俯伏在地,然后盘脚坐下,两手平伸,手背向下:“我以赞颂人类敬爱的领袖开始祷告……”
肖卡德在非伊斯兰世界几乎度过半生。从十五岁起,父亲就送他到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进入政界后他担任过驻美大使、驻华大使……他被公认是具有现代思维、手段灵活的干臣,但这丝毫未影响他的宗教虔诚。
他站起身时念了台斯迷:“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结束了这次晨礼,然后草草进了早餐。秘书哈米勒先生进来说:
“阁下;情报部的吉瓦德先生已经来了。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大使将在8点30分及12点依次约见。”
“好,让吉瓦德进来吧。”
身材粗壮的吉瓦德从皮包里掏出一些资料,平铺在首相桌上,简要地综述了一月来有关伊拉克的情报:
“八月初,美国大使施米特先生转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绝密情报,伊拉克将在十月中旬对科威特采取新月行动,很可能是类似90年8月那样的不宣而战。稍后,以色列、中国、埃及情报部门也有同样的警告。我们立即集中力量对伊拉克进行严密的监视,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值得注意的动向。”看来吉瓦德对这个结果显得很困惑,他详细列举了伊拉克国内一个月来的较大事件:
“9月5号,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武装袭击了伊拉克军队,这是十年来第一次交火。伊拉克军队迅即进驻埃尔比勒城。但此后伊军十分克制,战火也没有再扩大。4月12号,伊拉克总统加米勒·萨拉米在巴格达神学院发表公开讲话,无非是‘阿拉伯必须统一’的老调重弹。首相先生,我真是不明白。”吉瓦德苦笑道,“为什么伊拉克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