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的一支不愿臣服暴秦奴役,便几经迁徙来到了海南岛。还有一种说法讲韩家原居山西,当年清兵入关席卷中原时,他们为避战乱而南迁海南,并定居下来。但据文昌迄今尚健在的韩家后人、宋耀如先生的侄子韩裕等人介绍,他们韩家系宋代名将韩琦的后代,祖居河南安阳。当年韩倚因戍边有功,曾被北宋朝廷封为魏国公并显赫一时。后来,由于金人入侵,北宋朝廷南迁,韩椅的后人也便随之南移并屡经周折坎坷,渡海来到了海南岛的文昌县。
现在想来,好像历史有意垂青当年的韩氏家族,让这一家族在韩教准即宋耀如出生后,有那么一段潦倒生涯。不然,如果没有宋耀如因不满现状而再度焕发出来的家族拓荒历险精神,并且如果后来的文昌依然是流浪漂泊者的理想避风港和休息地,宋耀如,便很有可能子承父业。那样,或许整个的中国近现代史便会少了许多精彩和意趣。而韩氏家族也不会造就出在20世纪历史中声名显赫的一代。因此,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贫困逼迫当年的韩教准亦即宋耀如加入到最早走出国门闯世界的中国人行列中,这绝对是宋耀如的福分,也是其整个宋氏家族的一大幸事。
1872年夏天,年仅9岁的韩教准与哥哥韩政准离开了家乡,远渡重洋来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投靠一个远房亲戚店里当学徒,并订立了3年期的契约。当时的问题在于,小小的爪哇岛和平淡的学徒生涯,实在难以满足韩教准那颗闯荡天下的勃勃雄心。于是,他开始关注新的能使他进入更加远大的世界的机会。
不久,机会便如愿以偿地出现了。
1875年夏天。韩教准的一个姓宋的堂舅(他婶母的哥哥)从美国波士顿回国探亲,返程时转道来爪哇作短暂的停留。当时,韩教准的聪明伶俐给这位堂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韩教准也第一次从其堂舅口中,听到了许多大洋那边美利坚合众国土地上,遍布着的拓荒者的传奇故事。那一天,韩教准觉得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处。巧的是,韩教准的堂舅一位早年赴美修筑铁路的广东移民,虽然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做生意的本领,在美国马萨诺塞州逐渐积攒起资本,开办起了买卖兴隆的丝茶商店,但却一直膝下无子。眼下,他一下就相中了韩教准。他要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家族观念,从旁系近亲的男孩子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于是,在征求过韩教准及其父母的意见后,韩教准便正式改姓了“宋”,取名“嘉树”,又名“高升”,号“耀如”,从此成为了宋姓堂舅的养子。
那一年夏天,宋耀如随同其养父前往波士顿的旅程,成为宋耀如毕生难忘的一次不平凡经历。那时,从中国去美国东部和加勒比海群岛,通常是由秘鲁、智利海域向南航行,经过拉丁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进入到南大西洋,再沿阿根廷海岸北上至北大西洋。这条航线比凿通巴拿马运河以后的航线要长一倍的路程。更糟糕的还不是这旷日持久的旅途奔波,而是那一次一次意想不到的灾难。先是在太平洋的尽头,进入麦哲伦海峡前,宋耀如乘坐的船突然遇险。一块从南极漂来的冰块撞坏了船舵,失去了控制的船成了断线风筝,当一座小岛搁浅了这条船时,他们发现已置身在与南极企鹅为伴的南极圈中了。等到修好了机器,乘船闯出南极圈,经过麦哲伦海峡时,全船又遭遇上了海盗的劫难;加之船只破损严重,以至不能航行了,宋耀如的堂舅亦即养父也在途中病倒了。所以,等到宋耀如他们结束这趟旅程到达波士顿时,已经是1877年的冬天了。3年后的1880年,当宋耀如在美国南方威明港的卫理公会教堂里,第一次听牧师诵唱《圣经》时,他情不自禁地便想起了那趟首赴美国之行的旅程,想起了旅程中养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话语。此刻与《圣经》再相对照,宋耀如发现,原来《圣经》竟是那样的生活化和大众化。上帝的声音竟然可以很自然地翻译成危难中养父鼓励自己的声音。这种发现,使当年的宋耀如自愿地变成了基督教徒。
养父所经营的丝茶商号叫“北美华商先锋”号,在波士顿声誉颇佳。养父不但对自己安定富足的小市民生活满意,也颇满意聪明勤快而又秉性温和的宋耀如。他打好了主意,将来把店铺交由宋耀如经营。然而,养父忘记了一点,在他的商号之外,围绕着宋耀如的还有波士顿城。
波士顿不仅是当时美国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而且是美国民族独立的革命圣地,是早期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中心。这里有1765年波士顿市民抗议英王征收印花税举行示威的地方;有1770年3月5日“波士顿惨案” 的发生地英王街;有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茶党” 将英国茶叶倾倒到海里的纪念处;有1775年4月19日马萨诺塞州民军向英国军队发出独立战争的第一枪的列克星顿;有1776年3月17日民军将英军赶出波士顿的纪念地等等。当初,养父为宋耀如请的英语教师不但教会了宋耀如英语,而且经常极有感染力地把波士顿的革命历史讲给宋耀如,使宋耀如一方面渴望投身到如火如茶的民主解放斗争之中,一方面渴望有更好的学习机会,就像英语老师那样认识眼前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成事在于缘分。就在那段时间里,宋耀如结识了两个常来店铺喝茶的中国官方留学生牛尚周和温秉忠。听着他俩边饮茶边常常争论着如何按西方模式去改造中国的话题,宋耀如心中十分钦佩他们渊博的学识以及口若悬河的谈吐,于是他上学的愿望愈发强烈。当这一愿望得到了温秉忠、牛尚周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之后,宋耀如终于下定决心:走出店铺读书去,待学有成就后,回到故土报效祖国。
显然,宋耀如的这一转变和要求,超越了做为传统商人的养父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他想不到勤快聪明的宋耀如怎么突然动了这等稀奇古怪的念头;更想不到这种念头扎在宋耀如心中之坚定,已经不是他的拒绝所能消灭了的。1879年冬天,宋耀如在最后一次努力仍然遭到养父拒绝后,毅然在夜深人静时告别了养父的店铺。在波士顿港口,宋耀如躲进了一艘即将启锚开航的小艇。后来未耀如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他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命运之神时,他从养父那里只带走了一样东西,就是养父在宋耀如美国之旅时给他的鼓励。
小艇在海上行驶没多久,藏匿在甲板后侧的宋耀如便被发现了。当时船长惊讶地听了这个黄皮肤孩子的诉说,知道来耀如放弃了将由他继承的现成“家产”,不畏艰险,主动地去寻求更有价值的生活,船长被感动了。他觉得这个孩子传奇般地出现在船上,正是上帝对他的考验,是上帝让他来拯救一个苦难的灵魂和迷途的“羔羊”。他决定收留这个孩子,并让他在船上服役。而直到此时,宋耀如才得知,他登上的是一艘名叫“考尔法克斯” 号的缉私船,当时正由波士顿开往北卡罗来纳州。船长埃里克·加布里埃尔,是个敬奉上帝的挪威人,一生大部分时间漂泊在海上。当即,心地善良的埃里克船长,以查理·琼斯·宋的名字为宋耀如登记入册。从此,宋耀如剪掉辫子,穿上漂亮的船员制服,成了美国财政部税务局一名领工薪的船员。
后来,宋耀如在那艘缉私艇上愉快地生活了一年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埃里克船长对他倾注了一种父亲般的感情。而埃里克慈祥的人格及其经常阐述的基督教义,也逐渐征服了宋耀如,使宋耀如开始想往基督精神。再后来,当埃里克被调往美国南方的威尔明顿港时,宋耀如亦被船长携同前往。埃里克船长并慷慨地答应,一定满足来耀如上学受教育的愿望。当时的美国南方,极少有中国人,所以宋耀如的到来引起了当地的轰动。由于埃里克船长的介绍,罗杰·穆尔上校和里考德牧师等当地卫理公会的头面人物,对这位来自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中国的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快一致作出决定,接受宋耀如加入基督教会。
1880年11月7日,宋耀如在当地第五街卫理公会教堂举行了洗礼仪式。威尔明顿《明星报》星期日为此特刊登消息,称宋耀如为中国在北卡罗来纳州接受基督洗礼的第一人。
为了能够让宋耀如实现上学的愿望,埃里克船长写信给其上司财政部长,请求让查理·琼斯·宋退役。而罗杰·穆尔上校,为了解决送宋耀如去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这是一所著名的神学院)学习的经费,写信给当年南方最有钱的人之一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朱利安·卡尔将军,他因经营有名的达勒姆烟草而致富。于是,那位年事已高的慈善家朱利安·卡尔将军邀请宋耀如到他家里做客,当面向他提问了许多问题。结果,卡尔将军认为这个中国年轻人不仅聪明机智,而且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以及不畏惧困难的勇气,这正是经历内战后美国人重建家园以及开拓西部所需要的素质。卡尔将军对这个中国孩子的精神气质非常满意,愿慷慨解囊,做他的监护人,并支付小查理上学的全部费用。
1881年,宋查理作为圣三一学院的特别预备生注了册。教授们同意让他进入课程紧凑的预备班,把其他学生要用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压缩成几个月,因为他的使命将是回中国传教,神职人员通常必须精通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德文,他只须略知一二即可,虽然这些繁难的文字是许多教授的专长;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教他英文读写和数学。待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基础以后,再把他带人《圣经》的神圣境界之中。
在圣三一学院学习期间,宋查理住在甘纳韦教授家里,而他的学习却安排在克雷文院长家里。对未查理来说,这样安排是十分有益的。克雷文院长夫人是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她自动担负起辅导宋查理功课的任务。她对这个勤奋的中国年轻人很快产生了好感。许多晚上,她同他坐在一起,讲解西方文化的难懂之处。查理有时能够领悟,听不懂时就干脆死记硬背下来。未查理是一个敏捷的模仿者,能够复述他读过的《圣经》上的词句和布道会上听来的说教,仿佛已经懂了似的。他那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和对《圣经》倒背如流的本领,使每一个教过他的老师都感到吃惊。教授称他是一颗“聪明的东方星”。
对宋查理来说,虽然进入神学院并非他的初衷,但他经过这么多的艰难曲折,终于能够跨进大学之门,受到正规的教育,也实在是可喜可贺了。他对时光的珍惜如同黄金,抓紧分分秒秒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汁液。有一次,几个同学拿他的国籍和以往拼写的不中不西的名字开玩笑,他们故意问他:“你是一个‘秦尼’(即中国人),怎么会有一个‘SOON’的名字呢?” 他怒气冲冲地回敬道:“现在我是宁愿‘速’,再也不愿‘迟’了!”当时,每一个帮助过查理的美国人听到他刻苦学习的情形后都喜不自胜,认为他们帮助这个中国孩子是办了今生今世最聪明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进入圣三一学院以后,宋查理自感已经迈上了他理想的大道。直到这时,他才写信给当初鼓励他勇敢求学的挚友温秉忠和牛尚周。二人接到他的信当然欣喜若狂,几年来他们一直担心他的处境,不知道他小小年纪只身出走,能否在这陌生的异国土地上活下来。现在看到当年的小阿虎竟然那么幸运,通过民间的教会帮助也同他们受清政府公费委派一样进入了美国大学,他们认为宋查理定有吉星照临,前途无量。二人立即启程,到圣三一学院来看他。三人重新相见,宋查理已从一个初知世事的男孩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举止风流谈吐文雅。他们都为对方的志气和才华所吸引,聚在一起彻夜长谈。消息灵通的牛、温二人向宋查理介绍了国内的形势:清政府软弱腐败,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朝廷内贪污行贿,人才得不到重用,就连派到美国的督学官也是昏馈无能,他们认为必须改变国内的政治形势,中国才能像西方一样富强起来。当时他们约定在美国一定多学些知识,争取有一天回国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宋查理也给他日夜思念的父母写了信,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美国的情况,并请父母放心。由于当时中国的邮政通讯条件十分落后,宋查理为了早日让父母知道他的下落,便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身份,请求当时正在中国上海传教的一位美国牧师、南方卫理公会布道团团长林乐知先生帮助他将信转到海南岛他的家乡。
没过多久,宋查理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开始学会打扮自己,经常穿上一件体面的哗叽西服,亚麻布外面再罩上一件背心,领子下面常系着一条活结领带。查理还把头发剪得十分得体,并向右边分开,梳得整齐光滑。那一张经过仔细擦洗的脸上,时时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按当时西方人的审美标准来说,宋查理风流潇洒,的确漂亮得让人感到意外。此外再加上他那东方人天生的机灵和豪爽的举止,一时迷倒了不少正值豆蔻年华的美国姑娘。
当时与来查理接触最多且交往也最深的要算腰细腿长、金发碧眼的埃拉·卡尔小姐。埃拉小姐的父亲,便是资助来查理上学的朱利安·卡尔将军的堂兄,当年亦在圣三一学院教授希腊文和德文。于是埃拉小姐为此常常怂恿父母,邀宋查理到她们家中作客。每当宋查理坐在她家的客厅里,聚精会神地听埃拉·卡尔小姐弹奏钢琴曲时,埃拉小姐便经常趁着别人不注意,给宋查理暗送秋波。有一天,埃拉的父母有事临时出去了,她便弹了一曲狂热的爱情圆舞曲,然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激情,以西方人那种惯常的感情表达方式,一下扑到了宋查理的怀中。当时就听埃拉小姐言语呢哺,不停地向宋查理倾吐着爱慕之情,并且还表示要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宋查理。宋查理当时自然也是异常激动眼前一位漂亮姑娘正同自己如此亲见以致海誓山盟,他宋查理又怎能不颜红耳燥兴奋无比呢。
但旋即听到埃拉小姐要向自己以身相许时,宋查理却冷静了下来。他当时轻轻地扶起埃拉说:“你是一位非常漂亮且心地善良的姑娘,我从内心深处喜欢你。但是,对于婚姻问题,我目前不能许诺。我作为一个男子,不仅负有社会的责任,也负有对家庭的责任。在我的事业没有成就,经济收人不足以供养家人之前,我是不能考虑婚姻问题的。” 埃拉叫喊起来:“不!那是你们中国迂腐的观念。你应该知道在我们这里是爱情高于一切。为了爱,我们什么都不要考虑,什么都不要计较。我就爱你,爱你爱你爱你!你必须答应我……”当时埃拉的长臂勒得来查理有些喘不过气来,他只好安慰说:“埃拉,让我们作朋友。假如有一天我具备了条件,我一定郑重地向你父母提出求婚。”“啊!太好了,你可要说话算数!” 被爱情之火烧得发狂的埃拉小姐拉起比她矮半头的宋查理,发狂的吻了起来……
凡有可能出岔的事情必定出岔,好事往往在最不相宜的时候被搅散。正当二人沉浸在无我无他的世界里时,埃拉的母亲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客厅门口。可以想象她当时的怒不可遏,她把这件事情看作一桩丑闻,把宋查理视为丑闻的主角,采取了行动。
宋查理无法再在圣三一学院继续他的学习了。但穆尔上校确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