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换嶂辛吮鹑斯罴疲洗笕丝梢苑判摹!彼底乓馕渡畛さ厍屏怂谎郏且馑际撬挡芪内⒉皇且桓鋈硎磷樱顣P想要趁自己不在做什么手脚,那是办不到的。回顾黄得功道:“你去选一百名身手敏捷的亲兵,明日五更来我这里听用。”望望江对岸,笑道:“咱们便去会一会那多尔衮!”

  次日天尚未亮,桓震一行人便出了义州城,径往江畔去。早有朝鲜守军奉了李昉之命在那里等候,连忙指以冰厚可踏之处,让桓震等人过河。这头桓震等人过去,守军立刻忙着乒乒乓乓地凿起冰来,以防对岸鞑子趁隙踏冰而过。

  桓震踏上鸭绿江北岸,便见多尔衮骑一匹白马,带着数队披甲骑兵,亲自迎了出来。相较之下,桓震这边来的人全是步卒,人数也只有一百零二而已,似乎是占了绝对的劣势。这是他跟多尔衮第一次正面相遇,以往虽然阵前多有相逢,却从没象今日这么近地打过照面,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但觉若放在后世,这多尔衮多半也是个偶像歌星一流人物,长得也算一表人才,而且十分年轻,虽然明知他今年只有十九岁,可是仍然忍不住感到惊讶。

  多尔衮勒马站定,就在马背上依着汉人常礼一抱拳,笑道:“桓大人金安。”他身后跟着的一名通译,当即把话译了。桓震不动声色,对那通译道:“告诉你家贝勒,桓震也向他问安。”多尔衮笑容满面地致谢不迭,伸手一指自己大营,笑道:“请桓大人入营叙话,如何?”说着当先策马而去,女真骑士发一声喊,拉马两边列开,人人连鞘举起刀来,同声呼喝。桓震知道这是所谓下马威了,微微一笑,毫不理睬,昂头挺胸地从马队中间走了过去。走过最末一名骑士,忽然指着他的皮靴道:“你的皮靴上沾了泥。”说罢,一笑而去。那骑士听不懂汉话,只觉桓震行径诡异,愕然瞧着自己靴筒,上面果然有一大块泥巴。

  进得帐中分宾主坐定,桓震劈头笑道:“贝勒远来辛苦,又是天寒地冻,想必棉衣也不曾多带。本抚教人预备了些许御寒衣物,不知贝勒可否笑纳啊?”多尔衮不明他话中含义,直觉地正要推辞,却听他冷冷续道:“棉衣棉裤总共是一千套,想来只多不少罢?”

  多尔衮底细被桓震瞧破,却不吃惊,微微一笑,道:“用不了这许多,只要七百五十套就够了。”桓震冷笑道:“贝勒好大胆啊,竟敢凭着区区不满千人与我周旋,赶在我未发觉之前撤兵而去也就罢了,居然还去而复返,当真视我等如蝼蚁草芥么?”多尔衮皮笑肉不笑地道:“岂敢,岂敢。多尔衮想大人屈尊驾临,不是为了责问多尔衮的罢?”似乎十分痛心疾首的道:“日前多尔衮率部来此,本不欲同大人兵戈相见,只可惜郑老将军脾气太烈,既然给人打上门来,多尔衮也不能干坐着挨揍,大人说是不是?”桓震哼了一声,道:“日日隔江叫骂搦战,还说是不欲兵戈相见么?”站起身来,道:“你若只有这些废话,本抚这就要回去了。”说着拂袖欲走。

  多尔衮连忙拦住,笑道:“大人何必着急?多尔衮听说你们汉人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千里迢迢而来,怎么说也算是客人,大人怎么一点待客之道也没有?”桓震怒道:“待客之道?这话你同郑忠信的英灵说去罢!再说,本抚可从来没将你当作朋友,你我两国原本订了十年之盟,如今尔国单面撕毁盟约,背信弃义,兴兵来攻,还有脸说是我桓某人的朋友么?”多尔衮笑道:“大人此言差矣。大人仔细想想,我国兴兵以来,可有哪一处大明土地,受了兵灾?”

  桓震一怔,他所说的确是实情,自从听到皇太极奉崇祯皇帝起兵“清君侧”的消息以来,唯一受了攻击的地方就只有朝鲜的义州,而且还是郑忠信前去踏营,中了埋伏,并不是多尔衮主动来打。不论如何,这总是说不通的。当下停了步子,问道:“明人不说暗话,今日你约我来此,若是居心叵测,此刻便请动手;死一个姓桓的并不是多大不了的事情,再说靠本抚带来这一百人,也未必不能全身而退。若是当真有话要说,可以不必如此大绕圈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那通译脸色十分尴尬,“有话快说”直译便可,不知“有屁快放”又要怎样译给多尔衮听?

  多尔衮笑道:“大人请勿心急,多尔衮有一件礼物,要送与大人。”说着拍拍手,只见几名女真士兵抬着一领滑竿,走了进来,滑竿上坐着一名胡服女子,两眼瞪得大大地,似乎十分惊恐,眼珠转来转去,不住向桓震打量。桓震更加摸不着头脑,顺口问道:“这是什么人?”那女子听见这一句话,眼泪刷地流了下来,伏在滑竿扶手上抽泣起来。多尔衮指着她道:“用你们汉人的称呼,这位乃是田太妃。”桓震一时还没明白“田太妃”是什么意思,却听那女子泣道:“身陷虏中近年,今日重闻华音,死也心甘了!”

  桓震忽然明白过来,她便是崇祯皇帝的田妃了!当日崇祯北狩,田妃也跟着一并被掳了去,没想到却在这里相见。只是桓震向来不曾见过她,全然无法辨别真伪,更不知多尔衮忽然将她带出来意欲何为,当下道:“那又怎样?”

  多尔衮道:“不怎样,只是略表诚意而已。”桓震只觉好笑,鞑子也懂得诚意的么?却听多尔衮续道:“日前贵国太上皇以辽东土地相邀,求我大汗借兵复辟,我大汗思前想后,只觉我两国盟约已订,太上皇客中孤苦,一心想回故国,此情可悯,但大汗却不愿因此坏盟,是以阳为起兵,以安太上之心,其实并不欲与贵国再启兵端。”一指田妃,道:“因此令多尔衮充作使节,今日且将田太妃携来,略表我国诚挚之意,倘若贵国肯奉迎故主,那就送太上还朝。”

  桓震心底微微冷笑,这多半是皇太极身边范文程之流的汉奸出的点子,以为崇祯一旦声言复辟,那就没了退路,回国之后必定设法将小皇帝赶下台去,自己重掌大权,到时不论桓震还是温体仁,就都一个也跑不掉。自己若是不肯接纳崇祯还朝,那便要给人扣上一顶秦桧的帽子,当年英宗给也先掳去,于谦也是如此这般,明知英宗回国之后定会拿他开刀,仍是别无选择地从也先手中将他接了回来。

  这一手驱虎吞狼,使得虽不算太高明,以至于桓震一眼便看穿了,可是一时间却也想不到什么良策来对付。一口拒绝罢,朝廷中那帮早就看自己不顺眼的东林便得其所哉,要趁势群起而攻了;就是此时,皇太极起兵的消息传到关内,恐怕温体仁也正在头痛不已,毕竟所谓“清君侧”,那清的对象首当其冲地便是温体仁,其次才轮到他桓震。若是婉转答应,当真将崇祯弄了回来,岂不是给自己寻来一个大麻烦?还有个法子,便是接他回来之后暗下杀手,叫他有命回辽东,没命还京城。细细想来却也不好,人都知道自己与崇祯有极深的过节,他死在自己辖地,就算再怎么分辩,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时只觉崇祯就如一个烫手山药一般,接也接不得,甩也甩不脱。

  多尔衮见他沉思不答,催问道:“大人意下如何?”桓震心中没甚主意,只得与他周旋道:“太上在贵国生计如何?日来有何说话?”多尔衮微微一笑,道:“大汗待太上甚好,专辟一馆与居,日常用度,都自官库供给,绝无缺乏之虞。太上闲暇之时,唯有感怀故国,与我国汉臣诗赋酬酢而已。多尔衮不通汉人文字,并不明白他们说些甚么。”桓震却知他这是佯装大度,其实崇祯写下的每个纸片,必定都经过翻译,送给皇太极过目。

  又问些乱七八糟的闲话,心中却反复权衡,究竟接还是不接崇祯,对自己较为有利。按说他现在独掌一面的辽东王做得挺不错,一应事务也都照着自己预想慢慢走上正轨,此时此刻实在没有必要将崇祯搞来添乱。可是如果自己不要,皇太极会不会把崇祯送给别人去?虽然他只是一个过气皇帝,但毕竟是朱家正统,对于除了温体仁之外任何想做周公的人来说,都是天赐的一个成王。至于做了周公之后还政与否,就不是成王说了算的了。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三回 叛朝廷抚幕争执
 
  桓震踌躇起来,这决断委实难下得很。他明白皇太极归还崇祯,无非是想要明朝内部自己乱起来,可是这事又不是自己所能阻止的。就算自己对多尔衮说了“不”,朝廷里那帮东林,又能坐视不理么?到时候自己在政治上更加被动,那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如果真让崇祯还朝,复辟多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温体仁是保太子登基的罪魁祸首,当初崇祯那什么禅位诏书,便是他指使张捷伪造的。崇祯一旦复辟,温体仁必定倒台。温体仁一倒,自己想要丝毫不受牵连,那是不可能的。辽东的事情刚刚走上轨道,桓震宁可继续对温体仁低声下气、受他庇护下去,也不愿意在这时候出什么纰漏。

  一时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不由得暗叹皇太极这一手实在高明,自己不论怎样做,都没好果子吃。多尔衮催问道:“大汗尊重大人,这才令小王先来与大人磋商。若是大人不肯奉迎太上还朝,我家大汗只好径直将太上送回北京去了。”桓震心中一动,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又想奔袭北京么?多尔衮笑道:“大人切莫误会,大汗的意思,是请贵国朝中派人来迎接大汗而已。”

  就在这一瞬间,桓震拿定了主意,摇头道:“本抚只是巡抚辽东一地而已,此事非我一人可以作主。大汗真有心送还上皇,何不自遣使者,入朝去与首辅、阁臣们谈判?朝廷若是下诏令桓某迎接上皇,桓某自然遵旨办理。况且今时不同往日,我国已经另奉新君,太上就算还朝,也永远只能是太上而已。”多尔衮并不惊讶,似乎早料到桓震会有这种回答,抱拳道:“桓大人高见,多尔衮受教了。”对帐外叫道:“来啊,送桓大人!”

  桓震不料他竟如此轻描淡写地便让自己离去,怔了一怔,微一点头,向外走去。多尔衮的人抬起田妃所坐软兜,跟在他后面过了江。黄得功只怕多尔衮阳为大度,其实伏下刀斧手偷袭,一路上始终右手不离刀柄,紧紧跟着桓震。却是虚惊一场,一路平安地回到了义州城。

  李昉已经等候多时,见面便问与多尔衮会谈经过。桓震自觉不该将这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他,只寻些借口支吾过去,却赶着回来叫彭羽商议。彭羽听桓震细说一番,沉吟道:“大人这事做得不好。”桓震讶道:“哪里不好?本抚想来想去,也只有如此措置,才不至于受人所制。”彭羽却道:“不会受人所制,却也不能出手制人,虽然无退,可是也一步未进。”桓震默然,自己在诸多选择之中挑了最稳妥、最不可能捅娄子的一个,彭羽却说这法子不好,当下反问道:“那么依妙才之见,我当如何?”彭羽微微一笑,道:“奉迎太上,独立辽东!”

  桓震乍听之下,没明白他话中含义,细一想,这才转过弯来,指着彭羽叫道:“你你你……你要我造朝廷的反?”彭羽哈哈大笑,道:“有何不可?”桓震冷静下来,坐定了细想,果然似乎就如彭羽所说,无甚不可。现在的辽东与从前已经不同,不但有了自己的军需体系,而且对外防线也已经稳定下来,要想独立,只有两个难题必须解决:一是内地倘若切断物资供应,那要如何应付;二就是自己造起反来完全没有合法性,要如何取得士大夫集团的认可。就眼下的形势来看,煤铁等等资源完全可以通过朝鲜转运输入,至于士大夫们,如果自己造反的名义不是自立为王,而是奉崇祯重登帝位,在正统上已经可以站得住脚了。

  沉思道:“妙才这主意不错。只是却有些不妥之处。其一,太上与我辽东芥蒂颇深,何以见得定会与我们合作?其二,独立了之后,又要如何自处?关内倘若派兵来剿,我们难道当真要同他们作战?其三,太上的为人,本抚知之甚深,他绝不是一个甘心情愿做傀儡任我摆布的角色,恐怕到时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不妙了。”彭羽笑道:“太上不与我们合作,大人自可以利诱之,以势挟之,不由得他不肯。关内的皇帝乃是太上的亲生儿子,上皇在辽东复辟,哪个大臣敢主议派兵来剿?太上不肯做傀儡,也不是他不肯便算数了的。”黄得功插口道:“卑职却不懂了,彭先生说当今圣上是太上皇的亲儿子,是以一定不会出兵来剿太上,那么太上复辟,直接就在京中正位登基,岂不更好?”桓震摇头道:“你不明白。今上也只不过是温体仁的傀儡而已,太上若回京师,恐怕第一日到,第二日就要给温体仁鸩死。”黄得功张大了口,不知道朝廷之中的斗争竟是这般险恶。

  桓震心中却打起了算盘,皇太极大约料想不到姓温的竟会有胆子鸩杀太上皇,不过以桓震对他的了解,温体仁做出这种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温体仁绝不希望崇祯活着回到京城,这道理自己知道,崇祯自然也知道。照道理说起来,自己与崇祯倒不是没有合作的可能。只是崇祯的性子刚愎高傲惯了,忽然要他对昔日臣子低头,怕他宁死也不肯答应。思前想后,总觉得这险冒得太大,成功了固然以后再无钳制,如果失败了,以往努力全要付诸东流。

  彭羽瞧他神色,便知他仍在犹豫不决,当下道:“大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良机一闪即逝,时不再来啊。”桓震叹道:“你说这些我不是不曾想过,只是要我拿整个辽东去冒险,这赌注未免太大了。”彭羽劝道:“大人试想,今日多尔衮给大人拒绝,消息传回沈阳,也不会超过十天。皇太极多半是会直接将上皇送回北京的,这么一来……”桓震截口道:“这么一来,上皇的性命必定葬送在温体仁手里,可是辽东不也因此安稳了么?温体仁眼下还有用我的地方,他不敢轻易将我怎样。”彭羽急道:“但若有朝一日,温阁老用不到大人了,那又如何?求人何如求己,大人怎么不明白这道理!”

  两人愈谈愈是激烈,几乎要吵起来。黄得功在旁瞧得目瞪口呆,彭羽全不顾巡抚大人的体面,当面如此争执,固然少见得很;桓震丝毫不以为忤,一样面红耳赤地同他辩驳,却是更加奇怪。尤其两人争吵的内容,更是十分大逆不道,一时间只觉得这两个都不是寻常人物。

  桓震皱眉道:“妙才的法子太险,若是失败,再也没法翻身了。”彭羽拍案道:“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冒三分险!朝远处说,魏武置刘表于不顾,倾国以征袁绍,是用险而胜;朝近处说,皇太极举国奔袭北京,袁帅格于物议,始终不肯以一军抄其后路,偷袭辽沈,这是不用险而失利!殷鉴在前,大人如何不顾?”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四回
 
  彭羽正在那里慷慨激昂的侃侃而谈,忽见桓震举起一只手来,示意他“且住”,只得不情不愿地闭口不言,静听巡抚大人高论。桓震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的道:“若是皇太极并不打算送还太上呢?”彭羽一怔,却听他道:“妙才方才一番话,都是以皇太极真心将太上送还为前提。不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咱们应允了,太上便可以到手,是不是?”彭羽心想确是如此,当下点了点头。桓震续道:“可是如果这只是皇太极的幌子,咱们不答应,太上固然不会还朝;就算答应了,他也必寻出种种借口,迟疑不肯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