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另一种选择-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兰州局面;对双方来讲;已成骑虎之势。谁先落下虎背;谁就可能先被摔死或者吃掉。大兵团投放之后;如果不能达成战役目的;又不能成功安排有序撤退;势必造成崩溃;那么丧师数十万的危险并非妄言!
痛定思痛;李宗仁决计复仇。他严词勒令前线空军司令、总裁内侄毛邦初上将;派出全部前线空军26个大队;日夜轮番轰炸苏军阵地和补给线——〃不允许前线机场弹药库存在两个基数以上;我要派人每天检查!〃
同时李宗仁致电周至柔空军上将;要求全部7个大队的远程轰炸机在9月中旬以前在甘肃天水野战机场集中。他要用局部优势的空中力量;对这个骁勇顽固的崔可夫那条生命线;发动一场残酷的空中绞杀战!
李宗仁戎装照
吉林;白城。当天也是淫雨霏霏。
一兵团参谋长江拥辉从吕正操、周桓纵队指挥部作战室走出;来到西院林总的小房间。在门口;他听见林彪在房中喃喃自语:
〃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下定决心;今天就死!〃
江拥辉愣在门口;不知是进是退。
林彪这几天也在郁闷。
开原战役胜利之后;外部的他声誉鹊起;内部的他却饱受抨击。典型的议论是:为什么不能做到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一位英国战地记者路易斯在大连出版的《北中国晨报》上撰文;认为〃林将军仍然缺乏那种隆美尔式的胆略和气质。在捕捉战机的敏感和魄力上;东方人传统的求稳天性造成了这一差距……〃
包瑞德将军带领的武官观察组也对一兵团不组织大规模追击、趁势一举拿下重镇长春表示大惑不解;认为林对到来的胜利估计不足。
此外;由〃毛、朱、叶〃落款署名的电报询问:〃有无把握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在短期内再打几个这样的胜仗;以配合海军进展?〃
林彪的回应是;一概置之不理。
他把自己关在那间土坯房里;整日研读那本《坦克;不能总是前进》。
与十年前那本《坦克;前进!》不同;古德里安在这份笔记里;痛苦地总结了装甲兵在现代战争面前暴露的弱点和不足。他不再主张一味的神速突破、打敌人的措手不及;而是反复强调后勤保障、时机选择、精心准备;主张赢取那种〃有后劲的、能够应对反击、特别是空中反击的、能控制的胜利〃。强调装甲兵使用的弹性;珍惜那些宝贵的、训练有素的兵员;和来之不易的装备。这些都是德军用无数血的教训换来的痛苦心得;十分符合林某人的带兵用兵之道。
对那些不知内情的批评他根本不在意。
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说得容易。他们了解我们的后勤供应和物质保障么?油弹补充远不足以支持一场大规模装甲追击战。
反驳那些舆论就会暴露自己的底牌。他深知;在机械化作战方面;华北联军还是不折不扣的小学生;而苏军使用坦克、飞机协同作战的历史战例随便屈指已经过百。我们手上这点可怜又可贵的装甲兵力岂能孤注一掷?
更重要的;根据徐老虎徐海东送来的情报;牡丹江方向的苏联第一集团军已经绕过徐向前第三兵团的防线北翼;迅速向哈尔滨地域集结。
黑土地之狐不是白给的;林彪才不会去钻那个圈套。
谁也不知道林彪此时出现在白城的目的。而且也确实没人注意这个轻车简从、衣着普通、不佩军衔、搞不清来历的中年军官的行踪。
林彪主意已定:启动〃三节鞭〃作战。
他指示江拥辉;细节严格保密;只把要点上报北戴河军委。
果然两天后;收到一大批质问和怀疑。主流词汇是要求他〃慎思、明辨〃。
林彪继续默不作声;但是各项准备是一个程序不差。
井冈山时期20几岁的他就得到过这样的评价:〃蔫人主意大〃。他在日本人源田中佐那里听过关于山本五十六坚持珍珠港袭击和中途岛作战方案时的表现。他想;老小子有骨气!
就是这样。谁要是不同意;老子就以辞职相要挟。
(350)
南洋。婆罗洲;斯里巴加湾港口。
又是一船石油成品启航开往广州;另一条等候泊位的油轮进入码头系靠;船上走下一群土头土脑的大陆妹。这是龙云司令长官的长远打算——为了稳住军心;长期割据一方;他得给那〃铁军〃里数万名光棍小伙子们解决讨老婆的难题。
龙云的烦恼;来自于最近内外交错的压力。
〃护侨铁军〃倒是威震北加里曼丹;无论是英国、荷兰还是印尼;一时都无力发动攻势。停火和善后谈判在新加坡和香港已经进行了两轮;对方的立场明显松动——从一开始强烈谴责〃新殖民主义〃、威胁以舰队驱逐龙云势力;到逐渐承认现实;坐下来仔细考虑划分方案。
龙云热情款待了国民政府的王世杰外长。是他;秉承了蒋委员长的旨意;在谈判中以香港为筹码;巧妙打压了对手中态度最强硬的英国代表欧文爵士。
在丘吉尔时代曾与蒋公达成过共识——中国出动远征军到巴尔干参战;为英国防范苏联势力那时可能的巴尔干扩张。英国则以政治上支持南京政府、军事上扶持中国建立一支中等规模海军、并以10年为期归还香港为交换条件。
不料这些共识没有作为协议条款而正式签约;只是两位领袖的私人承诺。双方各取所需;远征军很快就成行了;中国也迅速得到了〃西洋舰队〃和当时英国力所能及的军需保障。那一年多是中英历史上少有的〃蜜月〃时期。
随着战争在核爆中嘎然而止;丘吉尔首相也在失算的大选中成为在野人士。新的工党政府不肯承认没有正式协议文本的所谓〃领袖默契〃;而蒋介石当时由于处心积虑地策划北方〃一箭三雕〃;也没有催促英国首相交接时对香港地位的确认。因此造成了一桩遗留的公案。
南洋护侨事发;双方各执一词:加里曼丹是英、荷传统殖民地不假;战争中日本为收买人心给予过当地〃独立〃承诺、战后兴起的独立运动成为历史潮流也是真;而为南洋早期开发作过贡献、眼下在排华骚乱中身受其害的数百万华侨;需要有一块安身立命、安居乐业之地也是现实问题。
但是各方都明白:最关键、分量最重的砝码;还是龙云这支〃护侨铁军〃的存在。没有它;就没有人肯坐下来谈判。
既然龙云举足轻重;为何还要烦恼呢?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破天荒地有了一支来自祖国的军队护佑;南洋各地、特别是印尼各岛上的华侨纷纷向北婆罗洲(北加里曼丹)集中。原来人口不过万余的斯里巴加湾小城;短时间增长了几十倍。沙巴地区的山打根、斗湖等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港城;也聚拢了一批又一批的华侨。在外敌虎视眈眈、声言驱逐的此刻;〃护侨铁军〃的任何撤离的举动、甚至传言;都可能造成灾难。
龙云也有心长据此地。
云南恐怕老蒋是不让他带兵回去了。而不带兵马的迁移就像兜里没有钱的资本家;除了给人敲诈;还有生命危险。他决心把这块森林茂密、有山有水、有城市有码头、有石油有工厂、有锡矿有橡胶的、方圆10万公里宝地当成根据地来建设了——华人在这里已经聚集了逾百万的人口;而且还在逐月增加。
当地侨领罗元叔用往事点醒了龙云。
将近两百年前;南洋华人就在这婆罗洲岛上建立过一个〃兰芳大总制〃的组织;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准共和国〃。
那时来南洋打工的华人被中国清朝乾隆皇帝称为〃天朝弃民〃。为了生活;他们组织了不少〃同乡会〃;后来联合起来;成立了以东万律为首府的〃兰芳大总制〃。当时第一任〃大唐总长〃就是他的五代叔祖、广东梅州石扇堡人罗芳伯。罗芳伯因为有文化和出众的组织才能;在坤甸一带华人中享有威信;被各地同乡会推举为领袖;1776年建立了〃兰芳大统制〃;类似一间大型土地开发公司。后人有的称这一年为兰芳元年。
罗芳伯参照西方制度;设置了〃兰芳大总制〃的管理制度。在位期间;带领人民改进农耕、扩大采矿;发展交通;创办学校;提高生活;实行全民皆兵;保卫辖属安全。罗芳伯临终前推荐江戊伯继任。〃兰芳大总制〃前后选举过十二位〃大唐总长〃。
〃兰芳大总制〃到公元1884年才被荷兰帝国所吞并;历时108年。
史实。
龙云受到启发;于是和罗元叔计议;仿效犹太建国协会;成立〃南洋华人独立建国运动〃组织。
旗号打出之后;各界反响不一。南京政府正同英国交涉香港问题;这个新动向改变了天平两端的平衡。
精于计算的英国人反复权衡之后;明白一个成熟的远东金融中心对于现代不列颠的重大意义;于是提出了保留香港动议。而农耕烙印未脱的中国;则陷入追求海外领地和油矿资源的俗套;垂青于南洋华人自治领。双方争夺和妥协的结果是各取所需。
最终的协议是:香港继续由英国续租99年;而将北加里曼丹原英国属地文莱、沙巴地区10万平方公里(大多是荒芜地区)划给南洋华人开垦。五年后根据区域内居民愿望;投票表决归属——是留在英联邦内、并入中国还是独立自治。
蒋委员长身边的恭维者赞叹他在海南岛和婆罗洲问题上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附带的荷兰女王政府协议是:在中国方面承诺不侵犯巴厘巴板地区主权的前提下;荷兰王国和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将提供30年的生产量;以低于国际同期2%的价格优先供应中国。中国保留了在当地发生骚乱时军事介入、维护秩序的短期权力;以180天内撤军为限。
龙云的苦恼来自于:协议规定他只能以〃军方保护人〃的身份;在任期内驻守沙巴;而不同意他成为一名他所期待的开国元勋。更不允许有任何世袭继承的情况出现。
〃南洋兰芳自治领〃的第一任行政首脑已被各有关方面确认为罗元叔。之后的继承者也必须从当地出生的人士中选举产生。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成为20世纪40年代以后公认的国际社会准则。
暂时的胜利和长远的惶惶之感使他生了一场大病。
病中他再次遭受了打击:竟发生了针对他的刺杀阴谋。
由于神灵的护佑;他没有按原定的时间出现在被刺地点;但他最宠爱的四姨太却代替他成为冤鬼。事后追查;凶手是受过训练的一组当地马来人;但它的幕后指使者却可能来自各个方面……
龙云从此深居简出;一番创国壮志化为慨叹;专心关注起龙氏家族的南洋企业来。他明白;今后只有这些;或许才能有所传承。
附:〃兰芳〃问题有关参考目录:
罗香林;《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商务印书馆;1941
罗香林;《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补遗》;香港华侨中学创校舍廿周年复校七周年纪念特刊
罗香林;《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香港:中国学社;1961。DS632Chi。L。DS509。51Hqz
华侨志:北婆罗洲DangerCode;婆罗乃DangerCode;砂劳越/华侨志编纂委员会。台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1963DS509。51Hqz
《客家:霹雳客属公会开幕纪念特刊》吡叻:吡叻客属公会;1951。HS2180。108Ks。页167…170
邝国祥;〃罗芳伯〃;见《槟榔屿客属公会四十周年念特刊》1939…1979;槟城:槟榔屿客属公会;1979。页606–607。HS2180。107Ks
巫乐华;〃大唐总长罗芳伯〃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页24…28。DS509。51Wyh。N
华侨志:北婆罗洲DangerCode;婆罗乃DangerCode;砂劳越/华侨志编纂委员会。台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1963。DS509。51Hqz
余韵;〃观光罗芳伯遗迹〃;《华文邮报》no。9;2000年1月;耶加达;印度尼西亚(Jakarta;Indonesia)
井出季和氏;《华族之南方发展史》
刘子政;《婆罗洲史话》诗巫: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1997。DS600。81Lzz。P
杨金山;《罗芳伯》(印尼文)
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新加坡:南洋商报;1929。
刘士木;沈厥成;《南洋地理》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DS508SJC
Placeanddateofpublication;publisherareunknown。
(351)
山东。淄博;华北联军后方司令部。
罗荣桓将军的苦恼来自于他的身体。时而袭来的晕眩乏力;使他几乎离不开药物和胰岛素针剂。他不明白;才44岁的自己;多年吃糠咽菜的自己;怎么就患上了这么个富贵病——糖尿病。千头万绪的当口;自己怎么歇得下来呢。
这几个月实在把他忙坏了。每月12万人、150个新兵营的征集、训练、装备、输送任务;都被他这个小小的司令部超额完成。整军建军、征兵练兵是他多年的长处;能像他这样迅速建起一支素质较高的新兵队伍的人;党内并不多。井冈山时期著名的〃支部建在连上〃就是毛泽东总结了罗荣桓担任党代表的连队相比之下更加富有战斗力的经验;而后向全军推广的。
山东此时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3800万的人力资源给征兵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征兵条件和战士待遇也完全不比当年——新兵入伍就能扛上新枪;穿上拉链式夹克;装备整齐、军服神气;家庭还能分得一份生产资料。炮手有火炮可供操练;并可实弹射击;坦克兵也有实车驾驶;队形编组和越野演练在训练场就可以完成——负责〃传帮带〃的老兵都反映:比我们那时候可强多了!
罗荣桓领导下的山东后方支前工作;组织得有声有色。
4个月里;罗荣桓向东北、华北前线输送了50万兵员;有效地保证了战场的人力需求……但他自己;终于累垮了。
毛泽东、朱德专门发来电报——是命令而不是劝告或商榷:罗荣桓马上离职赴青岛福柏医院就医治疗!
青岛市长薄一波专门派来一辆新生产的〃大众DangerCode;灵猫牌〃汽车;从火车站接他到医院。
罗荣桓对青岛并不陌生——1924年他就在这里读大学。他是共产党高级将领中唯一读过正式工科大学的人物;虽然他也没能完成在青岛的学业。
新汽车一下引起了他工科专业的兴趣——我们的军工生产现在是什么状态?他坚持要在住院之前让薄市长先带他去工厂看看。
俩人乘兴来到青岛四方区大众公司。
实际上这款〃灵猫〃汽车就是德国VW82桶车的改进型。发动机仍然后置;底盘加高以提升越野性能;采用独立悬挂系统;这对改善操纵性十分有利。设计简洁;风格硬朗;参照美式吉普取消了车门;上下十分方便。
车前方装有牵引钩;两具带帆布管制罩的大灯装在前挡泥板上;前舱有一个5加仑的备用燃油箱。内部设置简单;前方是两个用钢管弯成的蒙帆布单人座椅;后方为长凳;座椅下存放少量物品。发动机进气口在后座之后;仪表盘上装有速度表、转向和大灯开关、油压和电流报警灯、点火钥匙等。
它的最大特点是简化实用的设计。四轮独立悬挂装置是扭杆而不是叶状弹簧。载重量500公斤;底盘高30公分;引擎为水平对置4缸气冷1131cc汽油机;最大功率25马力/3000转每分;变速箱配置四个前进挡;一个倒挡;最大速度为8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约400公里。
〃灵猫〃极为可靠并容易维护;水箱既不会沸腾也不会冻结——风冷发动机根本不需要水箱!全重只有680千克;一个成人就能够从前方抬起来。
廉价、省油、皮实耐用;操作简便;维护容易——这些非常符合中国国情。
罗荣桓了解到;〃灵猫〃已经被陆续装备各部队;供侦察、通信部队以及各级军官使用。到1946年8月20日;第5000辆〃灵猫〃驶下了装配线。
驻厂军代表向他们介绍:〃灵猫〃具有82型桶车的所有优点——开起来机动灵活、动力充沛。车上座位之间有步枪托架;可携带4支步枪;加装枪架;还可搭载一挺轻机枪;甚至一具反坦克火箭筒。这辆轻便灵活的小车就变成了颇具威力的进攻武器。为了提高自身的防弹能力;野战部队还可以加装钢板;防止敌方轻武器和弹片的伤害。
薄一波也说起他掌握的〃桶车〃故事:
其实;盟军战时也对以前的德国〃桶车〃颇感兴趣;早在1941年;一辆被缴获的82型桶车就被运往美国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评估。测试表明;尽管在极端环境中82型的表现不如美国的通用吉普车;但其越野性依然相当出色;它比美军吉普轻1200磅;生产所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