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花间内只剩了一家三口,行昭长叹一口气,明明心里头憋了很多话,可就是一句也说不出来。
六皇子也默下来,隔了半晌,才莫名其妙地说,“在江南的时候,陈放之就住在我旁边,他倒是想要我命要了很多次,可惜人不聪明,连下药都能被人发现。”
行昭抬起头望六皇子,还未来得及开口说话,长廊之外便有人急促地小跑声,没一会儿,又有禁卫推门而入,语声急切,“骊山…骊山着火了!我们在九城营卫司安插下的人手通来消息,说是陈显与陈家夫人的内帐起的火,约是被人浇了焦油,火势从一开始就烧得极旺,越浇水越烧!里头的人…怕是活不成了!”
六皇子兀地起身,“陈显和陈夫人在里面!?”
禁卫点头,“是!眼瞧着进去的!军帐不比庭院,只有前门没有后门,要想出来,只能走前头!火势渐大,里面人逃不出来,恐怕现在已经烧成灰了!”
陈显…
死了?
行昭扭身去看六皇子,是他下的手?
六皇子拧紧眉头后退半步,脑子转得飞快,“…还没拿到矫诏,我的人现在不会有动作…”六皇子双眼微眯,再吩咐那禁卫,“让人再探!究竟是不是死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看见烧焦的尸体,便事无绝对!”
禁卫连礼都未行,匆忙又向外去。
骊山北构西折,山腰处浓烟如暮,在浅夜星辰中有黑雾直上,火势喧天,极中心的军帐里有女人安静卧于榻上,在浓雾中摸索,伸手去够同样安静地躺在身侧喝过迷药还未醒来的丈夫。
十指相扣,双手相连。
让他们一起死吧。
陈夫人轻轻阖上眼。
一起死了,在黄泉之下再见长子时,终究不会再有更多的愧疚了。
ps:
看得出来是陈夫人放的火要和陈显一起死吗?陈显终于死了。。。阿渊像打完boss一样舒爽。。明天从三亚回去,在年会上真是受益颇多啊!
第两百八七章 决定
陈显真的死了?
就这样…死了?
没有生灵涂炭,也没有两兵相接,连驻扎在顺真门内的轻骑脱下擦洗的盔甲都还没干。。。
陈显就死了?
那晚暮色如轻雾,骊山山腰起的那把大火受北风一吹,黑烟袅袅浩浩荡荡地直冲云霄。
行昭轻偎在六皇子左侧,两人站在凤仪殿前殿,凭阑遥观,静看远方山间黑雾滚滚席卷开来,二人皆未曾出声,只静静地看着,好像看着所谓的权势与执念在名为*的烈火中消耗殆尽,终于被烧烂了,烧出了原形,直到变为灰烬与一地渣滓。
行昭扭过头静静瞧了瞧老六,老六面色如常,眼色平静,只是紧紧揽住行昭的肩头,将妻子圈在怀中。
一日之后,营卫里一早埋下的钉子随杜原默秘密进宫,从前襟贴身处掏出一只黑木匣子来双手呈到六皇子眼前,六皇子单手接过,没打开先递给行昭,一抬下颌,来人随即佝头朗声回禀,“…昨日火灭之后,将士冲入营帐之中,火尚未烧至内帐,还能依稀辨明死的便是陈显与其夫人,二人并排躺于暖榻之上,看面色恐怕是烟雾窒息而亡。”
六皇子拧紧眉心,“人没烧烂?还看得清楚脸和身形?”
来人很笃定,“是。人在内帐,一点没烧着,是陈显夫妇,决无金蝉脱壳之可能。”
六皇子眉间终于舒展开来,又交待来人几句。无非是,“…陈显与史统领一死,十四万营卫群龙无首,只能如鸟兽散,已不足为惧。军心已然不稳,谈何动摇?只要军中无人再起波澜,这十四万营卫不足为惧。晾着他们,他们不动。轻骑亦不动。仔细算来,定不过一旬,无粮饷补给,无首将调令,这十四万人成不了大气候,等分崩瓦解之后,就更无可忌惮了。”
“禀殿下,如有人要浑水摸鱼,再起波澜又该当如何?”
“那就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六皇子言简意赅,神色平静道。
来人领命佝身而去。
人一走,六皇子长舒一口气。浑身都松了下来。后背靠在软缎之上,回首看行昭,却见其若有所思,笑问,“怎么不打开看看?”
行昭低头去瞧那方黑漆小木匣,上面纹路分明。九龙盘踞于金柱之上,四角刻有神兽镇宝,再有金线镶边,看上去极为正统。
能是什么?
无非是那一旨矫诏。
男人们行事从来重结果,从内应处确认死的便是陈显之后。六皇子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行昭想事容易想偏。想着想着就歪到别处去了。
“陈显和陈夫人并排躺着窒息而亡…”
行昭轻声呢喃,声音闷在嗓子眼里,脑子里的一个念头过得飞快,堪堪抓住又觉荒谬,人是不可能等死的,要平平静静地并排赴死,只能是已然心存死志,慨然求死,照陈显的个性就算被逼到悬崖边上,也要拖一个人下去和他一起死才算划得来——他不可能学那楚霸王引项自尽。
是陈夫人想拖着陈显一起死吧?
陈显活这么一生,苦过也权势煊赫过,身为权臣心为枭雄,距那巅峰只有一步之遥,九十九步都走过去了,就差那么一步。
有谁想到过,他的死法竟然是这样?
无声无息地去了,再无苦痛挣扎,活下的一生跌宕起伏,死时却波澜不起,陈显他自己有曾想过吗?他怕是会觉得死在腥风血雨之中才算是死得其所,浩然于世吧…
可人世间,谁也没有办法断其生死。
就像谁也没有办法谋算人心一样。
“阿妩,阿妩…”
她又在发呆。
六皇子轻歪了歪头,静静地看行昭在暖光之下的模样,“嗤”的一声轻笑出声,明明就不算太聪明,偏偏遇事喜欢多想,想过来想过去,把自己想得绕了进去,山路十八弯之后又能让自己豁达地走出来——这大抵就是她顶大的一处优点了。
打小便这样,如今都是孩子娘了,也改不过来。
六皇子手执一盏暖茶靠了过去,从行昭手里拿出那方黑漆木匣子,指腹向前一推,木匣被打开了一道细缝儿,光向下一洒,一团蹙着金丝的明黄色映在眼下。
是那方圣旨…
薄绢展于宫灯之下,在骈文末尾之处,赫然是一方大篆阳刻的皇帝玉玺大印!
陈显于阵前朗声念出皇帝立老七为储第二日,方皇后便将向公公拘了起来,仪元殿内的那方皇帝素来常用的玉玺尚在宝盒之内,也就是说那方诏书确确实实是皇帝亲手将玉玺摁下去的!是谁写的,是谁的主意,这点谁也不干打包票,可若只看结果,这方诏书并不算是矫诏!
陈显竟然把皇帝哄得连玉玺都敢交予他!
果不其然,人的心都是被纵大的,若无皇帝糊涂,陈显何敢骑兵逼宫!
行昭大愕,再看向六皇子,只见六皇子惊愕一瞬之后,迅速平静下来,轻声问她,“这是在两军阵前,陈显高声念出来的那方诏书?”
行昭点头。
六皇子手头攥紧,再缓缓放松下来,哭笑不得,他的父亲年老糊涂,被宠妃重臣哄掉了性命后,还留下这样一个烂摊子等着后人收拾。
圣旨薄薄一层,光从其中透过。
六皇子深吸一口气,单手一蜷便将那方诏谕捏皱,这只手牵住行昭的手,拢住贴到侧脸,娇妻手心温软,自有一股馨香在,语气粗听含混不明,可行昭却听出了几分萧索无奈之意。
“…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去江南了。”
六皇子像是在赌气,“头一次险些丧命尚属意料之外。这一次却是踮脚在刀尖上走,一不小心就全军覆没,二哥是儿子,长子长孙,血脉相连。可我难道就不是儿子了吗?陈显说一是一,他全信,却对我防备疏远…”
当确定皇帝身死后,老六第一反应是悲哀。之后才是一步一步地慢慢打算。
六皇子从未将对皇帝的情感外露过,可哪里会有不难受的?都是一样的儿子,皇帝偏爱长子一些,人之常情,都是手足弟兄,何必争这一夕之长短。
可皇帝宁愿盲目信重别有用心的外人,也要疏远自己的儿子,挖下这样大一个坑,手一撒他倒是活够了。后人小辈们却要收拾这盘乱棋收拾得艰难了。
老六素来不是怨天尤人之人,可如今话中的低落却清晰可闻。
这种感情,恰好行昭更懂。
六皇子才剃了胡子。下巴光生生的。一层皮下头全是骨头,他是瘦了,行昭长叹一口气,轻声道,“你准备怎么办?陈显的罪好定,纠集兵马逼宫已是灭顶死罪。一个谋逆之人拿出来的诏书就算是真的,也能颠倒是非,旁人不会信的…”
六皇子半晌未语。
木案之上有红泥焙新茶,六皇子手撑于小案之上,亲手拿起小紫砂茶壶。下头的小火苗低低地向上窜,将薄绢向那火上一染。火苗顺势缠上明黄,没一会儿就烧到了顶端。
“宫里准备准备吧。”
六皇子眼神直勾勾地望着那团火,胸腔长呼出一口气,“端王府要主持父皇的大奠了。”
行昭胸口兀地一抖,下意识伸手去握住六皇子的手。
生于世家,长在皇家,听话听音,大家都是一把好手。
放在民间,族长过世,谁去祠堂主持大局?自然是长房嫡子嫡孙,只有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继承人才有这个资格去打理主持。
老六已经下定决心了吗?
是要改朝换代了吗?
行昭安静地看向六皇子。
六皇子也回看向她,他知道她在怕些什么,前事太多反复太多旧例可循,帝王天家无真言,可身在低处连言都不能言,生死由人不由己,事到如今,谁应当去坐那个位子?
二皇子,还是四皇子?
难道当真要推七皇子上位?
老七心智不全,是,前朝旧事里心智不全的皇帝多得是,世间世事就有这么好笑,身有残疾不行,可脑、心有残疾却没人敢说。若老七被推上位,仍旧是他掌权,然后呢?
老七渐渐长成,总要娶妻生子,他的儿子若是正常的呢?待他儿子长大成人,端王府又该怎么办?乖乖交出权柄,然后任人宰杀——谁会容得了掌事已久的叔伯!?
到时候只怕又是一场恶战。
他不在乎那个名头,只要手中握着权柄,就能说上话,别人就不敢轻视,他一早便说过,他希望能得到那个位子,可他又不想履行随之而来的义务。
行昭紧抿嘴唇,头向下一望,眸光闪烁。
她不知道该怎么说,更不知道应当怎么想。
这一生,面对老六,她迟疑之后终究鼓足了勇气,最好的结果,大抵是安享浮生,最差…最差便是一起死了。
她连死都不怕,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好怕的?
想,自然是这样想。
方皇后的前例,长门薄幸的故事,尚响在耳畔,他们没有地方退,陈显离那个位子只有一步之遥,那他们离那个位子便只剩下半步了。
而这半步,全凭各自的心意与毅力。
薄情人囊中无闲钱尚且拈花惹草。
专情人手握百余冰却能洁身自好。
世间百态,说不准的吧?
谁又能想到,自私如陈显其人尚且能够全心全意地信任老妻结发呢?
行昭回握住六皇子,目光与其对视,十分郑重地道了一句。
“好。”
ps:
对于这章阿渊想说的好多,捋一捋竟不知从何说起。有书友说阿渊是陈显亲妈,阿渊想一想还真是,没有亲眼看到兵败如山倒的败局也没有亲自感受屈辱,让他无病无痛地在睡梦中死去,看起来很平静也很简单。其实要筹划一场大战来写出陈显身死,比昨天那一章来得更容易也更安全,可俺还是选择了让陈夫人下手亲自了结素来全心全意信重的丈夫,死得很平静,可在这平静的背后,是人心的较量,阿渊个人觉得这比金戈铁马更让人深省和震撼。
还有就是关于老六上位问题,阿渊其实一开始是不准备让老六上位的,可是行文至此,老六却不得不上位了,要美人不要江山实在有点太矫情和虚伪了吧?这不是俺选择让老六上位的,是书中的人物自己选择的,唉。。。
第两百八八章 大奠(上)
宫里头要准备大奠的礼数,虽是瞒得死死的,可在六皇子默许之下,仍旧隐隐约约放出了些许风声来,定京城里的勋贵们不敢问,亦不太敢多开腔,生怕触到逆鳞。
就算听见了风声,但宫里头还未传出正式的讣告出来,谁也不敢乱动——哪一次王朝更迭不是血流成河?没那金刚钻就甭揽那瓷器活,家里头没那底气就别乱蹦跶。
顺真门的轻骑被行景带领着向外城,轻骑一走,端王夫妇便从凤仪殿搬回了端王府,行昭以为自己个儿会收到很多拜访帖子,哪晓得一回去一张帖子都没有,连欢宜和欣荣的帖子都没接到,行昭搂着阿舒笑,莲玉也跟着笑,“欢宜公主与欣荣长公主是避讳,旁人更是避讳…没亲近过的人家不敢来是怕遭人说闲话,一向亲近的人家不必来,大家伙儿都明白王妃是个怎么样的人,原来烧热灶的害怕来,谁都避之不及,您这处倒成了冷清地方,雨花巷却热闹得很,连带着欣荣长公主与王三奶奶处也热闹得不行。”
也是,旁人不敢来直接寻她,只好曲线救国去寻邢氏或者欢宜,甚至将枝头抛到了行明和欣荣那处去…
而这些平日里素来亲近的人没有一个来给她递过帖子。
行昭仰了仰头,弯头亲了亲阿舒,心里却是大慰。
定京城门一关,端王府不发话休养生息,没有人再敢乱窜。
六皇子趁此机会内请方皇后严肃宫闱,外安天津卫、山东府等距定京城较近之地守卫封锁海岸,调任蒋佥事自平西关内向川贵一带平移,以克制秦伯龄之师。
内外相得益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出东风便是皇帝大奠之日重新盖上玉玺印章的诏令。行昭问六皇子急慌不急慌?
六皇子一回京。雷打不动每日必抱着阿舒,搬了个贵妃榻摆在小松树苗儿下头,悠悠闲闲地捧着三字经念给阿舒听。听行昭小声问他,便笑眯眯地阖上书页。认真看向行昭,“你明摆着知道答案,还来问我,可是只为了找个由头同我搭上话?阿妩何必这样麻烦,你说什么,我都是会接的嘛。”
行昭嘴角一抽,坚决不再问下去。
东风未来。只因有高山耸立,挡风截水——六皇子未曾忘记盘踞骊山之外已无首领的那十四万原任九城营卫司营卫们,现任乱臣贼子们。
陈显一死,群龙无首。十四万九城营卫司兵马虽尚未如鸟兽散,无人统领,加之有六皇子安插进营卫的钉子暗地里煽风点火,一时间军心动荡。各大营内都有自个的盘算,十四万兵马几乎在顷刻之间便已然分崩离析。不趁乱咬上一块肉,都对不起这浑了的一池春水。
几个野心大的副统领带着麾下人手想闯出骊山向辽东甚至更北的地方去自立山头,六皇子当然不可能让此种情形实现,有一个陈显要颠覆朝堂已经够了,几个手上握着兵的将领要在疆域之上分散开来。这根本就是放任蚂蚁在自己那块饼上横行。
也有几位眼界灵,脑袋转得快的,跟着史统领走了条不归路,两个头儿撞了南墙出师未捷身先死,下头人没这个必要在一条死路上一路狂奔——拿步兵去力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