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麦克阿瑟又放了一炮。
他回复了美国众议员马丁的一封信:如果我们在亚洲把这场战争输给共产党,欧洲的陷
落就不可避免,而如果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欧洲就完全可能避免战争,保住自由。正如你所
指出的,我们必须要赢。胜利不是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
马丁于4 月5 日在众议院宣读了这封信。此事又轰动了全世界。
第二天,4 月6 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这间特大型屋子位于白宫西侧后面,天花板
直至地板的落地大门正对着玫瑰园。
杜鲁门再次召集高级会议。用一个小时讨论了对麦克阿瑟该怎么办——以何种方式和何
时撤除他的职务。
4 月9 日,这些人再次在椭圆形办公室开会,一致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最
后,杜鲁门透露了他自己的想法,当麦克阿瑟3 月24日发表声明时,他就下决心要撤他的
职了。他的一切职务将由李奇微接替。
新闻界很快知道了这一消息。第二天将由《芝加哥论坛报》发表。
杜鲁门急忙指示新闻秘书肖特于4 月11日凌晨1 时召见白宫记者团。肖特散发了几份
文件,第一份宣布了令人震惊的决定:
“我深表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担任职责的问
题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
予我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的指挥。因此,我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权,并任命马
修·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第二份文件是杜鲁门给麦克阿瑟的:
“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得不尽我作为总统和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之职,撤销你盟军总
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和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你的指挥权将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发布为完成计划前往你选择的
地点而必需的命令。
关于撤销你的原因将在向你发布上述命令的同时公诸于众。“
消息通过无线电波传到东京,并以特急新闻的形式在全日本进行了广播。收听到这则新
闻消息时,麦克阿瑟正在官邸招待客人进午餐。
他闻讯后,面部表情一下变得呆滞了。一刹那,他像石雕一样地沉默,然后抬起头,看
着他的妻子,用一种感情复杂的声音说: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4 月16日,李奇微在东京机场为麦克阿瑟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
面无表情的麦克阿瑟检阅了仪仗队,然后,在军乐队奏起的《美好的往日》乐曲声中,
慢慢地走上飞机舷梯。他走到舷梯顶端,转过身,向人群挥了挥手,又一动不动地站了片
刻,目光充满了伤感和惆怅。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在朝鲜战场上不光彩地结束了。
李奇微走马上任。
接替李奇微任第8 集团军司令的是范弗里特。59岁的范弗里特也是中将。同李奇微一
样,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生,与艾森豪威尔同时拿到毕业证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欧洲
参战。
第七章 百万兵集结朝鲜 三八线双方对峙
(1 )大战前夕的彭德怀心情异常平静。
4 月上旬,朝鲜半岛严寒消退,进入了生气勃勃的春天。被硝烟熏黑了的树木顽强地抽
出了新枝;被炮火翻耕的土地上,星星点点的小草铺成了一片嫩绿;河间的冰层破裂成碎
块,拥挤着向下游流淌。1951年的春天就这样悄悄地走来了。
志愿军司令部于4 月9 日迁移到朝鲜中部的临津江西岸,群山环绕的空寺洞。这里离激
烈战斗的前线只有很少的路程。附近的山岭上,美机投下的汽油弹烧着了树木,闪出红红的
火焰。
掩蔽洞外有几间破旧的木板房,彭德怀就住在这里。
他的卧室兼办公室内,军用地图几乎占满了一面墙壁。一张粗糙笨重的大方桌立在房子
的中间。桌上摆着炮弹壳做的笔筒、两瓶墨水、一个打开了的四方墨盒,桌子四周摆着几条
长凳。彭德怀坐的也是这样的长木凳。房子的另一头,摆了一张帆布行军床,白床单、黄被
子平平整整的,床头旁几个炮弹箱垒在一起,上边立着半根蜡烛,还有几本书。
正在散步的彭德怀昂起脑袋,默默望着头顶那片明朗而深逮的天空,没有人知道他在想
什么。但是,许多人看出,彭德怀苍老了许多,额头的皱纹如车辙辗过似的深刻,眼囊也显
见的凸出了。
他在想什么?
解方刚刚提供了两个新情报。一是敌人海军加强了对朝鲜东部最大的海港元山及东海岸
港口城市新津、清津的炮击、封锁和对沿海岛屿的侦察、袭扰活动:二是敌人正在调遣援
兵,似有大动作。美国军方宣布,从本土调两个师赴日本,准备增援朝鲜战场。敌人一线地
面作战部队已有34万人。敌人加紧进行登陆准备,可能先在东海岸的元山、通川登陆,配
合陆上进攻,企图打到三九线以北,对志愿军造成极大危胁。
志愿军第19兵团、9 兵团及大批待种兵已开进朝鲜,向预定的作战地区开进。志愿军
一线作战兵力已有3 个兵团11个军54.8 万人,加上后勤部队18万人。
双方在狭小的朝鲜半岛集结了百万兵力,新的决战如张弓之箭。
彭德怀对这次战役寄予了厚望。
他刚刚召开会议,布置了第五次战役,参加会议的有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
解方、杜平,第9 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第3
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还有各军负责人。会议还邀请了朝鲜人民军部分高级
军官。
会场设在一个大掩蔽洞里。
彭德怀环视了一下与会者。他拿出几张纸铺在桌上,显然是他的讲话提纲。可是,他讲
话时很少看。他声音洪亮他说:这次主要是研究第五次战役的作战问题。
他说话时有很重的南方口音,快得象连珠炮,他很不耐烦慢条斯理他说话,他特别强调
了中央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方针。
彭德怀着重分析了战场形势,他说: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在第四次战役中进攻三八线
后,不但还要继续北进,而且从我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可能性也大,其目的是为了占领
三九线。这将对我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避免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我军必须先敌发起攻击。
他缓了一口气,又说:第四次战役打到此时,敌人已十分疲惫,伤亡、消耗尚未补充,
预备兵力尚未赶到,我军立即组织反击最为有利。但是,我军第二番轮战部队的集结进展也
尚未全部完成,还要再等一段时间。如果敌人进展快,我即于4 月20日开始反击,如果敌
人进展慢,我便于5 月上旬组织反击。
彭德怀对在场的高级军官们说:这个仗怎么打,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第二番轮战部队的高级军官刚刚进入战场,都想大显一番身手。他们情绪高涨,议论风
生,都认为与前四次战役比,这次战役的部署,无论是投入的兵力、战线的阔度、还是预期
的战果都要大得多,是一个了不起的、振奋人心的部署,都要抢硬仗打。
听了大家的看法后,彭德怀心里很高兴,但宽厚的嘴唇微微动了动,还是没有显出笑
容,眼神仍是严峻的。他说:这场战役关系到改变朝鲜战局,是一场大恶仗,要根据毛主席
的指示,消灭敌人几个师,粉碎敌人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他的这番结束语是不容商量的。
4 月10日,彭德怀电告毛泽东并下令各军准备于20日左右开始出击。如敌人停滞不
前,则于5 月上旬再出击。以便有充分时间进行休整补充。
4 月13日,毛泽东复电,同意彭德怀对敌情的判断和下一个战役的部署方案。
毛泽东的回电指出:
“(1 )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
(2 )为防敌从元山登陆,拟须以42军主力位于元山城内及其附近,确保元山,请酌
定。“
大战前夕,彭德怀的心情异常平静。他在山坡散完步,又杀了几盘棋。
由于敌人登陆的征兆越来越明显,彭德怀果断决定:4 月22日发起战役。
21日15时,彭德怀批准发出给各兵团、军的“关于五次战役具体部署”的电报,主要
内容是:以一部分兵力从金化至加平线劈开战役缺口,将敌人东西割裂。鉴于敌人主要兵力
部署在西线,将志愿军主力集中于西线实施突击,东线由朝鲜人民军担任牵制美军的任务。
西线志愿军又分为左、中、右三个突击集团。第9 、19兵团为左、右突击集团,对西线敌人
进行战役两翼迁回,第3 兵团为中央突击集团,从正面突击。力求在歼灭三八线以北的美伪
军几个师,得手后再向纵深发展,首先集中力量歼灭伪1 师、英29旅、美3 师、土耳其
旅、英27旅、伪6 师,然后集中力量会歼美25师24师。
彭德怀在电报上特别批注:此部署只准口头传达到师长,不得用文字与电文下达。
(2 )周恩来说:要让“三杨开泰”。
4 月22日,酝酿已久的第五次战役终于打响了。
17时,中朝军队在西线以12个军的优势兵力,突然全线发起猛烈的反突击。左翼第9
兵团迅速突破敌人防御,于23日午夜突入敌人纵深30多公里,突击到“三八线”以南地
区,完成了战役分割任务。担任中央突击集团的第3 兵团从国内到达出发阵地仅10天左
右,还没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在突破敌人纵深后,遭顽强抵抗,经过激战歼灭美3 师一
部。担任右翼突击集团的19兵团和人民军第:军团发起进攻后,于23日凌晨突过临律江,
攻占了江南几处要点。这是19兵团赴朝以来投入的第一场大仗。
之前,一支支部队进抵临津江北岸。任务是突破临津江,歼灭当面的英29旅、伪、
师,并切断美5 师、美25师南逃的退路。
处于激战前的片刻寂静中,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想起赴朝前毛泽东、周恩来的厚望。
早在1950年12月17日,毛泽东就提出让19兵团赴朝参战。他在一封电报中提议:
“如果在两三个月内有使用更多兵力的机会,亦可考虑将杨得志兵团使用上去。但杨兵
团亦须加强装备,补充人员(该兵团11万人,能作战者约9 万人)。如使用该兵团,亦以
在明年1 月下旬或者2 月开动为适宜。“
12月21日,毛泽东在另一封电报中又一次提议:
“杨得志部现已集中徐州、济南间地区,开了干部会,朱总去讲了话。如有必需,3 月
中参战无问题。目前仍以在徐、济间整训一时期为宜。待要使用之前一个月可开至沈阳、安
东间,补一部新兵(该兵团9 个师,平均每师只有6 千余人,极不充实),如友方装备那时
已到,可将装备改换即开朝鲜参战。“
更令杨得志难以忘怀的是,1951年2 月5 日,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接见了即将赴
朝的杨得志、李志民。
在一间陈设简朴的办公室内,周恩来让他们坐定之后说:你们为祖国而离开祖国,我在
北京为你们送行,就是这么个意思。
周恩来的一番话似乎平常却充满深情,厚道的杨得志一时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恩来介绍了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的情况,也讲述了彭德怀当时指挥的第三次战役的巨
大胜利,还讲了志愿军赴朝参战后在世界上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反映。
这时,周恩来站起来,语重心长他说:你们19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
个兵团,都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去,叫做“三
杨开泰“!周恩来的话使杨得志情不自禁站起来。
周恩来提及的“三杨”都是久经沙场、战功显赫、颇有指挥才干的高级将领。后来于
1955年同时授予上将军衔。井分别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
轰隆的炮声,使杨得志的思绪回到眼前的临津江。
40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次突击:
他是第一次面对这条穿过朝鲜中部的大江,江面宽百米,由于受海潮的影响,江水时深
时浅,涨潮时水深齐岸,落潮时也有一米以上。江南岸是连绵的群山,敌人构筑了坚固的阵
御体系,堑壕、地堡、铁丝网、地雷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头,江中布有铁蒺黎。
突破临津江是相当困难的。
杨得志把兵团指挥所设在江岸的一些矮小的掩蔽洞里,洞子小得很,直不起腰来。连地
图也没法张挂,只好贴在雨布上,再把雨布挂起来。又逢绵绵春雨,洞里不住地滴水,在地
上激起一个个小水潭。就在这样的环境恶劣的掩蔽洞里,杨得志组织和指挥着战斗。各部队
的情况送到洞里;给各部队的作战命令又从这里发出去。
他下令:开始攻击。
敌人全力阻击,密集的炮火向江岸、江心轰击,飞机不停地轰炸扫射,每个桥梁、渡
口、徒涉点都被严密地封锁了。
杨得志迎着江风,清楚地看到江面和主要突击方向的情形:江岸延绵20公里都弥漫着
硝烟和炮弹的烟尘,敌人汽油弹打着了的树林在熊熊地燃烧,但是,这都阻止不了渡江部
队。士兵们勇敢地冒着炮火,涉过百尺宽、齐腰深的江水,向对岸冲去。
4 月22日23时,杨得志接到了前面部队的报告:部队胜利突破天险临津江。
突破临津江,占领了江南岸桥头阵地后,各部队迅速向敌人纵深推进。
杨得志指挥所紧跟着过江。那天下着小雨,雨雾蒙蒙的。杨得志看到岸上到处是被炸烂
了的铁丝网、被排出的地雷,公路两旁还有被炸毁的坦克。缴获来的坦克正开向江北岸。路
上,迎面可看到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押送着一群群的俘虏走下战场。俘虏们形形色色,一个个
无精打采,蓬头垢面,有的裤子穿得前后颠倒,有的还吃着志愿军士兵给他们的干粮。俘虏
们说:他们被打败之后,好几天没吃上饭,是被搜山时搜出来的,还有的钻进山洞里饿极
了,听到志愿军士兵喊话以后出来缴枪的。
63军187 师561 团20岁的士兵刘光子一人俘虏63个英国兵的事,成了当时部队流传
的一大新闻。除了刘光子战绩突出之外,还因为被俘的这些英国兵是英军著名的29旅格罗
斯特团的。
战后,63军召开英模代表大会,杨得志听取了刘光子的发言,深受感动。
原来,志愿军过江之后,主力继续南进,于25日18时突破了伪1 师及英29旅主要防
御地带。著名的格罗斯特团的士兵被突然的打击打得狼狈不堪,如惊弓之鸟,,股股地向南
逃窜。
天刚蒙蒙亮时,一小股英军士兵跑到了刘光子埋伏的小山脚下。敌人以为这里是安全地
带,可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竟埋伏着志愿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