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有三种可能。
  第一,只希望建立一个缓冲区,以力图保护鸭绿江沿岸的电力设施。
  第二,从战略上牵制美国的军事力量,打一场有限规模的持久战;
  第三,将“联合国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
  不过,他们认为中国还没有力量敢于同美军进行较量,所以三种可能中,第一种可能性
  最大。
  11月9 日,杜鲁门召开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作出了两条决定:
  第一条,不改变麦克阿瑟占领全朝鲜的计划,但要麦克阿瑟在军事上相机行事;
  第二条,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试探,以“保证中共利益”为诱饵,阻止中国进一步介入。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后来说:我们做出了荒谬绝伦的结论和决策。
  麦克阿瑟根据上述决定,一方面命令第8 集团军、第10军从地面作试探性进攻,向预
  定的进攻发起线推进,摸清中国军队虚实;另一方面命令远东空军进行两周的空中战役,炸
  毁鸭绿江上所有桥梁和渡日,并把鸭绿江以南直至美军第一线广大区域内的所有军事设施、
  工厂、城市和农村一律摧毁,以阻挡中国军队可能的进一步介入。
  顿时,朝鲜北部疆土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从天亮到傍晚,轰炸整日不停,大片的
  城镇都化为瓦砾废墟。
  这时,“联合国军”第一线地面部队的兵力,已有了5 个军、13个师、3 个旅、1 个空
  降团,共22万人,比第一次战役时增加8 万人,而且主力是美、英军。空军增加2 个战斗
  联队,有1200架作战飞机。
  11月6 日,美军的试探性进攻开始了。
  美军长驱直入,第7 步兵师先头团的士兵、翻过最后一座山梁,占领了鸭绿江上游的惠
  山镇已被烧毁的城区,鸭绿江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河对岸的中国境内的长白县,一片丘陵呈
  现出土褐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中国村庄和散落的农舍,鸭绿江已几乎完全封冻,中间的
  水道在急剧地收缩着,几天以后,狭窄的水道就会结上了厚厚的冰层。几位军官抵达这里,
  以鸭绿江为背景,拍摄了不同寻常的照片。有第7 步兵师师长戴维·巴尔,第10军军长内
  德·阿尔蒙德。
  “联合国军”目前正处于挺进中国边境的高潮之中,然而,再也不可能有美国士兵抵达
  鸭绿江边了。
  按着麦克阿瑟的部署,东线以美第10军为主力,经长津湖西进,西线以美第8 集团军
  为主力,由清川江北上,计划在江界以南的武坪里汇合,围歼在朝鲜北部战场的朝中军队。
  然后再向中朝边境推进,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全朝鲜。
  第8 集团军与美第10军,两军相隔一条30至60公里的山脉地带,这样,到了11月中
  旬,这两支部队不再保持齐头并进的格局,第10军的推进已远远超越第8 集团军。
  麦克阿瑟的试探性进攻没有遇到大的抵抗。于是他便估计志愿军到达鸭绿江以南的部队
  最多也不过6 至7 万人,后续部队已经被阻,难以进入战场,而他的部队到11月21日已完
  成了战役展开。
  使麦克阿瑟头痛的是,零下20几度的严寒几乎和对手一样厉害。滴水成冰的气候阻碍
  了现代化军队运动。这支大批士兵手指冻伤和口粮不足的军队向北急进。
  麦克阿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为大功告成了。11月24日10时,麦克阿瑟向全世
  界发表公告宣布:“联合国军已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美国作家约瑟夫·格登描述:
  11月23日感恩节这天,美军前线部队享用了一顿丰盛节日餐饭,鸡尾酒、夹馅橄榄、
  烧小公火鸡加酸果酱、红薯、水果沙拉、水果蛋糕、肉馅饼和咖啡。
  第10军的指挥部,军长阿尔蒙德和其他军官也举行了聚餐,桌上居然有鸡尾酒,使用
  了桌布、餐巾、瓷器、银器,甚至座位姓名卡片。在一些军官看来,这种铺张场面似乎是荒
  诞不经地错选在一个兵戎之地。
  但是,巴尔在第10军的感恩节盛宴上说,他紧张不安。“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指挥这
  次行动,他手头的补给从未超过一天的用量。在几乎是无法通行的道路上,这样做是如履薄
  冰。“他预感,他的师中大部分人将挣扎在由风雪严寒和子弹铸成的死亡线上。
  但是,在麦克阿瑟看来,到达鸭绿江是一件富于象征意义的事件。现在,他准备迅速结
  束战争。11月24日,他发布了一份给所有部队的公报:
  “联合国在北朝鲜对在那里作战的精锐军的压缩包围现已临近关键时刻。在过去的3 周
  里,作为这只铁钳独立成份的各类空军,以模范的协同和战斗力发动了持续的攻击,成功地
  切断了来自北方的补给线,这样,由此而进行的增援急剧减少,基本的补给明显受到限制。
  这一钳形攻势的右翼在海军有效的支援下,现已抵达居高临下的包围阵地,把地理上可能有
  敌人的北部地区一分为二。今天上午,钳形攻势的西段发动了总攻,以完成包围并夹紧钳
  子。倘能成功,这实际上将结束战争,恢复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使联合国军队迅速撤退,并
  使朝鲜人民和国家得以享有全部主权和国际的平等。我们就是为此而战。“
  麦克阿瑟当天从东京飞往第8 集团军设在清川江沿岸指挥部,盟军最高司令号座机降落
  在坑坑洼洼的跑道上,那天寒气逼人,但天气晴朗。他用大衣遮住头部,然后蹲下来,开玩
  笑地拍了拍一只德国犬。沃克和其他军官简述情况之后,他用了大约5 个小时的时间乘吉普
  车视察前线。
  麦克阿瑟说:“我已经向第24师的小伙子们的妻子和母亲打了保票说,小伙于们将在
  圣诞节回国。可别让我当骗子。赶到鸭绿江,我就放你们走。“
  麦克阿瑟在自传中仅仅说,“在和一些军官的谈话中,我告诉他们布雷德利将军希望在
  圣诞节前把两个师调回国内,要是赤色中国不干预战争的话。“麦克阿瑟当天中午再次登上
  座机飞回东京时,对驾驶员说:“朝西海岸飞,然后沿鸭绿江向北飞。”
  这使所有的人大为吃惊。参谋们面面相觑,不甚惊恐。这种飞行是极其危险的。麦克阿
  瑟说他想研究一下地形,还要寻找一下对手活动的迹象。别担心没有战斗机护航,他说;敢
  于进行这次飞行的胆略是最好的保护。参谋惠特尼希望麦克阿瑟佩戴降落伞。麦克阿瑟笑
  道:“你这个绅士如果愿意就戴上它,我可要留在飞机上。”一位随行的记者对麦克阿瑟的
  助手低声抱怨说:“这次飞行真有必要吗?”
  飞机在鸭绿江口调头向东,在大约1600米的高度沿江飞行,这使机上人员能够清楚地
  看到白雪皑皑的地面。公路和小路都历历在目,但没有大量使用兵力迹象。然而雪下得很
  厚,足以掩盖最近任何交通的痕迹。那番景象使惠特尼感到畏惧:“极目远望是无穷无尽的
  穷乡僻壤,崇山峻岭,裂谷深峡,近乎于黑色的鸭绿江水被束缚在死一般沉寂的冰雪世界
  中。“惠特尼感到麦克阿瑟不要降落伞是对的;在紧急情况下,留在飞机上比跳到”这冷酷
  无情的荒郊野地上“要好些。
  麦克阿瑟返回东京总部说: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星期之内就会结束。要迅速
  打到鸭绿江,回去过圣诞节。
  (2 )毛泽东痛失长子。
  11月上旬以来,朝鲜北方上空,美军飞机每天都轮番轰炸。
  11月24日22时半,毛泽东极为关切地给彭德怀等人去电,叮嘱:
  “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人可大意,此次战役中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
  请你们研究对策。“
  毛泽东不幸言中。
  第二天清晨,彭德怀进防空洞不久,几架美机掠过志愿军总部上空,接连扔下了许多汽
  油弹。看来,美机是侦察好了目标的,几发汽油弹直接命中彭德怀住的小屋。顿时木屋浓烟
  腾空而起,化作一片火海。
  这时,突然有人发现翻译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还在里面没能撤出来,但是已经来不及
  了。
  美国飞机飞走了。
  火,终于被扑灭了。灰烬中寻到了两具遗体,但已分不出谁是谁。据警卫员回忆,毛岸
  英戴的是块苏联造的手表,这才将两人分清。
  大家围着痛哭。
  彭德怀脱帽仁立,脸色苍白,沉痛他说:“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批志愿兵。党中
  央、毛主席刚任命我当志愿军司令员,他就找我报名了!“
  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他没享受任何特殊照顾,和其他人一样,不分日夜地工作。
  他从没有向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直到他牺牲时,总部的一般军官还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
  子。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个年轻、活泼、朴实、能干、好学的俄语翻译。
  毛岸英的入朝抗美,显示出毛泽东那英雄的气概,伟人的胸怀,慈父的情感。
  1950年秋天,毛岸英正在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听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
  英立即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党组织考虑,毛泽东虽有3 个儿子,但由于受国民党迫害,三儿子岸龙一直下落不明;
  二儿子岸青身患疾病;只有长子岸英身体好,人聪明,留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生活上也好照
  应。但是,毛岸英不同意,又直接去向毛泽东请求,希望父亲同意他去抗美援朝。
  毛泽东见儿子神采飞扬,要上前线,非常欣喜。恰在这时,彭德怀组建志愿军总部。到
  北京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便把毛岸英当面交给彭德怀,要他带毛岸英到朝鲜去经受一
  番战火的锻炼与考验。
  毛泽东操着浓厚的湖南乡音说:“我让他去的目的,为的是在你身边有个可靠的翻译,
  另一方面也让他作为第一批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去锻炼,这也叫作送子从军吧!“
  彭德怀听后默不作声,后来他婉言劝阻说:“主席,你让岸英跟我到朝鲜前线去,我懂
  得你的意思,你是想给全国带个头,但是自开慧同志牺牲后,岸英从小受苦,四处流浪,后
  来又送到苏联学习很长时间,他长期不在你身边生活,你们难得团聚在一起,我看还是别让
  岸英跟我去,就留在主席身边照料吧!“
  毛泽东仍坚持让岸英随彭德怀一起入朝。
  毛泽东当然知道援朝抗美的风险,更清楚地知道在朝鲜前线面对面地与美军作战,必然
  会有牺牲的危险。但是,自己最钟爱的儿子要上前线,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去作战,他
  毅然决然地支持。
  毛岸英牺牲后,解方请示彭德怀:“这件事要不要向毛主席报告?”
  彭德怀沉吟一会后说:“岸英同志为国捐躯光荣,我想迟早都是要报的,迟报不如早
  报,今天就上报。“
  当天下午,彭德怀趴在一张小木桌上,起草了一份电报,上面写道: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我们今日7 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 个参谋在房
  子内。11时敌机4 架经过时,他们4 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 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
  敌机4 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2 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
  被烧死。其他无损失。志司25日16时。“
  彭德怀站起身来,心情沉重地将电报递给值班参谋,说:“马上发,报告毛主席、党中
  央。“说罢,连帽子也没戴,一个人走出防空洞,走下山坡。
  北风把满地的积雪吹冻了,踏上去簌簌地作响。彭德怀不觉得冷,他感到浑身燥热,就
  把风纪扣解开。他想到毛泽东和周恩来几次来电督促自己:“你们的指挥所应建筑可靠的防
  空洞,保障你们司令部的安全。“”你们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万勿疏
  忽。“”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等等,辞意急切。而他每天只忙着指
  挥打仗,没想到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不幸,使他追悔莫及。
  在毛岸英牺牲的当天,毛泽东身体不好,又忙于国内外重大事务,周恩来把电报暂时搁
  下。几天后,才将电报送给毛泽东看,井附了一封信:“毛岸英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因你
  们都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立纪念志愿军烈士墓碑。“
  不久,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又顺便汇报了毛岸英的牺牲经过。
  彭德怀声音低沉他说:“主席,你让岸英随我到朝鲜前线后,他工作很积极,可我对你
  和恩来几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视,致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承担责任,我
  和志司的同志们至今还很悲痛。“
  毛泽东沉默良久。他拿起香烟,抽出一根,放进嘴里。右手划火柴,要点烟。可是,连
  划了两根,都没划着。原来,他的手因激动而颤抖,不由得用力过猛,把火柴棒划断了。
  彭德怀见此情景,心情更加沉重。
  毛泽东终于点燃了香烟,长长地吸了一口,强压住巨大的悲痛。然后,反而宽慰彭德
  怀: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他们的牺牲是光荣
  的。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现在美国已使用在朝鲜战
  场上的各型飞机约1000架,你们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司令部的安全。
  这天晚上,毛泽东信步来到中南海岸边,夜空中的寒星映在水中,摇摇晃晃,却没有一
  点声息,似乎化为毛岸英的音容笑貌。
  毛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上海、长沙、广州、武汉,他都到过。毛泽东曾感慨他
  说:
  “为了革命事业,这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
  毛泽东很清楚记得,1927年的夏天,酷暑袭人。毛泽东开完了“八七”会议,便将夫
  人杨开慧及3 个儿子一起送到岳父杨昌济先生的老家——湖南板仓。次日清晨,他和杨开慧
  及5 岁的毛岸英匆匆告别,便发动秋收起义去了。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牺牲。中央党组织设法将毛泽东的3 个儿子转移安
  排到上海。1931年4 月,上海地下党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岸英兄弟生活没有着落,只得流
  浪街头,岸龙在几次迁移中失踪了,岸英带着岸青,挨打挨骂,受尽折磨。他们离开店铺,
  靠卖报纸、拾破烂、拣烟头、帮人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1936年,上海地下党组织找到了
  他们,几经转折,送到莫斯科,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和东方语言学院学习过5 年,当过苏
  军的坦克中尉,自愿报名参加过苏德战争。
  1946年回到延安,毛泽东说:“你光有外国的书本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把书本知识
  变成自己的才行哩!你还应当上中国这个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你可以学到在外国学
  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面。“
  毛泽东要求毛岸英自己背上一斗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