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烈日擦肩而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烈日擦肩而过-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怀疑它有工业污染?”田丽笑道:“它比地球上所谓的纯净水还纯净呢?” 
    “哈,”杨帆的脑子又开始往外冒怪念头。 
    “如果有厂家来到这里建立个彗星水饮料厂,准保是笔好生意。唉,可惜青龙号的发动机功率不够。不然我一定把它减速致动,进入环地球轨道,然后在那里拍卖。” 
    “真是个生意人。”田丽把彗星水一饮而尽:“这颗彗星我捐给世界减灾组织了。我想让他们把这里的冰雪切割开来,定点发射到沙漠上空的大气层中去。你倒好,想拍卖我的捐献品。” 
    “早说呀。”杨帆也一饮而尽。虽然他们并未真正断过水,但如此放心地畅饮,自从“中了头彩”后还是第一回。 
    “咱们这么有交情,我那一份就让给你了,捐的时间写上我的名字就行。”杨帆什么时候都不忘开玩笑。 
    杨帆他们登上彗核已经二十小时了。还在飞向彗星的途中,他们就开始拟定彗星探测计划。宇航中心转来了各国有关专家送来的探测计划。这些计划大多很粗糙,一来各国科学家对此没有准备,几乎所有计划都是闻讯后苍促间拟定的。二来人们对彗星这种来去匆匆的过客了解很少。青龙号真正面对着什么他们都心中无数。所以各类计划好奇心重,可行性低。当然,谁都知道李志他们此行本是为了自救,所以每份计划都注明,在方便的时候,请如何如何。指挥中心为了减少他们的负担,只从中筛选了十份送转给他们。 
    
    江涛他们倒是来者不拒。仿佛重新找到了此行的价值。而且,充分了解彗核也是他们生存下去必须要作的事。于是,三个人一拨拨地踏上彗核进行探测。通过采样分析,他们已经对彗核的结构和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彗核的成份除了占较大比例的冰、岩石和登陆前就已经通过光谱分析发现的甲烷、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之外,他们还发现了钠、钾、钙、镍等金属元素,但是他们没有发现任何有机体。 
    
    “早上好,”江涛小寐片刻,从睡袋中伸出头来。兴致勃勃地向其他人打着招呼,“今天有好戏看了。” 
    杨帆看了一下手表说:“现在是晚上八点,你怎么说早上好呢?” 
    在太空中是没有昼夜之分的,为了防止宇航员体内的生物钟发生紊乱,飞船上一直通过控制舱内光线强弱来制造人工昼夜,并且使用地球时间。 
    “你说的是北京时间,”江涛说:“而我说的是彗星时间,根据我昨天的计算,黎明线离我们已经很近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很快会转到向阳面,就要迎接第一个彗星早晨了。” 
    与此同时,通讯系统中传来李志的声音: 
    “黎明线距你们还有三公里,希望你们离开那里,寻找安全场所。彗核向阳面许多地方正在融化。” 
    “指令长。”江涛回答道:“现在正是研究彗核汽化的大好时机,无论如何也要挺过这一天。再说我们刚进入水星轨道内侧。太阳还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李志沉吟了一会儿,可能是在计算什么。 
    “指令长,到太阳之前,我们只有三个彗星昼夜,后面两个肯定不适合在向阳面停留。这是最后的机会。”江涛又补充着。 
    “好吧,你们小心。” 
    于是,江涛他们三个都兴致勃勃地眺望着地平线,等待着观赏彗星上的日出。因为在彗核上无法辨别方向,所以不知道太阳会从哪一边升起来,无论从哪个方向望去,天空都差不多亮。 
    “咱们三个人每个人各守着一扇舷窗。”杨帆提议。 
    “不用。”江涛摆了摆手:“目前彗核的自转速度很慢,日出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不论太阳从哪个方向上升起,我们都不会错过什么。” 
    不一会儿,大量的白雾从高空中延一个方向上飘了过来。不用问,那就是日出的方向,彗核正面的冰层开始融化,白雾是飘过来的水蒸气。果然,那个不知是东南还是西北方向的地平线上越来越亮,接着,一道绚丽的彩虹从地平线上昂然升起。迅速铺满了大半个天际。 
    “这道彩虹是彗发中的小水滴折射阳光形成的,其实,更准确地说,它不是虹而应该是晕。”江涛作着讲解。 
    不管是虹还是晕,杨帆和田丽的视线都久久地被它吸引住,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好奇求知的本能都被它调动了起来。 
    彩虹越升越高,越来越长,最后,象被一把无形巨剪断然裁开一样,它整个跳离了地平线,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七彩光环,就象地球上的日晕一样。但是在这个七彩光环的中央却看不到太阳,只有一片亮的令人无法直视的光幕,白里泛青,占据大半个天际,令人觉得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杨帆他们觉得此时象是正置身于一个开满灯光的摄影棚中。彗发的密度虽小,但是其中含有大量的冰晶和小水滴,所以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很大,以致于让人看不清太阳所在。 
    
    太阳仿佛是一驾硕大无朋的闹钟,唤醒了原来宁静的彗核表面。四面八方到处都开始冒出雾气,这些雾气是那些低溶点、易挥发的物质汽化而成的。此时,厚厚的冰层还没有开始溶化。由于彗核表面没有空气,只有水蒸汽稍微阻挡一下阳光,所以太阳的威力很快达到顶点。三个人只觉得大地一震,数百米处就象挨了一颗炮弹那样,炸起一片冰花。接着又是一处,再一处,登陆艇周围仿佛遭到了排炮齐射。只不过,爆出的冰花不再落下来,反而直向天空冲去。 
    
    彗核内部有许多低融点物质,如干冰,固态氨等。表面的温度升高后,这些低溶点物质率先融化、蒸发。低融点物质集中的地方,蒸发出的气体就冲破了覆盖在它们上面的冰层,发生爆炸。再后来,低溶点物质更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持续喷发的喷泉。与地球上的喷泉不同,这里喷泉喷出的物质也笔直地升入空中,再也不会落下。最后,它们将在太阳光的压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下飘向彗核的背阴面,形成壮观的彗尾。在登陆过程中他们所看到的巨柱和帷幕状的光象,以及许许多多的针状物,都是这些喷出物质反射阳光形成的。 
    
    “如果我们的登陆艇下突然出现一个喷泉,咱们就会被推离彗核。”田丽担心地说。 
    “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江涛十分肯定地说:“登陆艇下面的冰面是受不到阳光照射的。周围的热量立刻被融化物质吸收,不会传过来。小时候,我们家门口有一位卖炸糕的师傅,经常赤着手从翻滚的油面上沾点油包馅,看得我眼发直,以为他有什么特异功能,其实是我缺乏物理知识。现在就是类似的情形。” 
    田丽撇了撇嘴。不过,尽管江涛话不中听,但事实如此。尽管登陆艇周围就象激战中的战场,登陆艇却依旧稳如泰山。由于太阳占据了大半个天际,看不出时间变化。好象它要让彗核停下来,独霸在天空上。而这场大自然的激战却仿佛无止无休。幸亏这里没有空气,他们不用听轰轰隆隆的巨响。 
    随着登陆艇周围的冰层不断汽化,登陆艇所处的地方显得越来越高,渐渐得象是一个突起的展台。彗核的汽化开始时是以低溶点物质为主,很快冰也加入了奔腾升天的大军。最后,喷泉喷出的气体中开始出现尘埃。一时间彗核表面变成了一片蒸汽密林。 
    在阳光的照射下,登陆艇外壳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320度。虽然还没有达到登陆艇所能承受的极限,但因为彗星离太阳已经很近了,所以登陆艇受到的太阳幅射很强。这时,青龙号穿过重重蒸汽林,出现在他们上方一百米处,把登陆艇罩在自己的阴影里。 
    江涛他们打开了尽可能多的仪器,记录下这些壮观景色背后的有用数据。青龙号把它们连同人世间无法一见的图象一起发送回地球。 
    漫长而又危险的白昼终于过去了。黄昏线刚刚划过去,周围那些喷泉就先后停止了喷发。已经喷发出去的水蒸汽开始重新凝结,离彗核不远的便凝成一片片小雪花,非常缓慢地落下来,速度之慢简直不是在下落,而是悬在空中不动。登陆艇周围的安宁就象它离开一样迅速。刚才那开了锅般的景象好象是一场噩梦。 
    不过,三十多小时的汽化还是在彗核表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与当初登陆时相比,周围的地貌已经大不相同了。他们曾看到的小山大多不复存在。彗核表面的颜色也变深了,晶莹的表面变得乌沉沉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露出冰层的黑色岩石。 
    “从彗核表面冰层的融解速度看,希望彗星极有可能是第一次拜访太阳。”江涛道: 
    “不过,用不了多久,彗核表面的冰层就会汽化殆尽。到那时,它的颜色将变得比煤炭还黑,趁现在还比较方便,我们应该储备足够多的水,以后即使是在彗星上找水也不可能了。” 
    水曾是他们来到这里的惟一理由,当然不会放在脑后。三个人操作着本是采样用的机械臂,一点点地挖掘着冰层,把所有可能的容器中都填满冰块。 
    天空中的李志把登陆艇外形的图像传输给他们。大家这才注意到,登陆艇竟然是位于一个很高很细的冰柱之上的。但却悬而不塌。还有一件让他们感到惊奇的事情:经过一天开锅般的折腾,杨帆插下的国旗竟然还插在那里,原来它是插在一块巨大岩石上了。 
    第七章 
    显示器上的速度读数在疯涨。虽然他们平时就坐在座椅上,甚至钻进睡袋里休息。但他们与太阳的相对速度已经超过了每秒四百公里。和脚下的彗核一样,四个人已经成为太阳系中速度最快的物质。以这个速度运行,他们只需要两个“彗星昼夜”就能来到太阳身边。那也是他们一赌生死的地方。 
    把登陆艇固定后,杨帆躺倒在座椅上休息。望着没命上涨的速度计,心里升起一股怪异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以这样高的速度在运行。或者只是仪器出了问题。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个男同学,家里很有钱。他常把家里的奔驰偷出来,到高速公路上疯开一圈。如果速度能超过一百五十迈,准美得手舞足蹈。现在想起来,一小时才跑一百五十公里,现在咱们跑这么远路,只需要眨半下眼睛。” 
    当第二个彗星黎明来临时,杨帆把登陆艇转移到了接近黄昏线的地方。彗核表面上的冰层已经汽化殆尽了,彗核表面的反照率已经下降到了5%。它的颜色比煤炭还要黑。向远处望去,黑黑的地面轮廓插在白光闪烁的天际,对比十分强烈。 
    彗核表面的形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象地球沙漠中风沙侵蚀岩石而形成的“鬼城”。只不过,彗核上的岩石比沙漠中最出人意料的沙堡还要离奇。因为彗核的引力微弱,所以岩石能够以在地球上根本无法想象的形状存在。比如在地球上,一块上头大根部小的风蚀蘑菇岩就能让人惊叹不已。而在登陆艇左侧就有一块蘑菇岩,体积不逊于登陆艇,其根部竟然只有指头粗细,仍然屹立不倒。不仔细看,还以为岩石正飘在空中。再往远瞧,有的岩石象棵盘根错节的大树,有的岩石象只栩栩如生的动物,还有的岩石象座阴森恐怖的城堡。与这些奇岩怪石作伴的,还出现了深不可测的竖井和裂谷,都是喷泉停止喷发后留下的遗迹。 
    
    离太阳更近了,他们已经不能再象昨天那样停留在太阳直射下。杨帆驾驶着登陆艇,开始与黎明线作起了追捕游戏。杨帆担心过于频繁地启动发动机会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因为登陆艇是为了登陆火星而设计的,在原计划中发动机只不过启动几次而已。为了减少启动发动机的次数,杨帆总是在黎明线接近时才转移。而且尽可能移动最大的距离,在接近黄昏线的地方降落。 
    
    后来,江涛对他这种做法提出反对意见。江涛要求尽量使登陆艇停留在彗核背阴面的中央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彗核来阻拦太阳的辐射。太阳的辐射现在更强了,即使隔着彗核,也能检测到太阳辐射出的有害射线。 
    经过再三的权衡,李志指令长采纳了江涛的建议。结果,因为登陆艇的转移更加频繁,杨帆的工作量增大了好几倍。因为每次转移之后,杨帆都要对发动机进行十分仔细的检查。不熟悉航天技术的人,总觉得象航天器这么高精尖的工具,又有那么多专家参预设计,一定非常可靠。其实,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与它高级不高级、重要不重要全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决定条件是元件数量级别。一艘飞船的元件数量是千万级规模的,也就是说,它是由数千万个元件组成的。即使只出现千万分之一的错误,就有可能非常致命。相比之下,一艘宇宙飞船倒不及一辆由几十个部件组成的马拉大车更为可靠。 
    
    如此复杂的工作系统其实人们并不少见,个人电脑的芯片就是千万元件级的工作系统。只不过,当一块芯片出了问题时,人们不会动用显微镜去寻找毛病所在并加以修理,扔掉坏的换一个好的就行。但飞船的个别元件出了问题,带来的损失就如无法估量了。杨帆记得宇航史上那些“有名的”航天事故,原因往往都非常简单:一个螺栓老化、一个继电器停止工作,甚至,计算轨道时把英制单位当成公制单位,把氧气含量当成氮气含量等等。虽然设计工作中有一道道审核手续过滤这些问题,但人毕竟不是机器,错误率仍然顽强地跟在小数点后面几个零的位置上,令人无可奈何。 
    
    如今,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复审杨帆的工作过程,他必须把注意力提高到人能达到的极限。 
    第三天,在一阵劈啪声后,来自地球的迅号中断了。太阳已经用无形的高能粒子包围圈把他们与地球隔开了。李志在通讯系统旁愣了几秒钟。在这几秒钟内,他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心理距离一下子扩大到了极点。现在,他们连精神上那点依靠都不复存在了。 
    李志回过神,镇定了一下,通知杨帆: 
    “和地球的通讯已经中断,我准备降到彗核去。” 
    李志钻进备用艇,与青龙号分离,降落到登陆艇上空。然后,两只飞艇上下对接在一起,象一个巨大的金属葫芦。 
    李志从对接口钻进登陆艇,让杨帆去休息,亲自驾驶两只合体飞艇,躲避黎明线的追剿。这时,任何仪器都已无法直接面对太阳观测而不被损坏,他们只能通过速度、角速度等数据来推测那最后考验的到来。登陆艇内,除了必要的设备,其它仪器都已关掉。因为关闭的电子设备受高能粒子流的损害较小。 
    还有一个彗星昼夜的时间,他们就要在太阳的烈焰中转弯了。李志发现,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睡觉。三个部下都已经是二十个小时没有休息了。他一个个地要求他们进入睡袋去恢复体力,却没有一个人听命。而且谁也没有解释什么,至多只是摇摇头说睡不着。李志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深埋心头的恐惧: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大家随时可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谁也不愿在睡梦中迷迷忽忽地死去。 
    
    李志不再强求他们了。人的潜能在危机关头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而要在能够焚烧一切的太阳边上求得一条生路,历史上又什么人曾经面对过这样的险境呢。 
    每个人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他们并不是在作绕日运动,而是正在跟着彗星直接冲进太阳! 
    很快,他们开始感觉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